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西有8个县流行马来丝虫病。在防治阶段,分别采取海群生对象治疗(简称“对象治疗”)、对象治疗加疫村全民服药(简称“全民服药”)、对象治疗加全民普服海群生药盐(简称“药盐”)3种方案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措施,先后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为探讨上述3种防治方案的远期效果,于1977—1994年对分别采用3种方案的3个县进行了追踪观察。方法1 观察点选择龙胜县为对象治疗点,三江县为全民服药点和南丹县为药盐点。3个点的人口依次为112382人、182983人和72622人。其防治前的平均微丝蚴率依次为7.04%、3.08%和0.98%。3个点中个别村人群微丝蚴…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实施巩固与净化措施的远期效果.方法 采取查治残存传染源和全民普服3%乙胺嗪药盐及灭蚊等巩固与净化措施,开展丝虫病的重点人群和横向监测及慢性丝虫病调查.结果 1983-1988年重点人群监测6 217人,检出微丝蚴血症者7例,其中复阳3例,新检出4例.采取巩固与净化措施后,1989-1994年横向人群监测10 076人,未检出微丝蚴.1995年达到消除丝虫病标准后,横向监测3 680人,未检出微丝蚴.原慢性丝虫病患者由基本消除丝虫病前的49例,减少至目前的6例,无新发慢性丝虫病发生.结论 东坡区消除丝虫病后监测,未发现内源性传染源,证明实施巩固和净化措施后远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青神县基本消除丝虫病后实施巩固措施的远期效果,评价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趋势和慢性丝虫病患者的变化.方法 采用单纯反复查治残存传染源的防治措施;采取复查补查、复治补治、集体服药和以重点人群与防治薄弱村组为主要监测对象的巩固措施;开展后期慢性丝虫病调查和复查及横向人群监测.结果 青神县1983年基本消除丝虫病,1984年在疫点人群587人和横向人群1 100人监测中分别新检出微丝蚴血症者3、3例,微丝蚴密度为1~8条/120μl、2~13条/120μl;1985年横向人群监测检出复阳1例,微丝蚴密度19条/1 201.随着巩固措施实施,1986年以来已连续26年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原慢性丝虫病患者由基本消除丝虫病前的37例,减少至2010年的12例,1988年以来无新发慢性丝虫病发生.遗留的慢性丝虫病患者表现为高龄化、病程长的特点.结论 青神县消除丝虫病后监测,未发现内源性传染源,显示实施巩固措施后远期效果显著,原流行区1988年以后出生人群得到了有效保护.后期工作重点应放在对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和原慢性丝虫病患者给予关怀与照料.  相似文献   

4.
5.
四川省消除丝虫病后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实施巩固与净化措施后的远期效果和消除丝虫病后的动态。方法拟定全省消除丝虫病后监测方案,开展病原学横向监测、重点人群监测,及历年原微丝蚴血症者追踪观察和慢性丝虫病患者调查与复查。结果全省横向监测26822人,重点人群监测1881人,均未检出微丝蚴;解剖蚊媒6012只,未发现含人体幼丝虫感染蚊;原慢性丝虫病患者已无反复感染而因年老自然减员等原因大为减少,体征亦减轻。结论消除丝虫病后,在现有血检技术方法条件下,四川省内源性传染源存在的可能性极小;实施巩固和净化措施后远期效果巩固。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监测江苏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重点地区采取巩固措施的效果。方法 对以往未服用或未同步实施“海盐”和海盐”服用质量较差的边缘地区灌云与东海2个县,采取整群抽调查,重点搜索的方法,并对重点村阳性病人作正规治疗,其周围人群作预防性服药。结果 1996年,东海与灌云2个县人群血检微丝蚴阳性率分别为20%(2/995)和0.27%(3/1128),1997-1999年2个县累计血检6012人,均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结论 江苏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重点地区采取的巩固性防治措施是有效的,可作为防治后期进一步净化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实施巩固措施后的远期效果和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动态。方法拟订全市消除丝虫病后监测方案,开展横向监测、纵向监测和重点人群监测。结果全市13个丝虫病区、县横向监测25个村,血检16105人,解剖致倦库蚊21668只,纵向监测点累计血检10483人次,解剖致倦库蚊6912只,均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和含人体幼丝虫感染蚊。全市重点人群监测原微丝蚴血症者3464人,流动人口9295人,应征青年9221人,亦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结论消除丝虫病后,重庆市内源性传染源存在的可能性极小;实施巩固与净化措施后远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1 流行情况 莆田市位于福建沿海中部,湄洲湾北部,东经118°27′~119°32′,北纬24°59′—25°46′,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21℃,年降雨量为1000—1800mm,相对湿度72%,是以班氏丝虫为主的混合流行区。辖莆田、仙游、城厢、涵江4个县区,总人口288.5万,1957年人群微丝蚴感染率为13.46%,1958年病原学监测21个乡镇,血检919063人,阳性38676人,阳性率在0.03%—12.06%之间,平均阳性  相似文献   

9.
我省永嘉县、温岭县和玉环县为单一班氏丝虫病流行县。经过 40多年的防治 ,已于 1988年先后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刘思成等[1] 报道 ,采用传统的厚血膜法诊断丝虫病 ,低密度微丝蚴极易遗漏。我省在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后 ,残存的传染源绝大多数为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 (ICT卡 ) ,是WHO/TDR推荐的免疫色谱诊断技术。郑惠君等[2 ] 报道 ,ICT卡用于班氏丝虫病的诊断、疗效考核及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具有快速、简便、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的优点。为评价我省 3个单一班氏丝虫病流行县的丝虫病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残存传染源的分布规律和丝虫病流行动态 ,加快消除丝虫病的进程。 方法  1982~ 1988年 ,各流行县、市、区在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前 3年 ,采取彻底查治残存传染源和菊酯类药物灭蚊等巩固措施 ,嗣后进行病原学、血清学和蚊媒监测。 结果  1982~ 1996年横向人群和重点人群分别监测 2 6 5 116人和 2 0 45 7人 ,于 1982~ 1988年各检出残存微丝蚴血症者 34和 2 4人 ;横向监测人房内蚊媒 2 82 87只 ,于 1984年检出 1只含人体 期幼丝虫 1条的感染蚊。1987~ 1995年纵向人群监测 6 372人 (2 1338人次 ) ,解剖人房内蚊媒 37134只 ,未检出微丝蚴和感染蚊。1989~ 2 0 0 0年监测 ,全省连续 12年未再检出微丝蚴血症者和幼丝虫感染蚊。血清学监测 ,流行区与非流行区人群的抗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四川省基本消除丝虫病后采取的措施远期效果巩固 ,已消除了丝虫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滕州市消灭丝虫病的技术措施。 方法 将滕州市 4 0余年丝虫病防治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普查普治、全民食用乙胺嗪药盐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之后 ,对原微丝蚴血症者开展复查复治 ,于 1995年达到了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结论 确立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 ,落实监测方案 ,可达到消灭丝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四川省消除丝虫病后的流行趋势和慢性丝虫病患者的变化,评价消除丝虫病远期成效。方法对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丝虫病防治后期的循环人群和重点人群监测;采取普查和复查,进行慢性丝虫病患者调查。结果四川省消除丝虫病后循环监测43 757人,重点人群监测3 710人,均未检出微丝蚴;解剖蚊媒6 309只,未发现含人体幼丝虫感染蚊;普查10岁以上人群310 378人,无新发慢性丝虫病发生。原慢性丝虫病患者因年老自然减员等原因大为减少,自然减少率62.32%,尚存原慢性丝虫病患者341例。结论四川省消除丝虫病后,在现有血检技术条件下,未查出内源性传染源存在。监测结果表明,四川省消除丝虫病前实施的巩固和净化措施,远期效果显著。后期监测工作重点应放在对外源输入性传染源的监测和对原慢性丝虫病患者给予关怀与照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四川省不同抗疟措施的防治效果。方法按发病率 >1 0 /万为流行 ,>1 /万~≤ 1 0 /万为控制流行 ,≤ 1 /万为基本消灭 ,作为疟疾流行程度划分标准。评估“两根治一预防”、“两根治 +灭蚊”和“水旱轮作”3种抗疟措施的效果。结果两根治—预防的抗疟措施 ,消灭了恶性疟和三日疟 ,控制了疟疾暴发流行 ,降低了发病率。两根治 +灭蚊措施 ,控制了疟疾流行 ,降低了危害。水旱轮作措施从根本上改变了疟疾流行条件 ,疟疾发病率连续 8年下降并巩固在 1 /万以下。结论水旱轮作是推进疟疾防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4.
10年监测结果表明,即使原班氏丝虫病流行程度较高的地区,在通过基本消灭丝虫病考核后,人群微丝蚴阳性率呈继续下降态势,残存的微丝蚴血症者在5-7年内自然转阴,疫区丝虫病趋于消灭。至于晚期丝虫病,迄今尚存有一定数量的老病人,在今后一定时期内还可能出现一些新发病例,从临床角度考虑,应采取措施控制发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者的持续时间、密度消长及传播作用。方法采用厚血膜法每年或每隔1~3年对微丝蚴血症者和监测点全寨人血检,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丝虫特异IgG4试剂盒检测人群丝虫抗体水平,用快速酶联免疫试验(ICT)检测人群丝虫特异抗原,在传播季节解剖致倦库蚊,了解幼丝虫感染率、感染度及传播作用。结果在24年观察期间,11次全民血检,检出5例微丝蚴血症者,其中原微丝蚴血症者4例,新感染者1例。4例原微丝蚴血症者中,2例分别于第7年和第13年自然转阴;另外2例微丝蚴血症分别持续20年和24年,经用乙胺嗪治疗后转阴。结论个别微丝蚴血症者可持续24年以上,具有一定的传播作用,监测工作仍不能终止。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淋巴丝虫病防治于1956年列入国家规划。1956-1994年,全国共血检普查丝虫病707421736人次,查出微丝蚴血症23428480人次;海群生化疗260041645人次,其中治疗微丝蚴血症33888997人次,全民服药31618144人次,食用药盐183701658人次。迄1994年,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864个流行县、市通过考核均已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以行政村为单位,经防治使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已达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正开展丝虫病系统监测。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达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第2年起的监测资料,1984-1993年,累计血检调查8085508人次,查出微丝蚴血症3214人次,各地病原学监测的微丝蚴率、蚊媒监测的幼丝虫自然感染率及血清学监测的IFA和ELISA抗体阳性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初步监测结果显示,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大多数原流行区淋巴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但仍存在少数防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地区。按病原学和临床学监测资料,估计目前全国尚有微丝蚴血症者105732人和有丝虫病临床表现者1396665人。  相似文献   

17.
1990~1993年在四川省汶川和理县采取全面灭犬和禁养家犬3~5年的防治措施后,黑热病发病人数逐年下降,年发病人数维持在较低水平。1997年以来理县无病例发生,汶川县偶尔有病例发生。全面灭犬和禁养家犬措施远期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