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复方土茯苓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40例随机对照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土茯苓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短疗程组、长疗程组各20例。对照组仅给予健康教育、低嘌呤饮食等治疗措施12个月;短疗程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土茯苓颗粒每次10 g,每日2次,2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间隔10天,共治疗3个月,之后继续基础治疗9个月;长疗程组在短疗程组基础上,从第4个月开始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间隔20天,再口服9个疗程,共治疗12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12个月分别采集患者中医临床四诊资料进行中医症状评分,并检测患者血尿酸水平以及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结果 3组患者治疗3、12个月时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短、长疗程组血尿酸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治疗12个月时长疗程组优于短疗程组(P0.05)。治疗3个月短、长疗程组患者痰涎、神疲乏力、四肢沉重、小便颜色积分均降低,小便量积分均增加(P0.05或P0.01),治疗12个月后长疗程组仍可继续改善上述症状。3组患者治疗3、12个月时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土茯苓颗粒可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水平,对与痰湿阻滞相关的中医临床症状有改善作用,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用健脾化湿泄浊法治疗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改变生活方式加健脾化湿泄浊中药)35例,对照组(单纯改变生活方式)35例,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胰岛素抵抗指数、血尿酸及血脂水平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尿酸、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等较前有明显改善(P<0.05~0.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同时治疗组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结论:健脾化湿泄浊中药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尿酸、降低甘油三酯等;并且明显改善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金钱草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每日煎服金钱草15 g,每天1次,3个月后复查血尿酸,比较患者服用金钱草前后血尿酸。结果: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服用金钱草3个月后血尿酸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钱草治疗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可显著改善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活血清热中药联合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继发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对血尿酸(UA)、Diekkopf-1(DKK-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的影响。方法将150例高尿酸血症继发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给予苯溴马隆治疗,观察组7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活血清热中药治疗,2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及UA、血沉(ESR)、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DKK-1及TRAP-5b水平,统计2组近期疗效和随访复发率。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压痛、肿胀及活动受限积分和血UA、ESR、IL-1β、IL-8、DKK-1、TRAP-5b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清热中药联合苯溴马隆治疗高尿酸血症继发痛风性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体征,降低尿酸水平,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下调DKK-1和TRAP-5b水平,并有助于降低远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伸秦颗粒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观察。方法:将确诊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高尿酸血症,血尿酸≥416umol/L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疗程均为3周,治疗前后检测血尿酸(UA),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等指标,并记录临床症状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在治疗后UA,ESR,WBC,N%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伸秦颗粒加味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高尿酸血症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患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经散寒除湿法治疗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予温经散寒除湿法组方中药,对照组予别嘌醇。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血尿酸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2%和8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均下降(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散寒除湿法治疗高尿酸血症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用健脾化湿泄浊法治疗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改变生活方式加健脾化湿泄浊中药)35例,对照组(单纯改变生活方式)35例,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胰岛素抵抗指数、血尿酸及血脂水平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尿酸、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等较前有明显改善(P〈0.05~0.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同时治疗组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结论:健脾化湿泄浊中药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尿酸、降低甘油三酯等;并且明显改善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无高尿酸血症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无高尿酸血症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35例予西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止痛效果及血沉、CRP值。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对照组为8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评分、血沉、CRP值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无高尿酸血症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长期嘌呤代谢障碍可致"痛风",进而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及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作者自1987年以来用中药治疗本病患者92例,疗效理想,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92例,男82例,女10例;年龄31~40岁32例,41~50岁44例,〉51岁16例;病程〈9个月36例,2~3年20例,〉3—6年20例,〉6—7年16例。  相似文献   

10.
赵影  袁林 《中医杂志》2011,52(22):1961-1962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逐年升高,约有5%~12%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为痛风性关节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与肥胖、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已成为识别代谢综合征的早期标志。目前中医治疗形成了以本病为靶点的多危因素综合防治策略,即临床治疗不仅侧重于降尿酸,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减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运用国医大师张磊教授"涤浊法"在内的四联疗法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痛风患者均给予"涤浊法"在内的四联疗法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变化情况。结果:80例痛风患者中,临床控制70例,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75%。80例痛风患者中1级安全性78例,2级安全性2例。80例患者治疗后SUA、SCr、ESR、CRP、FB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能明显缓解痛风患者急性期的病情,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要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然近几年研究显示痛风的发病同时与炎症和免疫相关。笔者主要从中医经典——《金匮要略》对痛风的辨证治疗来探讨其对痛风"代谢-炎症-免疫"发病机制的指导作用,以此发挥中西交融的优势,最终为痛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体内血清尿酸浓度长期过高时,可诱发痛风并引起一系列代谢性疾病。近20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病率不断增高。降低血清尿酸水平是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防治的首要方法,但目前临床应用的降尿酸西药均具有较严重的毒副作用。降尿酸中草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安全有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及开发不同筛选方法从这些中草药中寻找高效、安全的药效物质已成为高尿酸血症及痛风防治药物研究的热点。本文对降尿酸中草药提取物、提取物部位及活性单体成分等药效物质筛选方法进行了综述,发现降尿酸药效物质筛选方法主要有体内法和体外法,体内法主要应用于筛选药材提取物降尿酸活性与机制,体外方法多用于单体活性成分筛选且以黄嘌呤氧化酶(XOD)抑制剂筛选为主,分子对接联用同源建模及亲和超滤联用液质联用(AUF-LC-MS)技术已成为促尿酸排泄成分及XOD抑制剂筛选的新趋势,而体外细胞模型将为促尿酸排泄药中草药药效物质筛选开辟新途径。综述为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中草药药药效物质筛选及药物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利消痛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痛风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2型糖尿病合并痛风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对照组予秋水仙碱片,治疗组予秋水仙碱片加清利消痛方。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尿酸、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蛋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蛋固醇的变化和安全性。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疾病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1.18%,显效率为61.76%;治疗组为94.12%,82.35%。两组总有效率结果相近(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变化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尿酸、血脂及血糖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清利消痛方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痛风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降尿酸是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基本方法,目前降尿酸作用途径主要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腺苷脱氨酶等合成酶的活性,或(且)影响肾脏尿酸转运蛋白(OAT1、OAT3、URAT1、GLUT9)等的表达,进而降低尿酸的水平。由于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Embase等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筛选,总结了具有明确降尿酸作用机制的单味中药,并进行功效归类,有助于对其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为防治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提供更可靠、更安全的中医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白虎加桂枝汤治疗痛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血尿酸(U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痛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依托考昔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CRP、sICAM-1、UA水平变化、症状体征改善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6、CRP、sICAM-1及UA水平,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关节活动受限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IL-6、CRP、sICAM-1及UA水平,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关节活动受限程度评分均降低(P<0.05); 观察组治疗后IL-6、CRP、sICAM-1及UA水平,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及关节活动受限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虎加桂枝汤可显著改善痛风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IL-6、CRP、sICAM-1等炎症因子及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7.
泄浊化瘀法治疗发作期原发性痛风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美玲  张静 《山西中医》2009,25(5):14-15
目的:观察泄浊化瘀法治疗发作期原发性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四妙散加味治疗发作期原发性痛风62例。2周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治愈19例,好转4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16%。结论:泄浊化瘀法治疗发作期原发性痛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孙涛 《西部中医药》2012,25(6):66-67
目的:观察自拟痛风汤加减治疗老年原发性痛风的疗效。方法:以自拟痛风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痛风30例,1剂/d,7天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血尿酸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为93.3%。结论:自拟痛风汤治疗痛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HU)或痛风的老年病人经护理健康教育后对HU和痛风知识的认知及对治疗遵从性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HU或痛风的老年患者112例,给予护理健康教育干预,调查其干预前后对HU和痛风疾病的认知情况及对治疗的遵从情况,以及综合治疗前后血压和血尿酸。结果:112例患者在干预前对该疾病的认知和对治疗的遵从性普遍较低,通过健康教育后,患者对该病知识的知晓率普遍提高,对治疗的遵从性也明显提高。本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分别为170±18/100±14mmHg,131±12/79±11mmHg,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后血尿酸分别为548±86μmol/L,294±53μmol/L,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通过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对HU和痛风的认知程度和对治疗的遵从性普遍提高,表明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合并HU或痛风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痛风属于中医"痹症",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血尿酸增高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痛风性肾病、痛风性关节炎等,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动物模型的建立和选择对于阐明痛风发病机制、寻找有效防治药物至关重要。通过不同方法诱导而成的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主要有直接补充尿酸或尿酸前体法诱导模型、氧嗪酸钾诱导高尿酸血症模型、真菌产物诱导高尿酸血症模型和药物诱导高尿酸血症模型。文章对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借助代谢组学Pathway分析方法,比较动物模型组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代谢通路的异同,为进一步研究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相关代谢通路及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