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左主干狭窄冠心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方法回顾25例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的患者在全麻下实施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麻醉,对血流动力学、正性肌力药物及围麻醉期心血管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5例病人均完成CABG术,18例为非体外循环下完成,7例在体外循环下完成。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100%,15例有心律失常,8例有明显的ST段改变,1例体外下行CABG者术后24h死于左心衰,余安全出院。结论左主干狭窄病人行CABG术麻醉要求高,正确的围麻醉期处理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及术后认知功能。方法40例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男性患者,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每组20例。在术前、术后6、12、18和24h采血,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NSE浓度。在术前1天和术后7~10天进行神经心理测试。结果体外循环组患者术后6h血浆NSE浓度比术前显著升高,同时高于非体外循环组;非体外循环组患者各时点无差别。非体外循环组患者在数字广度测验(逆向)、斯特鲁字色干扰测验改正反应和阻塞反应的结果显著优于体外循环组患者。体外循环组患者术后6hNSE水平与连线测验A型相关,术后12hNSE浓度与数字广度测验(顺向)、连线测验A型、斯特鲁字色干扰测验时间分项相关。结论心脏手术后血浆NSE浓度的升高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但在具体应用时应考虑NSE的组织多源性及体外循环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测定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条件下冠脉搭桥术患者血浆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比较2种手术方式对脑损伤程度有无不同,探讨术中影响血浆S100-B蛋白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30例择期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分为体外循环组(CPB group,A组)和微创非体外循环组(non-CPB group,B组),每组均为15例。于术前、麻醉后、主动脉侧壁钳开放时、术毕时、术后2 h、6 h、12 h和24 h采血测血浆S100-B蛋白浓度。结果: (1) 两组患者血浆S100-B蛋白浓度均在升主动脉侧壁钳开放时显著高于术前,且A组患者血浆S100-B蛋白浓度峰值是B组的3倍多(2.32±0.26 μg/L和0.71±0.14 μg/L),之后逐渐降低,到术后24 h基本接近正常。(2) 术中患者血浆S100-B蛋白升高水平与体外循环转机时间或心表手术操作时间呈正相关(A组:r=0.659,P<0.05;B组:r=0.584, P<0.05)。结论: 血浆S100-B蛋白水平可以用来评价2种冠脉搭桥术对脑的损伤程度,术后连续检测对于诊断脑损伤并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具有重要价值;非体外循环微创冠脉搭桥术较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更能够有效降低对脑损伤的程度和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并讨论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使用心脏稳定器 ,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 :本组 6例手术效果良好 ,无死亡及重大并发症。ICU时间 12h~ 4 8h ,住院时间 10d~ 12d。术后随访心绞痛消失 ,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 :微创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死亡率低 ,住院时间、出血及输血量较常规CABG明显减少。尤其对搭桥高危病例手术优越性显著 ,随着手术指征的扩大 ,可适合大多数冠心病例 ,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1999年10月29日至2001年8月9日采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方法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15例,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方法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12例。就两组病例临床情况和近期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组无术中需转体外循环,无围手术期急性心肌梗死,无死亡病例。术后心绞痛全部缓解,住院天数12~21d,平均14.53d。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行,且可减少输血,减轻手术创伤与并发症。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7.
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围术期皮质醇昼夜分泌节律性的变化。选择在低温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的男性病人40例,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每组20例。所有病人均在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气管插管后。10min、肝素化后10min、转机后30min(或切皮后2h)、中和肝素前和术终各时点及术后每3h抽血1次持续到术后24h。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皮质醇的浓度。两组病人术中各时点血浆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麻醉诱导前,而在术后24h明显升高;非体外循环组病人在诱导后和术终时点皮质醇水平高于体外循环组。在术后24h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分别有3例和7例病人的皮质醇分泌表现为昼夜节律性,其余病人则无昼夜节律性分泌。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多数病人皮质醇昼夜节律性分泌紊乱,但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病人术后早期有皮质醇昼夜分泌节律性的病例数多于体外循环组,提示体外循环有可能干扰了围术期皮质醇的分泌节律。  相似文献   

8.
韩冬  杨侃  张壮  陈国峰  胡玲  王登峰  杜守峰  孙君隽 《医学信息》2006,19(12):2225-2227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自2003年3月至2006年7月我们共对63例冠心病人施行CABC,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突发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心内科治疗的手段不断完善,但严重多支的冠心病仍需手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改善心肌缺血、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有效方法。冠状动脉搭桥术通常是在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进行。有学者曾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低温体外循环对心肌保护存在诸多不利作用,低温使心肌酶活性降低,从而使心肌细胞内钠离子、钙离子潴留,使氧解离曲线左移,心肌氧释放减少,导致有氧代谢大幅度下降,体内各脏器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完成CABG有395例,其中男299例,女96例,平均年龄62.3岁,均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其中18例同期行室壁瘤切除术。结果本组平均搭桥3.2支。体外循环时间62~170 min,平均8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5~102 min,平均68 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2~72 h,平均18 h。围手术期死亡8例,死亡率2.0%,其中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术后发生室颤抢救无效死亡1例,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1例。心功能均明显改善,195例心绞痛症状完全缓解,85例症状较前减轻。随访280例,随访时间8个月至11年,远期死亡5例,死亡原因不明。结论常规中低温体外循环下CABG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黄浩  高伟  冯新海  席耀民 《医学信息》2010,23(15):2865-2866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G)治疗重症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42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0.30的重症冠心病患者,采用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其中男性36例,女性6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LVEF在0.18~0.30,平均(0.26±0.03)之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52~76(61.3±4.2)mm。观察手术情况、比较术前与术后早期的心功能情况。结果 42例患者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为(3.5±1.3)个,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6例;住院死亡2例;术后2周、3个月的LVEF、LVDD较术前显著改善。结论重症冠心病患者(EF〈0.30)实施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能避免缺血损害,能完全再血管化,降低手术风险,有良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bypass graft,CABG)可直接改善缺血心肌组织的血供,能够挽救一大批冠心病患者的生命[1].但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要求解决病痛,还需要尽可能快的恢复生活质量.本文通过探讨综合护理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亓玉莲 《医学信息》2010,23(5):1397-1398
我们对2005年12月~2009年10月,30例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前后心电图的变化。方法通过25例冠心病CAGB患者术前与术后7天、14天、21天及30天阶段比较心电图的动态变化。结果与术前(4.5±2.3天)比较,ST段压低>1.0mm。T波低平、双向和倒置第一周显著增多,此后ST段压低者减少到术前水平,T波低平、双向和倒置非常显著地减少。结论冠心病患者CABG后出现一过性ST段压低变化,T波低平、双向和倒置,此后上述改变逐渐减少至恢复到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其术后易发生桥静脉再狭窄甚至闭塞,发生复发性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增加。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是临床提高桥血管通畅率的常用药物,抗血小板药物能减少早期的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能够延缓中期的内膜增厚和晚期的粥样斑块的形成。本文就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降低CABG术后血管再狭窄的研究作一综述,并对综合治疗CABG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方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处理三支主要冠状动脉分支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和氧供需改变,并对原因作初步分析,为麻醉处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秽植术符合标准的60倒病人。手术开始后,记录以下5点的血流动力学数值:(1)开胸始;(2)暴露和固定前降支后;(3)暴露和固定左回旋支冠状动脉后;(4)暴露和固定右冠状动脉后;(5)术毕。记录(1),(4),(5)点血气。结果 血流动力学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平均动脉血压、心指数下降,而心率、中心静脉压升高,平均肺动昧压、肺动脉楔压升高。动脉血气改变,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结论 本组病人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时,血流动力学发生了变化,经及时处理完成手术。氧供逐渐减少,氧耗量没有明显的改变,氧代谢紊乱及缺氧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7.
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备体外循环的湿备模式进行改良,以达到即满足临床需要,又节省医疗资源的预期。采用储血器、微栓滤器、接头和管道连接并预充排气的湿备模式,术中根据需要再连接氧合器。23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术中因血压偏低转为体外循环辅助下冠脉搭桥共7例,平均用时约2~3 min。此种改良湿备模式能更好地满足冠状动脉搭桥术备体外循环的需要,并可节约大量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软脉降脂合剂对兔动脉搭桥术后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软脉降脂合剂在动脉搭桥术后再狭窄发生过程中的防治作用,以及中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再狭窄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阿司匹林对照组、软脉降脂中剂量组和软脉降脂高剂量组,行右侧颈动脉搭桥术。术后给药灌胃8周后,取抗凝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循环内皮细胞(CECs),取血清用ELISA检测P-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结果:各给药组和模型组比较,CECs相对比例、P-选择素和ICAM-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脉降脂合剂2组与阿司匹林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软脉降脂合剂能够降低动脉搭桥术后的CECs、P-选择素和ICAM-1水平,有助于改善CABG术后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主干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主干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1)本组5例患者中,女性1例,男性4例,年龄27~70岁。(2)临床表现主要为胸痛、胸闷等心绞痛症状,除1例老年患者外,其余4例病人都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和缺血心电图变化。(3)冠状动脉造影示3例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给予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随访2月~6年无明显不适;另2例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药物治疗后仍有劳累性心绞痛发作,其中1例半年后猝死。结论: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主干是一种罕见的冠脉畸形,对存在严重心肌缺血的患者应进行预防性冠状动脉搭桥术或介入治疗,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7年8月,共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32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患者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43~71岁,平均57.5岁。临床上均有胸闷、胸痛等症状,合并高血压病25例,糖尿病者12例,高血脂17例。心功能II~III级32例,其中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