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中T辅助细胞17(Thelp cell 17,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水平,探讨其在RA中的变化特点及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检测R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和正常人血清IL-6、IL-17水平。结果RA患者外周血血清IL-6、IL-17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IL-6:(54.1±12.7)pg/mlvs(37.0±13.0)pg/ml,P〈0.05;IL-17:(57.8±15.6)pg/mlvs(47.6±8.5)pg/ml,P〈0.05],RA患者关节液中IL-6、IL-17水平明显高于RA外周血血清组[IL-6:(360.4±54.7)pg/mlvs(54.1±12.7)pg/ml,P〈0.01;IL-17:(82.1±12.5)pg/mlvs(57.8±15.6)pg/ml,P〈0.01]。IL-6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呈显著正相关。结论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RA外周血及关节局部过度表达,提示Th17型细胞因子在RA的免疫致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 IL)-17、IL-6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AA)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50例AA患者分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A)组(n=24)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组(n=26),选择同期25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PBMCs Th17/CD4+细胞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IL-17和IL-6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IL-17、IL-6表达水平与Th17细胞的相关性。结果 AAA组及CAA组患者PBMCs的Th17/CD4+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AAA组与CAA组Th17/CD4+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A组及CAA组患者血清IL-17和IL-6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AAA组与CAA组血清IL-17和IL-6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患者PBMCs Th17细胞比例与血清IL-17、IL-6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1=0.714,r2=0.675,P<0.05)。结论 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IL-17和IL-6在CAA和AAA免疫发病机制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患者Th17细胞的数量和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方法收集15例初次诊断未经治疗的PV患者以及配对的11例健康人,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V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在CD4+T淋巴细胞中的百分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的IL-17、IL-6、IL-23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TGF-β)的水平。结果PV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的百分率较正常对照明显增高;血浆中IL-17和IL-6水平升高,IL-23的水平降低,TGF-β的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Th17细胞的增多以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与PV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与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关系。【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第三医院收集尿毒症(尿毒症组)、肾移植术后6个月内未发生慢性排斥反应(非慢排组)及6个月内发生慢性排斥反应(慢排组)患者的外周血共75例,其中每组各2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中CD4+T细胞中Thl7细胞的频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17 (IL-17)、白介素-22 (IL-22)和白介素-23 (IL-23)的水平。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术后慢排组Thl7细胞的频率为(3.82±1.7)%,明显低于非慢排组(22.0±11.0)%和尿毒症组(17.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肾移植术后慢排组患者产生IL-17的量为(7.8±1.3)pg/mL,明显低于非慢排组(17.0±6.0)pg/mL(P < 0.05)和尿毒症组患者(20.4±9.0)pg/mL(P <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L-22和IL-23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外周血中Th17细胞可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IL-17参与了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补肾方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斑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确诊的斑秃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给予自拟疏肝补肾方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自拟疏肝补肾方口服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2(IL-12)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0%,高于对照组的63.0%(P <0.05);2组治疗后 IL-4、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IL-1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治疗后 IL-4、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而 IL-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自拟疏肝补肾方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斑秃,能纠正 Th1/ 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辅助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与本病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3例为病例组,分为轻症组(42例)、中症组(21例)和重症组(20例),同期健康体检的儿童30名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学检测外周血辅助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占CD4+T细胞的比值,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7和IL-35的浓度,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差异。结果病例组Th17细胞比值及其分泌的促炎因子IL-17、IL-6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Treg细胞比值及其分泌的抑炎因子IL-10、IL-35则明显降低,重症组愈加显著(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h17与Th17/Treg、IL-17、IL-6呈正相关;Treg与IL-10、IL-35呈正相关,与Th17/Treg负相关;Th17/Treg、Th17和IL-17与IL-35负相关(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h17/Treg、IL-7和IL-6是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Th17/Treg失衡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h17/Treg、IL-17和IL-6是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豚鼠模型鼻腔灌洗液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及鼻相关淋巴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该模型中是否存在Th2/Th17细胞因子失衡。方法:建立AR豚鼠模型,收集鼻腔灌洗液,采用ELISA法检测灌洗液中IL-17和IL-4,分离鼻相关淋巴组织,通过RT-PCR半定量检测IL-23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模型组和对照组间细胞因子水平差异。结果:AR模型组鼻腔灌洗液IL-17水平为[(4.98±1.54) pg/ml],比对照组[(12.68±3.32) pg/m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5,P=0.006)。鼻相关淋巴组织中IL-23 mRNA的表达水平与IL-17的表达相似;而鼻腔灌洗液中IL-4的表达水平正好相反,与对照组 [(6.60±1.36) pg/ml]比较,模型组IL-4的表达水平[(31.20±4.25) pg/m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6,P=0.001)。结论:Th17相关的细胞因子IL-17、IL-23在AR动物模型中表达降低,而Th2细胞因子IL-4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从而推测在AR中可能存在Th2/Th17细胞因子网络失衡,这种Th2/Th17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可能对变应性炎症的发生起到关键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灸药并用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将58例RN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益气活血化湿方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IL-8、血浆白蛋白、血清肌酐、24 h尿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血浆白蛋白均明显升高,24 h尿蛋白、IL-6、IL-8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血浆白蛋白升高水平和24 h尿蛋白、IL-6、IL-8下降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血清肌酐水平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灸药并用治疗RNS临床疗效确切,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纠正RNS的免疫失衡,可能是灸药治疗RNS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T辅助细胞(Th)1、Th2、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连续输注,对照组仅采用生理盐水。对比两组麻醉诱导后(T0)、手术结束时(T1)和手术后1 h(T2)的血浆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7和IL-10的表达水平,并检测术前和术后1 h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T1和T2的 IFN-γ和IFN-γ/IL-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和T2时间点的IL-17、IL-17/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间点观察组CRP、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显著增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浆IFN-γ和IL-17表达水平,减少IL-4和 IL-10的表达水平,促进对Th1/Th2和T17/Treg平衡转向Th1和Th17,从而调节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IL)-6、IL-10的水平变化,探讨IL-6、IL-10的表达水平与DLBCL化疗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将40例确诊的DLBCL患者按对化疗的敏感性分为两组(化疗耐药组及化疗敏感组)各20例,选择同期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DLBCL患者各阶段及对照组血清IL-6、IL-10的水平。结果化疗耐药组治疗前的血清中IL-6、IL-10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化疗敏感组和对照组(均P〈0.05),治疗缓解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DLBCL复发耐药时,患者血清中的IL-6、IL-10表达水平又高于缓解时水平(均P〈0.05)。结论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的表达可预测DLBCL的疗效,可能是DLBCL耐药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常用骨科固定及植入器材,并对其发展历史、作用及特点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阐述了配伍在遣药组方及方中药性发挥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如配伍得当,可选择发挥方中之药的某一药性,可使方剂直达病位,亦可解毒增效,体现了方药离合之妙。  相似文献   

13.
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痰浊、瘀血等有形实邪停聚脉道,气血运行失常,脉道结构因而改变甚则闭塞不通,引起所支配脏腑失去气血濡养的一系列疾病称为"脉病"."毛脉合精"是脉通行气血、濡养脏腑官窍的重要前提,"毛脉失和"是脉病发生发展的初始阶段.论述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结合《黄帝内经》相关条文,拓展"毛脉合精"理论内涵,论证了其结构应包括皮毛、腠理、分肉、三焦等,功能应包含通行营卫、津液和调、津血渗化等核心内容;其次,在"毛脉合精"基础上结合玄府学说,论证了玄府通利是"毛脉合精"的重要条件;最后,探讨在"毛脉失和"的影响下,脉病痰瘀证之痰浊、痰结、痰瘀病机演变过程,为继承和发展中医脉病理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李宝珍 《中国病案》2007,8(4):25-25
病案作为重要的医学信息源,不仅可为医疗、教学、科研提供宝贵资料,而且在法律、保险和医院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解决医疗纠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判定医务人员和医疗活动有无医疗过错等方面是一个最具法律效力的书证。为确保病案质量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增强法律意识,加强病案质量监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任何文学样式的产生、发展、流变和盛衰,都与其本身所具有的消费功能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古代小说从产生时的“不登大雅之堂”到逐渐成为人们文学消费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读者的消费需求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中国古代戏剧也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但由于其自身形式的局限,戏剧的消费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萎缩,戏剧走向衰微。从文学消费角度看中国古代小说与戏剧的盛衰趋势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6.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词义教学是词汇教学的核心。传统的词汇教学往往简单罗列词义。强调词的字面意义。而忽视词在实际使用中的意义。主要通过翻译和对比的方法进行。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探讨更有效的词义教学方法。采取讨论词义理解与语境的关系。及以语境理论和深层认知优势为指导的情景法和推断法进行词义教学,认为词义的理解与语境密切相关,依据语境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词义。语境理论指导下的情景法和推断法发挥了深层认知的优势。是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知母皂苷元(SAR)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活性和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培养小鼠胚胎成骨细胞MC3T3-E1,分别采用MTT法、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及茜素红染色法观察SAR对MC3T3-E1细胞增殖、ALP活性及矿化结节形成的影响;分别采用皮质骨来源破骨细胞分离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破骨细胞形成两种方法培养破骨细胞,利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阳性细胞计数及骨吸收陷窝计数来观察不同浓度SAR对成熟破骨细胞活性及破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质量浓度SAR(0.01,0.1,1 μg/mL)对MC3T3-E1细胞均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5,P<0.01);处于快速增殖的MC3T3-E1细胞给药处理后各组间ALP活性未见明显差异,但对于增殖晚期MC3T3-E1细胞,不同浓度SAR均可使ALP活性增高,其中1 μg/mL组效应最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连续给药处理细胞15 d,SAR各组矿化结节形成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增多趋势。此外,各浓度SAR对成熟破骨细胞数量及骨吸收能力均无明显影响,但均能抑制骨髓细胞分化形成破骨细胞。结论: SAR能促进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成熟;SAR对分化成熟的破骨细胞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骨髓细胞向破骨细胞的分化,从而减少破骨细胞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19.
李力  张大志 《中国病案》2008,9(4):33-35
传统纸质病案的数字化是整个医院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步骤。本文针对病案数字化采集和管理的需求特点,介绍了一个实用的病案影像存储服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该系统实现了对扫描得到的病案影像的存储、传输、浏览、打印和管理。且有界面友好、可靠性高、易于现有医疗信息系统集成等特点。通过较长时间的实际使用,该系统运行稳定,有效发挥了病案在医、教、研方面的真正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我校医学检验系93~96年级170余名本科在校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第一专业志愿与非第一专业志愿考生比例约为1:2),通过对这两部分学生专业志愿与在校专业思想,学习成绩及政治表现等综合素质方面的关系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专业志愿不是影响学生专业思想、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主要因素,学生在校专业思想受在校教育和多种因素影响。提示招生录取新生时不应歧视非第一专业志愿考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