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非体外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外科学方法,但目前尚无二者对高危冠心病患者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非体外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对高危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CochraneLibrary(2012年第8期),并辅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检索时间为1993年1月至2012年6月。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研究。由2位评价员独立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与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最后将提取的资料用RevMan5.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6个研究包括2个随机对照试验与14个观察性研究;共6441例患者,其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2948例患者,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349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比较,在围手术期脑卒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再发心肌梗死、呼吸功能不全与死亡率,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方面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而在房颤、急性肾功能损伤、伤口感染及二次开胸率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在围手术期方面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相比,对高危冠心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是安全有效的,且具有创伤少,手术死亡率低,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但是由于纳入文献数量有限且大多为非随机对照试验,因此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并不能取代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其具体疗效与中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通过更高质量、大样本量、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及长期的观察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在高危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23例高危老年冠心病患者行OPCABG治疗。手术在常温全麻下进行,采用前胸正中切口显露心脏。2例直接采用大隐静脉(SV)行SV-左前降支(LAD)搭桥;9例取乳内动脉(IMA)和SV,行IMA-LAD、升主动脉-SV序贯搭桥;12例取IMA和SV,行IMA-LAD、升主动脉-IMA搭桥。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转体外循环完成手术者;总共搭桥74条,平均每例搭桥3.1条;早期死亡1例,出现呼吸衰竭1例,急性左心衰1例,术后出血二次开胸手术2例,胸骨感染1例;术后心绞痛完全缓解20例,明显缓解2例。结论高危老年患者行OPCABG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特别对一些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患者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OPCABG的麻醉管理。方法择期行OPCABG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年龄48~76岁,射血分数平均(0.53±0.32),术前放置漂浮导管,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分别在开胸前(T0)、吻合前降支(T1)、吻合回旋支(T2)、吻合对角支(L)、吻合右冠状动脉(T4)、心脏恢复原位置后(L)分别记录MAP、HR、CVP、PCWP、CI、CO、Sv02、SVRI、PVRI、LVSWI、RVSWI。结果吻合前降支时CI、LVSWI下降,PVRI增高,SvO2正常。吻合回旋支、对角支、右冠状动脉时,CI、CO、LVSWI、RVSWI、SvO2明显下降(P〈0.01),而HR、CVP、PCWP、PVRI增高(P〈0.05)。结论术者翻动心脏可导致明显血流动力学变化,动作要轻,采取必要的心血管功能支持,避免发生严重低血压和心率失常。  相似文献   

4.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ff -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OPCAB)的临床经验和效果。方法 :2 0例冠心病人术前均有心绞痛发作史 ,左室射血分数 3 0 %~ 69%。取胸骨正中切口 ,采用Octopus心表稳定器显露固定目标血管拟吻合部位 ,使用血管内分流管 (Shunt)维持冠脉血流和改善术野显露。应用左乳内动脉 2 0例 (其中双侧乳内动脉 3例 )、桡动脉 2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 ,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平均ICU住留时间 1 5d。术后平均 7 5d出院。平均随访 9个月 ,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 ,活动量改善。ECT检查示心肌血供显著改善 ,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结论 :OPCAB技术安全、经济、有效 ,对于体外循环高危患者尤其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重症冠心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21例重症冠心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临床体会。方法 先行乳内动脉与前降支的吻合,或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完成手术。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216(196-286)分钟,3例搭桥3根,15例搭桥4根,3例搭桥5根(4根/人),平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6(3-8)小时,术后应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进行循环功能支持者14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2例,均于术后48小时内撤除,术后早期发生房颤,房扑伴阵发性室上速者12例,频发室性早搏者3例,心包填塞二次开胸止血者2例,结论 重症冠心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应充分进行术前准备,制订合理的麻醉和手术方案。加强术中密切配合,重视全面的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6.
Behny LR 《AANA journal》2006,74(1):39-44
It is easy to take for granted the seemingly effortless way cardiovascular surgeons are able to bypass atherosclerotic coronary arteries. The process used today was developed over many years of rigorous study, experimentation, success, and failure. Early cardiac surgery was performed blindly, through small incisions, on a beating heart. Advances in medicine allowed surgery to be performed on hearts stilled by cardioplegic arrest, while the circulation was continued through the use of a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machin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PB machine allowed surgeons to perform the delicate work of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first attempted on dogs, and then humans. This article briefly outlin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ardiac surgery that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necessary to perform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 A case report of a 72-year-old female who underwent OPCAB is outlined. Included is a discussion of some of the benefits and potential complications of CABG and OPCAB. Anesthetic considerations for OPCAB procedures also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对不停跳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结果的影响。方法87例行OPCAB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将其中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LMS)者24例设为LMS组,冠状动脉左主干正常(N-LMS)者63例设为N-LMS组,2组患者术前除冠状动脉左主干有无狭窄外其他体征基本相同。观察2组患者手术吻合口情况、手术时间、心包纵隔引流量、输血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ICU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吻合口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输血量、二次开胸止血率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LMS组心包纵隔引流量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多于N-LMS组;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高于N-LMS组,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长于N-LMS组。结论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的OPCAB手术是安全的,但某些并发症高于冠状动脉左主干正常者;积极完善的术前准备,适当的手术时间,细致的心肌再血管化,良好的麻醉配合以及术后积极的对症处理,内环境稳定的维持,是减少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者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辅助装置进行多支血管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效果。方法:2003年6月-2006年11月本院多支血管病变冠心病患者35例,利用心尖吸引器辅助吸引上提心尖或左室侧壁,应用心脏吸引装置辅助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术中患者侧壁及下壁靶血管显露良好,术野改善,血压平稳,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结论:对于多支血管病变(尤其是心脏较大)的冠心病患者,运用心脏吸引辅助装置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可显著改善侧壁和下壁冠状动脉的显露,保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和心脏跳动下靶血管的准确切开和良好吻合。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评价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左心室重建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左心室室壁瘤的效果。方法左心室室壁瘤患者103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80例,大隐静脉-前降支或其他血管吻合21例,2例未搭桥,然后用2-0聚丙烯线围绕前间壁及心尖部室壁瘤基底部全层荷包缝合室壁瘤及室壁瘤的游离壁以消除死腔。结果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10例,脑卒中2例,开胸止血2例,室性心律失常3例,死亡3例;手术前左心室舒张末内径(66.59±9.76)mm,术后减少到(50.00±5.30)mm(P〈0.05);左心室舒张末容积由术前(165.20±59.48)mL减少到(85.60±23.70)mL(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由术前(35.70±0.05)%增加到(50.00±0.04)%(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左心室重建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左心室室壁瘤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5例。结果: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9例次,释放国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5枚,封堵器直径8~38mm。住院时间13~33d,平均16d。5例患者术后随访6~38个月,无心绞痛复发,无脑卒中发生。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封堵器移位和房间隔缺损残余分流。结论: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背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逐渐取代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而成为冠心病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但两种手术方式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仍有待观察。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规律。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5-06/11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完成。 对象:选择2005-06/2005-11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50例进行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肝肾功能均正常,无严重急性肝、肾功能不全。 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及病情匹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30例)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20例),分别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射血分数、术前肝肾功能及手术危险因素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1及2周抽血测定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尿素氮及肌酐值评价患者肝肾功能。 结果:纳入患者5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肝功能变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明显低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于术后2周内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②肾功能变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尿素氮及肌酐值明显低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尿素氮及肌酐值于术后2周内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 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肝肾功能均有一定的损害,但在术后早期均可恢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较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对肝肾功能的不利影响更小,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对1998~2003年的132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体外循环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术中搭桥支数、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转流温度、停跳液使用情况、术后呼吸机时间、多巴胺支持率和IABP使用的情况.结果:132例患者平均搭桥3.2支,体外循环时间63~213min,平均132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39~148min,平均52min.4:1(血:晶体液)含血停跳液温-冷-温方法灌注结合桥灌,较好地保护了心肌.应用抑肽酶和乌司他丁,更好地做好血液保护和心肌保护.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救治低心排患者时起到重要而有效的作用.结论:含血停跳液温-冷-温方法灌注结合桥灌,合理的体外循环方法,充分的血液保护对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成功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停跳冠脉搭桥术(CCAB)和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的优缺点,并对术后3年的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总结分析了近8年来我中心的单纯冠脉搭桥手术病例临床资料,包括心脏停跳下单纯冠脉搭桥术88例和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145例,主要比较分析术前常见的危险因素,术中平均远端吻合口数、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UC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术后IABP的使用、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死亡率等,并对术后3年随访情况进行了分析,内容包括症状、心电图、心功能及死亡率等。 结果术前危险因素中,除年龄和糖尿病外其余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OPCAB与CCAB相比较,平均远端血管吻合口数明显减少(3.1±0.9 vs 3.5±0.9,P<0.001)而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则显著缩短;术后主要并发症(如低心排、IABP使用、肾功能不全)明显减少;术后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用量显著减少,而硝酸甘油和硝普钠用量二者无明显差别;术后输血量显著减少,而引流量无明显差别;住院死亡率无明显差别(1.4% vs 3.4%,P=0.287)。术后3年随访显示OPCAB组EF值显著比CCAB组高(66.1%±7.6% vs 62.0%±10.2%,P=0.043),出现心衰症状的概率OPCAB组也明显高于CCAB组(10.9% vs 28.6%,P=0.012)。 结论(1)OPCAB术在术后恢复和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减少方面均明显优于CCAB术。虽然OPCAB手术操作较为困难,但其近期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2)从术后3年的短期随访来看,OPCAB组的心衰症状明显少于CCAB组,反映心功能的指标EF值也显著高于CCAB组。    相似文献   

15.
16.
Advances in videoscopic instrumentation and expanding experience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without cardiopulmonary circulatory support is changing the surgical approach to many patients requiring coronary arterial revascularization. We describe the present status of minimally invasiv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being used today.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变化,探讨两种术式心肌保护差别。方法:选择48例冠脉搭桥患者,其中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24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24例,分析两组肌钙蛋白Ⅰ的血浆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无差别;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术后观察期内血浆肌钙蛋白Ⅰ较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组心肌损伤低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本组8例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治愈,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改变恢复,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心脏彩超示左室功能改善;3例死亡。结论: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前注重心理支持,紧急处理;术后加强循环、肺功能维护,IABP辅助治疗;恢复期提供详细、指导性的自我健康维护一系列有计划、有效的护理措施,保障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成功,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6例治疗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CAD)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CABG。应用体外循环(CPB)74例,非体外循环22例。搭桥数264支。平均2.7支。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术后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96例手术,9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1例死于顽固性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伴室性心律失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16例;气胸1例,为呼吸机辅助下自发性气胸;心功能不全32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切口感染2例;42例取静脉侧下肢有轻度水肿,2~4个月后消失;胸腔积液11例。上述并发症均给予相应处理后痊愈。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者61例,明显减轻者29例。无明显改善者6例。92例随访1~41个月,随访率96.8%,所有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合理的选择病人,成熟的手术技术,良好的心肌保护及加强术后管理,能有效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