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运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评估测试量表(CAT)、改良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肺功能及既往1年急性加重次数四种方式分别对慢阻肺患者的症状及未来急性加重风险进行评估,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并探讨不同方法评估的灵敏性。方法对284例慢阻肺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CAT评分、mMRC分级、既往1年急性加重次数和肺功能测定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84例病人,其中93例病人CAT评分≥10和mMRC2,7例病人CAT10和mMRC≥2;其中45例病人FEV1%≥50%和既往1年急性加重次数≥2,65例病人FEV1%50%和既往1年急性加重次数2;慢阻肺CAT评分与mMRC分级两种症状评估方法具有正相关和一般的一致性(r=0.828,P0.01;Kappa系数分别为0.384,0.291,P=0.000)。然而CAT评分的灵敏性(96.73%)高于mMRC(56.54%);既往1年急性加重次数与肺功能两种未来风险预测方法之间具有负相关及一般的一致性(r=-0.547,P0.01;Kappa系数分别为0.393,0.324,P=0.000)。其中肺功能对风险评估的灵敏性(78.16%)高于急性加重的次数(68.45%)。结论 CAT评分相对于mMRC分级其涵盖内容更丰富,对慢阻肺的症状评估其准确性及灵敏性更高;在对慢阻肺未来急性加重风险评估中,肺功能优于既往急性加重的次数,可准确的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要肺功能指标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4月门诊随访的146例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时患者的肺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Ⅱ级组(68例)、Ⅲ级组(7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持续1年的规范药物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主要肺功能指标及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AT)评分的变化,并对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和CAT评分的符合度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其FVC、FEV_1水平均较入组前明显增加(P0.05),组间比较入组时和治疗1年后Ⅱ级组FVC、FEV_1水平均明显高于Ⅲ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AT评分均较入组时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入组时Ⅱ级组CAT评分明显低于Ⅲ级组(P0.05);Ⅱ级组相符人数68例,相符率为85.29%,Ⅲ级组相符人数43例,相符率为89.74%,均具有较高的相符率。经相关性分析,CAT评分与FVC、FEV_1以及FEV_1/FVC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62、-0.385和-0.353,P均0.05。结论肺功能水平的变化能有效反映中重度稳定期慢阻肺患者病情的发展,而CAT评分与肺功能水平变化具有相关性,因此可以考虑将CAT量表作为中重度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变化的常规量表,并以此作为进一步检查需求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并比较二者对肺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163例,其中肺功能分级Ⅰ级26例,Ⅱ级47例,Ⅲ级56例,Ⅳ级34例。比较不同肺功能分级患者性别、年龄、肺动脉高压发生情况、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m MRC评分、CAT评分;mMRC评分、CAT评分与COPD患者肺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m MRC评分、CAT评分与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mMRC评分、CAT评分对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结果 (1)不同肺功能分级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分级Ⅲ级、Ⅳ级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高于肺功能分级Ⅰ级、Ⅱ级患者,肺功能分级Ⅱ级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高于肺功能分级Ⅰ级患者(P0.05);肺功能分级Ⅳ级患者FEV_1/FVC、mMRC评分、CAT评分高于肺功能分级Ⅰ级、Ⅱ级、Ⅲ级患者,肺功能分级Ⅲ级患者FEV_1/FVC、m MRC评分、CAT评分高于肺功能分级Ⅰ级、Ⅱ级患者,肺功能分级Ⅱ级患者FEV_1/FVC、mMRC评分、CAT评分高于肺功能分级Ⅰ级患者(P0.05)。(2)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MRC评分(r_s=0.906)、CAT评分(r_s=0.847)与COPD患者肺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MRC评分与COPD患者FEV_1/FVC(r=-0.71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r=-0.813)呈负相关(P0.05),CAT评分亦与COPD患者FEV_1/FVC(r=-0.801)、FEV_1%pred(r=-0.894)呈负相关(P0.05)。(3)ROC曲线显示,mMRC评分、CAT评分预测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45[95%CI(0.278,0.803)]、0.870[95%CI(0.000,1.00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00分、21.00分,CAT评分预测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AUC大于mMRC(P0.05)。结论 m MRC、CAT评分与COPD患者肺功能分级呈正相关,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且对肺动脉高压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与mMRC评分相比,CAT评分可更准确地反映COPD患者肺功能,且对肺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较高,更适用于患者整体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平板数字化X线摄影检测膈肌功能与慢阻肺评估量表得分之间关系,为患者肺功能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3月31日至2014年5月31日共56例慢阻肺患者,行平板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检查和CAT评分,统计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数据组间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患者平板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膈肌移动度、膈肌弧度与CAT评分之间为负相关,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板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与慢阻肺评估量表具有一致性,结合双方优势有利于更好进行肺功能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CAT评分量表与右心功能之间相关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6月我科124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符合入组条件患者62例,其中轻-中度组29例、重-极重度组33例,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并记录肺动脉压力(PAP)、心功能参数(RA-V、RVD、Tei),所有受试者完成CAT评分量表、肺功能参数、动脉血气测定。结果轻-中度、重-极重度组的CAT评分与PAP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CAT评分与RA-V、RVD成正相关,且轻-中度组更具有显著相关性(r=0.654,r=0.444);CAT评分与Tei成显著正相关性,P值0.01。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CAT评分与右心功能参数间均有显著相关性,提示CAT可用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右心功能严重程度评估,右心心功能变化可能影响CAT评分分值,从而拓展CAT在临床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共患疾病与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 纳入慢阻肺稳定期患者166例,收集其临床资料,统计共患疾病数量、种类及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及年龄校正的CCI(ACCI)评分,对入组患者进行3年随访.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表达水平及三者与肺功能指标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及健康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70例吸烟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为慢阻肺组,70例健康吸烟者为健康吸烟对照组,70例健康非吸烟者为健康非吸烟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IL-21、IL-17、TLR4的表达水平;应用德国耶格肺功能仪检查各组肺功能指标FEV_1%pred;用慢阻肺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分,评定慢阻肺患者的健康损害程度;分析血清IL-21、IL-17、TLR4表达水平与FEV_1%pred、CA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慢阻肺稳定期组血清IL-21、IL-17、TLR4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吸烟对照组及健康非吸烟对照组,(P均0.05);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血清中IL-21、IL-17、TLR4表达水平与FEV_1%pred均呈负相关(r=-0.586、-0.703、-0.638,P均0.05);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血清IL-21、IL-17、TLR4表达水平与CAT评分均呈正相关(r=0.718、0.677、0.596,P均0.05)。结论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血清IL-21、IL-17、TLR4表达水平增高,且三者均与患者肺功能指标FEV_1%pred、健康损害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住院诊断为中度以上COPD患者173例,其中69例患者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诊断合并支气管扩张,作为病例组;另104例患者行HRCT检查未合并支气管扩张(对照组)。整理两组患者首诊时病例资料,如性别、年龄、吸烟史、吸烟年限、慢阻肺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GOLD分级、慢性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出现时间、既往肺结核史、既往糖尿病史、血糖、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痰培养细菌学结果等。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估易合并支气管扩张的相关因素。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占39.9%,大多为男性(P=0.017),有吸烟史(P=0.037),吸烟年限更长(P=0.035),CAT评分更高(P=0.002),GOLD分级更重(P=0.031),慢性呼吸道症状时间更长(P=0.001),既往有结核病史(P=0.044),既往有糖尿病史(P=0.003),血糖更高(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COPD合并支气管扩张的危险因素有男性(OR 2.427,95%CI 1.126~5.231,P=0.024)、CAT分(OR 1.476,95%CI 1.031~2.113,P=0.034)、慢性呼吸道症状时间(OR 3.502,95%CI 1.619~7.575,P=0.001)、既往糖尿病史(OR 4.182,95%CI 1.407~12.427,P=0.010)。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男性、CAT评分越高、慢性呼吸道症状时间持续越长、既往有结核病史和糖尿病史时易合并支气管扩张,应得到重视,尽早明确诊断给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分析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与中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主要采用口服甲泼尼龙片,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甲泼尼龙,并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氧分压(Pa O2)、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测试量表(CA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Pa O2、FEV1、MMRC评分、CAT评分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3.33%显著高于观察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中药和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均能获得良好的疗效,其中静脉滴注并发症发生率少,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肺功能康复锻炼联合营养支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5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3)给予常规护理和常规饮食,观察组(n=42)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肺功能康复锻炼和营养支持;治疗2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MMRC评分、BMI、FEV1/FVC以及6MWT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功能康复锻炼联合营养支持可以显著缓解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增强患者运动能力,利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