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自体静脉移植后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内膜增生(IH)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90只,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术后分为1、2、6、24 h,3、 7、14、28、42 d组,取正常静脉作为对照。应用原位杂交和RT-PCR方法检测Egr-1 mRNA的表达,联合应用Western blot蛋白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gr-1的蛋白表达。结果自体静脉移植后, Egr-1 mRNA和Egr-1蛋白的表达具有双相变化。移植后1 h,Egr-1 mRNA基因表达值为2.21±0.85。 6-24 h时下降,7 d时重新升高,28 d达高峰为3.16±1.14。移植早期2 h:Egr-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 31%±6%,24 h至3 d下降,28 d达高峰为41%±8%。免疫组化显示:移植早期Egr-1蛋白阳性表达主要位于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移植后期Egr-1蛋白阳性表达主要位于新生内膜和中膜的VSMCs,同时部分内皮细胞也有表达。结论移植静脉内膜增生与Egr-1的激活及表达关系密切,因而与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及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自体静脉移植后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内膜增生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90只,将大鼠右颈总静脉端-端吻合于肾下腹主动脉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术后随机分别于1、2、6和24h,3、7、14、28及42d相应时间处死动物取移植静脉,同时取正常静脉作对照。应用原位杂交和RT-PCR方法检测Egr-1mRNA的表达,联合应用Western蛋白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gr-1蛋白表达情况,同时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自体静脉移植后,Egr-1mRNA和Egr-1蛋白的表达呈双相变化,即移植后1h,Egr-1mRNA表达迅速升高,阳性率为(35±7)%,6h、24h及3d时下降到较低水平,阳性率分别为(8±2)%、(8±6)%和(8±4)%,7d时又再升高,28d时达高峰,阳性率为(45±6)%,此与其余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2d时,Egr-1mRNA的表达再次下降;移植早期(2h)即有Egr-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30±5)%,并持续至6h,24h~3d表达下降到较低水平,阳性率分别为(7±3)%和(7±8)%,7d时又再升高,至移植后28d,Egr-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达到高峰,为(40±9)%,此与其余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后7d,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gr-1蛋白表达主要位于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移植后期28d,Egr-1蛋白表达主要位于新生内膜和中膜的VSMCs,同时部分内皮细胞也有Egr-1蛋白的表达。结论移植静脉内膜增生与Egr-1的激活及表达关系密切,Egr-1可能成为防治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狭窄及闭塞的一个新的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 (Egr-1) DNA酶(Egr-1 DNA enzyme,EDRz)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从而证实基因治疗静脉移植后狭窄、闭塞的可行性.方法 构建EDRz,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将大鼠右颈总静脉端-端吻合于肾下腹主动脉,EDRz转染移植静脉,分别于移植后1、2、6、24 h及3、7、14、28、42 d切取移植静脉标本,每个时相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10只大鼠.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DRz转染移植静脉情况;应用原位杂交和RT-PCR方法检测Egr-1 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蛋白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gr-1蛋白表达情况;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形态.结果 ①EDRz转染移植静脉情况:移植后1h时,EDRz主要位于移植静脉的外膜、中膜和部分内皮细胞;2、6及24 h时,EDRz则主要位于移植静脉的中膜;7d时,EDRz主要位于移植静脉的内膜; 14、28及42 d时未检测到EDRz的表达.②Egr-1 mRNA表达结果.RT-PCR检测结果:转染EDRz后1h时,Egr-1 mRNA表达出现高峰,2、6及24 h表达下降,3d时表达微弱,移植后7、14、28及42 d未见Egr-1 mRNA的表达,转染EDRz后1h时Egr-1 mRNA表达明显高于其余各时相(P<0.01).原位杂交检测Egr-1 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与RT-PCR结果基本一致.③Egr-1蛋白表达结果.Western蛋白印迹结果:正常静脉中未检测到Egr-1蛋白阳性表达.转染EDRz后2h时,出现Egr-1蛋白阳性表达,6h、24 h及3d时其表达逐渐降低,移植后1h时和移植后7、14、28及42 d时未见Egr-1蛋白阳性表达.移植后2h时的Egr-1蛋白表达的吸光度值高于其他时相(P<0.0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的Egr1蛋白阳性表达的变化趋势与Western蛋白印迹结果基本一致.④EDRz转染移植静脉与未转染同期相比VSMC的增殖程度和内膜厚度明显减轻.结论 EDRz通过减少Egr1在自体移植静脉中的表达,可有效地抑制自体移植静脉中VSMC增殖和内膜增生,可用来防治自体静脉移植后所导致的血管狭窄、闭塞.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ASODN)抑制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arly growth response gene-1,Egr-1)表达对移植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构建Egr-1 ASODN,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Egr-1 ASODN转染移植静脉,术后随机分为1、2、6、24 h,3、7、14、28、42 d组,以未应用Egr-1 ASODN的大鼠为对照组.荧光显微镜检测Egr-1 ASODN转染移植静脉情况;应用原位杂交和RT-PCR方法检测Egr-1 mRNA的表达;联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检测Egr-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移植1 h,Egr-1 ASODN主要位于移植静脉的外膜、中膜和部分内皮细胞(荧光灰度值为67±11),移植2 h至24 h,Egr-1 ASODN则主要位于移植静脉的中膜,移植7 d,Egr-1 ASODN主要位于移植静脉的内膜.移植后期未检测到Egr-1 ASODN的表达.Egr-1 mRNA的表达只呈现一个高峰(基因表达值1.8±0.5).移植早期Egr-1蛋白表达主要位于中膜的VSMC、部分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而移植后期在中膜和新生内膜的VSMC都未检测到Egr-1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VSMC的增殖程度和内膜厚度均明显减轻(P<0.01).结论 Egr-1 ASODN可显著抑制移植静脉的内膜增生,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Egr-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表达,从而抑制VSMC增殖、促进其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大鼠缺血皮层脑组织转换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电穿孔法将bFGF基因转染MSCs,免疫组织化学及双标记法鉴定bFGF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缺血脑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移植7、14d发现转基因MSCs缺血脑组织表达bFGF。MSCs移植组和转基因MSCs移植组比较,移植后7、14d的TGF-β1mRNA表达系数分别为(0.42±0.04、0.52±0.06)和(0.33±0.05、0.36±0.04),后者更显著的降低其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转染bFGF的MSCs移植后表达bFGF,并显著下调缺血脑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小鼠异位气管移植观察核因子(NF)-κB是否激活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参与诱导气管移植物纤维增生,探讨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小鼠气管移植分成同基因组和异基因组,在术后7、14、21 d取材算管腔闭塞率;对移植物行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法(EMSA)测定NF-κB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β1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GF-β1蛋白表达.结果 和同基因组比较,异基因组气管移植物在术后14 d开始纤维增生,术后21 d管腔闭塞率达(78±9)%,呈典型OB改变;NF-κB的转录活性在术后7 d明显升高,术后14、21 d维持较高水平;OB的气管移植物TGF-β1染色阳性;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在移植术后14、21 d明显升高,在术后7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转录活性增强,激活TGF-β1促进纤维增生,是造成OB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亚单位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p38蛋白激酶(p38 MAPK)在移植静脉血管重塑过程中的表达.方法选Wistar大鼠80只,建立自体移植静脉模型,术后随机分为6 h、24 h、3 d、7 d、2周、4周、6周及8周组,于相应时点取材,半定量逆转录PCR法检测移植血管中ERK和p38 MAPK的mRNA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定量检测ERK和p38 MAPK的蛋白产物及磷酸化蛋白产物表达;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移植静脉术后6 h,ERK1和p38 MAPK的mRNA表达均明显增强,与正常静脉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ERK1mRNA表达在移植后7 d达高峰,表达值为(33.2±14.2)%,p38 MAPK的mRNA表达于术后2周达到高峰,表达值为(58.8±26.2)%,与其余各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Western蛋白印迹提示ERK1/2在术后1~2周达高峰,6周时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而p38 MAPK则在移植后2~4周达高峰,之后开始减少,8周时仍维持一定表达量(1/4~1/2).ERK1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0.759 6,P<0.01),p38 MAPK与凋亡呈正相关(r=0.892 2,P<0.01).结论MAPK的激活是移植静脉内膜增生以及血管重塑的关键环节,可能成为防治移植静脉狭窄、闭塞的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米粒子携带反义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局部定位转染对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45只大鼠制成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后,分成纳米粒子DNA组、纳米粒子空载体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局部定位转染,2周后观察移植静脉内膜的变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blot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反义基因对内源性TG-Fβ1表达的影响。结果基因转染后两周,内膜厚度为(20.5±4.7)μm,明显小于两个对照组(P<0.01)。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基因转染组的TGF-β1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空载体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纳米粒子可有效地作为基因的转移载体;纳米粒子携带反义TGF-β1可以减少内源性TGF-β1基因的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内膜增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及其Ⅰ型受体(TGF βRⅠ)在大鼠自体移植静脉中的动态表达以及与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48只Wistar大鼠,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分别于术后3、7、14、28d收获静脉。组织形态学观察并测量不同时间点的内膜和血管壁厚度。联合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TGF β1及TGF βRⅠ的蛋白表达, RT PCR检测两者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第7天内膜明显增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第14天内膜增厚达到高峰。TGF β1蛋白表达在第3天开始增加,第7天达到高峰。TGF βRⅠ蛋白表达于术后第7天显著升高,第14天达到高峰。两者的mRNA的变化趋势与Westernblot结果相似。结论TGF β1及其Ⅰ型受体过度表达与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关系密切,TGF β1可能成为防治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0.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自体移植静脉中表达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 1在自体移植静脉中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 ,探讨其与内膜增生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 5 6只 ,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 ,随机分为 7组 ,分别在移植后 1、3d ,1、2、4、6、8周切取移植静脉。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结合原位杂交定位研究移植血管中ICAM 1mRNA的表达 ,Westernblot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 CAM 1蛋白产物表达的变化。结果 ICAM 1mRNART PCR扩增见静脉移植 1~ 3d即出现表达增强 ,1~ 2周达到高峰 ,表达值分别为 ( 3 6.6± 12 .9) %和 ( 5 8.7± 11.1) % ,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6~ 8周逐渐恢复正常 ,与原位杂交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见I CAM 1在移植 1~ 7d表达明显增多 ,2~ 4周达到高峰 ,分别为 ( 2 3 .5± 7.1) %和 ( 2 0 .6± 9.2 ) % ,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8周恢复至正常水平 ,与Western蛋白印迹结果一致。结论ICAM 1与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关系密切 ,可能成为防治内膜增生以及血管移植后狭窄闭塞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供体脾脏对胰腺移植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制作异基因大鼠胰、脾、十二指肠移植模型,观察供体胰腺的病理学变化,测定供体胰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mR-NA的表达、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胰、脾、十二指肠移植组(A组)术后3 d胰腺小叶间质、腺泡和胰岛轻度水肿;5 d炎细胞浸润,腺泡细胞灶状坏死;7 d腺泡和胰岛部分坏死、自溶.胰、十二指肠移植组(B组)术后3 d胰腺腺泡片状坏死;5 d胰腺小叶和部分胰岛坏死.7 d腺泡大片坏死,胰岛结构消失.供体胰腺组织中,术后3、5、7 d TGF-β1 mRNA阳性细胞数,A组分别为66.75±8.56、36.50±6.70、36.88±6.06;B组分别为16.38±3.85、10.38±4.03、6.0±2 73.A组术后各时点TGF-β1mRNA的表达均高于B组(P<0.01);结论 TGF-β是减轻受体大鼠对供体胰腺免疫排斥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调高供体胰腺组织TGF-β mRNA的表达是供体脾脏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成骨细胞移植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Y染色体追踪移植细胞在骨折愈合不同时相的存活、转归,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p1)的动态表达。方法 将SD雄性乳鼠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移植到96只SD雌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部位(实验组48只;对照组48只),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折愈合不同时相标本的Y染色体;以及VEGF、TGF—β1和VEGFmRNA、TGF—β1RNA的动态表达。结果 实验组大鼠:成骨细胞移植后可在受体骨折部位局部生存、生长繁殖,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移植84d后仍存活。实验组大鼠:VEGF、VEGF—mRNA在7d见阳性细胞,14d有分泌高峰。TGF-β1mRNA在3d见阳性细胞,7~10d有分泌高峰。对照组均未见明显分泌高峰。结论 移植的成骨细胞参与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至少存活84d。VEGF、TGF—β1的动态表达对促进骨折愈合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JNK、p38 MAPK在移植静脉血管重塑过程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c Jun氨基末端激酶 (JNK)和p38蛋白激酶 (MAPK)在移植静脉血管重塑过程中的表达。方法 Wistar大鼠 80只 ,建立自体移植静脉模型 ,术后随机分为 6h ,1、3、7,1 4、2 8、4 2、5 6d等 8组 ,于相应时点取材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JNK和p38MAPK的mRNA表达 ,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JNK和p38的蛋白产物及磷酸化蛋白产物表达 ,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定位mRNA及蛋白产物表达 ,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末端标记法 (TUNEL)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凋亡的变化。结果 移植静脉术后 6h ,JNK和p38的mRNA表达增强 ,在术后 1 4d达到高峰 ,表达值分别为(2 6± 1 0 ) %和 (5 9± 2 6 ) %,与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JNK、p38的蛋白产物表达在1 4~ 2 8d达高峰 ,在 5 6d时仍维持一定表达量 (1 .4~ 1 . 2 )。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提示阳性表达多位于移植血管中层或增生内膜中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 ,p38与凋亡呈正相关 (r =0 . 892 2 ,P <0. 0 1 )。结论 JNK和p38MAPK通路的激活是移植静脉内膜增生以及血管重塑的关键环节 ,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细胞外基质(ECM)成分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技术,观察不同时间TGF-β1对HMCs CTGF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同时观察对Ⅰ型胶原、Ⅳ型胶原和纤维结合蛋白(FN)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在正常培养情况下,HMCs有CTGF 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HMCs在TGF-β1刺激后,CTGFmRNA表达明显增加,6 h达到高峰,可持续增高到24 h;CTGF蛋白表达12 h达到高峰,可持续增高至24 h.Ⅰ型胶原、Ⅳ型胶原mRNA表达逐渐增加,24 h明显增加并达到高峰.FN mRNA12 h达到高峰,24 h后开始回落.结论:HMCs可表达CTGF.TGF-β可诱导体外培养的HMCsCTGF及ECM成分高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脂质体和腺病毒为载体,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 DNA酶(Egr-1 DNA enzyme,EDRz)局部外用对自体移植静脉血管平滑肌(VSMC)增殖和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大鼠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后随机分为脂质体组、腺病毒组和对照组,两实验组分别用脂质体-EDRz和腺病毒-EDRz涂抹移植静脉行在体转染。于术后1,2,6,24 h及3,7,14,28 d取材,荧光显微镜检测移植静脉的转染情况;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gr-1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gr-1蛋白表达,同时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1 h,EDRz主要位于移植静脉的外膜、中膜和部分内皮细胞。脂质体组荧光灰度值为70.3±13.5,腺病毒组荧光灰度值为60.5±11.2。术后2~24 h,EDRz主要位于移植静脉的中膜;移植7 d,EDRz主要位于移植静脉的内膜。移植早期Egr-1蛋白表达主要位于中膜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和部分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移植后期未检测到Egr-1 DNA酶的表达。移植后期在中膜和新生内膜的VSMC均未检测到Egr-1蛋白的表达。移植2 h阳性表达率,脂质体组为(15.3±4.2)%,腺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模拟人体内核心蛋白多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接触方式,观察核心蛋白多糖固相拮抗TGF-β1刺激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效果.方法制备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格(FPCL)体外三维培养模型,将其分为4组.对照组向FPCL中加入培养液;核心蛋白多糖组向FPCL中混入终浓度2 mg/L的重组人核心蛋白多糖,再加入培养液;TGF-β1组向FPCL中加入含5 μg/L TGF-β1的培养液;TGF-β1+核心蛋白多糖组向FPCL中混入终浓度2 mg/L的重组人核心蛋白多糖,然后加入含5μg/L TGF-β1的培养液.在培养12、24、48、72、96 h时观察各组FPCL的收缩情况,并用蛋白质印迹法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FPCL中瘢痕成纤维细胞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各培养时相点下,TGF-β1组FPCL收缩比对照组明显增强,核心蛋白多糖组FPCL收缩则比对照组明显减弱.TGF-β1组的PAI-1、α-SMA的蛋白及相应mRNA表达水平(3 482±211、4 320±272;0.89±0.15、0.56±0.11)显著高于对照组(1 764±147、1 699±146;0.29±0.06、0.21±0.06,P<0.01);其余两组相应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核心蛋白多糖混入胶原凝胶,可显著抑制TGF-β1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刺激作用,表明在体外核心蛋白多糖具有拮抗TGF-β1的作用.提示皮肤组织损伤后,由于创面机械性缺少核心蛋白多糖,TGF-β1活性上调,可能是瘢痕增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p38 MAPK在自体移植静脉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 8MAPK信号传导通路在自体移植静脉中的表达。方法 Wistar大鼠 80只 ,建立自体移植静脉模型。术后随机分为 6,2 4h ,3 ,7d和 2 ,4,6,8周等 8组 ,于相应时点取材 ,半定量逆转录PCR检测移植血管中p3 8MAPK的mRNA表达 ,Western蛋白印迹定量检测 p3 8的蛋白产物及磷酸化蛋白产物表达 ,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定位p3 8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移植静脉术后 6hp3 8的mRNA表达即较正常静脉明显增强 (P <0 .0 1) ,并于术后 2周达高峰 ,表达值为 (59± 2 6) % ,与 4,6,8周比较差异极显著 (P <0 .0 1)。Western蛋白印迹提示 p3 8在移植 2~ 4周达高峰 ,之后开始减少 ,8周时仍维持一定表达量 (1/4~ 1/2 )。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提示阳性表达多定位于移植血管中层或增生内膜中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结论 p3 8MAPK通路的激活参与了移植静脉的内膜增生以及血管重塑 ,可望成为防治移植静脉狭窄闭塞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8.
慢性脊髓损伤及减压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慢性脊髓损伤及减压后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Wistar 大鼠36只,制备慢性脊髓压迫中、重度及减压后3、7、14 d模型,以正常大鼠作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各组压迫段压迫邻近(距压迫边缘5 mm)段脊髓组织TGF-β1及其mRNA的分布和含量变化.用改变Tarlov评分和斜坡实验观察大鼠慢性脊髓压迫及减压后神经功能的相关变化.结果正常大鼠脊髓不表达TGF-β1.慢性脊髓压迫中、重度及减压后3、7 d出现大量的TGF-β1阳性细胞;脊髓重度压迫组TGF-β1表达强度达高峰,阳性细胞的灰度为120.33±10.97.脊髓重度压迫组TGF-β1mRNA表达阳性细胞的灰度为86.51±11.75.减压14 d组TGF-β1阳性细胞偶见.脊髓的神经功能于中、重度压迫组显著下降,减压后逐渐恢复.结论大鼠慢性脊髓损伤及减压后,TGF-β1表达显著增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尿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与慢性移植物肾病(CAN)的关系.方法1999年8月~2000年12月期间进行肾移植手术157例,在术后满1年时检测尿TGF-β1,所得相对浓度为172.5~533.1 pg/mg(Cr),分别选出TGF-β1浓度最高和最低的各40例患者构成组Ⅰ和组Ⅱ,进行前瞻性观察.在肾移植达3年时,比较两组肾功能有无差异,分析肾功能与术后1年时的尿TGF-β1有无相关性,对肾功能不全者作移植肾穿剌活检,明确是否为CAN.结果在肾移植达3年时,组Ⅰ肌酐清除率(Ccr)减少了(12.8±10.6) ml/min, 29.6%的患者有肾功能不全,均显著大于组Ⅱ[分别为(6.9±5.7)ml/min和9.4%];患者Ccr与术后1年时的尿TGF-β1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肾功能不全者,移植肾在组织学上均呈CAN病理学改变.结论TGF-β1可能在CAN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CAN患者在肾功能异常前尿TGF-β1已显著升高,肾移植后早期检测尿TGF-β1对远期肾功能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自体移植静脉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s)在自体移植静脉中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Wistar大鼠 80只,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术后随机分为 6、24 h,3、7 d,2、4、6、8周等 8组,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移植血管中 ERK1 mRNA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定量ERK1/2的蛋白产物以及磷酸化蛋白产物的表达,原位杂交定位 ERK1 mRN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ERK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蛋白产物表达。结果 静脉移植后 6 h,ERK1 mRNA表达明显增强,与正常静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移植7 d表达达高峰(33.2±14.2)%,与其余时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4周后恢复至正常水平。Western蛋白印迹提示 ERK1/2在术后1~2周达高峰。阳性表达多定位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ERK1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0.759 6,P<0.01)。结论 ERKs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可能是内膜增生的关键环节,可能成为防治移植血管狭窄、闭塞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