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蒲公英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与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的方式建立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蒲公英黄酮高剂量组和低剂量,另选健康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一次性给予蒲公英黄酮混悬液300、150 mg/kg灌胃,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检测并比较四组大鼠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丙氨酸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称量体重、肝脏湿重并计算肝重指数,检测并比较四组大鼠肝脏组织中盐诱导激酶1(Salt-inducible kinase 1,SIK1)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重、肝湿重、肝重指数、FBG、FFA、ALT、AST、TG、TC和SREBP-1c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SIK1蛋白质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大鼠的体重、肝湿重、肝重指数、FBG、FFA、ALT、AST、TG、TC和SREBP-1c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SIK1蛋白质水平明显升高,且高剂量组各指标水平优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公英总黄酮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变。  相似文献   

2.
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肝酶检测意义及与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酶在儿童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检测意义及与血脂、体格测量指标的关系。方法:对79例肥胖儿童(伴有非酒精性脂肪肝58例和无非酒精性脂肪肝21例)和93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体格检查;检测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肥胖儿童行肝脏超声检查。结果:79例肥胖儿童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AIT、TC、TG、LDL高于对照组,HDL低于对照组(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组ALT、AST、ALT/AST〉I的发生率、TG、体重、BMI、腰围高于无非酒精性脂肪肝组(P〈0.05或P〈0.01);经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ALT、TG、BMI与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联。结论:ALT、AST的升高是预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敏感指标;TG、肥胖程度和腹型肥胖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ALT、TG、BMI的升高可能是肥胖儿童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瘦素、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瘦素、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及50例酒精性脂肪肝对照组和5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LEP)水平,并同步监测体质指数(BMI),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 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的LEP、FBS、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BMI、ALT、AST/ALT、TG较正常对照组及酒精性脂肪肝组均明显升高。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存在瘦素抵抗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五味子乙素( SchB)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除空白对照组外,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ICR小鼠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SchB低剂量组、SchB中剂量组、SchB高剂量组、阳性药组5组,每组9只,空白对照组小鼠饲喂普通饲料,其余各组饲喂高脂饲料(89%基础饲料+10%猪油+1%胆固醇)。建模同时,模型组、SchB低剂量组、SchB中剂量组、SchB高剂量组、阳性药组分别予橄榄油10 mL/kg、SchB 10 mg/kg、SchB 20 mg/kg、SchB 40 mg/kg、非诺贝特100 mg/kg灌胃治疗1周,之后测定各组动物的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肝系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TG、TC、ALT、AST含量和肝系数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SchB组的肝脏TG和TC含量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SchB中剂量组的AST和ALT含量显著降低(P<0.05)。阳性药组TC、TG、ALT、AST水平明显降低,肝系数明显增加( P<0.05),而其他各组肝系数无显著性变化。结论中剂量和高剂量SchB具有降脂和降酶作用,并且对肝脏无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建立东方田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并观察测定其肝指数、病理、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6周龄湖南洞庭湖种群雄性东方田鼠70只,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饲喂高脂肪料,对照组饲喂高纤维料,分别于第2、4、6、8、12周处死,称量体重及肝重,计算肝指数,采血检测东方田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转移酶(r-GT)、胆碱酯酶(CHE)、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葡萄糖(GLU)、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并取肝脏HE染色后做病理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6周时肝脏出现了典型的脂肪肝特征,肝重和肝指数都明显升高(P﹤0.05),血清ALT、AST、r-GT、CHE、TC、FFA、GLU和LDL都明显升高(P﹤0.05),HDL和TG均明显降低(P﹤0.05)。镜检观察到模型组田鼠肝细胞逐渐呈现弥漫性脂肪变性,6周时大范围出现脂滴,8周时肝内出现弥漫性大脂肪滴,12周后出现炎细胞的浸润。结论:采用高脂饲料成功诱发东方田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可为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和药物干预提供新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讨决明子提取物对高脂-高果糖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调脂保肝作用。方法收集SD大鼠36只,雌雄各一半,将其随机分两组,6只正常对照组和30只模型组。饲养到第六周后,把模型组随机分为SCE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2g/kg)、二甲双胍组、模型对照组。持续灌胃给药四周之后,测定大鼠血清中AST、ALT、GST活性,测量HDL-C、LDL-C、TC、TG的含量。结果模型大鼠血清LDL-C、TG、TC、GST、ALT、AST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且HLD含量明显下降(P0.05);经二甲双胍、SCE的处理四周后,均有所下调模型大鼠的血清LDL-C、TG、TC含量,并升高了HLD含量(P0.05)。结论决明子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有着调脂保肝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丹参不同组分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喂饲高脂饲料的方法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实验分组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东宝肝泰对照组、丹参总酮组和丹参总酚酸组。用药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C、TG、ALT、AST和肝组织中TC、TG、FFA、SOD、MDA的含量或活性改变,并用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丹参总酮和总酚酸均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中TC、TG、FFA、MDA的含量,降低血清ALT、AST的活性,增加肝组织SOD活性,改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且总体疗效以丹参总酚酸为佳。结论:丹参总酮和总酚酸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8项生化指标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统计分析76例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患者为酒精性脂肪肝(A组),42例患者为非酒精性脂肪肝(B组)。另选取51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其中11例嗜酒(C组),40例无饮酒史(D组),对4组患者的血清ALT、AST、GGT、UA、TG、TC、Fe、TBA八项生化指标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B组、C组、D组患者的血清ALT、AST、GGT、UA、TG、TC、TBA、Fe水平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BMI、TG升高。结论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8项生化指标表达水平升高,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相比,其具有较严重的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脾疏肝颗粒对乙硫氨酸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方法: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三七脂肝丸组(1.5 g·kg-1·d-1),易善复组(136.8×10-3g·kg-1·d-1),健脾疏肝颗高、中、低剂量组(18.6、9.3、4.7 g生药·kg-1·d-1)。给药组连续灌胃给药8 d,1次/d,给药容积10 m L·kg-1。给药第8天,给药2 h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灌服1%乙硫氨酸15 m L·kg-1,14 h后灌服2%乙硫氨酸18 m L·kg-1,空白组灌服等量蒸馏水。36 h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并做肝脏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清AST含量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健脾疏肝颗粒中、低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ALT含量(P0.05,P0.01),高剂量组有降低大鼠血清ALT含量趋势(P0.05),健脾疏肝颗粒中、低剂量组有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AST含量趋势(P0.05)。病理结果显示,健脾疏肝颗粒可以明显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肪变性程度,对肝小叶结构完整性和肝索排列顺序也有所改善。结论:健脾疏肝颗粒对乙硫氨酸所致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调节脂质代谢、降酶保肝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相关酶的活性、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不同程度家兔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程度与血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选用32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模型组3组(每组n=8),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建立不同程度脂肪肝模型,分别于4、6、8周检测家兔血清TG、TC、AST、ALT,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后可形成轻度的脂肪肝并出现血脂的升高,随着脂肪肝病变程度的发展,血清TG水平持续升高。结论血生化指标对脂肪肝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