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临床上,小儿输液的给药途径,手背静脉是首选的血管之一,由于门诊患儿多为短期注射,用静脉留置针费用高且输液后小儿活动不方便,许多家长和小儿多选择一次性静脉穿刺输液。如何提高小儿输液质量,降低复穿刺,减少患儿痛苦避免护患纠纷,穿刺成功后的固定就显得十分重要,输液过程中由于患儿好动、哭闹,若固定不牢,针头极易滑出血管致药液漏入皮下,常需重复穿刺,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又降低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为此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使用就诊卡对5个月~5岁采用手背静脉输液进行固定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CCL固定法在小儿手背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需手背静脉穿刺者3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50例,采用CCL固定法行手背静脉穿刺;对照组150例,采用传统握拳法行手背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患儿手背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和两种固定法对操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手背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固定法较对照组更加稳定(P0.05)。结论 CCL固定法能有效控制患儿腕部手部关节活动,保持手背部皮肤适度紧绷状态,增加了穿刺稳定性,使手背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提高了15.34%,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手背是小儿静脉输液较为常用的部位,目前临床上输液穿刺完成后常用夹板或空药物纸盒固定手部,由于该固定方法不牢靠,常导致输液针头脱出血管,而重新穿刺。鉴于此,我们设计出一种适合各年龄段小儿手背静脉输液的手型固定器,经临床使用,固定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制小儿输液固定板在输液患儿手背、足部的固定作用,为患儿提供舒适、美观、经济实用的一种固定板,保证患儿输液顺利进行。方法取5个月以来,在门诊输液大厅输液患儿1500人次,进行分组,一组患儿采用简易材料简单固定组,另一组患儿采用自制输液固定板固定组,二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采用自制输液固定板固定组的患儿中途重复穿刺率明显下降。结论自制小儿输液固定板在输液患儿的手背、足部起到了舒适、美观、经济实用、减轻患儿痛苦的一种辅助工具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护理技能操作之一,而手背浅静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输液部位.传统的输液方法是选好静脉,扎上止血带,嘱患者握拳,消毒局部皮肤,然后进行穿刺[1].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观察比较发现,非握拳法更能提高手背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儿静脉输液时患儿的手、脚固定传统的方法是用纸盒和胶布固定。这样既不方便也不经济 ,又不美观 ,更重要的是固定的效果不理想。我们结合临床实际情况 ,对小儿静脉输液的固定物进行改进 ,自行设计了一种小儿静脉输液固定板。现已应用 30 0例患儿静脉输液 ,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以保证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方法常规静脉穿刺嘱患者握拳。非握拳穿刺法一是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护士主张穿刺手自然放置,穿刺者用左手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可使血管突出于该部位易于穿刺;方法二是让患者采取反复握拳、松拳,可使指间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向心回流,手背静脉充盈明显;方法三是嘱患者握拳,数秒钟再半握拳(掌心呈空虚状态)。结论护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宋华清 《四川医学》2000,21(11):101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措施和主要的护理操作技术 ,特别是手背静脉穿刺在临床上使用最多。在长期大量的临床工作中 ,本人经多年探索 ,采用握掌势手背静脉穿刺 ,一次性成功率高达99%以上 ,而且能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疼痛。方法 :在进行手背静脉穿刺前 ,先扎好止血带 ,嘱病人将传统的握拳后穿刺方法改为握拳后自然放松 ,护士的左手掌握住病人穿刺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中上段 ,略向下倾斜 30°~ 4 0°角 ,拇指在指掌关节下 1~ 2 cm处固定手背皮肤 ,右手持针按静脉注射要求进行静脉穿刺固定。优点 :1根据现代护理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静脉穿刺是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护理操作,手背浅静脉穿刺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部位.传统的输液方法是选好静脉、扎好止血带,嘱患者握拳使静脉充盈,消毒局部皮肤,然后进行穿刺[1].我们通过在临床实践中观察比较发现,在嘱患者握拳时握拳的松紧度及方法对静脉充盈的影响较大,正确的握拳方法可以使静脉迅速充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小儿手背部静脉输液中屈指约束法与直指约束法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门诊输液患儿(滴注时间≥60 min),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单号为试验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100例,分别采取屈指约束法和直指约束法.结果 试验组重新静脉穿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儿手背部静脉输液采取屈指约束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两种小儿手背静脉输液固定方法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镝敏  陈凤华 《河北医学》2009,15(6):731-733
目的:探讨小儿手背静脉输液先固定手再进行穿刺后固定头皮针法与传统手背静脉穿刺固定法比较。方法:将新生儿手背静脉穿刺268次,婴幼儿手背静脉穿刺243次,各分成2组,分别采用先固定手再进行穿刺后固定头皮针法与传统手背静脉穿刺固定法结果:经X2检验,2组针头脱出例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先固定手再进行穿刺后固定头皮针组少于传统手背静脉穿刺固定组。结论:先固定手再进行穿刺后固定头皮针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手势输液穿刺时患者的疼痛表现。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选择400例患者,按单双日采用不同手势进行静脉输液穿刺。单日采用握手式输液穿刺方法在左手背输液穿刺(实验组),双日采握拳式输液穿刺方法在右手背相应的部位输液穿刺(对照组)。连续输液2 d,1次/d,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体验。结果实验组采用的握手式输液穿刺方法使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同时因为静脉充盈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采用的握拳式输液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从而减少了需要再次穿刺而引起的患者疼痛。结论握手式输液穿刺方法可以减轻患者输液穿刺时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邹晓霞 《吉林医学》2012,33(22):4918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有效固定方法。方法:根据临床工作的实践经验,对63例静脉输液的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单纯用胶布固定和胶布固定后加用弹力长筒袜固定头部进行临床对比。结果:加用弹力长筒袜固定顺利完成静脉输液治疗成功率高。结论:如用弹力长筒袜固定静脉输液可减轻患儿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患者采用不握拳手背静脉穿刺的临床成功率。方法:将2003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门诊输液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不握拳手背静脉穿刺注射法;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常规握拳静脉穿刺注射法。观查患者血管的显露情况以及穿刺的成功率。结果:患者采用不握拳穿刺法,由于皮肤松弛,血液在血管流动畅通,血管充盈,易于穿刺,穿刺成功率达98%。而传统的常规握拳法,在患者静脉穿刺时,由于患者握拳、皮肤绷紧,明显影响到手指的动脉流入及静脉回流,患者血管充盈较差,穿刺成功率较低,成功率仅达到76%。结论:手背浅静脉不握拳穿刺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提高手背静脉一针穿刺成功率,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穿刺痛苦的握拳方法。方法:随机抽取80例患者同时采用握手式握拳和传统式握拳进行操作,分析比较结果。结果:手背静脉穿刺握手式握拳法一次成功率为96%,传统式握拳法一次成功率为86%(p0.05)。结论:握手式握拳法有效提高手背静脉穿刺成功率,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手背静脉穿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温东红  耿桦  吕娜 《新疆医学》2004,34(5):96-96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给药方法,是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观念的转变,如何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静脉输液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一针见血”,观察手背静脉显露状态并选择穿刺的方法很重要。在常规穿刺操作规程中,一般要求患者握拳选择手背静脉穿刺,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由于患者个体差异不同,如果一律嘱患者握拳后选静脉穿刺,常会碰到静脉难以选找和不便进针而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输血是临床常用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而手背静脉是常用的穿刺部位。教科书传统方法进针是让病人紧握拳再进针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紧握拳者病人疼痛明显 ,而让病人不握拳进针 ,病人感觉疼痛轻 ,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现将两种方法对比观察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 :5 0例病例中 ,男 31例 ,女 19例 ,年龄 2 8岁~ 85岁。静脉注射、输液、输血均选用手背静脉穿刺共 10 0人次。同一病人给予握拳后进针 (传统方法 )及不握拳进针(新方法 )各一次。1.2 方法 :传统方法 :消毒皮肤后 ,嘱病人紧握拳头再进针 ,穿刺成功后松开…  相似文献   

18.
头皮静脉是小儿静脉输液最常选用的静脉。由于患儿哭闹不合作,有头发、出汗多等原因,致使常规的粘贴胶布松脱,因固定不牢致针头脱出血管外或小儿自行拔脱。从而增加重复穿刺的机会,增加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不满意,增加工作量及材料。为此。我们自制固定带用于小儿头部输液中固定。自2005年3月~2006年6月,采用此法固定头皮针1500例次,效果满意,受到患儿家属的好评,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彩色弹力松紧带对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固定作用.方法 采用色彩鲜艳约0.5-1.5公分宽,柔软、弹力适中的松紧带,根据头围大小、手指的宽度,选择适合长度,做成不同大小的头圈及手圈,为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及四肢静脉输液进行固定.结果 采用彩色松紧带,在小儿静脉输液中能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结论 彩色弹力彩色松紧带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固定作用效果好,容易操作,对于延长静脉使用寿命,减轻患儿痛苦,防止医患纠纷,节约医疗资源起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巧用弹力绷带固定头皮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医用弹力绷带对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固定作用.方法 采用(网状A型)医用弹力绷带,根据需要的部位大小选择合适的号码剪成约5cm~6cm长度为小儿静脉输液进行固定.结果 采用(网状A型)医用弹力绷带在小儿静脉输液中能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结论 (网状A型)医用弹力绷带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固定作用效果好,容易操作,对于延长静脉使用寿命,减轻患儿痛苦,防止医患纷争,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