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量流行病学、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直接或间接地支持这种猜测,即癌是由基因的某种损伤引起的。自从在 Rous 肉瘤病毒中首先发现癌基因(oncogene)以后,在其它RNA、DNA 肿瘤病毒,以及人和动物肿瘤中又相继发现了许多癌基因。癌基因编码的蛋白称癌蛋白(oncoprotein),是癌基因生物学功能的执行者,与细胞癌变过程有密切关系,不久在正常组织细胞中找到了许多与癌基因 DNA 序列同源的序列,称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近  相似文献   

2.
癌基因概念在肿瘤病毒研究工作中逐渐产生。所谓癌基因,最初作为病毒基因被发现。最初的研究对象是一些转化病毒,如Rous肉瘤病毒(RSV)、藤浪病毒(FSV)等。这些病毒可使细胞迅速转化,将其接种于动物则可导致动物肿瘤。与之相对应的还存在着另一些与此有相同结构却无转化活性的病毒。二者相比,转化病毒具有某些特有的基因,这些基因决定着转化活性。于是将这些基因命名为转化基因(transforming gene),即后来所谓的癌基因(oncogene)。  相似文献   

3.
王瑞年 《中国肿瘤》1997,6(2):25-27
癌的生成涉及多种基因的变化,现c发现与癌有关的主要的基因变化既响促进细胞生长的癌基因活化,也有抑制细胞增殖的抑癌基因的失活。分别简介如下。一、癌基因(Oncosene)癌基因是指其产物与细胞的肿瘤性转化有关的的基因,其发现可追溯自动物致瘤病毒的研究。R000于1门1年首先发现鸡肉瘤病毒,以后研究证明它是一种RNj\逆转录病毒,它含有一种特殊的基因,能引起培养的细胞转化和恶性表型,也能在动物中引起恶性肿瘤,这种基因被称为病前的癌基因(v-one)。以后陆续分离和克隆出许多种动物的v-one,并且发现在脊椎动物的基因组中存…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从癌基因的概念、表达、调控以及与细胞癌变的关系和抗癌基因的定义、作用及与癌基因的关系等方面作一阐述。癌基因一、癌基因的基本概念1910年ReytonRous学者发现了第一个肿瘤病毒。1970年Harfin通过基因突变手段首次分离出对温度敏感的RSV(R00S肉瘤病毒)。同时发现在正常细胞中同样存在和病毒基因相同的基因,称作原癌基因或细胞癌基因。二、癌基因的激活当正常细胞转为癌细胞,癌的特征就会由亲代癌细胞传给子代细胞,从而形成癌瘤。这种遗传特征说明癌变为一种基因性疾病。现在对癌基因的激活存在两种学说:1.基因突变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癌基因(oncogene)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美国科学家 Bishop 和 Varmus由于对癌基因研究的突出贡献,共同获得了1989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他们的研究表明,各种动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着与病毒癌基因相似的序列。但在正常情况下,它们不表达或只是有限制地表达,因此对细胞无  相似文献   

6.
癌基因(oncogene)的发现是近几年来肿瘤分子生物学的重大突破。迄今为止,大约有二十多种原癌基因,通过五种不同的机制被激活成癌基因,不管是病毒或是化学致癌引起的癌基因,它们致使细胞转化或癌变,可能  相似文献   

7.
癌基因:略谈几个引人兴趣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曾序 《肿瘤》1991,11(3):97-98,102
癌基因的得到证实,距今已有十年多的时间了。现在巳知,这类与癌瘤发生有关的基因,是源于正常细胞基因组中在特定时空程序上表达产物、具有正常功能的所谓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或称细胞癌基因(c-oncogene)。后者的点突变、重排、基因扩增、染色体易位,或者受增强子的活化作用等,都是目前已知使之转变为癌基因的分子机制。不过,癌基因怎样会致使一个正常细胞转变为恶性细胞  相似文献   

8.
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又称抗癌基因(antioncogene),肿瘤易感基因(tumor susceptibility gene),隐性癌基因(recessive oncogene)。研究表明几乎一半人类肿瘤都存在抑癌基因的失活,可见抑癌基因失活与肿瘤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率低,对放疗、化疗敏感性差,疗效十分有限,患者多因肝内、外转移而死亡,临床上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以解决这一难题。肿瘤基因治疗的策略之一是将正常抑癌基因导入肿瘤细胞,通过恢复  相似文献   

9.
赵莲 《肿瘤》1989,9(2):92-93
癌基因的概念是在肿瘤病毒的研究工作中逐渐产生的。最初,人们发现某些肿瘤的发生与一些逆转录酶病毒的感染有关,并将这些导致正常细胞恶变的病毒的转化基因称之为病毒癌基因(V-onc)。以后发现正常细胞中有着具有转化作用的V-onc的同源序列。直到目前,在脊椎动物的细胞  相似文献   

10.
陈汉源 《癌症》1991,10(4):352-355
癌症是基因的疾病,癌基因是正常基因的病理形式。癌基因的发现经历一系列历史偶然性。本来认为原癌基因是病毒癌基因同源的正常细胞基因,但有些原癌基因与病毒无关。确切地说,原癌基因是控制细胞增殖分化的正常看家基因,呈现细胞类型和发育时期的单一性表达,能编码关键性调节蛋白,为细胞基本功能所必需。原癌基因在演化上很保守,暗示对机体生存有重要意义。原癌基因经过突变、重排和扩增等变化后,激活成为有致癌转化潜能的细胞癌基因。进而言之,控制细胞生长分化的调节基因实际是潜在的原癌基因。  相似文献   

11.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与多种人类癌症密切相关,其中最典型的是宫颈癌.高危型HPV最重要的两个病毒癌基因为E6和E7,病毒基因组整合到宿主基因组是病毒癌基因E6和E7实现持续表达的一种方式.HPV癌基因E6和E7能够靶向宿主细胞途径,通过这些相互作用,导致HPV发挥其...  相似文献   

12.
癌基因及癌基因蛋白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强 《中国肿瘤临床》1993,20(4):301-304
癌基因是指可在体外转化特殊的二倍体细胞成为癌细胞的一些病毒基因片段。癌基因蛋白则指癌基因编码的一些与病毒致病性有关的蛋白。不仅致癌病毒体内存在癌基因,在原核及真核动物细胞内也广泛存在这些癌基因片段。这已经过同位素标记的分子杂交技术证实。一般将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的癌基因称为原癌基因。从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高度的保守性不难看出这些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一定是与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生长与繁殖功能相关的。近年来,肿瘤分子生物学家研究指出:当这些蛋白表达的时间或数量不受控制或出现紊乱时,正常细胞失去了精细的生物调节机制,显示出肿瘤细胞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1911年Rous发现了第一个致癌病毒一Rous肉瘤病毒。1972年Bishop等以Rous内瘤病毒基因为探针,通过分子杂交检测对应的相似序列,在正常脊椎动物基因组内发现了第一个细胞癌基因。迄今在人基因组中已分离、鉴定及定位的癌基因已达四十多种,对这些癌基因及其功能性产物的研究日益深入。现已明确包括大肠癌在内的人类许多肿瘤均可出现癌基因的异常表达。Deborah等使用12种癌基因对目前应用较普遍的19株抗人大肠癌细胞系进行癌基因表达研究,发现c-myc、myb,fos,P_(53)及ras族癌基因几乎  相似文献   

14.
细胞癌基因(c-onc)是单拷贝的结构基因,在进化上高度保守。正常状态下对机体无损害并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可能与胚胎发育、细胞生长和分化有关。但受各种激活因素作用而激活后便大量表达,转录出含致癌信息的mRNA,合成超量的转化蛋白。目前在脊椎动物细胞中已确定32种与逆病毒癌基因(v-onc)同源的c-onc,并将其分为五大癌基因家族,其中有19种c-onc已在人基因组中定位。有充分  相似文献   

15.
能导致癌症的基因称为癌基因,它是从相应的正常结构基因(原癌基因)转化而来的。由于癌基因编码蛋白的数量和功能异常而导致正常细胞转化成癌。十多年来的深入研究,已搞清了转化蛋白的一  相似文献   

16.
已经发现了一组基因。称癌基因,癌基因最初是在一组致癌病毒中确定出来的,这组病毒在动物中可诱发肿瘤,在组织培养中通常也具有转化细胞的能力。这组转化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该病毒基因组是一种RNA分子。在绝大多数脊椎动物类中均已发现有这些病毒。这种病毒在动物宿主中可转为一种重要的基因,且有致癌的潜能。  相似文献   

17.
微卫星不稳定性是指基因组中简单重复序列的增加或丢失。许多肿瘤中存在微卫星不稳定性现象。特别是微卫星不稳定性仅在肿瘤细胞中发现,未见于与肿瘤相邻的正常组织,提示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人类遗传性非息肉样结肠直肠癌(HNPCC)的微卫星不稳定是DNA复制过程中负责碱基对错配修复的基因突变所致,它们的突变使DNA复制的精确性降低,是HNPCC发生的原因,这是继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之后发现的又一类肿瘤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8.
人类恶性肿瘤的病因发病学研究一直是人们十分注重的研究领域。随着DNA重组、DNA介导的基因转移和核酸分子杂交等技术在肿瘤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新近又发现人类恶性肿瘤细胞中存在一种能使正常细胞转化的癌基因(Onogene),使肿瘤病因发病学研究有了重要突破。这类癌基因广泛地存在于正常细胞内,在亿万年慢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变化甚微。同时,这类细胞癌基因(C-onc)与逆  相似文献   

19.
癌细胞积聚了能使其逃避正常增殖控制的遗传学变化。肿瘤发生似乎就是通过细胞水平的隐性突变引起。在体外将致癌细胞和正常细胞融合,结果提示,转化和恶性表型的出现是由正常细胞遗传信息的丢失或失活引起。在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杂交体中,肿瘤亲本的增殖控制发生异常,可部分或完全地通过正常亲本基因恢复。这些假定的基因称为“隐性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或“抗癌基因”。它们的功能异常将导致肿瘤发生。另一方面,人体和动物的许多肿瘤中,原癌基因发生遗传变化,癌基因被激活。若将激活的癌基因(如ras基因)引入非恶性培养细胞中,将致  相似文献   

20.
过去认为,只要有单个或多个协同的癌基因激活,就可导致细胞癌变;活动癌基因的作用是显性作用(“domi-nantly acting”)。但是早年设计的“恶性—正常”体细胞融合试验却提示,在正常细胞中存在某种抑制性基因,可以阻止恶性性状的表达。近年人们用细胞遗传学和 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技术,进一步证明某些基因的遗传性缺失可以作为癌变的关键性因素。这类基因被称为“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v gene)。二年多前克隆得到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抑制基因(Rb-1),为肿瘤抑制基因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目前已经在小细胞肺癌,乳癌和结直肠癌等其它人类肿瘤中发现了肿瘤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