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TUR-BT术后吡柔比星与羟基喜树碱BCG膀胱灌注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表性膀胱肿瘤,经TUR-BT术后的复发率较高.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均采用膀胱内药物灌注治疗来预防肿瘤术后复发.因此选择适合的药物对行保留膀胱手术的膀胱癌患者进行膀胱内灌注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显著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和膀胱全切机会.  相似文献   

2.
卓文利  靳风烁 《实用癌症杂志》2004,19(6):660-662,668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等临床特点。近年来发现膀胱肿瘤组织内的浸润性树突状细胞(DC)功能缺陷是膀胱局部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原因,是膀胱肿瘤细胞免疫逃逸重要机制之一。研究表明环氧化酶.2(COX-2)与膀胱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可作为预防和治疗膀胱肿瘤的新靶标。本文拟就环氧化酶-2(COX-2)和膀胱肿瘤免疫逃逸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榄香烯可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并可诱导人膀胱癌细胞凋亡.本研究旨在观察榄香烯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患者188例,均为单发浅表性膀胱癌(Tis、Ta和T1),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榄香烯、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及羟基喜树碱行膀胱内灌注,观察3组肿瘤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榄香烯组平均随访29.7个月,复发率为11.1%;MMC组平均随访28.4个月,复发率为26.7%;羟基喜树碱组平均随访31.5个月,复发率为21.5%.术后应用榄香烯膀胱内灌注治疗患者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率明显低于MMC及羟基喜树碱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榄香烯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表浅性膀胱癌各种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147例表浅性膀胱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7例中 ,72例术后复发 ( 4 9% ) ,术后 5年复发率为 35.4 %。初诊时为多发者、直径大于 3cm、分级与分期高的肿瘤术后复发率分别高于单发者、直径小于 3cm者、分级、分期低的肿瘤。术后 6个月内肿瘤复发者经治疗后肿瘤再次复发的机会高 ,术后膀胱内灌药可以预防肿瘤复发。结论 :肿瘤分级与分期高、多发肿瘤、直径大于 3cm者及术后膀胱内未灌药者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5.
膀胱肿瘤手术治疗后复发率高,传统的各种膀胱内灌注治疗虽能减少复发,但临床效果仍欠理想,为寻找一种较为理想的减少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治疗药物,我们回顾性总结我院2005年至2010年期间收治的42例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采用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的第1位,膀胱癌的生物学特点是术后易复发。近年来,在给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再辅以膀胱热灌注化疗,能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临床疗效显著。本文就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辅助膀胱热灌注化疗治疗膀胱癌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辛锋  杨斌  程伟  张明聪  刘久华 《癌症进展》2017,15(11):1348-1350
目的 探讨应用1470 nm半导体激光联合膀胱灌注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即应用1470 nm半导体激光联合膀胱灌注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即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膀胱灌注治疗组(44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肿瘤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比较,除闭孔反射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水平均有所升高,但研究组患者的血清CRP及白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时的复发率和平均复发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1470 nm半导体激光联合膀胱灌注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中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132例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于手术后2周内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每次30mg,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定期膀胱镜检查进行随访.结果:132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2.2±5.74个月.肿瘤复发22例,总复发率16.7%.其中复发性肿瘤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初发肿瘤(P=0.003),而不同肿瘤分期、分级及单发与多发肿瘤患者间的复发率未见明显差异.不良反应主要为尿路刺激症状和尿常规异常.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明确,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是较为理想的膀胱灌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丝裂霉素C(MMC)40mg、丝裂霉素C 10mg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近期收治的86例膀胱肿瘤术后患者分为3组,分别接受THP、MMC治疗,随访12~20个月.结果THP组26例,复发2例,复发率7.7%;MMC组26例,复发3例,复发率11.5%;MMC组31例,复发11例,复发率35.5%.THP组与MMC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THP组和40mg MMC组与MMC组相比则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C40 mg 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效果满意,优于丝裂霉素C 10mg膀胱灌注.  相似文献   

10.
147例表浅性膀胱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表浅性膀胱癌各种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47例表浅性膀胱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7例中,72例术后复发(49%),术后5年复发率为35.4%,初诊时为多发者,直径大于3cm,分级与分期高的肿瘤术后复发率于单发者,直径小于3cm者,分级,分期低的肿瘤,术后6个月内肿瘤复发者经治疗后肿瘤再次复发的机会高,术后膀胱内灌药可以预防肿瘤复发,结论:肿瘤分级与分期高,多发肿瘤,直径大于3cm者及术后膀胱内未灌药者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11.
经尿道钬激光与电切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比较经尿道行钬激光治疗(holmium laser resection)与电切治疗(transurethral resection)表浅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收治64例膀胱肿瘤患者,其中26例行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手术,38例行经尿道电切手术;分析2组患者手术时间、膀胱穿孔例数、术后膀胱冲洗例数、导尿管留置时间、尿道狭窄发生率、肿瘤复发等指标,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28个月,2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肿瘤复发率均经比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钬激光治疗组的膀胱穿孔及术后膀胱冲洗例数明显少于电切治疗组(P<0.05).结论:钬激光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在减少膀胱穿孔等方面比电切治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浅表膀胱癌膀胱内灌注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表膀胱癌膀胱内灌注治疗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610041)唐孝达膀胱癌中75%~80%为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其中Ta期肿瘤复发率低,而T1期肿瘤,尤其是高分级肿瘤,复发率可高达75%,向深层浸润者43%。膀胱内灌注治疗已广泛用于浅表膀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TURis-Bt)治疗侵犯肌层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已侵犯肌层的膀胱肿瘤101例,分别采用TURis-Bt术54例,切除肿瘤至膀胱外脂肪层,获得随访50例,随访时间24-60月;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47例,获得随访44例,随访时间1-60月.两组病例术后常规用吡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结果 TURis-Bt复发率29.6% (16/54),膀胱部分切除复发率29.8%( 14/47),两组对比,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已侵犯肌层的膀胱肿瘤,TURis-Bt可作为泌尿外科医生选择的一种手术方法,特别适用于高危患者或不愿意接受开放手术(包括不愿意接受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保留膀胱的局部切除联合动脉化疗治疗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 方法 对35例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行保留膀胱的肿瘤切除,术后辅助3次动脉化疗,所有患者均行规范膀胱灌注化疗。 结果 35例患者术后随访7~116个月,平均随访(66.0±18.3)个月,术后5年肿瘤复发率48.6 %(17/35),膀胱保留率68.6 %(24/35),总生存率77.1 %(27/35),肿瘤特异性生存率82.9 %(29/35),动脉化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保留膀胱综合治疗不但可以维持正常的膀胱功能,降低复发率,而且不会降低患者的生存率,是可选择的有效治疗手段,避免部分患者行膀胱全切的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5.
尿液中膀胱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易复发,发病率正逐年增高.目前膀胱镜检查和尿细胞学检查仍是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诊断和随访的金标准.由于膀胱镜检查会带给患者创伤且检测费用昂贵,同时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低.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许多膀胱肿瘤标志物被逐步发现,因此选择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膀胱肿瘤标志物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近年来膀胱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治疗病理分级为G1-2、不伴有原位癌的多发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39例首次治疗方法是TUR-BT的病理分级为G1-2、不伴有原位癌的多发浅表性(Ta,T1)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72例首次治疗亦为TUR-BT的单发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相比较,所有患者术后均辅以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膀胱灌注化疗。研究因素包括复发率、进展率、生存率。结果:多发的39名患者中,5年无进展率为74.4%,5年生存率为82.0%,与单发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只是在复发率上,多发的患者(71.8%)高于单发的患者(51.3%)(P<0.05)。结论:对于病理分级为G1-2、不伴有原位癌的多发浅表性膀胱肿瘤,可首先采用TUR-BT术,术后辅以THP膀胱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17.
膀胱肿瘤是我国最常见的泌尿外科肿瘤,无论其发病率或死亡率均占首位.DNA异常甲基化是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常见的表观遗传学改变,在膀胱肿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研究者对膀胱肿瘤DNA异常甲基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开辟膀胱肿瘤筛查、诊断和治疗的新途径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中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表达水平及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泌尿外科确诊为膀胱癌并行TURBT术的患者90例,术后采用吡柔比星注射液膀胱灌注治疗,根据TopoⅡα表达情况将90例膀胱癌患者分为TopoⅡα高表达组和TopoⅡα低表达组,比较TopoⅡα的表达情况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TopoⅡα的表达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的预后分析。结果:90例膀胱癌患者中有57例TopoⅡα 高表达,高表达率为63.33%;膀胱癌患者TopoⅡα 高表达率与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和病理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参数显著相关(P<0.05)。TopoⅡα高表达组患者1、2、3年复发率(8.77%、14.04%、17.54%)明显低于TopoⅡα低表达组(27.27%、39.39%、51.52%),TopoⅡα高表达组平均复发时间显著高于TopoⅡα低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多发、肿瘤大小>2 cm、病理分级和TopoⅡα低表达等4个因素为膀胱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opoⅡα表达与膀胱癌患者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和病理分级等显著相关,在TURBT术后对TopoⅡα高表达患者给予吡柔比星注射液膀胱灌注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朱江  祝捷 《肿瘤》1999,19(3):171-173
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腔内灌注是预防肿瘤复发的重要措施。多发、复发或高瘤级的浅表膀胱癌患者治疗后有易复发倾向[1、2],是肿瘤复发的高危患者,对这类患者加强术后灌注并选择合适的药物尤为重要,可降低肿瘤复发率并减少全膀胱切除的机会。自1997年2月起,我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微泡造影剂联合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的效果及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14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超声微泡造影剂联合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留置尿管的时间以及膀胱冲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闭孔神经反射、尿道狭窄、膀胱痉挛以及血钠水平降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膀胱肿瘤患者采用超声微泡造影剂联合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良好,术后复发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创伤小,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