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用不同剂量国产卡托普利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作临床疗效观察 ,探寻卡托普利合适用量。1资料与方法1 1入选标准 :确诊为CHF患者 ,按NYHA(纽约心脏病协会 )心功能分级标准 ,心功能Ⅱ~Ⅲ级 ,既往无血管转换酶抑制剂 (ACEI)用药史者作为研究对象。1 2排除标准 :入选病例有以下情况之一者排除 :(1)静息状态下SBP<90mmHg;(2)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3)肾动脉狭窄及梗阻型心肌病患者 ;(4)体重≤50kg或≥75kg患者。1 3分组及给药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3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 …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常规强心、利尿基础上,卡托普利、倍他乐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64例,随机分组:观察组(n=32),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倍他乐克,疗程观察4-6wk。对照组(n=32)为常规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I-Ⅱ级以上为有效,按照YNHA心功能分级,28例有效,占87.5%,对照组19例有效,占59.4%。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左室射血分数上升(P<0.01)。结论:强心、利尿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和倍他乐克治疗,能有效地改善CHF患的心功能,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将74例CHF患按入院前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分为2组,均给予卡托普利12.5mg口服,tid,并逐渐加量为25mg,tid,连服28d。结果:未用阿司匹林组显效率为46.7%,总有效率为70%,与曾用阿司匹林组相比差异显(P<0.05);患心率明显下降,优于曾用阿司匹林组(P<0.05);心脏收缩功能参数LVEF、FS以及舒张功能参数E/A明显增加(P<0.01),且较曾用阿司匹林组为优(P<0.05)。结论:曾经应用阿司匹林的时间越长,卡托普利治疗CHF的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4.
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为竞争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适用于各型高血压,也用于治疗心力衰竭[1].笔者在临床中使用卡托普利治疗心力衰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蒋俊芳 《医药导报》2001,20(6):373-373
1998年~ 2 0 0 0年 8月 ,我院应用卡托普利 (CPT)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 30例 ,获较满意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将同期住院患者随机分 :①治疗组 30例 ,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18例 ,男 12例 ,女 6例 ,年龄 19~ 72岁 ,平均 41岁 ,病程 2~ 7年 ,平均 3.5年 ;肺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12例 ,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2 5~ 70岁 ,平均 43岁 ,病程 3~ 10年 ,平均 4.5年。②对照组 2 0例 ,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12例 ,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7~ 6 9岁 ,平均 45岁 ,病程 3~ 7年 ,平均 3.8年 ;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8例 …  相似文献   

6.
周红 《医药导报》1999,(1):22-22
我院近几年用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7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将132例心力衰竭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及对照组62例。治疗组:男51例,女19例,年龄ZI~79岁,平均52.8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16例,冠心病2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扩张性心肌病11例。NYHA心功能分级:I级16例,见级46例,l\j级8例。对照组:男45例,女17例,年龄22~sl岁,平均53.6岁;风湿性心脏病18例,冠心病2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4例,扩张性心肌病8例。NYHA心功能分级:11级14例,卫级38例,l\j级10例。治疗组…  相似文献   

7.
卡托普利与地高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晓明  王军 《新药与临床》1993,12(3):145-147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状腺激素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6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甲状腺片10~20 mg/d,2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9.53,P<0.01);心功能显著改善相关,心功能Ⅳ级患者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CHF患者大多数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适当地补充甲状腺激素对老年 CHF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2001-06~2003-01住院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予以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联合治疗,并以同期单独应用美托洛尔治疗的病人作对照。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我院住院的CHF病人61例。男34例,女27例;年龄52~67岁,平均58岁。其中冠心病2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3例,肺心病9例,风湿性心脏病7例,扩张型心脏病4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8例,Ⅲ级31例,Ⅳ级12例。入选标 准:①心率(HR)>60次/min;②收缩压(SBP)>90mmHg(1mmHg=0.133kPa);③无Ⅱ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④无严重感染及发热;…  相似文献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5例(男性42例,女性23例;年龄58±9a),其中33例用卡托普利25-50mg, po, tid;32例用地高辛0.125-0.25mg,bid-fid;症状控制后减量均治疗4-12wk。结果:总有效率前者为91%,后者为78%;左室泵功能指标(FS, EF, SI, CI)2组均显著改善(P<0.01);左室舒张功能指标(A峰,A/E, AI/TVI, PFR, NPFR)前者显著改善,(P<0.01),后者无变化(P>0.05)。  相似文献   

11.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危重症。是多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所共有的一个主要并发症或“最后共同通道”。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和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因为在早期阶段能够得到治疗而寿命延长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以及伴随而来的致残、致死率正在不断升高。因此近年来关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受到了临床医学界的空前重视,并取得了长足的发  相似文献   

12.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是各种心脏疾患常见的终末期临床表现。近年来巯甲丙脯酸 (A CEI制剂 )在治疗CHF方面逐渐被重视。作者在近两年收治的 96例CHF病人中 4 8例使用巯甲丙脯酸治疗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CHF 96例 ,均为住院病人 ,男 6 2例 ,女 34例 ;年龄 4 5~ 70岁 (平均 5 2 5岁 )。心功能 (NYHA分级法 )Ⅲ级 6 6例 ,Ⅳ级 30例。高血压心脏病 2 5例 ,风心病 2 0例 ,扩张型心脏病 5例 ,冠心病 35例 ,其他 11例。按住院随机分为巯甲丙脯酸治疗组 (A组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收集自1979年以来使用常规量阿霉素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11例,阿霉素采用3用1次法,每次量30-45mg/m^2,总量90-350g/m^2,发生心衰时间一1次用阿霉素后1-30天,平均18天。治疗后心衰纠正7例,死亡4例,死亡时间为心衰发生后1、15、36、39天。心电图肢地联QRS波电压降低及ST-T段改变可能为发生心衰的前兆。小剂量卡托普利配合利尿剂是该治疗较好方法。洋地黄不适于阿霉素所  相似文献   

14.
刘长保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0):1510-1510
应用洋地黄及利尿剂治疗无效的3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加用倍他乐克和卡托普利治疗2周后,其中24例心功能改善,好转3例,无效3例,且治疗期间高血钾和氮质血症均未出现,提示CHF病人在应用洋黄和利尿剂效果不佳时合理加用倍他乐克和卡托普利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16.
17.
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为提高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及生存质量,我们于2002年1月-2004.年8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captopril)与B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metaprolol),治疗患者9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89年至1993年5月在原抗心衰基础上联合应用卡托普利和多巴酚丁胺治疗顽固性心衰42例。显效23例(54.76%),有效18例(42.86%)。42例均见尿量增加.11例左室内径缩小。13例肺淤血改善。用药过程中未发现严重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临床上观察某些药物的疗效,是以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状况来判断。1998年2月至1999年2月,我们选择6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小剂量卡托普利治疗后,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了总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至今,判断洋地黄类制剂用量是否适当的临床指标仍不是完全明确,因而导致药物中毒仍不能杜绝,综合资料报道洋地黄中毒的发生率为4.9%~11.1%。我院近一年来在临床对3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试用卡托普利(CPT)+多巴酚酊胺(DB)联合治疗为主,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洋地黄类制剂的用量。并设立洋地黄治疗组进行对比分析,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