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缩短耳前瘘管感染脓肿切开术后换药时间的方法.方法 将100例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感染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切开排脓时用刮匙彻底搔刮伤口,清除坏死组织、不健康肉芽组织及坏死的瘘管上皮,然后局部实施压迫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切开排脓换药,抗感染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15.61±5.82)d,对照组(25.51±9.05)d,实验组的伤口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对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患者采取切开排脓时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后局部实施压迫治疗的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换药时间,提高愈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穿刺抽脓冲洗在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的病人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形成脓肿的病人进行局部的穿刺抽脓冲洗。结果病人经换药4-5d治愈,局部瘢痕小。结论穿刺抽脓冲洗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的效果满意,达到了微创、美观和疗程短的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常见先天性耳畸形,为胚胎时期形成耳廓第一、二腮弓的6个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一鳃沟封闭不全所致^[1]。平时无任何不适,若继发感染则局部形成脓肿,需切开排脓,但切开后伤口换药至愈合需较长时间,不仅增加患者痛苦,且加重其经济负担。采取瘘管感染期手术可获得较好疗效,但有一定复发率。我科于2006—06/2008—06采用经瘘管冲洗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期患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0.5%碘伏和2%碘酊加优锁尔在耳前瘘管脓肿切排后换药的效果。方法将耳前瘘管感染需脓肿切排后换药的78例患者,按门诊就诊顺序奇偶数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实验组采用2%碘酊加优锁尔进行换药。对照组采用0.5%碘伏换药。观察两组换药效果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换药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2%碘酊加优锁尔进行换药在耳前瘘管脓肿切排后伤口愈合时间短于用0.5%碘伏换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方黄柏液联合积雪苷霜在耳前瘘管感染脓肿切开术后换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耳前瘘管感染脓肿切开引流术患者56例,按换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观察组采取复方黄柏液联合积雪苷霜软膏换药法,对照组应用传统的碘伏换药法。比较2组伤口情况和患者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时疼痛评分和创面色素沉着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耳前瘘管感染脓肿切开术后采用复方黄柏液联合积雪苷霜软膏换药法可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李玉云  刘碧霞  梁剑华 《妇幼护理》2022,2(12):2763-2766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儿童耳前瘘管感染伴脓肿行切开排脓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门诊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 收治的 98 例行切开排脓术的耳前瘘管感染伴脓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均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 各 49 例。甲组采用常规护理,乙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的换药时间、痊愈时间、复发率、治疗效果、护理满意 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乙组的换药时间和痊愈时间均明显短于甲组(P<0.05)。乙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甲组(P<0.05)。 乙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甲组(P<0.05)。结论 在行切开排脓术治疗的耳前瘘管感染伴脓 肿患儿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促进患儿痊愈,改善生活质量,避免疾病复发,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两种引流条换药对耳前瘘管脓肿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来选择一种适合耳前瘘管脓肿患者最佳的换药方法。方法:将60例耳前瘘管脓肿患者行切开引流术后分为两组,分别放置橡皮引流条换药与凡士林油纱条换药,两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换药时间。结果:凡士林油纱条换药组的换药时间明显缩短于橡皮引流条换药组(P〈0.01)。结论:凡士林油纱条用于耳前瘘管脓肿切开引流能有效缩短换药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耳前瘘管感染伤口换药时采用经瘘孔冲洗的效果,缩短换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将71例耳前瘘管感染脓肿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采用经瘘孔处冲洗换药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比较两组换药效果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换药效果、伤口愈合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经瘘孔冲洗的方法用于耳前瘘管感染伤口换药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式简易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阴囊脓肿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阴囊脓肿切开排脓后41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式简易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用于切口排脓,对照组切口采用常规换药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效果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试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式简易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阴囊脓肿,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689-3691
收集2012年8月~2014年7月本院住院收治的103例哺乳期乳房脓肿患者,分为切开引流组(22例)、封闭灌洗组(33例)、穿刺抽脓组(48例),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穿刺抽脓组在患者疼痛评分、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瘢痕长度、瘢痕宽度均优于切开引流组和封闭灌洗组(P<0.05),并且29.16%的患者保留哺乳功能,也高于其他两组患者。哺乳期乳房脓肿的穿刺抽脓治疗较其他两种方法在整体治疗上更具优势,效果更佳,且整体花费较低,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1.
十二指肠后壁溃疡穿孔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但溃疡穿孔导致肠系膜脓肿罕见,临床难以明确诊断。2012-05我院收治1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导致肠系膜巨大脓肿形成病例,现将本例患者相关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保留括约肌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对52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其中保留括约肌虚挂线法(治疗组)26例,切开挂线引流法(对照组)26例。对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肛瘘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术后1~15 d每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6个月痊愈患者肛门功能后遗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肛瘘发生率分别为4.0%和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5 d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9.05±6.71)d和(21.42±8.4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痊愈患者肛门功能全部正常,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为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括约肌虚挂线治疗在术后疼痛、切口愈合时间和保护肛门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切开挂线引流治疗,是一种治疗高位肛周脓肿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应用于肛瘘肛周脓肿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肛瘘肛周脓肿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各39例。2组患者均根据自身肛瘘肛周脓肿病情,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对照组于术后使用生肌玉红膏治疗,治疗组于术后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治疗。比较2组术后肛周创面的疼痛情况以及术后创面愈合的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Ⅲ级疼痛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用药后创面在14 d、21 d内愈合的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对肛瘘肛周脓肿术后减轻创面疼痛和促进创面的修复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价值,以总结手术经验。方法本文对2002年7月至2009年7月采用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治疗51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综合手术资料和后续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控制出血是DCS的首要任务,控制污染是DCS的第2个主要目的。简化手术完成后患者送ICU,并立即开始继续复苏,所有患者72h内均接受相应形式的再次确定性手术。结果51例患者均经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治愈42例(82.3%),再次手术术后出现腹腔脓肿2例(3.9%)、粘连性不全肠梗阻3例(5.9%),经保守治疗痊愈;死亡4例(7.8%),死亡原因与手术无明显关系。结论符合DCS指征的严重腹部创伤的患者,应严格遵循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积极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方式,极力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5.
Percutaneous abscess drainage has been successful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ic abscesses. We present a case of a posttraumatic pyogenic liver abscess treated by CT-guided 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 with an unusual complication of a hepatobronchial fistula. Patient management and the subtle roentgenographic features of this case are presented. Early signs of hepatobronchial fistula including paroxysms of coughing and a peculiar metallic taste d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an abscessogram are report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穿刺抽脓加闭式冲洗与手术切开引流在口腔颌面部脓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31例口腔颌面部脓肿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穿刺抽脓加闭式冲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引流的传统方法进行治疗。结果①穿刺抽脓加闭式冲洗用于颌面部化脓性感染,不但能缓解症状,免除手术的痛苦与恐惧,同时亦无损于患者颌面部美观;②此法即适于颌面部表浅的脓肿,抽脓后冲洗再注入适量抗菌素,疗效佳,病程可缩短。结论穿刺抽脓加闭式冲洗是口腔颌面部脓肿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后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将30例坐骨直肠间隙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封闭式负压冲吸器治疗组(实验组)15例和传统的凡士林纱布换药治疗组(对照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切口长度、创腔愈合天数和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全部治愈。但实验组所需的伤口长度、换药次数、创腔愈合天数、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封闭式负压冲吸治疗坐骨直肠间隙脓肿是高效、经济可行的方法,可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程文燕  沈利平  曾丽敏  陈艳芳 《全科护理》2013,11(17):1537-1538
[目的]观察中药冰片加芒硝治疗前庭大腺脓肿的效果。[方法]将40例前庭大腺脓肿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采用冰片加芒硝外敷患处,红外线照射,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患处,红外线照射,比较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冰片加芒硝外敷治疗前庭大腺脓肿效果优于50%硫酸镁湿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检查肛周脓肿、肛瘘的声像图特点及术前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肛周脓肿或肛瘘的73例患者,应用高频探头进行肛门周围探测,观察声像图特征及血流分布情况,并进行术前定位。结果超声检查73例患者,共检出病灶79个,其中肛周脓肿38例、单纯性肛瘘29例、复杂性肛瘘4例、漏诊2例。肛周脓肿声像图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低回声、无回声或混合回声区;肛瘘声像图表现为管道样低回声,病灶边缘区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超声术前定位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高频彩超能区分肛周脓肿及瘘管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确定病灶部位、数目及瘘口位置提供更多的可靠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确切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A 67-year-old woman diagnosed with pyonephrosis and perinephric abscess because of an impacted urinary stone in the pelvicoureteric junction wa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with a high-grade fever. Although construction of a right nephrostomy for drainage of the abscess improved her general condition, she had a fever again 2 weeks after the initial treatment. Computed tomography revealed a persistent perinephric retroperitoneal abscess and a second drainage procedure was performed. Then, imaging examination revealed fistula formation between the cavity of the perinephric retroperitoneal abscess and the duodenum. The patient received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including percutaneous drainage, discontinuation of oral intake, and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Three days after the second drainage and discontinuation of oral intake, imaging examination revealed complete closure of the fistula. Fistula formation between a perinephric abscess and the duodenum is very rare but a favorable outcome was obtained by our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