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中FLAIR技术对于一氧化碳中毒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MR影像学资料。结果:53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FLAIR表现为双侧豆状核对称性高信号的33例,表现为颅内侧脑室为中心的脑白质区较广泛高信号的18例,FLAIR无表现2例。结论:FLAIR序列对于一氧化碳中毒脑改变的诊断是较为敏感和相对特异性的,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Delayeden cephalopathyafteracutecarbonmonoxidepoisoning ,DEACMP)是指急性CO中毒后 ,病人经过 1~ 2周左右的“假愈期”又出现一系列的神经精神症状。本文收集 1999~ 2 0 0 3年本院收治并经MRI检查的30例DEACMP资料 ,分析MRI特点 ,并与临床表现相对照 ,旨在探讨MRI对DEACMP的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DEACMP患者 30例 ,男 12例 ,女 18例。年龄 12~ 70岁 ,平均 4 1岁。 2例中毒前患高血压病 ,1例糖尿病。 2 6例因使用煤气热水器中毒 ,1例因瓦斯爆炸中毒 ,1例因工业管道煤气泄漏…  相似文献   

3.
MRI成像对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允清  蔡俊秀 《新疆医学》2011,41(10):23-25
目的:研究一氧化碳(C0)中毒脑病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C0中毒脑病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结果:C0中毒脑病MRI特征:苍白球为对称性的卵圆形长T1,长T2信号;皮层下白质为对称性的弥漫、模糊云雾状长T1、长T2信号;侧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白质亦为对称云絮状长T1、长T2信号,胼胝体常受累:所有患者早期DWI序列上均为高信号。MRI显示苍白球合并脑白质受累者及皮层受累者,临床表现较重。结论:C0中毒脑病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且能反应其病理过程,并对C0中毒脑病的诊断和评价临床表现、预后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3.0 T磁共振成像各序列对脑挫裂伤的影像诊断价值,优化磁共振显示脑挫裂伤的最佳序列组合。方法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和T1WI、T2WI及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对28例脑挫裂伤患者进行扫描,分析磁共振不同序列图像的特征,比较检出病灶数目。结果 28例患者中,在T1WI发现病灶15个,T2WI发现病灶59个;FLAIR发现病灶73个,SWI发现112个。结论 SWI对脑挫裂伤有高度的敏感性,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对临床症状明显而常规序列检查阴性者意义更大,应列为常规序列扫描。  相似文献   

5.
蒋珊珊 《医学综述》2010,16(16):2502-2505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在我国是中毒的重要病因之一,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通过对DEACMP患者行磁共振波谱研究显示患者病变大脑各代谢物比值相对浓度及比值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通过对DEACMP患者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显示患者白质纤维破坏。现主要对磁共振波谱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DEACMP的研究应用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时成像序列的最佳选择。方法  16例健康自愿者和 42例胶质瘤患者 ,以SE EPI或GE EPI序列进行灌注成像 ,观察图像的质量 ,计算正常脑组织的最大信号强度下降百分比 (SRRmax)和肿瘤的相对局部脑血流容积 (rrCBV)。结果 SE EPI和GE EPI灌注图像脑白质的信噪比分别为 2 3 .2、17.8;白质的SRRmax则为 8.0 7%、13 .68%;SE EPI首幅图像信号明显高于其后对比剂进入前图像 ,而GE EPI未见此表现。SE EPI测得低、高级胶质瘤的rrCBV间无显著差异 ,而GE EPI测得低、高级胶质瘤的rrCBV间差异显著。结论 脑肿瘤的灌注研究应采用GE EPI序列 ,但研究非肿瘤性病变 ,或肿瘤较小并位于鞍区、颅底时 ,可考虑用SE EPI。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脂肪抑制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序列对急性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X线及CT检查为阴性的120例骨挫伤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各序列的检出率.结果 STIR序列敏感性高于SE序列,STIR、T1WI、T2WI的检出率分别为100%、72.8%和43.9%,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I对骨髓变化具有很高敏感性,尤其是MRI脂肪抑制序列能清晰显示常规X线难以显示的骨髓水肿、出血和骨小梁微骨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临床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MR)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6例DEACMP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MRI资料。结果 DEACMP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智能、人格改变;头颅MRI表现可分为3型:(1)神经核团受累型;(2)脑白质受累型;(3)皮质受累型。MRI特征:苍白球为对称性的卵圆形长T1、长T2信号,皮质下白质为对称性的弥漫模糊云雾状长T1、长T2信号,侧脑室周围白质和半卵圆中心双侧对称的点状、斑片状或融合性长T1、长T2信号病灶,偶见病灶主要位于大脑皮质。结论 DEACMP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头颅磁共振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骨肉瘤患者术前MRI各检查序列对肿瘤髓内侵犯范围判定的精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和比较分析本院自1991年-2001年1月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骨肉瘤患者28例患者术前MRI各序列影像检查仪器为美国Resonex 0.38T磁共振成像机,扫描序列为:自旋回波(SE序列),反转恢复序列(STIR)。所有患者均行增强扫描后T1WI扫描。造影剂为Gd-DTPA0.1mmol/kg体重,经肘部浅静脉注射后立即成像。术后病理标本制成切片,进行肿瘤定性分析。结果 MRI成像在骨肉瘤髓内侵犯长径判定上,T2WI、脂肪抑制、增强扫描与T1WI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前后径判定上前3种方法与T1WI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左右径判定上,只有脂肪抑制成像与T1WI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E序列中T1WI(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应作为对骨肉瘤侵犯范围判定的首选成像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扫描序列及参数在新生儿头颅MRI中的价值。方法行头颅MRI检查的新生儿85例,扫描序列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b值800,快速反转恢复T1加权成像(IR/TSE-T1 WI)轴位,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成像(TSE-T2 WI)轴位,自旋回波T1加权成像(SE-T1 WI)矢位。扫描前给予患儿镇静、棉塞及耳机保护听力。结果85例MRI图像质量满意。 MRI检查显示室管膜下出血20例,脑白质损伤21例,皮层出血3例,额顶叶细胞毒性水肿2例,两侧额叶软化灶2例,胼胝发育不良1例,内囊后肢髓鞘化延迟2例,脑回畸形2例,其余32例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结论DWI对新生儿早期脑白质损伤、早期细胞毒性水肿具有较高敏感性;IR/TSE-T1 WI能反应新生儿脑髓鞘化进程;SE-T1 WI对皮层出血、室管膜下出血较IR/TSE-T1 WI略有优势。成像优化组合为DWI、IR/TSE-T1 WI、TSE-T2 WI(轴位),SE-T1 WI(矢位),必要时加用SE-T1 WI(轴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小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5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行常规T1WI、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扫描,14例急性期病例行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结果25例患者中,超急性期4例,急性期13例,亚急性期6例,慢性期2例;小脑右侧半球梗死6例,左侧半球梗死3例,双侧半球梗死2例,小脑中脚梗死4例,小脑半球并小脑蚓部梗死3例,小脑梗死并脑干梗死2例。结论MRI能清晰显示小脑梗死,是诊断小脑梗死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神经节细胞瘤15例,均行MRI平扫,其中6例行增强扫描,分析病变MRI特点.结果 所有病例均为单发病灶.右侧肾上腺病灶9例,左侧肾上腺病灶6例,病灶平均大小3.9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核磁共振(MRI)表现以及MRI诊断盘状半月板的标准.方法:对46例经关节镜证实的盘状半月板与30例非盘状半月板的膝关节MRI作对比研究.结果:在通过胫骨髁间隆起的冠状面上测量半月板的宽度及同一层面的胫骨平台的宽度的比率,盘状半月板超过50%.矢状面上,连续3层或3层以上显示盘状半月板的前后角相连形成"领结"样改变,而非盘状半月板只有2层有此表现.结论:MRI诊断盘状半月板及其继发病变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经临床病理证实的39例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MRI表现,并与临床对照.所有病例治疗前均行超声检查及MRI平扫,11例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 39例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3例;宫角8例;子宫瘢痕妊娠28例.MRI的定位诊断正确率94.9%,定性诊断正确率为82.1%,均高于同期超声诊断.根据临床病史及结果分为:妊娠型(22例)及流产型(17例).妊娠型:囊中囊征9例,完整胎儿孕囊13例.流产型:不规则蜂窝征7例,环征6例,包块征4例.11例行Gd-DTPA增强,其中呈明显强化4例,斑片、条索状强化5例,边缘少许强化1例,无强化1例.本组伴蜕膜组织22例,卵巢囊肿8例,盆腔积液6例,子宫腺肌症3例,子宫肌瘤2例,盆腔及腹壁瘢痕区子宫内膜异位1例,右肾及输尿管轻度积水1例.结论 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MRI表现具有特征.MRI能清晰显示妊娠囊位置及植入情况,对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选择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MRI表现,评价MRI对CSP的诊治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临床及病理证实为CSP患者的MRI资料。患者年龄为19~50岁,既往剖宫产1~2次,本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间隔时间2~11年,停经时间为32~90d,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均阳性,血β-HCG为159.7~210800.0U/L。29例以停经后少量阴道出血就诊,9例以下腹痛就诊。结果 矢状面T2加权像上38例患者孕囊均显示清楚,其中28例孕囊形态规则,呈圆形或卵圆形,T1低信号、T2高信号;10例孕囊呈不规则混杂囊实性病灶,T1稍低信号、T2稍高信号,增强后内容物明显强化。所有病例囊壁均完整,并位于子宫前下壁峡部剖宫产瘢痕处。MRI0级2例,孕囊位于瘢痕表面,向宫腔内生长,未累及肌层;1级13例,孕囊稍向肌层侵犯,但主要在宫腔内生长,与肌层分界较清楚;2级14例,孕囊较小且完全植入肌层,子宫内膜结合带连续性中断,子宫前下壁菲薄,呈“W”或“U”形,未侵及浆膜层;3级9例,孕囊较大,完全植入肌层后并凸出于子宫轮廓外,压迫膀胱。15例MRI0级、1级患者主要予甲氨蝶呤、米非司酮或米索前列醇等药物治疗,和(或)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23例2级、3级患者主要予清宫术、瘢痕部位病灶切除术及瘢痕修补术治疗。结论 CSP的MRI表现典型,对临床治疗决策尤其是手术方式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癌(PCa)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着老年男性的身心健康,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PCa治疗策略的制定和预后的判断非常关键。目前PCa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但这些方法的诊断效能均较低。近年来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推广运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成为目前公认的诊断PCa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其不仅能够进行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还能进一步预测PCa病理评分,以及指导后续的靶向穿刺及局部治疗。mpMRI对PCa的精确诊断和后续的个体化治疗意义重大,本文就其在PCa诊断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舌鳞状细胞癌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了15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MRI图像,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本组病例MRI上均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病变及其侵犯的深度和范围,发现和识别转移淋巴结.结论 肿瘤的MRI表现、侵犯范围和颈淋巴结转移,有助于改善并提高舌鳞状细胞癌诊断分期的准确性.MRI是诊断舌鳞状细胞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访至明确诊断为早期RA患者32例纳入研究。所有病例均进行腕关节X线平片和MRI平扫+增强检查,其中15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分析X线平片异常征象及MRI异常征象、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测量滑膜厚度,并对X线平片和MRI显示的骨侵蚀病灶分别进行计数。结果:32例早期RA患者,X平片仅发现3例骨侵蚀,1例骨质疏松。MRI异常征象包括:滑膜增厚和滑膜炎32例,关节积液18例,骨髓水肿17例,骨侵蚀15例,腱鞘炎21例,滑膜增厚和滑膜炎、骨髓水肿、骨侵蚀及腱鞘炎均有不同程度强化。15例早期RA动态增强扫描病灶的TIC:2例为快速上升型,12例为上升平台型,1例为延迟上升型。滑膜增厚为(3.5±0.4)mm。MRI对骨质破坏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1。结论:MRI可反映早期RA的病理改变,对骨侵蚀的检出明显优于传统X线检查,在早期RA诊断中有重要意义;CE及DCE-MRI可评价RA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技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行磁共振全身弥散扫描患者10例,设置10个原发灶观察区及110个转移灶观察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及反窗,获得三维的磁共振全身弥散图像。阳性区域与常规CT和/或MRI的检查进行比较,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磁共振全身弥散技术对肿瘤原发病灶、淋巴结转移灶及骨转移灶的诊断效果与常规CT和/或MRI一致性良好;而磁共振全身弥散技术对实质性脏器转移灶的诊断效果较常规CT和/或MRI稍低,但差异无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共振全身弥散技术对全身各系统的恶性肿瘤原发灶及淋巴结与骨转移灶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杨刚  杜训松  裴仁明 《安徽医学》2013,34(4):472-47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儿童脑性瘫痪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被临床确诊脑瘫患儿的病史和磁共振表现,并选择2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研究。常规颅脑磁共振扫描后,行脑的DTI检查,得到FT图及FA图。结果 46例脑瘫患儿中,7例常规颅脑磁共振扫描未见异常,兴趣区纤维束变化不明显,但各向异性FA值轻度降低。39例常规磁共振表现异常中,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23例,弥漫性脑白质损伤16例,其中伴有胼胝体萎缩3例,脑裂畸形2例、脑萎缩5例。白质软化症和脑白质损伤DTI/FT显示神经纤维束局部或弥漫稀疏、缺失及走行方向异常。结论磁共振成像可明确儿童脑性瘫痪的病因、部位及病变程度,特别是DTI/FT有助于发现隐蔽性脑白质损伤,为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明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