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患者,女性,39岁.主因头晕半年,皮肤出血点20 d于2005年6月3日第一次住院.查体:贫血貌,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及瘀斑,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心肺(-). 相似文献
4.
5.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2):5-5
近日,Malaghan医学研究所进行一项新研究发现,促进一种罕见免疫细胞的活性,可能使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所接种疫苗能更有效地治疗癌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新西兰最常见的血液癌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也增加,在70岁以上的人中,每400人中就有一位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液学家RobertWeinkove博士说:骨髓移植是唯一的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方式。骨髓移植发挥治疗作用的原因是新的(供体)免疫系统能识别白血病细胞,并摧毁了它们。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胸腺肽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及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分化疗加胸腺肽组(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于化疗的同时每日静脉滴注胸腺肽100mg,连续14~21天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患者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化疗后CD3、CD4和CD56阳性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本组化疗前和对照组化疗后水平。治疗组患者的健康状况也比本组化疗前和对照组化疗后的健康状况好。结论 胸腺肽可在短时间内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象屈骨髓象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内科就诊的AL患者170例,对患者血液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在170例AL患者中PLT浓度及白细胞总数为影响出血的相关因素。AL患者血型构成与正常人群无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肝功能更易被损害。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ALL更易发生器官以及组织的浸润,血型与急性白血病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正> 患者女,41岁。发现左乳包块3d入院。查体:体温正常,皮肤、粘膜无黄染和出血点,双侧锁骨上、左腋窝及左腹股沟可触及大小不等肿大淋巴结,胸骨无压痛。左乳外上象限触及5cm×4cm包块,质硬,无压痛,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心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2004年1月5日收到某妇幼保健院送验的骨髓涂片1份,经相关检查确诊为先天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现将此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外周血B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单克隆抗体法对31例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血清VEGF和外周B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检测,并与30名正常健康儿童作比较。结果小儿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B淋巴细胞数均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CD3、CIM、CIM/CD8比值则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结论检测血清VEGF和外周血B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对观察病情和预后均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14.
患儿,男,出生4 h,因出生后呼吸急促,颜面青紫4 h于2003年4月20日13:00急诊入院。系第6胎,孕37 周。因持续性枕横位于2003年4月20日行剖宫产,出生后20min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颜面及全身发绀,经持续用氧后呼吸稍改善。但患儿反应差,刺激后哭声弱,予5%碳酸氢钠6ml,地塞米松5mg,Vitkl 相似文献
15.
16.
17.
M4E0是急性白血病的一种独立亚型,具有M4的特点,同时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现将3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研究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完全缓解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及其亚群变化。方法将36例化疗达完全缓解的AML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G组给予G-CSF200μg/d皮下注射,GM组给予GM—CSF200μg/d皮下注射,对照组(c组)皮下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其疗效。结果G组DC表面CD80、CD83和CD86表达均低于GM组和C组(t=4.34、5.43、4.54、4.54、5.25、3.54,均P〈0.05),GM组DC表达CDllc高于G组和C组(t=4.54、4.27,均P〈0.05)。G组和GM组DC促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高于c组(t=4.54、5.64,均P〈0.05);GM组DC促进CD4+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高于G组(t=3.54,P〈0.05)。ELISA法检测发现,GM组DC分泌IL-12高于G组和C组;G组DC分泌IL-10高于GM组和c组(t=3.54、4.23、4.32、3.87,均P〈0.05)。结论G-CSF和GM—CSF可使完全缓解AML患者DC亚群发生偏移,G-CSF促使其偏向DC2而具有一定免疫抑制作用,而GM-CSF使DC亚群偏向DC1而促进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