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价床边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7例肿瘤病人,肘部静脉情况良好者作为对照组(109),差者为实验组(78例)。对照组按常规在肘部静脉置入PICC导管;实验组通过超声波影像技术选择上臂中下部的贵要静脉或肱静脉作为穿刺点,在超声引导下并结合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术后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术后病人带管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01),静脉炎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01),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人术后带管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病人舒适度高,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床边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7例肿瘤患者根据肘部静脉情况,良好者,即肉眼或触摸可及有弹性的静脉,作为对照组(n=109);差者,即肉眼和触摸均不可及有弹性的静脉,为观察组(n=78).对照组按常规在肘部静脉置入PICC;观察组通过超声影像技术选择上臂中下部的贵要静脉或舷静脉作为穿刺点,在超声引导下并结合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术后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术后患者带管的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静脉炎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带管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患者舒适度高,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少.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实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32例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和用药的患者接受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选择穿刺血管,确立最佳穿刺点及穿刺角度,对穿刺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和引导,并对导管末端进行初步定位.结果 32例患者均在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穿刺引导时间为22 s~19 min,30例1次穿刺成功,1次成功率为93.75%.结论 彩超引导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并发症,是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汪华萍 《全科护理》2013,(35):3325-3326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 )穿刺成功的首要条件是有可视或可触及的置管静脉,而对于肥胖、反复化疗、水肿等病人来说,常规PICC置管方法成功率会明显降低.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因其具有可以直观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实时引导、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并发症等优势[1,2],不仅能减轻穿刺病人的痛苦,同时为病人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输液途径.我院于2012年2月引进了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共为38例置管困难病人成功置管,其中有3例置管存在不足.现将超声引导下留置PICC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人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长期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以及其他高渗、刺激性强液体及老年病人输液等,还可于NICU的病人。对于上述病人来讲,建立一条高质量的、可重复使用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病人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避免特殊药液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而且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应用PICC置管对肿瘤病人进行化疗,不仅有利于减轻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同时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造成的损伤和局部组织的刺激等优点[1],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乳腺癌病人因其手术部位的影响,在血管选择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增加了置管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将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由肘窝静脉沿血管送入上腔静脉的一种方法,已发展成为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1,2].但因肥胖、反复插管所致血管条件差及血管硬化等因素影响,部分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很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下,经上肢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与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选择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给药,采用传统穿刺置管方法无法实施或穿刺失败的患者197例,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跟踪引导下,选择上肢最合适穿刺静脉,确立最佳穿刺点及穿刺角度进行穿刺置管,将静脉导管置入中心静脉内,要求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处.结果 本组197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100%,穿刺血管的选择:左上肢静脉95例,右上肢静脉102例;选择贵要静脉150例,肱静脉24例,头静脉14例,肘正中静脉9例;穿刺时间为20 s~22 min;仅有5例出现穿刺局部血肿,无神经损伤等其他并发症发生;超声对导管尖端定位的准确性达96.95%(191/197).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上肢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的方法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明显缩短穿刺间,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成功率,降低 PICC 所致的并发症,保证治疗的有效进行,临床上现采用超声引导下的 PICC 置管,此操作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成功率高的优势[1-2]。盲穿 PICC 置管对血管损伤大,渗血多[3]。而超声引导下的则使用较细的穿刺针进行静脉穿刺,血管损伤小,扩张的表皮渗血少,并且超声引导的 PICC置管术,静脉炎的发生率大大减少[4-6]。但此项操作在临床工作中,必须经过正规的培训,才能掌握此技术,但培训后护理人员很难精确应用常规进针法(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针柄进针)的超声引导下进行PICC 置入操作,特别是需要调整进针方向时导针架容易与穿刺针发生分离,导致穿刺失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经过临床多次研究实验,首创按压式进针法。为了进一步用实验数据论证研究按压进针法与常规穿刺方法的优劣,我们设计下列随机临床试验,比较两种方法在一次穿刺成功率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血流显像技术在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运用。方法将90例需要行PICC置管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盲穿法,试验组在超声显像技术引导下置管,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局部组织损伤率。结果试验组的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和局部组织损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血流显像技术引导下行PICC置管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降低局部组织损伤发生率,此方法安全、可靠、有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96例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包括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认真的术前评估、术中观察,导管相关性感染和导管堵塞的预防。认为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及合理的护理干预是避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总结22例B超引导下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配合与护理。置管前做好心理护理,正确选择静脉及导管型号,置管过程与医生密切配合置入,置管后妥善按压穿刺点。18例患者1次穿刺置管成功,4例2次穿刺置管成功。  相似文献   

13.
姚碧君  陈芳芳  王利波  黄靖 《护理与康复》2012,11(12):1150-1152
总结23例老年痴呆症患者超声引导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体会。置管前,做好物品及患者准备;置管时,安置患者舒适体位,严格按流程行穿刺置管,观察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置;置管后,确定导管头端位置,做好导管维护。23例均置管成功。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PICC的操作流程、临床应用、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专业人员培训、并发症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6.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由于操作简单、能为患者提供安全且快速的静脉通道、保证治疗顺利进行而应用广泛.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导致PICC导管堵塞,文献报道PICC堵管率高达21.3%[1].一旦发生堵管,增加了患者痛苦和家庭经济负担,严重者危及生命安全.如何针对堵管原因进行有效预防,是临床护理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就PICC堵管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刘倩 《全科护理》2011,(20):1819-1820
对45例老年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其原因,给予积极防治及健康教育,结果43例穿刺成功,2例失败,1例因导管脱出拔管,静脉炎2例,导管堵塞2例,感染3例,皮肤过敏1例。认为PICC置管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减轻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等优点,只要严格掌握正确的操作程序,认真护理,同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8.
对45例老年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其原因,给予积极防治及健康教育,结果43例穿刺成功,2例失败,1例因导管脱出拔管,静脉炎2例,导管堵塞2例,感染3例,皮肤过敏1例.认为PICC置管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减轻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等优点,只要严格掌握正确的操作程序,认真护理,同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9.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1]。PICC 自从19世纪80年代第一次应用于静脉治疗后,使用量就以指数方式增长[2]。美国俄勒冈健康科技大学的医院[3]报道,在过去的9年中 PICC 置入增加了3倍。PICC 日常维护包括 PICC 带管期间定期消毒穿刺点、更换敷料、更换肝素帽、固定装置、冲管封管等。目前,没有标准的 PICC 维护规范。本文就国内外成人 PICC 日常维护的发展现状综述如下,旨在为制定统一的 PICC 维护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 PICC 专业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目的是为病人提供一个可靠的静脉输液通道,减轻病人痛苦,为治疗和护理提供方便.PICC尤其适合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病人,它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所致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保证了整个化疗计划的实施及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