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氯氮平引起脑电图改变初步观察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氮平是一种较新的抗精神药物,它对脑电图(EEG)影响的研究目前尚不多,兹总结10例精神病患者在使用本药过程中所观察到的EEG变化作,初步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10例均为住院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年龄26~56岁,平均35.8岁。对象选择条件要求能配合EEG检查。  相似文献   

2.
脑电图预测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脑电图(EEG)演变规律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对136例急性CO中毒患者进行EEG跟踪检查,首次EEG检查均在中毒后48 h内完成。结果136例急性CO中毒患者共行EEG检查360次,其中异常EEG140例次(38.89%),EEG的异常程度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首次EEG有异常改变者43例,其中31例(72.09%)最终发生了DEACMP。第二次EEG仍有异常改变者30例,其中24例(80%)最终发生了DEACMP。结论EEG可预测DEACMP,急性CO中毒患者经抢救即使中毒症状已缓解或消失,只要EEG仍有异常改变就不应终止治疗。  相似文献   

3.
传统上认为临床上检查脑电图(EEG)对头痛患者是一项有价值的指标。 该文通过对1941~1994年有关EEG与头痛的文章进行了回顾,删除了个案报道,EEG异常的病例报告及缺乏原始数据和详尽分析的综述和文摘后,共选用了40篇文献,其目的是为了证实常规EEG检查对头痛患者有无实际价值。将这些文献与被认为符合诊断性试验的下述6条标准进行比较。即:1.与金标准比较。2.设立对照组。3.控制偏倚。4.EEG报告应为单盲。5.对EEG异常比较合理的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脑电图(EEG)在判定脑死亡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浙江省各大医院临床诊断为脑死亡患者88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34例,年龄16~82岁,平均(43.6±18.5)岁。采用意大利EB Neuro公司Belight便携式脑电图仪,按国际10/20标准,用针电极进行描记,对88例临床诊断脑死亡患者相隔12 h行2次EEG检测。结果以脑电静息,即不出现>2μV的脑波活动作为脑死亡的EEG诊断标准。88例中有81例(92.04%)患者在相隔12 h行2次EEG检查,其结果均呈脑电静息表现。其中6例(6.82%)患者EEG检查存在低幅脑波活动。另1例(1.14%)首次EEG检查干扰太大影响结果判断,间隔12 h检查即显示脑电静息。结论EEG用于评估脑死亡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严格控制仪器参数及检测条件和动态观察的情况下,可将其作为判断脑死亡的一项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70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脑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对慢性酒精中毒所致脑电图(EEG)变化的有关报告资料较少,本文选择1985至1990年住院确诊70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作了EEG检查,现对EEG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抑郁症发病率正逐渐上升,轻者备受折磨,重者导致轻生,这已成为医学界攻关的一个严峻课题。对抑郁症进行脑电图(EEG)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分析鲜有报道,我们应用上述方法检查了78名抑郁症患者,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抑郁症患者78名,均系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均符合下列标准:(1)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1〕;(2)符合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标准〔2〕;(3)排除器质性疾病造成的精神障碍。78名患者中男31例,女47例,年龄21~55岁,平均为41岁。1.2EEG检查采用日本光电EEG-7209型脑电图…  相似文献   

7.
顽固性癫痫患者术前MEG、V-EEG、MRI与术中ECoG的对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脑磁图 (magnetoencephalography ,MEG)对顽固性癫痫患者致痫灶定位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 6 3例患者中 ,男 4 4例 ,女 19例 ,年龄 5~ 5 2岁 (平均 2 2 .9岁 ) ,病程 1~ 2 0年 (平均 7.7年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EG检查 ,同时还行了视频脑电图 (V EEG)和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 ,将它们的检查结果与术中皮质脑电图 (ECoG)监测进行对比。结果 术前MEG、V EEG和MRI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 81.0 % (5 1/ 6 3)、85 .7% (5 4 / 6 3)和 88.9% (5 6 / 6 3) ,三者比较差异性不显著 (P >0 .0 5 )。而术前MEG、V EEG和MRI检查与术中ECoG监测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 90 .2 % (46 / 5 1)、74 .1% (40 / 5 4 )和 76 .8% (43/ 5 6 ) ,MEG的符合率与V EEG、MRI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MEG、V EEG和MRI三项检查的结果结合起来与术中ECoG监测结果总的符合率为 96 .8% (6 1/ 6 3)。结论 MEG是一种无创性术前致痫灶定位技术 ,其与术中ECoG检测的符合率明显高于V EEG和MRI。MEG联合V EEG和MRI等多种术前检查技术 ,可进一步提高顽固性癫痫患者的致痫灶的定位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对8例性变态患者(同性恋5例、窥阴癖2例、恋物癖1例)及5个患者家族部份成员的脑电图(EEG)检查发现:性变态者EEG异常4例(同性恋3例、窥阴癖1例),EEG边缘状态2例(同性恋1例、窥阴癖1例);部份患者的父母有类似的EEG改变。4个家族有精神病、人格和性功能障碍的家族史。提示性变态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EEG改变可能是某些性变态者发病的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reutzfeldt-Jakob病(CJD)的临床及脑电图(EEG)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CJ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有进行性痴呆和肌阵挛,12例早期表现为抑郁、失眠、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行走不稳.14例患者EEG均呈阵发周期波,周期波为高波幅双相、三相或多相尖波、尖-慢综合波,其中3例发病后4~9周第2次EEG检查时出现特征性周期波,1例发病后14周第3次EEG检查时出现特征性周期波.2例行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示额顶叶皮质区出现异常信号.结论 CJD的临床特征为进行性痴呆和肌阵挛,发病后3~14周EEG出现阵发周期波.对于早期病例应行EEG跟踪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部分性癫痫发作发作间期EEG及与影像学的关系。方法对67例部分性发作的癫痫患儿行长程录像脑电监测(VEEG)及影像学检查,分析发作间期EEG及与影像学的关系。结果与发作间期EEG正常的患儿比较,EEG异常患儿影像学正常率显著降低,影像学异常率显著增高(χ2=5.154,P=0.023)。发作间期异常放电51例患者中,42例(82.4%)间期放电与发作期部位一致,其中20例(47.6%)影像学检查正常,22例(52.4%)影像学检查异常,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6)。结论发作间期EEG异常部分性癫痫患儿,影像异常率高,大多数患儿发作间期放电与发作期起始放电部位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临床表现、头颅MRI、脑电图(EEG)、脑脊液(CSF)特点。方法收集20例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MRI、EEG和CSF资料。结果 20例抗NMDAR脑炎患者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3~61岁,平均年龄25±19岁。入院时头颅MRI异常率为60%(12/20),其中4例累及边缘系统,5例累及额顶颞枕叶、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等结构。例4入院时头颅MRI检查未见异常,第24天复查见双顶枕叶、右侧胼胝体及扣带回区异常信号。16例患者行EEG检查,14例(88%)异常,异常的EEG主要为非特异性慢波,其中1例(例4)患者住院期间复查EEG出现大量δ波。90%(18/20)患者CSF结果异常;细胞学检查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例9有激活性单核细胞增多。11例(55%)患者血清和CSF NMDAR抗体阳性,7例(35%)患者仅CSF NMDAR抗体阳性,2例(例11、例14)患者仅血清NMDAR抗体阳性。结论本组以男性青少年多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异常、癫痫、记忆力下降、行为异常、不自主运动等,严重者可出现中枢性低通气。头颅MRI病变不仅局限于边缘系统。重症患者EEG可出现δ波。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较好,部分患者可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癫痫患者miR-7和凋亡分子与脑电图(EEG)放电指数及EEG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外伤性癫痫患者68例。根据EEG检测结果,其中EEG正常患者11例(EEG正常组),EEG界线性患者20例(界线性组),EEG慢波异常患者21例(慢波异常组),EEG癫痫样放电患者16例(癫痫样放电组),采用2-ΔΔCt法计算血浆微小RNA-7(miR-7)相对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ELISA)测定凋亡分子B淋巴细胞瘤-2(Bcl-2)、Bax、Caspase-3的含量。采用脑电图仪进行EEG检查,并计算EEG放电指数。正态分布的资料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各组miR-7、Bcl-2、Bax、Caspase-3水平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且随着脑电图异常程度的升高,miR-7、Bcl-2水平随之下降,Bax、Caspase-3水平随之升高,EEG放电指数随之增加。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伤性癫痫患者miR-7、Bcl-2、Bax、Caspase-3水平均与EEG放电...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的脑电图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所导致的神经细胞缺血坏死。尽管CT和MRI等影像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但对于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脑电图(EEG)作为脑电生理检查,为早期脑卒中提供了一定的临床信息,EEG所示的波幅和频率的异常程度与脑梗死部位具有良好的对应性,并且为患者预后提供了很大帮助。本文对脑卒中患者早期EEG检查的意义、EEG改变与梗死部位的对应性以及EEG对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进行EEG联合fMRI检查确定癫痫致病灶的准确性。方法选取行外科手术的难治性癫痫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患者佩戴能在高场强MR室中使用的EEG高级电极帽,在MR扫描的同时采集EEG数据,记录棘波发生时间,并根据棘波的发放时间输入信号曲线,找出fMRI数据,求fMRI数据体与该曲线的相应关系,将相应程度高的区域(激活区)叠加在MRI的三维图像上,从而对癫痫致病灶进行定位。将该致病灶的位置、范围与手术中脑皮质电极及深部电极中显示的致痫灶进行比较。结果 13例(56.52%)EEG联合fMRI检查显示的癫痫致病灶与术中通过皮质电极及深部电极EEG所描记、确定的致病灶位置和范围完全相同。另外10例(43.48%)EEG联合fMRI检查显示的癫痫致病灶与术中通过皮质电极及深部电极EEG所描记、确定的致病灶位置相同,但是范围明显大于术中所确定的致病灶范围;对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6个月以上,其中15例(65.22%)癫痫未再发作,5例(14.29%)术后3周内出现癫痫发作1~4次,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后得到控制,3例(13.04%)仍有发作,给予药物控制后仍无法控制,但发作频率为每月(3.1±1.4)次,较术前发作次数明显降低。结论对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进行EEG联合fMRI检查定位致病灶,其定位准确,时间及空间分辨率均较高且是无创性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脑电图(EEG)反应性、EEG分型和GCS评分三种方法预测重型颅脑外伤性昏迷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入组患者为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型颅脑外伤性昏迷患者55例,分别对其进行了EEG反应性、EEG分型和GCS检查评估,并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转归情况.结果 EEG反应性、EEG分型和GCS评分预测昏迷患者预后的准确度分别为87.3%、78.2%和74.5%,P<0.05.结论 EEG反应性是判断颅脑外伤性昏迷患者预后较为理想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药物难治性癫痫发作间期MRI与脑电图(EEG)在致痫灶定位中的相关性以及MRI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对40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行传统MRI及视频EEG检查,并对其中25例颞叶癫痫患者行弥散加权像扫描.手术方式包括标准颞前叶切除术、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及致痫灶切除术等,对切除的脑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33例患者传统MRI检查结果显示的异常包括:海马硬化(16例)、脑发育不良(5例)、颞极蛛网膜囊肿(3例)、颅内肿瘤(3例)、脑软化灶(2例)、脉络膜裂囊肿(2例)、脑软化合并颞极蛛网膜囊肿(1例)和小脑萎缩(1例).发作间期颞叶癫痫患者发作侧海马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102.1±4.7)×10-5 cm2/s]较对侧[(84.6±5.9)×10-5 cm2/s]明显升高(t=12.7,P<0.01).所有癫痫患者发作间期EEG均呈异常改变.24例患者传统MRI检查所示病变区与发作间期EEG定位的致痫灶部位一致,4例患者传统MRI检查显示正常而其发作侧海马ADC值却较对侧增高.结论 传统MRI与ADC同时用于评价致痫灶优于任一单独应用者,如结合EEG将更有助于对癫痫的术前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各期经颅彩色多普勒 ( TCD)改变并与脑电图 ( EEG)、头颅 CT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对 1 3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双侧颈内动脉颅内、外段、椎 -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PI值、频谱形态进行观察 ,同时进行 EEG、CT检查。结果 :高血压病 期 ,颅内血管血流速度异常增高或痉挛 ,而 EEG、CT检查正常。随着高血压病的进展 ,TCD改变主要为血流速度降低 ,PI值增高 ,并发现有大动脉狭窄 ,同时 EEG、CT异常率也逐渐增高 ,与高血压病理生理改变一致。结论 :对各期高血压病患者进行 TCD检查 ,并结合 CT、EEG分析 ,可为临床提供早期有效控制高血压的客观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磁图、脑电图和磁共振检查在癫痫诊治中的应用,探讨脑磁图和脑电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8例经临床诊断的癫痫患者,已进行磁共振检查,并经脑磁图和脑电图发现异常放电。观察三种检查方法的定位符合率,比较影像检查与电生理检查的关系。结果:MEG与EEG定位完全一致的有18例(47.4%),定位基本一致(致少有1个叶定位一致)的有8例(21.1%)。EEG发现双侧放电的13例中,5例与MEG定位基本一致,而EEG单侧局灶放电的25例中,20例与MEG基本一致,EEG与MEG定位符合率在单侧局灶放电患者中高(P<0.05)。MRI发现结构异常15例,与MEG和EEG定位均一致的有6例。结论:脑磁图和脑电图定位符合率约为68.5%。在单侧局灶放电中, MEG与EEG相结合可使致痫灶定位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HS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甲强龙+抗病毒组治愈率66.67%,单一抗病毒组治愈率2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E患者以发热、抽搐、精神症状为主,大多数患者有脑脊液、脑电图(EEG)、头颅MRI的异常表现。结论 HSE的诊断应以临床症状结合脑脊液病毒学、EEG、头颅MRI检查综合判断。脑脊液、EEG、头颅MRI的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大剂量冲击联合抗病毒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皮层源性腭震颤(PT)文献报道极少。本文报告1例经脑电图(EEG)、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证实的患者。 患者,17岁,男性。15岁出现右侧下面部和舌抽搐,抽搐呈进行性加重,清醒和睡眠时均存在。17岁时神经系统检查发现连续的节律性PT,伴口周肌肉和口角抽搐,以右侧为著,右上肢有极为分散的同步震颤。有上肢腱反射活跃,右手有轻度共济失调。患者入院前曾有5次右面部和该侧上下肢强直性发作,继发意识障碍。EEG呈局部持续状态改变,即左额中央区出现节律性δ活动和棘波,电视EEG和肌电图显示右面部抽搐和PT同步有节律地出现,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