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价值。方法 :经股动脉穿刺 ,将微导管超选择插至闭塞血管远端或置于血块内注入尿激酶 (UK)进行溶栓治疗。 12名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结果 :8例获得大脑中动脉完全再通 ,3例获得部分再通 ,1例没有发生再通。随访 5个月 ,6人生活能完全自理 ,2人生活部分自理 ,3人无法生活自理 ,1人死亡。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可作为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经股动脉插管,超选择至闭塞血管后,注入尿激酶行溶栓治疗。结果:颈内动脉闭塞4例,大脑中动脉闭塞8例。完全开通10例,2例部分开通。术后一周复查CT均未见大面积梗塞灶。1例发生术后脑出血。结论:早期超选择动脉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塞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住院治疗的21例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中,颈内动脉系统病变16例.其中颈内动脉闭塞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6例,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者7例。椎基底动脉闭塞5例,闭塞血管再通者,大脑中动脉4例,椎基底动脉2例。其中7例患者动脉溶栓的同时进行了血管内治疗,5例球囊成形术和2例支架植入术。临床症状完全恢复7例,明显好转或进步8例,无效3例,死亡3例;溶栓后脑出血2例.存活病例无1例并发脑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结论对选择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干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脉血管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阻塞的疗效和价值。方法 :在DSA机下采用超选择性动脉插管灌注尿激酶治疗 48例急性脑动脉闭塞疾患。平均发病时间 2 9.6h ,尿激酶用量 80 0 0 0~ 3 0 0 0 0 0IU ,灌注时间持续 45~48min。结果 :6例患者即刻完全再通 ,3 8例部分再通 ,4例未通 ,临床有效率为 91.6%。结论 :超选择性动脉内灌注尿激酶是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优先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5.
球囊碎栓辅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评价利用抽瘪的球囊碎栓辅助动脉溶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5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接受球囊碎栓辅助动脉溶栓治疗.于颈内动脉远端充盈微球囊,抽瘪球囊沿微导丝通过血栓再退至血栓近端注入尿激酶,尿激酶最大剂量为50万u.结果 5例患者中3例获得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均获得良好疗效.未见颅内出血并发症.结论 采用抽瘪的球囊碎栓辅助动脉溶栓足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安全、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局部动脉内溶栓在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1例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 ,采用局部动脉内灌注尿激酶 (UK)溶栓 ,所有病例均在发病 10h内接受治疗。入院时平均脑中风评分 (NIHS)为 18分。均为大脑中动脉 (MCA)闭塞。术后 3 0d用RankinScale(RS)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7例 (63 .6% )闭塞获得完全再通 ,1例 (9% )部分再通后并发颅内出血。 3例(2 7.3 % )无效。术后 3 0d ,2例 (18.2 % )完全恢复 (RS 0~ 1分 ) ,5例 (4 5 .5 % )轻度神经功能障碍 (RS 2~ 3分 ) ,4例 (3 6.3 % )重度神经功能障碍 (RS 4~ 5分 ) ,无死亡。结论 早期 (6h内 )局部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患者超选择性局部动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分析 6 1例超选择性局部动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其中颈内动脉主干闭塞的 4例 (6 .6 % ) ,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 4 8例 (78.7% ) ,大脑前动脉闭塞 5例 (8.2 % ) ,椎基底动脉闭塞 4例 (6 .6 % )。结果 预后好的患者共有 4 6例 (75 .4 % ) ,血管再通程度 >5 0 %的 4 4例 (72 .1% ) ,再通程度 <5 0 %的 17例 (2 7.9% )。颅内出血率 19.6 % ,病死率 6 .6 %。结论 超选择性局部动脉溶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提高血管再通率 ,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材料和方法 :随机选择 2 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发病时间在 6h以内 ,半小时之内静脉滴注尿激酶 15 0× 10 4U/人 ,溶栓前、溶栓后 15min及 2 4h分别做血管造影检查 ,并记录比较患者溶栓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欧洲脑卒中评分 )及治疗 90天研究终点时的BarthelIndex和改良RankinScale。结果 :大脑中动脉闭塞 8例 ,6例完全再通 ,1例部分再通 ;大脑前动脉闭塞 1例 ,完全再通 ;颈内动脉闭塞 6例 ,3例部分开通 ,3例未通 ;豆纹动脉闭塞的 5例 ;4例临床完全恢复。本组病例中 2例继发症状性脑出血。有 3例患者死亡 ,死亡率为 15 %。结论 :超早期静脉溶栓可以使闭塞的血管再通 ,改善患者预后 ,但必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否则会增加脑出血的发病率及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超早期脑梗死的动脉内接触性溶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动脉内超早期溶栓治疗。方法 对1996年8月~2000年2月用尿激酶进行超早期(发病至溶栓时间〈6h)动脉内抵触性溶栓治疗17例急性梗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病人血栓或栓子位置分别为:大脑中动脉M1段10例,大脑前动脉A段1例,大脑后动脉P段1例,椎-基底动脉5例。溶栓后血管再通15例,但11例有残余狭窄。临床症状完全恢复者12例,部分恢复者3例,死亡2例,结论 超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脑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临床及头颅CT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用尿激酶行经动脉介入溶栓治疗(IATT),治疗前后均作脑血管造影、复查CT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3例造影未见血管闭塞,23例患者即刻完全再通7例,部分再通11例,再通率78e。结论动脉溶栓疗法使84%的患者在15d内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改善,脑动脉内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不同时间的动脉内溶栓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治疗时间窗的因素。材料与方法:1996年4月-1997年10月来院就诊的脑梗塞患,发病时间小于6h43例,平均54h;所有患均在CT检查及血管造影基础上行靶血管起点及靶血管闭塞点溶栓治疗。结果:颈内动脉闭塞18例,完全再通5例(27.8%),部分再通4例(22.2%);大脑中动脉闭塞13例,完全再通10例(76.9%);血管造影见异常17例。结论:治疗时间窗是由复杂变化的综合因素决定,个体差异很大,血管条件、血栓部位、发病年龄、卒中类型与时间窗的选择密切相关,在治疗时应全面考虑,仅以发病不超过6h作为治疗时间窗的选择标准是不够全面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动脉内溶栓治疗,溶栓后血管狭窄的处理问题.方法 收集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7月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67例.全脑血管造影后,责任动脉内泵入尿激酶,复查造影,溶栓后动脉残余重度狭窄者置入支架.结果 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17例(25.4%),血管部分再通41例(61.2%),血管未通9例(13.4%).临床症状恢复良好19例,轻度伤残23例,重度伤残8例,死亡17例.结论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溶栓治疗是有效的,时间窗应强调个体化,溶栓后血管残余狭窄可行支架置入术.  相似文献   

13.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长期疗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价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长期疗效及并发症。材料和方法 :对 14例发病在 6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灌注治疗。血管再通程度根据TIMI分类。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 3 0d进行 ,根据ModifiedRankScore (MRS)分为好结果 (MRS 0~Ⅲ )、差结果 (MRSⅣ~Ⅵ )两类。结果 :7例患者为TIMI 0~Ⅰ ,溶栓后 6例患者部分 /完全再通 ,1例未再通 ;另 7例患者为TIMIⅡ ,溶栓后除 1例外均完全再通。溶栓后 3 0d ,14患者中 12例为好结果 ,2例死亡 ,其中 1例死于脑出血。经平均 18个月的随访 (0 .5~ 2a) 12例生存患者均为好结果。结论 :动脉溶栓对发病 6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可行安全的 ,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对溶栓前脑动脉未完全闭塞患者长期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评价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适应证、疗效及安全性。材料和方法:本组20例病人接受了超选择性动脉内灌注尿激酶的治疗方法,尿激酶用量20万单位一100万单位,溶栓治疗时间45至200分钟。临床疗效评价于溶栓治疗后一个月进行。结果:6例血管完全再通,12例部分再通;2例本通,再通率90%,临床治疗有效率80%,显效率60%。20例中有2例术后对侧出现脑梗塞且临床症状加重,20例中无一例并发颅内出血。结论:我们认为急诊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动、静脉结合r-tPA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动、静脉结合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共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术前均行CT、MR 和DSA检查证实颅内动脉闭塞部位:M1段4例,M2段2例,M3、4段2例,A1、2段1例,颈内动脉2例, P1段1例,豆纹动脉1例,其他穿支2例.其中术前经DSA证实12例.溶栓治疗时间在发病后3~7 h,采用动脉内药物灌注和机械疏通相结合方法溶栓,另外经静脉术前和术后持续滴注r-tPA辅助.术后观察临床症状和影像表现.结果 15例患者溶栓治疗中微导管和溶栓导管均到位满意,DSA所示闭塞段血管均有效再通.术后CT检查发现片状渗血2例,异位脑梗死1例.术后肢体功能即刻明显改善6例.临床观察3个月,症状基本完全恢复6例,较好改善7例,2例无明显改善;生活能力完全自理13例,有效率达87%(13/15),生活能部分自理者1例,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1例,无患者死亡.结论 动、静脉结合溶栓治疗急性颅内动脉栓塞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局部动脉内灌注和机械疏通有效结合以及术前各项影像学检查的综合分析,将有利于动脉溶栓治疗的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后肢体动脉急性闭塞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例外伤后肢体动脉急性闭塞患者,行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观察分析疗效。结果DSA造影清晰显示肢体动脉闭塞段部位、范围及程度。6例闭塞血管完全再通,溶栓成功率100%。4例术后出现再灌注损伤综合征,其中1例行肌筋膜室切开,3例药物治愈。术后肢体动脉远端搏动立刻恢复正常,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未出现肢体坏死,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溶栓治疗外伤后肢体动脉急性闭塞,是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段,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同时为置入内支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急诊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2例行急诊支架开通术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在支架植入术后对再通结果进行TIMI评分,并对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12例患者在大脑中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随即进行DSA造影,结果显示血流均达到部分或完全再通(TIMI:2和3).1例患者在术后当天因大脑中动脉再次闭塞而死亡.随访中9例患者预后较好(mRS:0 ~2),2例患者预后欠佳.术后CTA及MRA随访显示11例患者中有2例血管再发轻度狭窄.结论 急诊行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可行,有较高再通率,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局部动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检验局部注射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分析 5 4例接受局部动脉溶栓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 ,其中颈内动脉主干闭塞 3例(5 .6 %) ,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 46例 (85 .2 %) ,大脑前动脉闭塞 5例 (9.2 %)。结果 预后好的患者共有 41例 (75 .9%) ,血管再通程度 >5 0 %39例 (72 .2 %) ,再通程度 <5 0 %的 15例 (2 7.8%)。颅内出血率为 2 0 .4%,病死率为 7.4%。结论 局部动脉溶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以提高血管再通率 ,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治疗时间窗选择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治疗时间及梗塞部位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方法288例脑梗塞患者均在CT检查及血管造影基础上接受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其中在6h以内溶栓者76例,6~24h溶栓者212例。统计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90d后预后情况。结果脑血管造影发现血管闭塞245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闭塞173例,椎基底动脉(VBA)闭塞72例;溶栓后再通分别为112例、38例。治疗后90d恢复良好者180例,预后差108例。颅内出血2例。不同治疗时间2组患者治疗后90d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0.35%和71.43%,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7.86%和59.26%,血管再通中位时间分别为68min和73min。结论动脉溶栓治疗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时间窗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分析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1例颈内动脉系统梗死患者(颈内动脉3例,大脑中动脉12例,大脑前动脉5例,豆纹动脉1例)进行rt-PA动脉溶栓治疗。治疗时间在发病后2~6h,观察术中血管再通及术后即刻、24h后分别行头颅CT或MRI扫描以明确有无颅内出血。术前及术后30d采用中国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进行评估。结果21例患者动脉溶栓治疗中技术成功率100%。其中血管再通TMI分级2~3级16例,TMI分级0~1级5例。症状性脑出血3例,其中2例死亡。17例术后3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50%,2例<50%,死亡2例。TMI分级2~3级的血管再通患者生活状态明显优于TMI分级0~1级血管再通患者。结论急性脑梗死6h内动脉溶栓治疗比较合适,但也有并发脑出血的严重后果,开始溶栓时间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