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胡黄连苷-Ⅱ原料药进行结构鉴定,建立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胡黄连苷-Ⅱ原料药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胡黄连苷-Ⅱ原料药结构鉴定表明其成分为6-香草酰基梓醇,即胡黄连苷-Ⅱ;HPLC测定胡黄连苷-Ⅱ在0.315~5.05μg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9%,RSD 1.6%,3批胡黄连苷-Ⅱ原料药质量分数分别为101.53%,101.50%,102.25%。结论:胡黄连苷-Ⅱ原料药含量较高,所建立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胡黄连苷-Ⅱ原料药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胡黄连总苷中胡黄连苷Ⅰ、Ⅱ和胡黄连总苷的质量分数测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胡黄连总苷中胡黄连苷Ⅰ、Ⅱ的质量分数,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水溶液(15.5∶84.5),积体流量为1.2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75 nm.结果 胡黄连苷Ⅰ、胡黄连苷Ⅱ进样量分别在0.128 0~1.280 0μg(r=0.999 6)和0.250 6~2.506 0μg(r=0.999 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9%,97.33%;RSD分别为1.57%,1.35%.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胡黄连总苷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5,(8)
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为中药胡黄连的主要活性成分,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该文从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在植物中的组织分布规律、生物合成途径、生物活性和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周菲  倪健 《中草药》2010,41(4):658-660
目的 建立胡黄连药材中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的HPLC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Dikma Diamon-sil C_(18)柱(250 mm×4.6 mm,5 μm),乙腈-水-冰醋酸(20:80 :0.5)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75 nm,柱温:25℃.结果 胡黄连苷Ⅰ对照品在0.09~1.88 μg进样量与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RSD为1.50%(n=6);胡黄连苷Ⅱ对照品在0.16~3.2μg进样量与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RSD为1.81%(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胡黄连药材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制备胡黄连苷Ⅱ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评价其形貌和吸附能力.方法 以胡黄连苷Ⅱ为模板,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胡黄连苷Ⅱ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观察其形貌,并进行静态吸附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Scatchard分析.结果 合成的聚合物微球表面较光滑,大小较均匀,Scatchard分析得出胡黄连苷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最大表观结合位点数Qmax=3.02 μg/mg,聚合物-目标分子复合物的解离常数Kd=0.024 g/L.结论 利用沉淀聚合法可以形成形貌和靶向吸附能力均较好的胡黄连苷Ⅱ分子印迹聚合物,可用于从中药粗提物中靶向分离胡黄连苷Ⅱ及其结构类似物,有利于减少中药提取分离过程中有机溶剂的使用、环境友好、操作简便,为中药胡黄连苷Ⅱ的高效分离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胡黄连苦苷Ⅰ在大鼠肠道各区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吸收部位,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生物药剂学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实验,用HPLC对循环液中的胡黄连苦苷Ⅰ进行分析,研究其吸收部位和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胡黄连苦苷Ⅰ在肠道各部位的吸收速率常数ka(h-1)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10-7)按照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的顺序依次下降。结论:胡黄连苦苷Ⅰ在肠道内无明显的特异吸收部位,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9,(9)
目的建立UPLC-ESI-MS/MS法同时测定胡黄连Picrorrhiza scrophularaeflora Pennell中胡黄连苷Ⅰ、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Ⅲ、獐牙菜苷的含有量。方法胡黄连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CTUITY UPLC~? BEH Amide柱(2.1 mm×100 mm, 1.7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体积流量0.4 mL/min;柱温40℃。采用负离子模式,MRM多反应监测扫描模式。结果胡黄连苷Ⅰ、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Ⅲ、獐牙菜苷分别在15.28~305.60 ng/mL(r=0.999 3)、 11.54~230.80 ng/mL(r=0.999 4)、11.20~224.00 ng/mL(r=0.999 5)、10.06~201.20 ng/mL(r=0.997 4)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62%、101.03%、102.37%、99.41%,RSD分别为1.30%、1.62%、2.45%、0.72%。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胡黄连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西藏胡黄连中有效成分胡黄连苷Ⅰ、Ⅱ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95%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渗漉提取法,分别以胡黄连苷Ⅰ、Ⅱ的总含量为指标,正交设计考察药粉粒度、浸泡时间、溶剂用量及流速对胡黄连苷Ⅰ、Ⅱ提取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为65目,95%乙醇润透,浸泡12h,以15倍量95%乙醇1mL/min的流速进行渗漉提取。结论优选的最佳工艺稳定可靠,适用于西藏胡黄连中胡黄连苷Ⅰ、Ⅱ的提取,可供工业化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9.
胡黄连苷Ⅱ对大鼠体内P450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胡黄连苷Ⅱ对大鼠体内P450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多探针技术,测定单次和多次使用胡黄连苷Ⅱ前后大鼠血浆中相应的探针药物咪哒唑仑、奥美拉唑、双氯芬酸、氯唑沙腙和右美沙芬的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鼠单次给予胡黄连苷Ⅱ(10mg.kg^-1)后,探针药物的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均没有显著性变化。按每天两次,每次10mg.kg^-1剂量灌胃胡黄连苷Ⅱ,连续12d后,与用药前比较,咪哒唑仑、双氯芬酸、右美沙芬和氯唑沙宗的血药浓度及其药代动力学参数未见显著性改变;但奥美拉唑的血药浓度及其AUC0-t有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单次给予胡黄连苷Ⅱ对大鼠P450活性没有影响,而多次给予胡黄连苷Ⅱ对大鼠CYP2C19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胡黄连苷Ⅱ为神经保护的中药活性成分,但其传统的分离工艺较复杂,效率较低,溶剂用量大,环境不友好,而分子印迹技术是一门分子识别技术,其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因具有特异性结合位点而对目标分子有较高的选择吸附性,能够克服传统分离技术的以上缺点。该研究以胡黄连苷Ⅱ为模板,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胡黄连苷Ⅱ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聚合物微球不仅表面光滑,大小均匀,而且Scatchard分析得出胡黄连苷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最大表观结合位点数Qmax 3.02 mg·g-1,远远高于其空白印迹聚合物。充分证明利用沉淀聚合法可以合成形貌和靶向吸附能力均较好的黄连苷Ⅱ分子印迹聚合物,可用于从中药粗提物中靶向分离胡黄连苷Ⅱ及其结构类似物,有利于减少中药提取分离过程中有机溶剂的使用,环境友好,且操作简便,为中药胡黄连苷Ⅱ的高效分离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宁  刘汉清  刘志辉  常星洁  贾媛 《中成药》2012,34(4):660-663
目的 建立胡黄连总苷脂质体中胡黄连苷Ⅱ及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 使用Hedera-ODS-2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667%醋酸水(21∶79);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264 nm.用葡聚糖凝胶柱分离脂质体与游离药物.结果 胡黄连苷Ⅱ与辅料及溶剂峰分离良好,线性范围为1.01~ 100.72 μg/mL(r=0.9996),加样回收率在100.00% ~ 101.74%之间,RSD分别为0.40%、0.42%、0.45%.结论 所用方法准确可信,可用于胡黄连总苷脂质体中胡黄莲苷Ⅱ及包封率测定.  相似文献   

12.
胡黄连苦苷Ⅱ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胡黄连苦苷Ⅱ对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56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胡黄连苦苷Ⅱ治疗组和胡黄连苦苷Ⅱ对照组,采用CCl4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第8周,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ALT、AST、HA、LN、Ⅳ-C、PCⅢ水平显著增高,血清ALB水平显著降低。经胡黄连苦苷Ⅱ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与正常对照相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胡黄连苦苷Ⅱ对照组上述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胡黄连苦苷Ⅱ有保护肝细胞、预防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胡黄连苦苷Ⅱ在大鼠肠道各区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吸收部位.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实验,采用HPLC法对循环液中的胡黄连苦苷Ⅱ进行分析,研究其吸收部位和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胡黄连苦苷Ⅱ在肠道各部位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按照空肠、回肠、十二指肠的顺序依次下降.结论胡黄连苦苷Ⅱ在肠道内无明显的特异吸收部位,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胡黄连提取物的含量测定及其肝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胡黄连提取物(AP)中胡黄连苦苷Ⅰ、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研究其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HPLC测定AP中胡黄连苦苷Ⅰ、Ⅱ的含量,流动相为甲醇-水(42∶58),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67nm;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肝脏指数。结果:胡黄连苦苷Ⅰ、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600μg.mL-1,r=0.9999和50~500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7.78%,RSD=8.86%和103.62%,RSD=3.93%;小鼠连续5天灌胃给予AP 15.0、30.0、60.0mg.(kg.d)-1及静脉注射给予AP 15.0、30.0mg.(kg.d)-1能明显抑制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的升高(P<0.01),减轻增加的肝脏重量指数(P<0.05)。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适合于测定AP中胡黄连苦苷Ⅰ、Ⅱ的含量;AP对CCl4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硅胶柱色谱纯化胡黄连苷Ⅱ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洗脱剂三氯甲烷-甲醇的比例、色谱硅胶-上样样品(原药材)质量比、洗脱流速为考察因素,以胡黄连苷Ⅱ质量分数、回收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确定硅胶柱色谱纯化胡黄连苷Ⅱ最佳工艺条件,并进行3批验证实验。结果: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洗脱剂三氯甲烷-甲醇6∶1,色谱硅胶-上样样品(原药材)质量比1.7∶1.0,洗脱流速7 mL·min-1,胡黄连苷Ⅱ质量分数可达到54.99%,回收率为93.59%。结论:响应面法确定的工艺简单可行,可用于硅胶柱色谱纯化胡黄连苷Ⅱ。  相似文献   

16.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胡黄连苷Ⅱ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化大孔树脂分离纯化胡黄连苷Ⅱ的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胡黄连苷Ⅱ,筛选D101,AB-8,NKA-9,HPD100树脂胡黄连苷Ⅱ的吸附和解吸附性能,并优化分离条件.结果 选用AB-8树脂,上样液浓度为生药1g/mL,吸附流速1 BV/h,树脂径高比1:9,药材量-树脂量为3:1;分离纯化条件为:先用5 BV水除杂,用3 BV30%乙醇收集.结论 AB-8树脂适用于胡黄连苷Ⅱ的精制.  相似文献   

17.
胡黄连苷(Picroside)是从中药西藏胡黄连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有效成分,其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等作用,已成为目前研究开发的热点。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各种疾病的发生过程均不同程度地涉及到氧自由基代谢失衡现象。胡黄连苷的相关药理研究已证实其在神经保护、保肝以及抗炎平喘、抗抑郁等领域都具有明显预防或治疗效果,这与其抗氧化作用机制有着密切联系。现就近年来基于抗氧化作用的胡黄连苷在多个领域的相关研究予以概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胡黄连苷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单剂量静注给予胡黄连苷Ⅱ后,采用HPLC-MS法测定大鼠血浆、组织、粪便、尿液及胆汁中的胡黄连苷Ⅱ。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柱,(5μm,150mm×4.6mm),流动相为甲醇:水(47:53),内标为替硝唑。ESI选择正离子检测:检测离子为[M+Na]^+m/z535.00(胡黄连苷Ⅱ)、[M+H]^+m/z247.90(内标)。结果:血浆样品中,胡黄连苷Ⅱ的线性范围为0.05.20.0μg·mL^-1(r=0.9998);各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均大于76%;最低定量限为0.05μg·mL^-1。静注给予2.5、5.0、10.0mg·kg^-1后,大鼠体内胡黄连苷Ⅱ浓度快速降低,平均消除半衰期仅为19.6min。AUC与剂量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提示胡黄连苷Ⅱ在大鼠体内的处置属于线性动力学。静脉注射给药后胡黄连苷Ⅱ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其中肾和肝组织中浓度最高。胡黄连苷Ⅱ主要通过尿液和胆汁排泄,在尿液中的平均累积排泄百分率为11.79%;胆汁中平均累积排泄百分率为7.80%;粪便中未检测出胡黄连苷Ⅱ。胡黄连苷Ⅱ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为30.0%。结论:静注给药后,胡黄连苷Ⅱ迅速从大鼠体内消除,并可在体内广泛分布。有约19.59%以原型形式从胆汁和尿液排泄。  相似文献   

19.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胡黄连苷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优化胡黄连苷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出膏率、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转移率为考察指标,以提取溶剂种类(水、乙醇)、液料比、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确定了提取胡黄连苷的最佳工艺条件,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优化的提取工艺为95%乙醇提取3次,液料比20∶1,提取时间为4.5 h。结论: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的提取工艺可用于胡黄连苷的提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抗氧化作用和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对90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R)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胡黄连苷Ⅱ( 10 mg/kg)和丹参素钠(10 mg/kg),阴性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