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N—Myc下游调节基因1(NDRG1)蛋白与P16蛋白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30例正常宫颈组织及120例宫颈癌组织NDRG1与P1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NDRG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χ^2=24.885,P%0.05);宫颈癌组织中NDRG1阳性表达与病人病理分化程度、FIGO分期、病理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16蛋白在宫颈癌组织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χ^2=36.587,P%0.05)。P16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FIGO分期、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χ^2=4.166,P%0.05)。结论NDRGl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低表达及P16蛋白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HPV16/18感染及其致癌基因与宫颈癌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端粒酶活性、人乳头瘤病毒16/18(HPV16/18)感染及致癌基因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 对30例浸润型宫颈癌、58例宫颈内瘤形成(CINⅢ20例、CINⅡ20例、CINⅠ18例)及16例正常女性的宫颈新鲜组织,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PCR)检测端粒酶活性,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HPV16/18DNA,用PCR方法对HPV16/18DNA阳性组织作HPV16型致癌基因E6、E7检测。结果 宫颈癌组中端粒酶阳性22例(73.33%)(HPV16/18+15例,7例有E6、E7表达),端粒酶阴性8例(HPV16/18+1例,无E6、E7表达)。CINⅢ级中端粒酶阳性13例(46.4%)(HPVl6/18+6例,2例有E6、E7表达),端粒酶阴性15例(无HPV16/18+);CINⅡ级中端粒酶阳性6例(25%)(HPV16/18+2例,1例有E6、E7表达),端粒酶阴性18例(无HPV16/18+);CINⅠ级中端粒酶阳性2例(10.00%)(HPV16/18+2例,无E6、E7表达)。而16例正常宫颈组织仅1例(6.25%)端粒酶活性表达,此例HPV也呈阳性而无E6、E7表达。宫颈癌和癌前病变(CINⅢ)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频率(P〈0.01)和HPV16/18感染率(P〈0.01)及其致癌基因表达(P〈0.01)均显著高于良性损伤(CINⅠ和CINⅡ)和正常对照。结论 端粒酶活性在宫颈癌发生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在子宫颈损伤中端粒酶激活与HPV感染及其致癌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对于探讨宫颈病变的进展和宫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之间的联系。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接收的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患者(n=120)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基准,分为实验组1组(n=75,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实验组2组(n=45,宫颈癌患者),同期选择11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三组受检者均实施HPV检测,对其检测结果进行评估。结果HPV检测结果:检出阳性106例(46.09%),对照组检出阳性9例(8.18%),实验1组检出阳性56例(74.67%),实验2组检出阳性41例(91.11%),实验组1组、2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病率呈正相关,其中HPV16感染类型检出率最高,可作为临床诊断、预后效果评估的指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的B淋巴细胞瘤(Bcl)-2蛋白、Survivin mRNA,HPV16/18 D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3年12月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临床及病理分为宫颈癌组(79例)及CIN组(共69例,其中CINⅠ级14例,Ⅱ级25例,Ⅲ级30例)。另取包括宫颈良性病变的正常宫颈组织31个,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宫颈组织中的HPV16/18 DNA及Bcl-2、Survivin mRNA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宫颈组织相关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3种宫颈组织中的Survivin mRNA、Bcl-2、HPV16/18 DNA的阳性表达情况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且均为正常宫颈组织阳性表达最低,宫颈癌组织表达最高。Survivin mRNA、Bcl-2以及HPV16/18 DNA阳性表达率与CIN分级有明显相关性(Ⅰ+Ⅱ级vsⅢ级,P均<0.01),CIN分级越高,相应的阳性表达率越高。Bcl-2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的组织类型、分期、肿瘤生长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而与宫颈癌组织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化程度有关(P均<0.01);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的组织类型、肿瘤生长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而与宫颈癌组织的临床分期(P<0.05)、分化程度(P<0.01)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P<0.01)有明显相关性;HPV16/18 DNA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的组织类型、肿瘤生长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而与组织的临床分期(P<0.05)、分化程度(P<0.01)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P<0.01)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HPV16/18 DNA,Bcl-2、Survivin 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与EBV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取宫颈炎(32)和宫颈鳞癌患者组织标本(52)共84例,采用PCR方法对EBV和HPV DNA进行检测。结果:宫颈癌组HPV DNA、和EBV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15%和69.23%,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炎组3.13%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HPV DNA和EBV混合感染率为67.3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分化程度:低分化组患者HPV+EBV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HPV+EBV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临床分型:浸润型患者HPV+EBV阳性表达率高于其他三型患者(P<0.05);淋巴转移:淋巴转移组患者HPV+EBV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转移组(P<0.05)。且HPV(+)+EBV(+)患者的存活率明显低于HPV(+)组患者和EBV(+)组患者(P<0.05)。结论:在宫颈癌组织中EBV及HPV有较高的感染率,且HPV+EBV+感染与宫颈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分型、淋巴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483-2484
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6例正常宫颈患者、2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60例浸润性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患者宫颈组织的HPV16 E2蛋白进行检测,对比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HPV16 E2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Ⅲ期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浸润性宫颈癌组织中的HPV16 E2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9例低分化宫颈癌组织的HPV16 E2阳性率为55.2%,19例中分化宫颈癌组织的HPV16 E2阳性率为47.3%,12例高分化宫颈癌组织的HPV16 E2阳性率为50.0%,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蛋白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HPV16 E2蛋白表达与宫颈组织的恶性程度呈负相关,与宫颈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明显联系。HPV16 E2蛋白检测对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治疗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HPV16L1真核表达系统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HPVs)是引起人类皮肤、粘膜乳头状瘤或疣的一类肿瘤相关病毒 ,与多种肿瘤发生相关 ,至今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 70年代科学家们把乳头瘤病毒 (PV)分为人乳头瘤病毒 (HPV)和动物乳头瘤病毒 [1 ,2 ] ,现在已把 HPV分成 70余个型别 ,且确立了 HPV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 ;把 HPV分成高危组、低危组 ,在高危组中以 HPV16、18、31、33、5 8等型为代表 ,主要引起子宫颈癌 [3 ] 、消化道癌、骨髓瘤等[4] 。Van.den B等对大量子宫颈癌标本进行检测后发现 ,HPVDNA阳性率在 90 %以上 ,HPV16型占 40 %~ 6…  相似文献   

8.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全球仅次于乳腺癌的最常见妇女恶性肿瘤[1].尽管随着各种筛查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但全球每年仍有47万新发病例,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5%[2].每年有23万女性死于该肿瘤.流行病学和功能学研究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密切相关.在99.7%宫颈鳞癌和94%-100%的宫颈腺癌及腺鳞癌中可发现高危型HPV感染.其中HPV-16,HPV-18是最常见的类型[3].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发病与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感染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岩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7):3233-3233,3239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p16蛋白在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状况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为p16蛋白免疫细胞化学应用于筛查CIN和宫颈癌细胞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86例宫颈组织中P16的表达.结果 p16在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CINⅢ、宫颈癌(鳞癌和腺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增加,其阳性细胞数随病变细胞数增加而增加;p16在上述各组宫颈柱状上皮、间质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及相邻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有一定程度的表达;p16在CINⅡ-CINⅢ级、宫颈癌阳性表达且伴细胞异型性.结论 p16蛋白染色可发现微小宫颈浸润癌;p16蛋白免疫细胞化学结合细胞的异型性可能在液基细胞筛查中有助于诊断来源于鳞状上皮的CIN和宫颈癌(鳞癌和腺鳞癌)细胞.  相似文献   

11.
田弢 《护理研究》2008,22(4):1088-1089
人乳头状病毒(HPV)是宫颈癌主要致病因子。HPV16/18的某些亚基因结构是宫颈癌发病及发展的癌基因。抗癌基因的失活与癌基因的激活参与人类各种肿瘤的形成和发展。在抗癌基因中,P53基因的变化最受瞩目。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研究比较深入的酸性核蛋白,是评价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之一。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HPV感染、P53和PCNA表达的相关性,揭示宫颈鳞癌发生的机制,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 p16基因的表达和高危 HPV 感染(HR-HPV)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 p16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上皮肉瘤组织(CIN)、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上述标本中 HR-HPV感染。结果p16基因在宫颈癌组织、CIN、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79±0.34、0.70±0.36、0.26±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16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不同临床分期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等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对其无显著影响(P >0.05);HR-HPV 阳性患者的 p16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 HR-HPV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16基因在宫颈癌中呈高表达状态,并且与 HR-HPV 感染密切相关,基因的高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HPV16/18、PCNA、P^53、ER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242例患有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病变及慢性宫颈炎的组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V16/18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upervision二步法检测其PCNA、P^53、ER蛋白的表达。结果HPV16/18、PCNA、P^53及ER在宫颈鳞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77%、91.94%、90.32%、6.45%,以HPV16/18的表达阳性率最高,PCNA表达强阳性;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77%、100%、80.65%,41.94%,以PCNA的表达阳性率最高,并呈强阳性;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07%、100%、62.07%79.31%,以PCNA表达阳性率最高,并呈中等强度;在对照组慢性宫颈炎中只有ER表达为100%,HPV16/18表达只有3.33%,而PCNA和P^53表达均呈弱阳性及阴性。宫颈鳞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各组HPV16/18、PC—NA、P^53及ER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16/18病毒感染、PCNA细胞增殖指数、P^53突变与宫颈浸润性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V16/18、PCNA、P^53的升高与宫颈病变恶性程度呈正相关,ER的升高与其呈负相关。应用原位杂交检测技术与免疫组织化表达有统计学意义可以用于子宫颈病变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宫颈脱落细胞CADM1、C13ORF18、PCDHA4和TERT 4种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在识别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妇科就诊的101例女性患者及20例健康女性(对照组)的宫颈脱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阴道镜联合HPV检测对于宫颈疾病筛查的研究,探讨阴道镜结合HPV16、18的检测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阴道镜下对宫颈形态、有无异常血管、镶嵌、白斑等的观察,PCR法检测宫颈组织中HPV16、18亚型,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阴道镜检查诊断可疑宫颈CIN17例,病理证实12例,其中CINⅠ3例,CINⅡ 5例,CINⅢ 4例,宫颈炎5例,阴道镜诊断宫颈CIN的灵敏度88.57%,特异度81.48%,阳性预测值86.11%,阴性预测值78.57%;宫颈疾病中CIN及宫颈癌HPV16、18感染率分别为75.00%、89.47%,显著高于宫颈炎性患者;阴道镜在HPV16、18感染阳性患者CIN诊断率明显高于HPV16、18感染阴性患者.结论:阴道镜可以作为宫颈疾病的筛查方法,其可以提高宫颈CIN检出的灵敏度,减少漏诊率;HPV16、18感染与宫颈CIN及宫颈癌的发生明显相关,对HPV16、18的检测可以作为筛查宫颈疾病的方法之一,与阴道镜检查结合可以提高宫颈CIN及癌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高危型HPV感染、P16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Envision技术检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高危型HPV16/18及P16蛋白的表达,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1)HPV16/18在口腔癌中的表达率为80%(8/10)、下咽癌78%(11/14)、鼻咽癌0(0/7)、唇癌33.3%(1/3)、头颈部皮肤鳞癌33.3%(2/6),口腔癌、下咽癌中HPV16/18表达率显著高于鼻咽癌、唇癌及头颈部皮肤鳞癌(P=0.001<0.05);(2)P16蛋白在口腔癌中的表达率为70%(7/10)、下咽癌71.4%(10/14)、鼻咽癌0(0/7)、唇癌33.3%(1/3)、头颈部皮肤鳞癌33.3%(2/6)。口腔癌、下咽癌中P16表达率显著高于鼻咽癌、唇癌及皮肤鳞癌,鼻咽癌为阴性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3)临床病理分析:组织学分级中HPV16/18在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的阳性率分别为25%(2/8)、76.1%(16/21)、36.3%(4/11),P16在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的阳性率分别为87.5%(7/8)、42.9%(9/21)、36.3%(4/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者在年龄、性别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 (1)头颈鳞状细胞癌中,HPV16/18、P16与肿瘤发生部位及肿瘤分化程度差异有显著性,分化程度越低,HPV16/18及P16蛋白表达越低;(2)HPV16/18的感染与P16蛋白的表达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宫颈局部干扰素诱导蛋白16(IFI16)、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1(STAT1)蛋白、T-box基因家族的新型转录因子T-bet蛋白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转归相关性及联合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10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患者,均根据病情并结合患者意愿给予药物、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统计3种方法治疗后的转阴率,并根据治疗后HPV16/18感染转归情况,分为转阴组(60例)、未转阴组(50例)。比较两组宫颈局部IFI16、STAT1蛋白、T-bet蛋白表达,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PV16/18感染转归的相关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IFI16、STAT1蛋白、T-bet蛋白及联合检测预测HPV16/18感染转归价值。结果 转阴组采取HIFU、LEEP治疗方法的患者占比与采取药物治疗方法的患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转阴组IFI16、STAT1蛋白表达高于转阴组,T-bet蛋白表达低于转阴组,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HPV在宫颈炎与宫颈癌检测中的意义进行研究以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60例患入院治疗之后对其宫颈细胞标本进行收集,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患者的HPV基因型别,对HPV在两种患者的检测效果以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炎患者阳性概率为10%,宫颈癌患者阳性概率为83%,宫颈癌患者HPV感染阳性的概率显著高于宫颈炎患者,P<0.0001说明组别之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宫颈癌以及宫颈炎患者进行HPV检测具有显著的效果,对患者在疾病早期的筛查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PV感染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自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789例宫颈组织病理检查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结果分为慢性宫颈炎(415例)、鳞状上皮轻度上皮内瘤变(184例)、鳞状上皮中度上皮内瘤变(89例)、鳞状上皮重度上皮内瘤变(67例)、鳞状细胞癌(34例),同时选取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析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HPV16/18型感染阳性率与宫颈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789例宫颈组织病理检查者中HPV阳性有477例,占60.46%,鳞状细胞癌组患者的HPV总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病变程度越高则HPV16/18感染阳性率越高,以鳞状细胞癌组最高(85.30%),与其他各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型感染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亚型(P<0.05)。结论:HPV感染率不断上升,宫颈病变程度也随之加重,尤其是HPV16型和18型感染所占比重较大,与宫颈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本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疾病筛查840例,采用PCR技术检测高危型HPV16、18型DNA检测后,420例采用传统涂片法,420例采用液基法。以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或子宫切除术后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比较3种筛查宫颈病变的方法,测定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同时对比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HPV16及HPV18感染的比率,评价HPV16及HPV18检测的意义。结果:HPV检测可提高宫颈细胞学筛查宫颈病变的效率。随着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级别的增加,HPV16阳性率明显高于HPV18阳性率。结论:HPV16及HPV18型检测,可浓缩宫颈癌高风险人群,可提高宫颈细胞学筛查宫颈病变的效率;可预测宫颈病变。随着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级别的增高,其HPV16感染的阳性率高于HPV18,说明HPV16致癌性高于HPV18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