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项同颇性研究结果指出:发生BRCA1或BRCA2遗传突变的妇女,在经过一次正常乳腺X线照片检查后平均5个月时会发展为乳腺癌。该结果提示:这些妇女每年将需要接受更多次的X线筛查,而不是像现在的每年次。  相似文献   

2.
《河南医学研究》2009,18(2):151-151
1 35岁开始筛查利才大于弊 约翰斯·霍普金斯·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的德冈萨雷斯(de Gonzalez)等此前的研究表明,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40岁前乳腺X线摄影筛查的益处可能无法抵消射线危险。而对于BRCA基因突变者,虽然有临床实践指南推荐其在25岁时就开始每年接受乳腺钼靶X线摄影筛查,但40岁前接受该筛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未明确,因此该人群也面临相似的问题:BRCA基因突变的年轻(〈40岁)女性每年接受乳腺X线摄影筛查,射线诱导乳腺癌终生危险有多高?De Gonzalez等也为此再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3个外显子的突变特性及突变位置。方法 采用PCR-SS-CP银染结合DNA直接测序方法,对34例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第2,11,20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2例患者BRCA1基因第11外显子的2430位点出现突变,由A变成G。结论 中国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突变率较低(6%),可能只与小部分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相关;在普通人群中进行广泛的BRCA1突变筛查意义不大;在Ashkenazi犹太妇女中发现的两个突变热点185delAG和5382insC不是中国乳腺癌患者的突变热点,在中国人群中进行上述突变热点的筛查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新疆82例遗传性乳腺癌 BRCA基因突变检测,了解新疆遗传性乳腺癌 BRCA1/2基因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以来自新疆地区的82例符合遗传性乳腺癌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 DNA,对 BRCA1/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BRCA1/2基因突变分析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进行预筛,结果进行DNA测序证实。统计分析 BRCA1/2基因突变情况。结果82例遗传性乳腺癌,共发现8例(9.76%)BRCA基因突变,其中 BRCA1突变4例,BRCA2突变4例;4例 BRCA突变(2073delA移码突变、W372X无义突变、6873delCTCC移码突变、9481delA移码突变)在BIC数据库中未见报道。在三阴性乳腺癌中BRCA1突变率高(5/30,16.7%)。结论遗传性乳腺癌 BRCA基因突变率高于散发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BRCA1突变的比例高;在新疆多民族地区未发现BRCA基因突变热点。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早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Song CG  Hu Z  Yuan WT  Di GH  Shen ZZ  Huang W  Shao Z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3):3030-3034
目的研究中国上海地区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BRCA2基因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对象为来自上海地区的50例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440岁),其中13例(26%)有一级亲属患病家族史。由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突变分析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进行预筛,之后进行DNA测序证实。结果在BRCA1基因中发现有6个致病突变位点,其中4个为新发现的位点,包括两个移码突变(3449insA,5587-1del8)和两个拼接点突变(IVS17-1G〉T,IVS21+1G〉C)。BRCA2基因的两个致病突变位点都很接近位于Il号外显子上;其中的1个致病突变位点为移码突变(5950delCT),另一个错义突变(5911G〉C)可能为新的致病突变位点。另外,共发现有12个新的SNP位点,都未引起氨基酸编码改变;其中,8个在BRCA1基因上,4个在BRCA2基因上。在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突变频率(12%)比BRCA2基因(4%)高;BRCA1基因突变频率在有无家族史的患者中分别为30.8%和5.4%。结论新发现的4个BRCA1基因的致病突变位点和一个BRCA2基因的错义突变位点可能是中国人群早发性乳腺癌的特有突变位点;在中国人群中,BRCA1基因突变起着比BRCA2基因更大的作用;本研究为未来的临床基因检测提供了可能的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RCA1和BRCA2在胶东半岛地区女性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胶东半岛地区女性散发性乳腺癌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BRCA1和BRCA2的表达.结果 ①BRCA1和BRCA2的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组织中分别为49%(49/100)和50%(50/100);在乳腺良性病变中分别为80%(24/30)、83 33%(25/3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乳腺癌组织中BRCA1和BRCA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状况、肿瘤的大小及绝经与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BRCA1 和BRCA2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BRCA1和BRCA2在胶东半岛地区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乳腺良性病变,可作为胶东半岛地区散发性乳腺癌监测指标,但在散发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是独立的,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最近英国的研究人员报道说,BRCA 1基因和BRCA 2基因变异在英国妇女的家族性乳腺癌危险性中只占一小部分。研究人员评论说,这一发现对广泛筛查这些突变基因的成本-效果具有一定意义。在两项有1400名年轻乳腺癌妇女参加的基础人群病例对照研究中,英国萨顿癌症研究所的Julian Peto及其同事发现,254名在36岁之前被确诊患有乳腺癌的病人中,15人(5.9%)的BRCA 1和BRCA 2两种基因中有一种发生突变,即9人(3.5%)发生BRCA 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内蒙古地区汉族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 1基因第11外显子有无突变.方法 选择内蒙古地区69例汉族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DNA,采用聚HTK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基因测序技术方法检测BRCA 1基因第11外显子.统计分析BRCA 1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69例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 1基因第11外显子上共发现2例突变(2073delA移码突变和W372X无义突变).结论 内蒙古地区汉族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第11外显子发现2例突变,均已收录于NCBI数据库中;尚未发现国内文献报道的在中国汉族群中可能具有部分始祖效应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9.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6,27(6):832-832
据2006年12月1日出版的第5804期《Science》报道,BRCA1基因突变导致乳腺癌可能是通过孕酮对细胞信号的作用所致。该基因的突变极大地增加了妇女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尽管突变在身体大多组织中都表达,但为什么主要影响应分泌荷尔蒙组织呢?Aleksandra Jovanovic Poole和他的同事在乳腺癌动物模型(缺少Brcal和p53的基因小鼠)中发现,这些小鼠的乳腺上皮细胞中积累了大量的孕酮受体且异常增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瑞安市城乡妇女乳腺癌发病率、超声和X线摄影筛查结果,并为提出综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23 725例瑞安藉城乡女性乳腺超声筛查数据,其中7483例加X线钼靶筛查,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57例,良性结节239例;观察乳腺癌发病率,分析不同类型乳腺、〉2 cm与≤2 cm乳腺癌超声、钼靶筛查符合率。结果瑞安市城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0.0316%)高于城郊(0.0152%)(P〈0.05);30~39岁、40~49岁女性乳腺癌发病率(0.0206%、0.0309%)高于20~29岁、30~39岁(0.0048%、0.0069%)(均P〈0.05);钼靶组、〉2 cm乳腺癌、绝经期乳腺乳腺癌钼靶诊断符合率(92.98%、95.45%、100.00%)均高于超声组(78.95%、79.55%、73.53%)(均P〈0.05);≤2 cm乳腺癌和其他类型乳腺乳腺癌超声和钼靶诊断的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钼靶摄影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敏感性(92.98%、54.08%)高于超声(78.95%、45.92%),特异性(25.00%)低于超声(75.00%)。结论乳腺癌筛查应加强城市女性和高发年龄段筛查,应先了解乳腺类型和肿块大小,绝经期乳腺和〉2 cm乳腺结节首选钼靶筛查,其他类型乳腺和〈2 cm的乳腺首选超声筛查,这样更符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BRCA1和BRCA2在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维吾尔族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BRCA1和BRCA2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RCA1和BRCA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16%(77/128)和56.91%(70/123)。30例乳腺良性病变中BRCA1和BRCA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24/30)、83.33%(25/30)。乳腺癌组织中BRCA1及BRCA2的表达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P〈0.05)。其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部位除细胞核外,也见于胞质,而在乳腺良性病变中只在细胞核中表达。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不同的乳腺癌患者其BRCA1表达有统计学差异,而在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型及绝经情况均不同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BRCA2表达在组织学分型、肿块的大小、发病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绝经情况均不同的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RCA1和BRCA2蛋白的检测有可能将作为估计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新指标。乳腺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微阵列的建立使蛋白产物的筛选工作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Ki-67和BRCA1表达与散发性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价其在乳腺癌诊断、转移潜能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正常乳腺组织、异型增生上皮和50例乳腺癌组织Ki一67和BRCA1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乳腺组织Ki-67呈阴性表达,Ⅰ、Ⅱ、Ⅲ级异型增生阳性表达呈等级升高(P〈0.05)。乳腺癌组织Ki-67阳性表达率为92%(46/50),显著高于异型增生及正常乳腺组织,表达与乳腺癌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性。强阳性表达者术后1、3、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弱阳性或阴性表达者;正常乳腺组织BRCA1100%(30/30)呈阳性表达,强阳性表达率为70%(21/30),异型增生BRCA1阳性表达率80%(24/30),强阳性表达率为36.6%(11/30),定位于细胞核。而乳腺癌BRCA1阳性表达率为58%(29/50),无1例强阳性表达。其亚细胞定位除细胞核外,也见于胞浆、胞核胞浆,BRCA1表达与乳腺癌分级、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BRCA1表达正常的乳腺癌患者术后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减弱者(P〈0.05)。Ki-67与BRCA1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Ki-67高表达和BRCA1低表达及亚细胞定位异常可能参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检测Ki-67和BRCA1表达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和转移潜能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基因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探讨BRCA1基因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BRCA1 mRNA和蛋白在60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PS)联合TA克隆测序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BRCA1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分析BRCA1基因表达和启动子甲基化相关性。结果BRCA1 mRNA和蛋白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的表达率为51.7%(31/60),明显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的71.7%(43/60)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的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启动子甲基化率为31.7%(19/60),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均未检测出甲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RCA1蛋白表达与其启动子甲基化呈负相关(r=-0.345,P=0.007)。结论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导致BRCA1基因表达显著下调,可能参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散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的突变情况,及其与乳腺癌的临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采用PCR联 合基因直接测序法检测广西地区235例乳腺癌患者(包括155例汉族及80例壮族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的突变情况,同时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及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①235例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为8.5% (20/235);其中汉族与壮族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分别为7. 1 % (11/155)、11. 3% (9/8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169,P =0. 280)。②20例BRCA1突变乳腺癌中CerbB-2阴性表达率为65. 0%,三阴性乳腺癌(TNBC)检出率为35.0%; 而无BRCA1突变乳腺癌中CerbB-2阴性表达率为30. 0%,TNBC检出率为14. 8%,两组比较Cerbfr2阴性表达率及TNBC检 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031, P =0.002;χ^2=4.018, P =0.045)。结论:广西地区散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率 相对较低,汉族与壮族乳腺癌患者BRCA1突变率无明显差异;BRCA1突变乳腺癌CerbB-2阴性表达率高,与三阴性乳腺癌关 系密切,提示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维、汉两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病理确诊的65例(维族35例,汉族30例)早发性乳腺癌标本,运用酶链聚合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DNA测序方法检测BRCA1基因突变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65例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35岁)BRCA1的突变率为21.5%(14/65),35例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率为34.3%(12/35),30例汉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率为6.7%(2/30)。65例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的位点为第2、第10、第18号外显子,共发现14个突变位点,位于Exon10共11个,其中10个可引起氨基酸错义突变,3个无义突变;位于Intron18上的1个拼接点突变。65例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突变者和未突变者在淋巴结转移状况、P53和Ki-67表达情况、组织学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疆维地区维族、汉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位点可能是新疆维族早发性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位点,与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存在关联。BRCA1突变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淋巴结转移多,P53突变率高、Ki-67蛋白高表达等,提示早发性乳腺癌可能发病早、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哈萨克族散发性乳腺癌中 BRCA1和 BRCA2基因的突变频率及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3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来自新疆地区的哈萨克族乳腺癌患者86例(病例组)和哈萨克族健康女性70例(对照组),由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 DNA,对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rcinoma 1,BRCA1)外显子2、10、18、20和乳腺癌易感基因2(Breast Carcinoma 2,BRCA2)外显子10、11及外显子-内含子拼接区进行DNA直接测序,并鉴定突变位点。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共检测到的18个突变位点中,rs80357374、rs4987117为未知功能变异,其余均为多态性改变。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检测到195个和143个变异序列。病例组 rs1799950、rs1801499、rs1799944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中国人群中尚未检测到 rs80357374,Intron18-268为新发突变位点,但在对照组中均检测到2个基因突变。两组中携带4个以上突变的患者人数占各组携带者的56.9%、3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RCA2突变频率高于BRCA1,但2个基因突变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哈萨克族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突变频率高,且相当一部分受试对象同时携带多个突变位点,这可能是哈萨克族人群的特有遗传特征。rs1799950、rs1801499、rs1799944这3个位点可能增加哈萨克族人群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6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突变的特点。方法以16个乳腺癌家系中1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BRCA2部分序列突变。结果 16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发现3例致病性突变,突变率为18.75%。其中2例为新发现的突变,单个碱基替换引起的编码氨基酸改变M2610I和2405 delT(stp729)导致蛋白截短;另外1例是已报道的无义突变E2924X。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中未发现致病性突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本研究还发现已知的内含子变异IVS21-66T/C在16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的检出率达56.25%,该位点变异在散发性乳腺癌中检出率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9,P〈0.05)。结论 BRCA2突变与家族性乳腺癌发生密切相关,而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关系不大,在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中该检测突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以前在上海地区家族性乳腺癌人群中发现的BRCA1基因突变是否在扩大的样本中有重复出现。方法对来自国内4个乳腺癌临床研究中心的60个独立的汉族家族性乳腺癌家系进行检测,家系中至少有2个一级亲属或3个二级亲属患原发性乳腺癌。从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对以前报道过的BRCA1基因致病性突变(1100delAT、WS17-1G〉T、IVS21+1G〉C和5640delA)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分析-DNA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特异性分析。选取4个与BRCA1基因连锁的标记(D17S855、D17S1322、D17S1326和D17S1327)进行等位基因型分析。结果在来自中国北方的2个家系中发现有重复出现的BRCA11100delAT突变,并在其中一例的患病亲属中发现携带相同的突变。在检测的片段中还发现了1个新的致病性突变.BRCA15589del8。用与BRCA1基因连锁的标记进行等位基因型分析显示,两个来自中国北方的BRCA1 1100delAT突变携带病例有相同的等位基因型,而与前期研究中发现的上海地区此突变携带者的等位基因型有所差异。BRCA11100delAT突变在所有检测家系中出现的频率为3.16%(3/95)。结论首次在中国大陆家族性乳腺癌人群中发现BRCA1基因有重复出现的突变。BRCA11100delAT突变可能是中国家族性乳腺癌人群中BRCA1基因的突变热点;在中国北方人群中,此突变可能有“始祖效应”,需要在大规模人群中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适龄妇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乳腺癌的筛查方法.方法 行乳腺临床体检、乳腺钼靶X线摄片和超声检查相结合的筛查方法对适龄妇女进行体检,并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依据.结果 红塔区16个社区35~69岁一万例适龄妇女接受筛查,检出乳腺疾病24例,确诊乳腺癌5例,乳腺癌发病率为50/10万.结论 乳腺癌筛查方法安全、有效、经济,并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寻找并探讨乳腺癌组织可能分子标志物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乳腺导管原位癌与乳腺增生症组织中BRCA1、BRCA2、C-erbB-2、P53、 Bcl-2 的表达情况,分析其改变原因及与浸润性乳腺癌发生的相关关系。结果 100 例浸润性乳腺癌中,分子标志物的表达(BRCA1、BRCA2、C-erbB-2、P53、 Bcl-2)与乳腺导管原位癌及乳腺增生症相比,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BRCA1 和P53 表达情况的改变与浸润性乳腺癌的发 生相关(P<0.05)。结论 BRCA1 和P53 基因蛋白表达可以作为乳腺癌预后的敏感因子及评估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