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多动症     
问:老师向我反映,孩子平时控制不住自己,和小朋友稍有一些摩擦就动手打人,建议我带孩子去医院看看是不是有多动症。可我觉得男孩小时候打打闹闹没什么大不了,只是脾气大了些,长大后会自然变成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2.
陈燕琳 《家庭医学》2005,20(1):12-12
一般多动的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下会有所收敛,做感兴趣的事情时就能静下心来。但多动症的孩子则是不分场合环境的多动,即使在安静的环境里也一样毫无顾忌地上跳下窜,看电视也要扭来扭去。如何辨别孩子是正常的好动还是多动症呢?以下方法可自测:  相似文献   

3.
儿童多动症又称轻微脑损伤综合症,以学龄前及学期儿童最为常见,可延续至成年。主要表现为:孩子无法适应集体生活,他们动作过多、坐不住小动作多、不能静心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听老师话、不遵守纪律、任性冲动,我行我素、不肯好好学习.不主动学习、咬铅笔、咬指甲,或做鬼脸;这些孩子看起来并不笨,但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加之认知能力障碍,所以成绩差,常被人们称为”聪明的面孔笨肚肠”。有的天资较好,上一年级功课尚可,到二年级功课日深,学习下降。学习抓紧时,成绩好转,可是好景不长,学习依然如故。这些问题引起国际上…  相似文献   

4.
小儿多动症的诊断主要靠家长学校老师提供的病史,但要考虑动作过多或注意力不集中是病理表现还是儿童个体差异的活泼好动,结合出生史、家族史、环境因素及体格检查情况,是否存在行为冲动和精细动作不协调如反掌、对指试验阳性等。进行全面分析后给予诊断。1主要诊断要点1.1临床  相似文献   

5.
1西医治疗1.1药物治疗1.1.1哌醋甲酯又称利他林。口服吸收快,开始剂量每日0.3 mg/kg,无效可逐渐增加量至0.6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0.8 mg/kg,分两次于晨起和中午口服。一般需服半年至一年,必要时可延长至2~3年。1.1.2右旋苯丙胺开始剂量每日0.15mg/kg,一般常用剂量为哌醋甲酯的  相似文献   

6.
有些孩子平时活动过多,就连5分钟也闲不住,做什么事都漫不经心,还非常任性,作父母的总认为这是孩子的天生性格,要不就归之为“淘气”。其实在这些淘得出奇的儿童中,隐藏着一部分病态儿童,这种病症称为儿童多动综合症,简称儿童多动症,也有人称之为“儿童轻微脑功能障碍症候群”(MBD)。 儿童多动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儿童行为障碍综合症,国外发病率为5~10%,国内近年来调查结果平均为3%,男孩远较  相似文献   

7.
长期接触铅,可引起铅中毒,这已是大家所熟悉的事。铅与儿童多动症的关系却鲜为人知。 儿童多动症又叫脑功能轻微障碍综合症,(MBD)原因不十分清楚。近年来的研究证明,环境中的铅污染、儿童大剂量的铅吸收与儿童多动症有一定的关系。这一观点已引起医学界和环保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这类孩子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征,以致影响学习。多动症的发病率为3%左右。男孩约为女孩的4—9倍。 如何区别活泼好动与多动症? 1、注意力方面的区别:活泼好动孩子虽然顽皮好动,但遇到感兴趣的、新鲜的事物时,如看“小人书”、“动画片”时,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还讨厌别人进行干涉。多动症患儿则在任何场合都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即使是看“小人书”、“动画片”也不例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老人面无光泽,呆若玩偶。他们或喃喃自语、喜怒无常;或人格失常,亲属不辨……严重者记忆力丧失,对时间、年龄及亲属都不知道、不认识。一位7旬老太,常把女儿认作儿媳,孙女做女儿,与小孙子拌嘴独自离家出走却四处张扬儿子不孝顺;一位退休医生,自中风康复后,随处屙屎尿尿从不避人……他们的行为令人啼笑皆非,让人不可思议,常常把一家人带入深深的困扰之中。这就是典型的老年性痴呆患者。  相似文献   

10.
如果孩子经常出现多动症状,家长应当及时带其就诊确认。并非所有老师、家长眼中的“多动”孩子都真正患有多动症,医生会根据专业量表问卷以及一系列检查来确诊。 如果确认为多动症,治疗方面提倡“药物治疗为先、行为治疗为辅”,两者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眼下有许多孩子并不能坚持服药,有些家长会在孩子考试前为其加量,平时又减量,或者症状稍有缓解就擅自停药。  相似文献   

11.
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多动综合征)或注意缺陷障碍。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  相似文献   

12.
小儿多动症病因及发病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病因小儿多动症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初期不为人所重视,近50年文献报道增多。但各国专家对小儿多动症判断不完全统一,各有学术论点。国内专家认为,小儿多动症主要是自控能力差,缺乏意志和毅力,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也就是个性或性格存在问题。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临床观察及反复研究,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取得一定成果,普遍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1)轻微脑损伤、母孕期病毒感染、服药、颅脑外伤、缺氧缺血性脑病、中毒等。(2)遗传因素是小儿多动症发病基础。(3)脑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可能与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不能及时传递而造成的一种病态脑内神…  相似文献   

13.
<正>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多动综合征)或注意缺陷障碍。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有人把这种失调比喻为一个交响乐失去协调性及和谐性。国外资料报告,其患病率约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小儿多动症的心理行为特点、判别方法、影响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 选择小儿多动症327例,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的翻阅记录.结果 根据上海市多动症协作组制定的儿童多动症行为量表对327例进行调查,分析因素包括上课时坐立不安;上课时经常讲话;上课时小动作多;发言不举手;不专心,易因外界干扰分心等14项.结果 儿童多动症行为量表评分10分以上者285例,有治疗意义.结论 患有多动症的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心理行为有明显不同,通过多动症的判别方法,确定小儿多动症,对患儿加强预防和治疗,使其早日痊愈,以免错过时机,给患儿的健康和以后走入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小儿多动症的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97例ADHD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患儿及家长的护理方法。方法:对ADHD患儿在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时护理。治疗前后的心理护理,家长患儿的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的观察及治疗护理后由其父母对对患儿的症状评定。结果:提高ADHD脑电生物反馈的治疗效果。结论:ADHD在应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同时必须有机的结合相应的护理内容才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静灵口服液治疗小儿多动症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平 《现代医院》2005,5(11):59-59
目的探讨中成药治疗小儿多动症的疗效。方法按中医辩证属肝肾阴虚,肝阳偏亢[1]的40例患儿服用静灵口服液治疗2个疗程,停药后对治疗前后症状及智商进行测试对照。结果总有效率为83%。结论静灵口服液是目前治疗小儿多动症疗效较好的中成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小儿多动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多动症患儿1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5例。对照组患儿口服专注达,观察组患儿口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0.59%)明显高于对照组(75.29%)(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身心问题、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身心问题、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多动指数和多巴胺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多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多巴胺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8.23%)明显低于对照组(1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小儿多动症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小儿多动症的致病因素、诊断和治疗的综述,达到在实际生活中及早预防和早期发现患有小儿多动症的孩子,及早进行治疗。方法着重于行为、心理干预及教育,必要时辅以对症的药物治疗。结果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和青少年阶段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多动症的治疗需要综合的、多方位的治疗。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建立一个良好的支持性环境,对患儿的健康和以后走人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小儿多动症的致病因素、诊断和治疗的综述,达到在实际生活中及早预防和早期发现患有小儿多动症的孩子,及早进行治疗。方法着重于行为、心理干预及教育,必要时辅以对症的药物治疗。结果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和青少年阶段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多动症的治疗需要综合的、多方位的治疗。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建立一个良好的支持性环境,对患儿的健康和以后走入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和药物治疗小儿多动症对儿童治疗效果和对家庭的影响。方法:对30例小儿多动症采用心理和药物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分别用Conners量表、父母病状问卷(PSQ)和问卷调查表分析多动症给家庭影响做比较。结果:治疗后PSQ总分明显降低(P<0.05),多动症儿童对家庭影响明显改观。结论:心理和药物治疗有效地治疗小儿多动症,同时应指导多动症的父母正常对待多动症,提高家庭功能和儿童的技巧,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