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总结我国首例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经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以肠外营养为主。随着肠功能的恢复及肠道耐受性提高,逐步增加肠内营养,相应减少肠外营养。术后4d从空肠造口给予2%谷氨酰胺溶液;术后10d给予结晶氨基酸类肠道营养,并开始口服饮食;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我国首例父子间活体小肠移植受体,早期肠内营养对移植肠肠粘膜形态结构、粘膜屏障及移植肠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图像分析、D-木糖吸收试验和血培养等方法测定和评价移植肠绒毛高度、绒毛表面积、D-木糖吸收率和肠道细菌移位。结果:术后7天移植肠绒毛高度、绒毛表面积显著缩短和缩小,但在第12天已开始恢复。在术后第38天完全脱离TPN时已恢复至移植前的近80%,D-木糖吸收率基本达正常水平,血培养始终为阴性。结论:活体小肠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仅能促进移植肠的运动,而且能显著改善移植肠粘膜结构和吸收功能,有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外科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0 引  言目前 ,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模式已由全肠外营养演变成以肠内营养为主。随着有关营养的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的深入 ,人们不断认识到肠内营养支持的实际临床意义。在外科病人特别是危重病人开展肠内营养支持是对临床营养的一个挑战 ,需要反复尝试 ,一旦成功则受益无穷。近年来 ,临床营养工作者通过对肠内营养的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 ,提出一个观点 :“倘若肠道有功能 ,就应利用肠道 (ifthegutfunction ,usethegut)。”本着这一原则 ,我科大量病人在围手术期实施了肠内营养支持。为此 ,我们也积累不少有关肠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如何恰当地对活体小肠移植病人进行围手术期的营养调控. 方法: 根据4例活体小肠移植病人术后移植肠的功能恢复程度和全身状况,采用从PN逐步过渡至EN的营养支持方法.同时观察病人术后1周、1、3、6和9个月的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并进行营养状况评估. 结果: 4例病人中2例长期生存,分别达8年和4年,各项营养指标均基本恢复正常,健康状况良好;1例术后19 d死于急性肺梗死,1例术后5个月死于多发性器官感染. 结论: EN支持可促进移植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或减轻并发症,提高活体小肠移植的成功率.Gln是EN液中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5.
小肠移植术后腔静脉导管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感染是器官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感染的防治对移植物的存活及病人的康复有重要意义。小肠移植术后由于长期免疫抑制治疗,腔静脉 导管感染明显增加,国内首例全小肠移植病人术后,共发生5次静脉导管感染,经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后均获痊愈。  相似文献   

6.
家庭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0引言 家庭营养支持分为家庭肠内营养(home enteral nutrition,HEN)支持和家庭肠外营养支持.由于肠外营养支持的技术要求较高,并发症较严重,因此,家庭营养支持是以HEN为主.在我国已有一些病人在家中接受肠内营养支持,但缺乏系统的监测、随访及指导.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规范HEN的开展,以进一步地提高其应用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12例经腹全胃切除的病人进行了术后肠内营养支持,使用的营养液为安素(Ensure)。12例中,男性11例,女性1例;年龄25~52岁,平均年龄47岁。残胃癌2例,贲门癌2例,胃体癌8例。2例为食管、空肠Roux-Y端端吻合,10例为食管、空肠R...  相似文献   

8.
我院1998年10月20日为1例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患,施行标准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存活已20个月,术后5个月开始参加轻体力工作,生活质量良好。植入的心脏功能正常。患术后进行积极的营养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周建芬 《健康研究》2012,(5):346-347,364
文章总结了121例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和护理措施。护理的重点是妥善固定营养管,保证营养液的正确输注,正确的口腔护理、及时的心理护理及合理的体位。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成功施行经鼻饲管肠内营养,后逐渐过渡到流质、半流质及普食。施行经鼻饲管肠内营养期间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做好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能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喉癌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喉癌病人术后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吞咽功能,术后7~10 d内不能恢复正常进食,易引起营养不良。但绝大部分病人胃肠功能完好,不受治疗影响。所以,肠内营养(EN)支持应作为喉癌病人术后营养支持的首选[1]。我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  相似文献   

11.
胆道术后肠内营养置管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1例胆道术后患者经T管置管行肠内营养治疗。营养时间7~15天,无并发症发生,取得良好效果。本法简便、安全、有效,避免了传统空肠造瘘和经鼻插管方法的并发症,是胆道术后病人行肠内营养时置管方法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0 引言 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病人常见而且难以处理的一个并发症.肠内营养支持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当胃肠道有功能时,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同样,在恶性肿瘤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时,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营养途径及营养制剂种类都是非常重要的.有证据表明,头、颈部癌放疗时,因长期吞咽困难或危重状态伴胃排空障碍,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在食管癌术后病人营养支持的优越性。方法:将7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EEN组,每组各35例。分别给予肠外营养(PN)和EEN支持。病人于术前和术后第10天测体重(BW)、血清清蛋白(ALB),观察胃肠道反应,记录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两组病人术后BW和ALB均有所下降,但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EEN明显缩短术后住院天数(P0.05)和减少住院费用(P0.05)。结论:营养支持能改善食管癌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EEN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4.
喂养泵在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 引  言近年来 ,随着肠内营养研究的深入及营养制剂与输注方法的不断改进 ,肠内营养与肠内喂养泵在十二指肠及空肠造口病人中广泛应用。我院 2 0 0 1年 6月至 12月对行十二指肠及空肠造口的 2 7例病人 ,将喂养泵应用于肠内营养支持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  相似文献   

15.
小肠移植是短肠综合征的根治性措施,然而目前移植肠术后的萎缩和吸收功能低下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本研究对接受小肠移植的大鼠行谷氨酰胺肠外营养支持,以观察其对移植小肠形态和功能的影响。用改良的Monchik和Russel法对近交系Wistar鼠行近段空肠异...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观察及有效护理,为肠内营养的护理提供指导方法。方法对56例食管癌患者于手术时置入空肠营养管,术后早期注入营养液,严格选择营养液及控制注入温度、速度,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56例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护理满意,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易于掌握与实施,促进吻合口的愈合,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应提倡早期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全肠外营养(TPN)组和早期肠内营养(EEN)组.所有病人在手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第8天各测定安全性指标、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和急性炎性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结果:所有病人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研究结束时,EEN组血清前清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4/CD8比值明显高于TPN组;而IL-6明显低于TPN组;EEN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PN组.结论:食管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运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经我院营养科会诊并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恶性肿瘤术后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前与肠内营养支持10天后的血红蛋白(HGB)、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营养支持途径分为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组与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组,对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8例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经营养支持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组(EN组)与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组(EN+PN组)比较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运用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其营养状况;对无法达到足量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联合使用肠外营养既可保护肠道功能又能供给充足能量,更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9.
贺学勤  洪永智 《现代保健》2011,(26):151-152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经验、安全性、康复价值。方法对5年来施行胃癌根治术后同时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26例患者进行分析,观察其临床症状;监测术前、术后第8天体重、血红蛋白、白蛋白变化并进行对比。结果26例肠内营养患者均能耐受,无不适及并发症的发生,肠蠕动恢复快,三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可较好地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0.
胃癌是我国较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据文献报道胃癌患者有44.8%会发生营养不良,而术后营养不良发生率可达49.1%。胃癌患者术后只要不存在禁忌证,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都应作为术后常规营养支持手段。因此,护理人员应掌握EN支持的原理、操作方法,遵循浓度由低到高、容量从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通过细心的观察和护理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