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职业感染防护知识的了解和实施,以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的能力,保护医务人员的生命健康。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对湖北省6所县级医院600名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接触防护知识和防护措施执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知识的掌握率以血源性职业接触危害掌握率最高,为58.3%,以标准预防知识掌握率最低,为31.7%;防护措施的正确执行率最低的是掰安瓿,为0,其次依次为有被血液、体液泼溅时戴防护镜,占1.7%,工作中洗手按照七步洗手法,占9.7%,脱手套后及时洗手,占12.0%;影响医务人员实施保护措施的主要因素:其对职业感染防护知识了解的不全面,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防护设施不足,监督机制欠完善。结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完善监督机制,保护设备,提高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素质,促进职业感染防护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知识掌握及实施情况,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能力。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广东省3家县级医院300名医务人员进行有关职业接触防护知识及防护措施执行情况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知识掌握率以血源性职业接触的危害掌握率最高(58.3%),标准预防知识掌握率最低(31.7%);防护措施正确执行率最低的是使用工具掰安瓿(0%),其次依次为有被血液、体液泼溅时戴防护镜(1.7%),工作中洗手按七步洗手法(9.7%),脱手套后及时洗手(12.0%);影响医务人员防护措施正确执行的主要因素是掌握职业感染防护知识不全面,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医院感染预防监督机制及防护设施不完善。结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完善监督机制,保障防护用品质量,是促进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实施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包括系统健康教育、完善管理制度及责任到人等方面,并以系统健康教育为核心的综合干预法对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影响,为国内职业防护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基层医院医务人员510名,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有临床一线医师各100名,护士各95名,医技人员各60名。对对照组进行常规职业防护教育,对干预组施加综合干预,干预6个月后进行评价,比较两组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综合知识得分情况及职业防护行为执行率。结果干预组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综合知识总得分和行为执行率分别为(91.97±6.00)%和(97.26±2.62)%,与对照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护士和医技人员的化学性和生物性防护知识得分高于医师(P<0.05),社会心理性防护知识低于医师(P<0.05);干预组中各专业医务人员综合知识总分、各维度分值及行为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任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系统健康教育为核心,同时完善职业防护规章管理制度,落实职业防护责任,加强监督管理,能明显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综合知识水平和行为执行力,此综合干预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强化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对健康的损害,探讨有效的防护干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两组医务人员各96名,对96名医务人员定期进行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培训,两组进行职业暴露相关知识与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进行了效果对照。结果观察组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及防护措施知晓度明显提高,p<0.001,发生职业暴露上报时间提早,χ~2=45.58,p<0.05,发生职业暴露后局部紧急处理p>0.05,规范预防用药明显增多p<0.05,血清学追踪随诊比例增多p<0.005。结论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必须建立和使用有效的防护设备及措施,实施教育与行为干预为主的防护原则,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才能有效的控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及减少职业暴露对健康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健康教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采用系统健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的效果。方法对接受过常规职业感染防护健康教育的237名医务人员,根据不同岗位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知识培训。采用编发小册子、现场指导、随时提问、防护措施及流程图表化并上墙的全程健康教育方法,并于系统教育前后进行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7名医务人员在接受系统健康教育后,各项职业感染防护知识平均知晓率从常规教育后的48%上升到96%,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感染防护系统健康教育,弥补了常规教育缺乏全程性、灵活性、针对性及无效果评估的不足,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CU病房医务人员有效的防护干预措施,减少职业暴露对医务人员健康的损害。方法于2012年1~12月对48名CCU病房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定期培训,对培训前和培训后两组进行标准预防相关知识测试、职业暴露经历、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的效果对比;了解培训后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岗位等相关因素对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知晓度的影响。结果培训后组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及防护措施知晓度明显提高、职业暴露发生人次减少、发生职业暴露后局部紧急处理较规范;年轻、低学历、低职称、护士岗位的人员职业暴露知识知晓度低,两组人员效果对比和不同因素对职业暴露防护的影响,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加强对CCU病房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干预很有必要,以实施教育和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可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知晓度,自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尤其要重视年轻、低学历、低职称的护士的培训,才能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以及职业暴露对健康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某医院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医务人员对艾滋病防护知识掌握和职业暴露情况,探索在医院中开展预防因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的有效干预模式。方法建立健全医院安全防护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普遍性防护原则培训。干预前后分两次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通过干预后,该院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和预防用药的知晓率有明显提高,对诊疗活动中的防护知识和技能掌握有明显提高,对艾滋病人的态度有明显改善,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医务人员进行普遍性防护原则培训,建立并实施医院安全防护制度和管理办法是提高医务人员防范意识,减少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的有效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8.
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与医务人员密切相关,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其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医院的服务质量,而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则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医院环境的特殊性对医务人员造成的职业伤害往往被人们忽视,如医院使用的各种化学消毒剂、化疗药物对环境的污染;医院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电源的安装、使用不规范引起的短路或触电;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环境或医疗用品;接触X射线、激光、放射性核素等时都会对医务人员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敲响了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的警钟.因此,加强防护意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来保护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凉山州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行为与职业暴露现状,为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制问卷,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凉山州78家医疗机构调查当日在岗的医务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回收问卷2525份。结果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行为得分总得分为(34.96±12.23)分,得分高水平者占15.13%、中水平者占35.76%、低水平者占49.11%。学历、专业、既往接受过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HIV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及接诊或护理过艾滋病患者/感染者是影响医务人员职业防护行为的主要原因(P<0.01);有64.3%的医务人员发生过锐器伤,52.77%的医务人员发生过皮肤黏膜污染。职业暴露在不同级别医院、不同专业和科室、既往接受过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HIV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及接诊或护理过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医务人员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锐器伤在二级乙等医院发生率最高;护理专业锐器伤发生率高于其他专业;掰安瓿是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的首要因素;妇产科医护人员皮肤粘膜污染发生率最高。结论凉山州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行为总体处于中低水平,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职业防护状况较差,应加强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和防护行为、防护技能的培训,并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0.
供应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调查分析   总被引:63,自引:14,他引:63  
目的加强供应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78名供应室医务人员中正确洗手的仅占10.3%;正确应用擦手工具7.7%;正确掌握消毒剂用途及效能46.2%;被利器刺伤后能正确处理伤口71.8%;52.6%的人较少应用防护措施的原因是认为遇到的传染病患者少、思想上不够重视、防护用品供应不上;有91%的医务人员认为有必要加强职业防护知识的学习;有76.9%的人认为需加强院科领导的重视及医院感染控制部门的监控力度. 结论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宣教;熟练应用防护技术,做好标准预防;加强安全管理,保证防护措施的应用;加强防护措施应用的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1.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调查与防护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晓度,以提高防护意识,建立艾滋病防护模式。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271名医护人员,进行艾滋病基本知识及其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认知状况调查。结果医师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认识的知晓率为83.8%~96.4%,高于护士的知晓率56.3%~96.3%,护士接触患者频率高,增加了职业危险系数;医师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5.0%~92.8%,护士的知晓率为51.9%~96.3%,其防护意识差增加了职业暴露发生的概率,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注重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安全教育和规范化管理,以促进医疗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2.
医务人员整体防护能力的调查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目的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强化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提高整体防护能力,避免医院交叉感染. 方法抽取120名自愿者问卷调查有关防护、隔离、消毒灭菌知识及实践跟踪观察. 结果护士职业防护认知行为高于医生和其他医技人员,3组人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医务人员自我防护实施障碍的主要原因有防护用品缺乏、防护方式和流程知晓率低、防护用品配戴影响操作等. 结论提高医院整体防护能力,应重视医疗职业安全教育,加强医院防护基础建设,推行标准化的防护管理,规范防护流程和强化督导干预措施的严格落实.  相似文献   

13.
巫立琼 《职业与健康》2009,25(10):1055-1056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范干预措施,提高对艾滋病(AIDS)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方法分析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情况并开展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教育。结果该院共发生职业暴露事件15起,其中8起为艾滋病的职业暴露。经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知晓率,从培训前的58.8%,提高到培训后的97.4%;职业暴露事件未再发生:结论加强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及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可以避免或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询问调查、查询登记资料的方式,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某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共发生职业暴露83人,职业暴露地点以手术室居首位,主要以锐器伤(75人,占90.36﹪)为主,主要发生部位为手指(69人,占83.13﹪),手术缝合和拔针为职业暴露发生的主要环节,暴露源中患有血源性传播疾病54例(65.02﹪),职业暴露后均能正确处理伤口,未出现医护人员感染现象,有效防护率达100﹪。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教育,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和降低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5.
重视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分析了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常见疾病和高危人群.提出了控制措施:建立职业保健制度,加强预防技术培训,坚持实施标准预防,完善基础设施设备,积极处理职业暴露等.国家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医院领导积极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医务工作者保持高度的自我防护意识,才能使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得到有效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6.
医院内HIV/AIDS管理与职业防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加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医院感染管理,增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防止HIV在医院范围内的传播。方法建立了HIV/AIDS监测报告管理制度,积极开展AIDS知识培训,认真做好医院内HIV初筛检测;严格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与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医疗护理操作程序和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结果医护人员对HIV/AIDS的防范意识明显增强,能及早发现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和消毒隔离措施,HIV/AIDS患者平均确诊天数较以往明显缩短。结论加强医院内HIV/AIDS管理与监控,重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安全教育,可有效地防止AIDS在医院内传播和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医务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与职业安全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奉珍  李洪翠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217-2218
该文报道了莱钢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医务人员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对策,通过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加强职业危害预防和工作伤害的防护,以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感染及管理对策。[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湖北省8家综合医院医护人员为调查对象,对797名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现状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率为33.25%,以上呼吸道感染、结核、甲肝和乙肝为主;工作中被锐器损伤581人,占72.90%,其中483人曾被污染的锐器刺伤;被锐器刺伤的原因排序为单独操作、配合时、病人躁动和被其他操作者刺伤;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之间(X^2=48.3969,P〈0.01),内、外、妇、儿科室之间(X^2=64.0316,P〈0.01),医生与护士之间(X^2=10.9625,P=0.0009)锐器刺伤情况存在差异;65.37%医护人员主观认为发生职业损伤的两大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自身疏于防范和病人不配合;此外,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心理状态亦有不同。[结论]锐器损伤是医护人员常见的职业性损伤;不同职业、科室医护人员锐器损伤存在差异;职业损伤在不同性别、职业和职称的医护人员间存在差异;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甚至一些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未采取防护措施。医院应加强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锐器伤发生,并加大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 对医务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对策.结果 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加强锐器损伤防护和处理,减少了工作中伤害.结论 根据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因素提出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可更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20.
朱芸  谌力贞  曾庆芳  彭汛  刘家栋 《职业与健康》2006,22(21):1842-1843
目的研究长江流域血吸虫病疫区水利职工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方法总结16年来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利职工的血防工作,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水利职工的血吸虫病感染率由1989年的13.7%下降至2.9%,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结论长江流域血吸虫病疫区水利职工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