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管状胃代食管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Knowledge、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查找管状胃与全胃代食管比较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9月30日。由2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1 08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管状胃代食管术后反流性食管炎[OR=0.19,95%CI(0.12,0.32),P<0.000 01]和胸胃综合征[OR=0.11,95%CI(0.04,0.32),P<0.000 1]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全胃代食管,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在生活质量方面,除术后3个月外,管状胃代食管术后6个月[MD=18.71,95%CI(7.72,29.71),P=0.000 9]和12个月[MD=22.95,95%CI(8.21,37.69),P=0.002]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全胃代食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管状胃代食管术后6个月[OR=1.78,95%CI(1.10,2.88),P=0.02]、12个月[OR=2.73,95%CI(1.67,4.47),P<0.000 1]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全胃代食管,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全胃代食管相比较,管状胃代食管可以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和胸胃综合征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和更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仍存在不确定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肖月  王芳  林巧  覃艳莉  王瑶 《全科护理》2020,18(3):277-281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对胃食管反流病对抗反流屏障的效果。[方法]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呼吸训练对胃食管反流病病人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使用软件RevMan5.3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样本量475例。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训练加强胃食管交界处膈肌压力[SMD=1.35,95%CI(0.87,1.83),P<0.000 01],延缓食管酸暴露[RR=7.43,95%CI(1.88,29.46),P=0.004],缓解其反流症状[SMD=-0.36,95%CI(-0.66,-0.05),P=0.02],减轻病人焦虑情绪[MD=-2.06,95%CI(-3.65,-0.56),P=0.007],提高病人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MD=1.37,95%CI(0.65,2.09),P=0.000 2],但对其抑郁情绪无影响。[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病病人采取呼吸训练干预,有效提高胃食管反流病病人的抗反流屏障功能。但由于涉及本研究评价指标的纳入研究数量较少且部分评价指标间存在异质性,故未来仍需要更多多中心、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对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
贲门癌术后出现的胃食管反流,造成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解决这一难题,2000 至2005 年我们对48 例贲门癌手术患者行再造胃底、His 角及胃食管后壁嵴瓣状吻合成形术,起到了良好的抗反流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机械与手工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CBM(1978~2012.2)、VIP(1989~2012.2)、CNKI(1994~2012.2)、WanFang Data(1980~2012.2)、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1966~2012.2)、EMbase(1974~2012.2)以及相关临床试验网站,查找比较机械与手工食管胃吻合术后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并运用Google Scholar、Medical Martix等搜索引擎,查找相关参考文献及灰色文献,手工检索《中华肿瘤学》等相关中文期刊。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个RCT,2 20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机械吻合术后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手工吻合[OR=0.43,95%CI(0.26,0.71),P<0.01]。结论机械吻合在降低食管胃吻合术后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方面优于手工吻合。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唇式加固与胃底折叠His角重建在食管贲门癌机械吻合术中不同的抗返流效果.方法 对78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机械吻合术后进行唇式加固,对5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机械吻合术后进行胃底折叠His角重建,术后3个月常规行胃镜检查并活检,以判断其不同的抗返流效果.结果 56例胃底折叠His角重建术后有16例发生返流,其中轻度返流7例,中度返流8例,重度返流1例,返流率为28.57%(16/56);78例唇式加固组共有11例发生返流,其中轻度返流8例,中度返流3例,返流率为14.10%(11/78).唇式加固组术后返流发生率明显低于胃底折叠His角重建组(x2=4.241,P<0.05).结论 唇式加固与胃底折叠His角重建在食管贲门癌机械吻合术后均可明显增加抗返流能力,唇式加固操作简便,抗返流疗效明确,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联合胃大弯折叠术治疗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接受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联合胃大弯折叠术治疗10例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胃大弯折叠+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肠粘连松解术,术后住院5~7d。术后10例病人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均达到减重效果。[结论]胃底折叠术联合胃大弯折叠术是治疗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或食管裂孔疝的新手术方法,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术后加强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正确的体位、合理的饮食、药物治疗和各种管道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实施随访护理、体重管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达到减重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机制,抗返流措施及治疗。方法经左侧开胸,食管,胃左胸内吻合,结果117例经内镜活检显示粘膜病理改变,为病理性反流,通称为反流性食管炎,约占92.9%。结论现有食管胃吻合方法,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贲门癌上半胃切除术中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的方法。方法:在贲门癌上半胃切除后应用手工方法,行食管粘膜和胃粘膜端侧吻合。结果:91例贲门癌术后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无胸骨后烧灼痛,均能平卧入睡。结论:上半胃切除术中采用本术式具有操作方便,吻合口粘膜对合良好的优点,可有效地预防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并具有抗反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贲门癌顺逆行联合切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中晚期贲门癌病人行贲门癌顺逆行联合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合并脾切除1例,胰腺部分切除1例,胰体尾、脾联合切除1例;术中8例标记银夹,1例局部植入放射离子和药物离子;无一例手术死亡,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瘘及残胃瘘;术后并发症房性心律失常1例,反流性食管炎1例,包裹性脓胸1例,均经相应保守治疗治愈;术后15d至6个月随访,发生吻合口狭窄2例,食管反流2例。[结论]加强贲门癌顺逆行联合切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改良胃管置入长度测量方法在新生儿鼻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有关改良胃管置入长度测量方法对新生儿鼻饲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范围均为建库至2018年1月。由两名研究者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9项研究,涉及1 052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改良胃管置入长度测量方法可提高胃管置管成功率[OR=5.55,95%CI(3.64,8.48),P0.000 01],降低胃食管反流率[OR=0.24,95%CI(0.13,0.43),P0.000 01]、恶心呕吐发生率[OR=0.27,95%CI(0.14,0.52),P0.000 1]、腹胀发生率[OR=0.29,95%CI(0.12,0.70),P=0.006]和胃出血发生率[OR=0.22,95%CI(0.07,0.68),P=0.009],但在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OR=0.41,95%CI(0.10,1.64),P=0.21]。[结论]新生儿改良胃管置入长度测量方法可替代传统胃管置入长度测量方法,具有安全可行性。但受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数量的限制,对该Meta分析结果保持谨慎态度,期待临床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进胃前壁黏膜活瓣式成型吻合术在贲门癌切除术后抗反流中的应用。方法:剥除胃浆肌层,暴露黏膜形成上窄下宽如烧瓶平面图形样,窄部黏膜比吻合口宽约延长1-1.5 cm,宽部距吻合口3-6 cm,然后食管黏膜与胃窄部黏膜吻合,浆肌层与食管肌层吻合,使胃黏膜折叠形成活瓣置入胃腔内,距下缘浆肌层约2 cm环缩下缘边径中1/3,使凸入胃腔伙伴轻度展开,并形成一相对高压人工胃泡腔。结果:384例患者中,术后15 d除4例并发吻合口瘘外,其余均恢复顺利;随访6个月,吻合口狭窄3例,6例出现反流症状,其余患者均无明显反流。结论:改进胃前壁黏膜活瓣式成型吻合术可有效地起到抗反流作用,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正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特征为反酸、胃灼痛等,常见并发症有食道狭窄、食管溃疡、上消化道出血、食道癌、Barrett食管等[1-2]。与传统药物相比,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的长期抗反流的效果更加显著,而且腹腔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美容效果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3-5]。本研究探讨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贲门癌152例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机制,抗返流措施及治疗。方法:经左侧开胸,食管,胃左胸内吻合。结果:139例经内镜活检显示黏膜病理改变,为病理性反流,通称为反流性食管炎,约占91.4%。结论:现有食管胃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传统腹腔镜技术相比,机器人辅助外科特别是达芬奇手术系统可以提供良好的三维成像技术、更好的人体牛物工程学设计及更加精细的操作。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机器人辅助外科达芬奇手术系统Nissen胃底折叠在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Embase、OVID及PubMed等数据库有关达芬奇系统辅助Nissen胃底折叠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论文。根据数据类型不同,统计方法分别采用倒方差法和M.H法,并根据异质性分析结果分别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结果与结论:共纳入5篇文献,累计16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除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外,传统腹腔镜组与机器人Nissen胃底折叠组总手术时间、有效手术时间、术后吞咽凼难发生率、中转开腹或中转为传统腹腔镜手术率、再手术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机器人Nissen胃底折叠在治疗胃食管反流行疚病时并不优于传统腹腔镜手术,因此应谨慎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王永亮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0):912-913
目的探讨新的食管-胃吻合方法,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方法采用食管-胃吻合口去浆肌层吻合法,术中在胃底拟定吻合口区域做一直径4.0cm圆形浆肌层切除,暴露粘膜下层,在此区域中央做一横行2.5cm切口,食管下端全层与胃底切口(粘膜下层和粘膜层)吻合。胃浆肌层切缘上提与食管肌层缝合。结果弓上吻合24例,弓下吻合8例.颈部吻合35例。术后住院期间未发生吻合口瘘,无手术死亡。本组41例术后随访3个月-4年,1例术后28d出现颈部吻合口瘘,与饮食不当有关;1例术后3年出现吻合口狭窄;无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结论食管-胃吻合口去浆肌层吻合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易行,术后效果满意,不失为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中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食管、贲门癌切除手术后常发生吻合口瘘、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为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我们自1994年1月~2000年6月共施行515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术中应用食管胃粘膜单层吻合及食管肌层-胃浆肌层缝合包埋套入术作食管胃重建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冯智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5528-5529
贲门癌是发病率较高的癌症之一。我院采用改良"隧道式"[1]。术中在行食管胃吻合时,利用胃壁浆肌层覆盖吻合口,可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同时还可防止胃食管反流和吻合口狭窄。自2009年以来采用该术式治疗贲门癌68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抗反流手术及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对预防食管腺癌(esophagus adenocarcinoma,EAC)发生的效果。方法以esophagus、neoplasm、cancer、Barrett's esophagus、adenocarcinoma、fundoplication、antireflux surgery、Nissen等为英文检索词,以食道、良性肿瘤、癌、巴瑞特食管、腺癌、胃底折叠术抗反流手术、Nissen术式、胃食管反流病、质子泵抑制剂等为中文检索词,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4月,关于药物及手术治疗GERD的相关文献,设立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资料提取与偏倚评估。结果最终纳入文献7篇,其中3篇为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4篇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病例78 703例,其中手术治疗患者11 398例(手术组),药物治疗患者67 305例(药物组)。meta分析结果示:手术组与药物组患者相比,癌变率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RR=1.10,95%CI:0.81,1.49,P=0.54);然而剔除病例数占比最大的研究后,药物组癌变率高于手术组(RR=0.38,95%CI:0.15,0.97,P=0.04)。结论对于GERD伴或不伴Barrett食管患者癌变率方面,抗反流手术优于药物治疗。但抗反流手术用于此类患者预防EAC的发生仍需进一步大样本、长期随访的RCT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心脏病病人护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Ovid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2009年3月—2013年2月。纳入有关国内外心脏术后谵妄的前瞻性研究或随机对照试验,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4.08,95%CI(2.67,6.24),P0.05]、糖尿病[OR=1.35,95%CI(1.01,1.81),P0.05]、心律失常[OR=2.20,95%CI(1.12,4.31),P0.05]是心脏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结论]根据病人年龄、糖尿病、心律失常等谵妄危险因素早期采用专业评估,结合危险因素及时识别,以提供具有针对性、全面性的护理,是预防心脏病术后谵妄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两种食管胃吻合口阻抗胃食管反流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或贲门癌切除术后,用器械吻合与手工缝合食管胃吻合口的阻抗胃食管反流情况。方法:对115例贲门癌、食管癌切除术后两组患者行电子胃镜、食管压力测定、24h食管pH监测、放射性核素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各种检查结果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1)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后的患者广泛存在胃食管反流。2)食管胃两种吻合方法对预防反流无明显效果。24h食管pH监测应是检测胃食管反流最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