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modifiedalbumin,IMA)检测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8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及60例确诊为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采用间接白蛋白钴结合试验(albumincobaltbindingtest,ACB)检测受试者胸痛发作3h内的血清IMA水平,同时检测患者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troponin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isoenzymeMB,CK—MB)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判定IMA用于诊断ACS的最佳临界值,确定IMA诊断ACS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组ACB值明显降低,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cTnT、CK—M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间ACB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当cut—off值为63.60U/mL时,IMA检测ACS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分别为81.27%、86.58%、84.19%和82.57%。结论IMA是早期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标志物.对于AC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现有工作流程下部分生化检验项目危急值报告时间,探讨实验室内外的影响因素,为持续改进危急值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6月检验科部分生化检验项目。分析危急值发生率,报告时间及影响因素。结果急诊检验危急值424例,平诊检验危急值528例;急诊检验危急值发生率3.3%,平诊检验危急值发生率1.7%。急诊检验危急值报告于48 min内全部完成,平诊危急值报告时间大于60 min的占26.5%。结论急诊检验危急值报告时间基本满足临床需要,平诊检验危急值报告时间尚不能满足临床需要,需采取措施缩短平诊检验危急值报告时间,提高危急值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尹栩芳  沈霞  刘峰  陈润祥 《检验医学》2009,24(10):742-745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测定在心肌缺血早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46例急症胸痛最终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患者及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IMA水平和临床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通过绘制IMA在该人群中用于诊断AC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定最佳临界值,确定IMA诊断AC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S组IMA水平显著升高,为(81.88±21.89)U/mL(P〈0.01)。根据ROC曲线,当以Cut—off值为64.5U/mL时,此时IMA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较高,分别为82.61%、88.00%、86.36%和84.62%。46例ACS患者中,入院即刻IMA测定值超过最佳Cut—off值者为38例,阳性率达82.61%;而同步测定cTnT阳性者仅为9例,阳性率为19.57%;CK—MB阳性者仅为6例,阳性率为13.04%。IMA阳性率与其他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A是ACS的早期敏感指标,是评价早期出现的可逆性心肌缺血的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对240例AMI患者血清hs‐cTnT及常规cTnI水平进行检测,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根据曲线建立临床适用的hs‐cTnT 诊断界值并比较hs‐cTnT 及常规cTnI对AMI诊断的准确性。【结果】AMI入组患者血清hs‐cTnT水平均高于0.014 ng/mL(健康人群99百分位值),其中ST 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组水平要高于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组(Chi‐square=68.573,P <0.05);hs‐cTn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4,显著高于传统cTnI的0.793(Z=2.896,P <0.05);以0.014 ng/mL作为cut‐off值时,其对AMI诊断敏感度可达100%,但特异度仅为45.5%,以Youden指数最高(0.654)对应的0.035 ng/mL作为cut‐off值时,hs‐cTnT对AMI的诊断综合能力最强,敏感度为91.8%,特异度为70.9%。【结论】 hs‐cTnT对AMI诊断价值要优于传统cTnI检测,但其在提高诊断灵敏度的同时,也会使很多非AMI疾病hs‐cTnT水平超过诊断界值,应注意鉴别诊断;以ROC曲线Youden指数最高对应的hs‐cTnT数值作为AMI的诊断界值在临床实践中更为适用;hs‐cTnT检测与临床应用方面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还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ICU危急值报告对护理管理的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7月急诊ICU 101例次危急值报告结果,分析危急值发生时间、项目及原因。结果急诊ICU危急值多发生在8∶00~16∶00(共83例,占82%);其中血小板计数异常、凝血功能异常、血培养阳性、血糖异常、肾功能异常及血钾的异常为急诊ICU最常见的危急值项目。结论根据急诊ICU危急值分布时间特点和项目,合理安排人力资源,针对性地强化各种干预措施,加强医疗护理管理,全面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是确保急诊ICU患者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危急值与泌尿系感染相关性,为泌尿系严重感染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方法回顾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该院泌尿外科所有降钙素原危急值报告结果,分析其与泌尿系感染相关性。结果所查552例降钙素原中,共报告23例降钙素原危急值,其中与泌尿系结石相关共19例,占82.61%,与输尿管软镜手术相关12例,占52.17%。结论降钙素原是泌尿系严重感染较为敏感及准确的一项检验指标,其危急值的出现对临床有着极其重要的警示作用,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及其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T(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及病情观察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10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人院后1、2、3周及3个月cTnT和心肌酶谱的动态研究;cTnT阳性率与心内膜心肌活检(EMB)病理检查诊断率的对照研究;cTnT与心电图(ECG)、及病程关系的研究。结果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各检测期内血清cTnT的阳性率(45.1%,)较心肌酶谱各项目[肌酸激酶(CK)29.4%、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4.3%、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0.9%、乳酸脱氢酶(LDH)13.7%、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12.8%]显著增高(P〈0.005,P〈0.05);cTnT阳性率(45.1%,46/102)与心内膜心肌活检病理诊断率(40.6%,13/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T阳性组ECG正常率(8.7%,4/46)明显低于阴性组(25%,14/56)(P〈0.05);cTnT阳性组3个月的总治愈率(65.2%,30/46)明显低于阴性组(89.3%,50/56)(P〈0.005)。结论 在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中cTnT可取代传统的心肌酶谱测定;cTnT具有与心内膜心肌活检同样重要的诊断价值;cTnT在病毒性心肌炎病情观察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诊患者实验室危急值的发生情况,为急诊患者的危急值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获取2012年急诊室的所有实验室危急值项目数据,数据预处理后计算危急值的构成比和重复危急值分布。结果12个危急值项目中,有2021个患者发生4049次危急值。危急值数量最多的项目是钾(20.84%),其次是血小板计数(18.08%)和二氧化碳分压(13.58%)。发生多个项目重复危急值的患者341例,其中两个项目危急值患者244例(71.55%)。结论急诊患者易发生实验室危急值,应优先处理并加强留观,以促进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肌钙蛋白(cTnT)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8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52例,同时选取同期行身体检查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快速检验试弃1盒测定3组血清中H—FABP、cT—nT和CK—MB水平。结果AMI组与UA组相比,3种标记物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cTnT和CKMB联合检测诊断ACS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高于单一标记物及两种标记物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cTnT、CK—MB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ACS诊断的准确性及灵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9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肌钙蛋白测定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小东  葛卫华  张海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2):1901-1901,190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肌钙蛋白测定分析与价值。方法95例AMI患者,同时设健康对照组50例,观察AMI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结果AMI组与对照组相比,cTnT和CK—MB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nT和CK—MB在各时间点阳性率不同,cTnT血清活性升高快,在AMI发作后4h其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nT可有效监测病情的发展、治疗及预后,有助于判断溶栓的疗效,并且能提示患者的预后,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GPBB)水平并探讨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ACS患者84例(ACS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根据胸痛发生时间将ACS组分为0~2、3~4、5~6、7~12、13~24 h 5个亚组。入选者均检测血清GPBB、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b)。结果 ACS组GPBB、cTnT、Mb水平分别是(5.74±2.67)、(1.10±2.18)、(276.30±378.26)ng/mL ,对照组分别是(3.25±0.77)、(0.01±0.01)、(35.85±10.73)n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中0~2 h组GPBB阳性率(76.47%)明显高于cTnT (35.29%)及 Mb(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4 h组GPBB ROC曲线下面积(AUC)比cTnT、Mb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分别为0.922、0.732、0.823)。结论 GPBB可以用于ACS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5-2005年采用手术治疗26例非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5年1月-2005年3月共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138例,其中非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11~78岁,平均48.5岁。2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死亡9例(占34.6%),治愈15例(占57.7%),转为胰腺假性囊肿2例(占7.7%)。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危急值,为预防罹患躯体疾病及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000例精神病患者的1493项危急值的构成、分类、分布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出现频率最高的危急值前4项依次为:血清钾离子(32.9%)、肌红蛋白(14.3%)、氧分压(9.6%)和全血葡萄糖(8.2%);血清钾离子、氧分压危急值以超低为主,血清肌红蛋白、全血葡萄糖危急值以超高为主;危急值多集中于8:00—12:00的时间段出现,以每年的3月—5月和7月—9月为高峰期。结论结合精神病患者的特点,定期分析危急值数据,了解其分布特征和规律,有利于合理安排医疗资源和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时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血液室危急值项目,以便进一步完善危急值制度。方法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收集该院2015年血液室危急值项目,统计危急值发生率、科室分布及来源。结果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室危急值项目包括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等8项,全年共发送危急值报告9235例,危急值报告的发生率为1.74%;危急值比例最高为PLT(30.62%),其次为PT(22.27%);危急值发生率最高为PT(7.27%),其次为PLT(2.67%);危急值发生频率最高的科室是血液内科,其次是肿瘤科。结论血液学危急项目的设定和阈值设定上存在一定问题,各实验室应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与临床积极协商,制定出适合所在医院的危急值界限。  相似文献   

15.
史健 《医学检验与临床》2012,23(3):96-96,68
检验医学危急值是指在检测中患者血清的检测结果出现明显异常.远远超过或低于正常值水平。此时检验人员应提示出患者正处在具有生命危险的边缘.若医师无法及时纠正患者的危急值.就会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这种“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是检验科管理规范的目标之一,也是临床实验室认可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举证中的重要组成部舒。本文通过对172例患者血清生化检验危急值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轶  计高荣 《临床荟萃》2020,35(3):211-215
目的 观察血清甲壳质酶蛋白(YKL) 40、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和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 cTnT)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YKL 40、CCL18和hs cTnT。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YKL 40、CCL18和hs cTnT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发生主要不良事件的关系。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YKL 40、CCL18和hs cTnT水平随着Gensini评分升高而升高,事件组血清YKL 40、CCL18和hs cTnT水平明显高于非事件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YKL 40、CCL18和hs cTnT水平是发生主要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测主要不良事件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联合检测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不良事件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其灵敏度为89.2%,特异度为86.4%,其曲线下面积(ACU)明显高于YKL 40(Z=3.397,P<0.01)、CCL18(Z=2.796,P<0.01)和hs cTnT(Z=2.613,P<0.01)。结论 血清YKL 40、CCL18和hs cTnT是反映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程度的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5例因胸痛入院患者3h内采血检测IMA、cTnT、CK、CK-MB。ACS以最终出院诊断为标准,分析IMA、cTnT、CK、CK-MB单独及联合诊断ACS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评价多指标联合在ACS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 IMA诊断ACS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58.8%、60.9%,灵敏度高于cTnT(43.4%)、CK(19.1%)、CK-MB(20.6%),特异性低于其他三指标,四指标联合诊断ACS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联合IMA、cTnT、CK、CK-MB检测指标诊断ACS,提高cTnT、CK、CK-MB单一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内科不同层次护理人员对临床检验危急值认知掌握及实施现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综合性医院心内科189名护理人员进行危急值相关知识进行调查。结果心内科护理人员中对危急值的认同率为95.24%,对常见危急值取值范围掌握为33.86%;掌握情况最差的是对危急值的上报流程,掌握率为31.75%;护士、护师和主管护师及以上危急值掌比率分别为35.16%、45.45%和50.00%,危急值认知掌握情况无显著差异;本科以上学历护理人员危急值认知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大中专学历者(P〈0.05);工作时间越长,护理人员危急值认知掌握情况好(P〈0.05);45.50%科室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有57.14%护理人员认为在临术护理工作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存在困难。结论本次调查显示心内科护士对危急值内容认知掌握情况未达到理想水平,不同层次护理人员掌握情况有一定差异,应开展针对性在职教育,同时加强医护检管理一体化,使护士成为危急值的发现者,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更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9.
王孚轩 《临床医学》2009,29(3):56-5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并发肝脏损害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91例急性胰腺炎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62例肝损害,占68.1%,其中轻症胰腺炎(MAP)60%(44例),重症胰腺炎(SAP)100%(18例);MAP肝功能损害较SAP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患者大多伴有肝损害,其损害程度与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4年12月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运行情况,将2009年1月-2009年6月检验结果为危急重症的患者398例作为对照组,对危急患者在医疗干预时间、及时干预率、干预成功率、医疗不良结果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建立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后,对危急患者的及时干预率和干预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开始干预时间显著缩短(P0.01),医疗不良结果明显降低(P0.01)。结论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