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1 619例CA患者疣体脱落细胞中的HPV基因型。结果 1 619例CA患者中低危型阳性率为68.6%,高危型阳性率为57.3%;主要HPV型别:6型(35.8%)、11型(25.1%)、43型(14.8%)、16型(14.5%)、52型(10.1%)、58型(8.3%)、18型(5.7%)。男性和女性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一HPV感染占63.9%,多重感染占36.1%,高危型多重感染比例为89.7%(524/584)。男、女性多重感染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深圳地区CA感染HPV型别主要为低危型,高危型比例明显上升,主要流行型别是HPV6、11、43、16、52、58、18。高危型多存在混合感染,女性多重感染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尖锐湿疣(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的感染情况,为制定HPV感染的预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347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组织进行HPV感染21种基因亚型检测。结果:347份CA组织标本中HPV阳性330例,检出率95.10%,21种HPV亚型均能检测出。排名位于前6位的亚型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HPV6(36.31%,126/347)、HPV11(29.39%,102/347)、HPV16(13.83%,48/347)、HPV52(11.24%,39/347)、HPV58(8.07%,28/347)、HPV39(8.07%,28/347)。单一低危型感染占31.82%(105/330),单一高危型感染占27.88%(92/330),多重感染占40.30%(133/330)。不同性别中,单一高危型和多重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单一低危型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中尖锐湿疣以HPV6、HPV11、HPV16、HPV52、HPV58、HPV39为主,对今后研发针对本地区的预防性疫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尖锐湿疣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和白介素6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锐湿疣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和白介素6表达徐廷香李西启王剑波邹积才我们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对尖锐湿疣(CA)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6.11DNA进行检测,并观察了HPV分布特点及其与CA病理形态改变的关系,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CA组织中白介素...  相似文献   

4.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为双链DNA病毒,已发现60多型。近年来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作为检测HPV的手段已广泛应用,然而如各型分别检测,则费用大,临床也难以开展。我们依据HPV各型均具有的保守系列,采用可同时检测10多型HPV的通用引物PCR技术(GP-PCR)[1,2],为尖锐湿疣(CA)患者提供了特异性强、简便和经济的检测新途径。病例和方法病例 48例CA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18~48岁,平均29岁,病程2周~1年半,平均5月。损害分布部位主要在龟头、冠状沟、包皮、阴茎体、阴唇、阴道及会阴肛门等处,损害形态主要有菜花状…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50例尖锐湿疣组织进行了HPV 6B,11型检测。其中不镜诊断为尖锐湿疣的23例中14例阳性,阳性率60。9%;光镜诊断符合尖锐湿疣的27例中7例阳性,阳性率为25.9%。结果提示;原位杂交方法对尖锐湿疣的诊断,鉴别诊断,防止误诊,漏诊,提高确诊率,可以提供直接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42例尖锐湿疣进行了HPV-DNA序列,HPV抗原和电镜检查。36例(85.7%)HPV-DNA序列检测阳性。其中单一型感染9例,混合型感染27例。以HPV_(11)阳性最多,计32例,HPV_(6b)26例,HPV_(16)19例,HPV_(18)6例。HPV抗原阳性28例(66.7%)。15例查见病毒颗拉(35.7%)。总计阳性率为90.5%(38/42例)。文中对三项检查结果作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应用PAP免疫酶染色法检测了73例女性生殖器尖锐湿疣活检组织中HPV属共同抗原,阳性率为38%(28/73)。病人年龄为18~52岁,其中25~35岁占66%。本文讨论了HPV抗原检测对生殖器尖锐湿疣实验诊断的意义。认为该法可作为辅助性手段,作为常规实验诊断方法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8.
尖锐湿疣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目的 采用反向杂交研究尖锐湿疣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方法 提取尖锐湿疣新鲜标本的HPVDNA,采用PGMY09/11引物系统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PCR产物在标记有37种HPV型特异性探针的尼龙膜条带上进行HPVDNA杂交分型。所有DNA模板采用HPV6和11型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验证。数据经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杂交结果显示201例标本HPVDNA均为阳性,共发现31种HPV基因型,其主要的HPV基因型名称及所占比例分别如下:HPV11(53.7%,108/201)、HPV6(43.8%,88/201)、HPV16(6.5%,13/201)、HPV52(6.0%,12/201)、HPV33和HPVcp6108(均为5.5%,11/201)、HPV42(5.0%,10/201)等。60.2%(121/201)的标本由单一型HPV感染,39.8%的标本由混合型HPV感染。HPV6和11型特异性引物PCR结果显示HPV6和11的阳性率分别为45.8%和56.2%,与杂交结果比较,一致性分别为98.5%和96.5%,资值分别为0.97和0.93,P值均<0.001。结论 至少有31种HPV基因型与尖锐湿疣相关。HPV11阳性率最高,HPV68、40、54、67、73、82、35、64和83在尖锐湿疣中少见,HPVcp6108在尖锐湿疣中首次发现,且阳性率较高(与HPV33并列第5位)。HPV26、69、70、71、72和IS39可能与尖锐湿疣不相关。尖锐湿疣中单一型和混合型HPV阳性率分别为60.2%(121/201)和39.8%(80/20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02例尖锐湿疣(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型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302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组织进行HPV感染分型检测.结果:在302例病例标本中,本芯片所能检测的是21种HPV亚型,实际检测出20种,未发现HPV43型.302份CA组织标本中HPV阳性292例,检出率是96.68%,单一型别阳性率是61.59%(186/302),多重型别阳性率是35.10%(106/302);各型别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HPV11(36.42%)、HPV6(28.81%)、HPV16(11.92%)、HPV52(11.92%)、HPV58(9.27%)、HPV68(8.28%)、HPV66(7.62%)、HPV-CP8304(4.30%),HPV18(3.64%)、HPV33(3.64%)、HPV44(3.64%)、HPV39(2.32%).结论:本研究中尖锐湿疣以低危型HPV11、HPV6为主,感染高峰年龄为20~29岁.  相似文献   

10.
尖锐湿疣治愈后皮肤及毛囊人乳头瘤病毒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A)患者经治疗后原患处外观正常的皮肤和周围的毛发毛囊是否还携带人乳头瘤病毒(HPV)及其与复发的关系。方法:CA患者常规微波治疗后2~3周,取治疗后外观正常的原患处皮肤黏膜和周围的毛发毛囊,进行HPV-DNA-PCR检测。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皮肤黏膜HPV检测阳性者中,HPV6/11型为15/71例(21.13%),HPV16/18型为5/71例(7.04%)。总复发率:阳性患者为65.00%,阴性患者为15.69%,P<0.005,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患处周围的毛发毛囊处HPV检测阳性者中,HPV6/11型为8/39例(20.51%),HPV16/18型为2/39例(5.13%)。总复发率:阳性患者为60.00%,阴性患者为20.68%,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HPV可潜伏于治疗后外观正常的皮肤黏膜和周围毛发毛囊处,潜伏的HPV作为病毒储存库与CA的复发相关。提示我们在临床中对有HPV潜伏的患者要进行随访观察和亚型检测分析,尤其是有癌变可能的高危型携带者。  相似文献   

11.
尖锐湿疣患者疣体HPV多型别原位杂交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多型别检测尖锐湿疣患者疣体HPV DNA的敏感性。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法 ,通过广谱生物素标记的HPV DNA探针 ,对尖锐湿疣患者疣体HPV 6,11,16,18,3 0 ,3 1,3 3 ,3 5 ,45 ,5 1,5 2型DNA进行检测。结果 在 3 5例标本中 ,有 3 3例HPV DNA呈阳性反应 ,阳性率 94.3 %。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表皮浅层空泡细胞的细胞核内 ,多呈片状或灶状分布。结论 用广谱生物素标记的原位杂交技术 ,可检测HPV多型别 ,具有敏感性高、特异强的优点 ,并能进行病毒的组织学定位  相似文献   

12.
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分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检测尖锐湿疣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型别。方法:用通用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尖锐湿疣中HPV DNA,用生物素标记的特异性基因分型探针,对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的HPV DNA进行斑点杂交,结果:50例尖锐湿疣标本经PCR扩增后48例HPV DNA阳性,阳性标本中HPV6,11,16,18型的检出率分别为16.7%(8/48),37.5%(18/48%),14.6%(7/48),4.2%(2/48),多重型别检出率为22.9%(11/48),结论 HPV11型感染是尖锐湿疣发病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贵阳地区尖锐湿疣(CA)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及基因测序分析。方法提取66例CA临床样本的HPVDNA,采用MY09/MY11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出阳性样本;分别用HPV6,11,16,18型特异性引物对阳性样本扩增分型;10例不同临床特征阳性样本,将其MY09/MY11PCR产物进行正反向测序分析。结果65例检测为HPVDNA阳性,HPV6(62,93.0%),HPV11(53,81.5%),HPV16(5,7.60%),HPV18(6,9.0%)单型别感染(13,20.0%)以HPV6为主;混合感染(52,80.0%)以HPV6+11(41,63.2%)为主;三型混合分别为HPV6+11+16(4,6.1%)和HPV6+11+18(5,7.6%)。测序分析:8例为HPV6型,有6个核苷酸位点发生突变,其中第7162位核苷酸C→T,导致P147L和7159位核苷酸A→T,导致Y146F发生错义突变;2例为HPV11型,1例与提交序列有100%的一致性,另1例有4个位点发生核苷酸突变,第7104位核苷酸缺失一个A,导致N133T错义突变。结论本地区CA主要以HPV6+11型的混合感染为主。HPV6,11型与原型序列比较均发现有碱基和氨基酸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本地区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的HPV型别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基因芯片微阵列技术对200例男性尖锐湿疣皮损进行26种HPV基因型别检测。结果男性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HPV检出率为99.00%(198/200),检出的198例阳性患者中单一型别感染42.42%(84/198),以HPV6/11为主(94.00%);多重HPV混合感染以高低危HPV混合感染为主(P<0.05),18~35岁组较>35岁组高危HPV感染率偏多(P<0.05),皮损部位间存在HPV型别差异(P<0.05)。皮损中检测出HPV7型感染4例和HPV67型感染1例。结论男性尖锐湿疣皮损以HPV6/11型感染为主,并多伴有其他HPV型别感染;年龄、皮损部位和感染重数影响HPV型别分布。  相似文献   

15.
人乳头瘤病毒6,11的原位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组织原位检测HPV的方法。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DNA原位杂交法、PRINS(primed insitu labeling)技术检测34例尖锐湿疣(CA)和8例女阴假性湿疣(pseudo-condyloma)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抗原(HPV-Ag)和病毒核酸序列(HPV-DNA)。结果:尖锐湿疣组织中HPV-Ag阳性率为70.6%(24/34),原位杂交法HPV(6,11)-DNA阳性率为91.2%(31/34),PRINS法HPV(6,11)-DNA阳性率为100%(34/34)。原位杂交法及PRINS法与免疫组化法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女阴假性湿疣组织中均为阴性。结论:PRINS法检测HPV-DNA,敏感快速,阳性率高于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  相似文献   

16.
温州地区尖锐湿疣组织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型别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用人乳头瘤病毒(HPV)通用引物(GP)及型特异性引物(SP)6、11、16、18对42例尖锐湿疣(CA)组织和48例对照组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CA组织五组引物扩增阳性率分别为85.7%(36/42)、73.8%(31/42)、19.1%(8/42)、2.4%(1/42)、4.8%(2/42),多重型别阳性率为11.9%(5/42);对照组HPV阳性率为6.3%(3/48)。表明本地区CA以HPV6型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阴茎正常包皮、阴茎尖锐湿疣和阴茎癌组织的DNA倍体及细胞增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例阴茎正常包皮组织均为二倍体;10例尖锐湿疣组织中,5例为二倍体,5例为非整倍体;5例癌组织均为非整倍体。阴茎尖锐湿疣组织的DNA含量及细胞增殖周期相对频率介于正常阴茎包皮与阴茎癌之间,提示阴茎尖锐湿疣可能是一种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测定尖锐湿疣(CA)疣体表面细胞中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在尖锐湿疣早期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CA标本52例,对照组50例,分别用刮片法(刮取疣体表面细胞法)及涂片法(切除疣体涂片)取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所有标本均进行醋酸白试验、组织病理诊断和PCR法检测。结果 刮片法取材CA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51.92%和0。涂片法取材分别为76.92%和0。提示在CA的检测中用刮片法取材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1.92%和100%;涂片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92%和100%。刮片法的敏感性低于涂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R法检测示CA中HPV-6阳性率53.85%和HPV-11型为42.31%。结论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PV时用表面刮取细胞法取材的敏感性不高,但特异性强,可以作为诊断CA的辅助手段,可提高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早期检出率。PCR法检测提示HPV-6和11型为最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