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穴位结扎配合埋线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穴位结扎配合埋线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患者3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并与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的32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们采用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法治疗顽固性面瘫,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所选病人均为针刺治疗10天,无明显效果者,共63例,男性26例,女性37例;年龄10~85岁,平均40岁;病程1天~2月,平均17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埋线组各40例。两组均取患侧攒竹、鱼腰、太阳、地仓、颊车、颧髎、迎香、牵正、下关、风池,对侧合谷、双侧足三里,分别行针刺与埋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埋线组高于针刺组(P<0.05);两组治疗后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得分均提高(P<0.05),且埋线组高于针刺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周围性面瘫在临床上较为常见,20%左右的患者经过治疗后仍然会留下各种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笔者在5年内共治疗28例顽固性面瘫患者,同时配合针灸治疗,总结经验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5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组和联合组各30例。针灸组采用针灸方法进行治疗,联合组在针灸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优于针灸组治疗总有效率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针灸组仅有1例面部红肿,并自动恢复。结论:针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顽固性面瘫是临床上较为难治的一种疾病,笔者从2007年开始采用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3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磊  李丽霞 《河南中医》2011,31(8):845-846
李丽霞主任医师认为顽固性面瘫多因病情严重、失治误治、年老体虚等原因而导致迁延不愈,治疗时应根据病情虚实夹杂的特点,将穴位埋线法运用于顽固性面瘫的治疗当中,且采用以穿刺针将线植入之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急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针刺百会和健侧项颞前斜线下2/5并接电针,结合患侧局部穴针刺及穴注硝酸士的宁,与单纯患例局部穴针刺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23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交替针刺健侧及患侧面部,配合患侧面部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2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3例均为门诊病人,男9例,女14例;年龄最小者35岁,最大者67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2年;其中6例病人有高血压病史,3例病人为第2次患病。以上患者均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9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87.8%(P〈0.05)。结论:电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12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单双数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小针刀治疗。治疗组56例穴位埋线,于小针刀治疗后5min,在皮下注射0.5%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无菌2号羊肠线以专用埋线针,从标记处以45°刺入皮下组织,深度为3.5~5cm,然后缓慢退针,使羊肠线留在皮下,酒精棉球压迫30s,止血后创可贴固定创口;小针刀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8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VAS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随访1年,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9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4%。对照组痊愈22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3.9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VAS评分两组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小针刀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穴位埋线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穴位埋线结合中西药法与针灸结合中西药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哮喘病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穴位埋线法结合中西药;对照组使用针灸结合中西药方法。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6%,P<0.05。提示: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穴位埋线结合中西药的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优于针灸结合中西药的治疗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腹型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腹型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00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后评测患者的肥胖指标,检测患者血脂各项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84%(45/49)和67.35%(3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患者肥胖指标BW、BMI、F%、WC和血脂四项TC、TG、HDL-C、LDL-C方面,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效果(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是治疗腹型肥胖合并高脂血症的有效治疗方法,能够改善患者肥胖与血脂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以星状神经节为主的穴位埋线治疗难治性面瘫伴焦虑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0例(轻度焦虑18例,中度12例)均给予电针及药物治疗;埋线组30例(轻度焦虑21例,中度9例),除电针及同样药物治疗外,给予星状神经节为主的穴位埋线治疗。疗效观察指标:多伦多(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面神经肌电图最大波幅变化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经过6周的治疗,2组患者Sunnybrook评分、面神经肌电图最大波幅变化均有改善,但埋线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电针组(P <0.05);治疗后,埋线组在降低SAS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电针组(P <0.05);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星状神经节穴位埋线对伴有焦虑情绪的难治性面瘫疗效好且安全,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综述近年来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进展,探讨其对单纯性肥胖的治疗优势,归纳总结穴位埋线及其联合疗法在治疗单纯性肥胖中的应用,提出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确切,适宜推广,但仍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上臂屈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重庆市中医院针灸科病区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在西医内科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口服巴氯芬片治疗,治疗组予以穴位埋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上臂屈肌痉挛的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的改良A...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加针刺配合闪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86例,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加针刺配合闪罐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合闪罐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62.79%,对照组为44.19%,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患者治疗次数为(10.092±2.421)次,对照组痊愈患者治疗次数为(11.078±1.683)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贴敷加针刺配合闪罐对周围性面瘫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且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9.
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选取了中医辨证为痰浊阻遏及脾肾阳虚证的高脂血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探讨穴位埋线疗法对高脂血症痰浊阻遏及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选取了中医辨证为痰浊阻遏及脾肾阳虚证的高脂血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药物组两组,各30例。埋线组选用足三里、三阴交、丰隆穴、内关、脾俞和胃俞等穴位,每2周埋线1次,每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6周);药物组服用血脂康,每次2粒,每日2次,连服6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项血脂水平,并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分级计分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分级计分。结果:(1)血脂疗效评定结果显示,经6周治疗后,埋线组与药物组都有较好的疗效,但两组患者改善血脂指标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埋线组血脂疗效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分析显示,埋线组痰浊阻遏证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脾肾阳虚证,两证型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中医症状总疗效判定结果显示,埋线组疗效令人满意,明显优于药物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埋线组与药物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显示,治疗前后自身比较,两组血清TC、埋线组血清TG水平明显下降,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血清LDL-C含量与治疗前比较也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埋线组与药物组中血清TC、TG、HDL-C、LDL-C含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在中医症状改善、持续穴位刺激、就诊次数少等方面体现了其治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