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娟  成建华 《心脏杂志》2010,22(4):610-615
心肌细胞膜上存在多种离子通道,这些通道表达和功能的正常是心脏生物电活动的基础。本文主要总述了心肌细胞常见的钾通道、钠通道、钙通道以及氯通道等在哺乳动物、特别是人类心脏不同部位心肌细胞的分布和其独特的功能结构特点,从而为进一步了解离子通道与人类心脏疾病的关联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心脏活动是一个心电激动与心肌机械活动的综合过程,首先产生电激动,而后在相应部位出现心肌机械运动。心电图有助于观察电活动的起源与传导从而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而超声心动图可通过观察房室壁和瓣膜运动、心内血流频谱的变化来明确心脏机械运动的节律异常,从而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两者从不同角度对应观察,有助于了解与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发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1,(2):153-153
复极的空间离散是指心脏不同部位心肌之间的复极差异,包括左室与右室,或同一心室不同部位的心肌之间。例如,Ito和Iks通道在右室心肌的分布密度明显高于左室,因此,生理条件下右室的复极时间短于左室。  相似文献   

4.
25年前Braunwald等就认为心脏是一种内泌器官,并认为由心肌及其神经产生,存贮并释放儿茶酚胺。多年来,心脏内分泌功能的概念毫无进展。近年来,一系列研究证实心房可以产生一种利钠与利水的因子。对于心脏病学家来说,接受人体某一局部能感受和调节循环负荷过重这一概念是合乎逻辑的。该部位必须是局限在循环系统特别是中心循环的低压区,即肺循环、心房以及肺静脉区。  相似文献   

5.
张莉  Andr&#;  s  Ricardo  P&#;  rez  Riera  Peter  R.  Kowey  刘元伟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8,17(6):405-412
心电学是心脏病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研究心脏的电活动。经典的12导联心电图通过体表12个位置的探查电极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心电图机是记录心电活动的装置,内置的生物电放大器可以放大各种生物电信号,电流计根据心肌的除极、复极事件进行相应的移动从而描记出心电图.  相似文献   

6.
心内直视手术时,要求心脏完全停跳,术后心脏必须恢复其功能,因此手术期间全面性心肌保护是心脏外科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预防缺血性心肌损伤是心脏手术病人成活的十分重要的条件。心脏是人体一生中运动不息的器官,血液供应非常丰富,其重量不到人体的0.45%,但接受的血液却占人体的4~5%。心肌的耗氧量是全身组织平均耗氧量的25倍以上,氧储备也少,仅够几秒钟使用,同时无氧代  相似文献   

7.
干扰是一种生理现象,可发生于心脏的任何部位,可发生于单一部位,也可同时发生于几个部位。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和心肌,在除极开始后的一定时间内均有生理性不应期,使接踵而来的激动落于其绝对不应期内,不能引起该部心肌产生任何反应;如果落于其相对不应期内,则仅能产生微弱而缓慢的反应。凡由上述生理性不应期所引起的传导障碍,称为干扰。  相似文献   

8.
细胞心肌成形术-心肌再生的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细胞是人体心脏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心脏疾病,它所引起的心脏功能的变化,从本质上说,都是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造成的。在成熟个体中,心肌属于最终分化细胞,一旦损伤只能由疤痕组织代替。如何促使心肌细胞再生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细胞性心肌成形术  相似文献   

9.
人体依靠心脏获得生存。如何维持和促进心脏的健康是值得关心和研究的问题。体育运动是增强与锻炼心肌最有效的手段科学研究表明,心脏需要经常的锻炼,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对心肌功能影响最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发现免疫机制可能通过横向方式产生许多病理生理变化最终引起心律失常。自身免疫机制不仅参与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伴发的心律失常,而且是特发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病因。已经有明确定论的是抗Ro/SSA抗体与胎儿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有明确的相关性,而其他特殊的自身抗体只是影响心肌组织的生物电活动导致心律失常。免疫抑制剂和/或通过免疫吸附技术将自身抗体去除为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克山病心肌病灶与血管关系的研究表明,心脏左室游离壁、左室乳头肌和室间隔心肌病灶多呈围血管分布,心肌病灶的原发部位多在冠状微循环床的动脉末端或冠状动脉3-4级分支——微动脉支配区、血管分布稀疏的部位。可见克山病心肌病灶的形态发生与心脏的微循环特点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2DSTI)可客观准确评价心肌力学功能。它通过检测左室不同部位收缩的时间差以评估左室收缩不同步程度;检测心室应变和扭转,评估心脏的收缩功能;并通过左室不同步程度、心室应变和扭转等参数比较不同起搏部位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房室传导阻滞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而左、右冠状动脉病变均可导致下壁心肌梗死。由于心脏冠状动脉供血至心肌的部位及范围不同,因此其病变导致的心肌梗死的程度与范围也不尽相同,相应地可产生不同的心电图表现。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心电图知识有助于判断冠状动脉罪犯血管并确定其闭塞部位(近端、中端或远端),也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紧急再灌注治疗方案,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有心电图异常的心脏囊虫病32例,结合超声所见囊虫在心脏的分布情况,以及参考有关的尸检资料,对心电图改变,心脏症状产生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囊虫在心脏的占位,机械性损伤,毒性刺激及变态反应,使心肌组织受损,并引起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心电图改变和临床症状。其严重程度与囊虫的数目及寄生的部位有关。心电图的动态观察可以判断治疗效果,也可作为判断心脏囊虫病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肥胖与心肌纤维化关系密切,尤其是内脏脂肪组织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既往有众多研究证实内脏脂肪组织通过分泌瘦素、脂联素等多种脂肪细胞因子参与心肌纤维化,其作用机制较为复杂。而最近研究表明内脏脂肪组织还能通过产生骨桥蛋白促进心肌纤维化。新兴起的测定内脏脂肪组织的生物电阻抗分析法亦将为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奠定基础。文章就内脏脂肪组织参与心肌纤维化机制及其测定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 心脏是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一个形成的器官。脊椎动物的心脏由多细胞系的特化到管状结构的形成,最后精确组装成成熟的4个心腔结构,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育过程,它涉及到多种基因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先后表达与相互作用。脊椎动物心肌基因表达的分子调控是了解调节心肌发育的关键。Nkx2-5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与心脏发育密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对心肌组织特性无创定量评价可行性评估。方法回顾性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检查连续病例30例,且心脏超声、心电图和冠脉造影检查均为阴性。在IVIM后处理软件(MitkDiffusion)下依次测量心肌不同节段灌注分数(f值)、真性弥散系数(D值)和假性弥散系数(D*值),比较心脏不同部位、心肌节段及供血区域组之间各参数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供血区域心肌组织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和左旋支供血区f值和D*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供血区域之间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基底部、中间部和心尖部f值和D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部位心肌组织D*值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基底部心肌组织平均D*值最低。结论 IVIM成像技术可实现心肌组织无创定量评价,且重复性好。左室心肌不同供血区域心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存在差异,其中左前降支供血区心肌组织微循环灌注较好,为今后心肌组织定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心肌能量代谢在心脏疾病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心力衰竭时心肌代谢会发生改变,心肌代谢异常又常常推动了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进程。心肌能量学(myocardial energetics)是研究心肌能量、代谢、需氧与供氧平衡和心脏作功关系的一门学科。从心肌能量代谢机制而言,左心室直接利用ATP的代谢能量来进行生物力学工作。评估心肌代谢改变状况及变化程度,可以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对疾病的治疗也有着指导意义。怎样评价人体心脏的能量代谢状况,  相似文献   

19.
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会造成心脏相应部位的心肌细胞损伤坏死,随后出现瘢痕、心室重塑、心脏增大,最终导致心力衰竭,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通过药物治疗、支架植入、外科手术、器官移植,但这些方法都存在各自的缺陷,寻求更优的治疗手段成为现今的一个热点。以前认为心肌细胞不可再生,不能自我更新、修复,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心脏中存在心肌干细胞。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干细胞移植能够修复坏死的心肌,为心脏的再生提供可能,心肌干细胞的发现为心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前景。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受心肌组织中微环境的调控,但心肌梗死后会造成梗死区心肌组织的微环境发生改变如内分泌因子、渗透压、p H值等,从而影响干细胞的迁移、存活、定向分化。移植后的心肌干细胞能否向心肌坏死区域迁移,并且存活,然后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受许多因素影响,主要就心肌组织中微环境对心肌干细胞的调控进行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20.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预后较差,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准确评估心衰患者心脏功能对诊断、治疗、预后判定有重要意义。研究证实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受神经体液多因素调节处于平衡状态,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持续激活对心力衰竭患者产生非常大的危害,造成心肌损伤,心肌功能进一步抑制。其中血管活性物质神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