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正斌 《右江医学》2013,41(1):91-92
<正>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由各种病因导致的生命最危急的临床情况,可迅速进展至不可逆的脑死亡。及时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在CA抢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虽然近年来CPR逐步得到规范和推广,但国内CPR成功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如何提高CPR成功率成为急诊科医师面临的艰巨问题。本文对我院急诊科2006年3月~2010年4月救治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患者院内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 CPR)抢救成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37例心血管病住院患者院内心脏骤停经CPR抢救的完整病例资料,分为成功组和死亡组,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病因、各种抢救措施等因素与CPR成功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心脏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胺碘酮、低温脑保护和艾司洛尔的使用可提高CPR成功率(P<0.05),阿托品、机械通气、利多卡因、碳酸氢钠会增加CPR死亡率(P<0.05)。结论胺碘酮、低温脑保护和艾司洛尔是心血管病患者心脏骤停CPR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王炳今 《吉林医学》2012,33(15):3272-3273
目的:对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从文献数据库收集ICU心脏骤停进行心脏复苏抢救的患者98例,并将其分成自主循环恢复组和未恢复组,对两组患的临床资料以及对自主循环恢复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比较得知,对自主循环恢复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原发病、心脏骤停的形式以及目击觉察等。结论:对于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实施电除颤是进行抢救的一项重要措施,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鲁宗臣  王莉 《吉林医学》2010,31(18):2822-2822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87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院内、外两组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苏成功率与心脏骤停初期复苏地点、时间、救护措施等有关。结论: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是尽早心肺复苏、电除颤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普及复苏知识。  相似文献   

5.
因心脏疾患如冠心病、心肌病、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预激综合征和一些非心脏疾患 ,如主动脉夹层分离、代谢与电解质紊乱、急性酒精中毒、雷击、溺水、窒息等均可以引起心脏骤停。一旦确诊为心脏骤停 ,立即在现场施行心肺复苏术 (CPR)。正确的CPR技术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现将我们抢救 2 0例患者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临床资料 患者男 16例 ,女 4例 ;年龄 14~ 80岁 ,平均为 43.5岁 ,急性心肌梗死 4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例 ,出血性脑中见 2例 ,缺血性脑中风 1例 ,晚期癌症 2例 ,安眠镇静药物中毒 2例 ,氧…  相似文献   

6.
7.
崔瑜  魏建普 《中原医刊》1999,26(11):4-5
心脏骤停若不及时有效地施行复苏,则会造成脑和全身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损害而导致死亡。现将我们近几年复苏成功12例心脏骤停病人临床资料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18~80岁,平均51-25岁。原发病分别为冠心病3例,过敏休克4例,双侧肺炎、慢支肺部感染各1例,敌敌畏中毒1例,尿毒症1例,触电1例。其中发生在急诊抢救室2例,观察室7例,重症监护室1例,病房1例,院外1例。心脏骤停时间1~5分钟,平均2-17分钟。1.2 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突然意识丧失,抽搐,…  相似文献   

8.
王炳今 《中外医疗》2016,(23):97-99
目的:对比心肺复苏机及徒手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抢救中的疗效,探讨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时的抢救意义。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46例心肺复苏后患者资料,其中22例采用心肺复苏机予以心肺复苏,为研究组;其余24例采用徒手心肺复苏,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复苏成功率及24 h存活率。结果研究组自主恢复时间(16.32±5.23)min、平均动脉压(76.8±4.76)mmHg、血氧分压(53.74±3.31)mmHg、复苏成功率(63.64)%均高于对照组(29.41±15.82)min、(72.49±3.17)mmHg、(43.06±12.32)mmHg、45.83%,组间对比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24 h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虽未能明显改善其预后及存活率,但是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优于徒手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4):96-100
目的探讨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从而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丽水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9年6月在ICU发生心脏骤停的106例患者,根据心肺复苏结果分为复苏成功组(n=76)和复苏失败组(n=30)。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通过χ2检验筛选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再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结果入组的ICU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71.69%,心肺复苏成功组和心肺复苏失败组在性别、吸烟、饮酒、心脏骤停前乳酸水平、心肺复苏时机、除颤时机、是否气管插管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比于复苏成功组,复苏失败组患者年龄≥60岁比例更高(P=0.043),存在心血管并发症多(P=0.032),APACHEⅡ评分高(P=0.025),心脏骤停类型为不可电复律心律比例高(P=0.014),复苏时间≥30 min比例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合并心血管疾病(P=0.001,OR=9.252,95%CI=2.502~34.202)、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高(P=0.006,OR=3.931,95%CI=1.475~10.475),心脏骤停类型为不可除颤心律(P=0.020,OR=0.153,95%CI=0.031~0.745)是心肺复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心血管疾病、基础疾病严重以及心脏骤停类型为不可除颤心律是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失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心脏骤停患者急救时使用心肺复苏和心肺脑复苏方式的效果。方法:择取急诊科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共150例,根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心肺复苏手段,观察组患者则行心肺脑复苏手段。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以及救治成功后不同时间段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97.33%,对照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85.33%,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差异较大,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成功患者救治次日、救治3 d及救治7 d时,GC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均显著更高,数据差异较大,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脑复苏手段的应用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更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以及GCS评分,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具有积极影响,因此,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继凤 《中外医疗》2010,29(35):146-146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急诊急救的护理对策。方法对心脏骤停患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抢救法、加压给氧、根据医嘱给予升压药物以及对有室颤者立即进行电除颤等措施。结果本组心脏骤停患者36例,经过抢救与护理心肺复苏成功31例,成功率达86.11%。结论心脏骤停患者死亡率是很高的,提高抢救成功率,使死亡率降至最低,是急诊急救医护人员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4.
心肺复苏成功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以便提高复苏的成功率。方法选择52例近年来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分析探讨对其采取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复苏的程序.肾上腺素的用量,应用碳酸氢钠的时机等。结果52例患者经过上述综合处理.心肺复苏取得了成功。结论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采取上述综合治疗,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CA)患者院前心肺复苏(CPR)的程序,总结分析影响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将2007年7月-2013年7月间我院院前急救CA患者根据不同的CPR程序,分为常规组和逆序组各30例,比较复苏成功率。结果逆序组急救反应时间短于常规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抢救院前CA患者时,CPK的ABC顺序并非一成不变,可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疗条件作出合理选择。加强完善急救医疗体系建设和管理,普及全民急救知识,适当让患者家属参与,对提高抢救成功率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吕晓萍 《吉林医学》2010,(35):6593-6594
目的:心脏骤停发病突然,有效及时的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首选方法之一。方法:现对36例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护理进行了总结。结果:482例心脏骤停患者心脏复苏抢救成功36例。结论:提高了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分析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心肺复苏(CPR)成功的因素,探讨目前救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改进对策。方法 选择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期间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救治的229例OHCA并行CPR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复苏结果分为复苏成功组(71例)和复苏失败组(158例)。采用Utstein模式回顾性分析影响OHCA患者复苏成功(ROSC)的相关因素,通过与现阶段国内研究数据对比,寻找目前我区救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OHCA患者ROSC的因素为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有无第一目击者、有无即刻CPR、有无6 min内CPR、有无院前急救、首次监测心律类型、电除颤次数、电除颤时间、CPR总时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院前急救反应时间(P=0.020)、有无6 min内CPR(P=0.002)为OHCA患者ROSC的独立影响因素。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复苏成功率降低约27.3%(95%CI:0.557~0.950),有6 min内CPR者复苏成功率较无6 m...  相似文献   

19.
毛菊琴 《河北医学》2000,6(7):612-613
1 临床资料1.1 心脏骤停判断依据:1突然神志丧失或抽搐;2大动脉搏动消失;3心音消失;4心电图出现心室停搏、心室颤动或慢而无效的室性自主节律。1.2 一般资料:13例中男9例,女4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9岁。病因分类:冠心病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4例,慢支肺气肿2例、风心1例、脑血管意外1例、击伤1例、淹溺1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原因不明1例。1.3 抢救措施:急救顺序按心肺复苏ABC(Airwayreathing、Cirallation)步骤进行,进行初级生命支持,同时给予气管插管,心电监护、电击除颤及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等药物复苏。1.4 结果:13例…  相似文献   

20.
《右江医学》2019,(8):584-586
目的探讨萨勃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2018年1~12月需行心肺复苏抢救的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人工心肺复苏组52例(A组)和萨勃心肺复苏组48例(B组),将两组复苏成功所需时间、复苏成功率、复苏有效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和血乳酸值进行比较。结果 B组复苏成功时间短于A组,复苏成功率、复苏有效后的平均动脉压高于A组,复苏成功后的血乳酸值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用于急诊科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可缩短心肺复苏成功的时间,极大提高了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