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儿科收集的8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消化道内镜、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及治疗预后情况,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儿发病年龄2~13岁,男性2例,女性6例,临床以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无特异性。外周血IgE均明显升高(571~2 000IU/mL),6例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率显著升高(13.1%~78.7%),3例患儿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例患儿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内镜下7例患儿胃肠黏膜以充血、水肿及糜烂为主要表现,病理检查提示黏膜组织慢性炎症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8例患儿均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良好,随访一年无复发。结论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和内镜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易漏诊及误诊,多数患儿外周血、腹水和骨髓中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最终确诊需黏膜病理检查,饮食回避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2011年5月—2012年4月对6例门诊或急诊有不同程度腹痛的患者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检查。确诊后均应用糖皮质激及对症治疗1~4周。结果均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白细胞总数增高3例,血IgE增高4例;大便常规均有不同程度的白细胞、红细胞,大便潜血实验均阳性,大便培养全部阴性,无一例发现寄生虫或寄生虫卵;尿常规、肝功、肾功等均正常。1例腹水常规符合渗出液,但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6例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均增高,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满意。结论本病极易与常见的急性胃肠炎病例相混淆,易误诊及延误治疗。特殊病例更为少见,但提高警惕,充分利用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检查是筛查或诊断嗜酸性胃肠炎的最简便、最有价值、最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4.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果  王皓 《中国医师杂志》2003,5(6):746-748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EG)的临床特点和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对 6例EG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随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⑴黏膜型EG患者常以腹痛和腹泻为首发症状 ,而浆膜型以腹痛、腹胀和腹水为首发症状 ,可伴恶心呕吐、低热等 ,肌型以肠梗阻表现为主。⑵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4 3 5± 2 0 5 ) %及 (3 3 4± 15 6) % ,以成熟型为主 ,其变化与症状有关。⑶血沉、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正常 ,IgG可下降。⑷腹水为渗出液 ,可见嗜酸细胞。⑸内镜表现多为粘膜片状糜烂和水肿 ,以胃窦和回盲部明显 ,活检可证实大量嗜酸细胞浸润。⑹激素可在 1周内迅速缓解症状 ,并使嗜酸细胞恢复正常。⑺病情可有反复 ,但预后良好。结论 EG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 ,外周血嗜酸细胞 ,腹水嗜酸细胞 ,胃肠粘膜组织中嗜酸细胞增多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嗜酸性细胞性胃肠炎是累及消化道组织的胃肠道嗜酸性细胞增多性疾病。本病发病年龄从24岁到77岁都有报道,发病率为1-20例每10万例,具有自限性或对症治疗可缓解治愈。1病例报告案例:患者男性,71岁,因腹胀腹痛10天入院,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痛,症状位于上腹部,呈持续性腹胀,阵发性腹痛加重,症状与饮  相似文献   

6.
宋洋  张定国  朱惠明 《中国医师杂志》2008,10(10):1366-1367
目的评价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内镜下表现。方法对15例确诊的EG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及病理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病人中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者占93.3%,9例(60%)患者外周血中嗜酸性细胞(EC)计数增多。内镜表现为胃窦、十二指肠降段、回盲部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红斑、小溃疡等,个别病例黏膜正常,腹腔内镜检查空肠浆膜节段性充血水肿。结论外周血EC增多对诊断EG有提示作用,内镜下黏膜活检病理检查对EG诊断有重要意义,腹腔内镜检查对浆膜型EG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误诊原因,探讨预防误诊对策.方法 对1995-2008年中国医院知识仓库医学专题全文数据库(CHKD)报道的39例EG误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EG首诊误诊率为21.8%(39/179),最常见症状为腹胀痛,占92.3%(36/39),误诊疾病最多的是急性胃肠炎,其次为急性胰腺炎和结核性腹膜炎;易引起误诊的病变类型是肌层病变型和浆膜病变型.结论 EG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fis,EG)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细胞(eosinophilic cell,EC)异常浸润为特征的胃肠道疾病,可累及整个消化道,引起消化道任一部位管壁嗜酸细胞浸润、水肿及增厚。本病按浸润程度分为黏膜型、肌层型和浆膜型。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很难做出诊断,极易误诊。现对我院2000年5月~2006年8月收治的6例诊断明确的EG患者进行分析,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病变可累及从食管到直肠的全胃肠道壁各层。以往认为本病儿童少见,但近年来报道逐渐增多,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误治。本研究分析2例EG患者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儿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8例EG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内镜表现和治疗随访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1例表现为腹泻和胃肠道梗阻外,余7例均以腹痛为主要表现;所有患者均有外周血嗜酸细胞升高;7例患者内镜发现胃肠道嗜酸细胞浸润,1例通过手术标本病检确诊。7例给予糖皮质激素而1例仅给予抑酸、抗炎治疗,病情均好转出院。结论EG临床上容易误诊或漏诊,腹痛、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和内镜下黏膜活检发现嗜酸细胞浸润是诊断EG的关建。糖皮质激素治疗有良效。  相似文献   

11.
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 esophagifis,EoE)是一种病理生理尚未明确的食管壁全层以嗜酸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炎性反应疾病。1995年由Kelly等首次报道。需排除继发于嗜酸细胞性胃肠炎、胃食管反流病、消化道感染及肠道炎性反应疾病。目前EoE的定义为嗜酸细胞浸润仅发生在食管。本病国内报道尚较少,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诊治经历。  相似文献   

13.
嗜酸粒细胞性脑膜炎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嗜酸粒细胞性脑膜炎自1944年我国台湾省报道第一例以来,该病的报道已逐渐增多,国内大陆如温州等地曾有流行。本病报告多见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香港及台湾等沿海地区。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在2003年11月至2004年4月共收治25例,短期内在昆明地区爆发性流行还是首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报告一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护理,入院后为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护理、消化道症状观察、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疾病相关的知识宣教,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介绍疾病的发病原因及转归,使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病理、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40例骨嗜酸性肉芽肿资料,均经病理学证实。结果40例中男29例,女11例。中位年龄15岁。单发病灶37例,多发病灶3例。主要症状多为局部疼痛。40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加放疗16例,手术加放疗加化疗3例。随访均超过5年,5年存活率100%。结论骨嗜酸性肉芽肿属良性肿瘤,手术加放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患者的气道炎性反应特点.方法 对7例EB患者(EB组)行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计数,并与12例哮喘患者(哮喘组)、1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CVA组)和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性鼻炎组)进行对照.计算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比例及EB组和CVA组患者支气管黏膜活检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计数.结果 哮喘组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比例为(18.7±53)%,CVA组为(10.2±4.5)%,EB组为(8.7±2.3)%,变应性鼻炎组为(2.7±3.2)%.EB组与哮喘组、CVA组、变应性鼻炎组嗜酸粒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VA组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分别为(5.2±1.2)个/mm2和(12.5±2.4)个/mm2;EB组分别为(1.3±0.1)个/mm2和(3.5±1.4)个/mm2,两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B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积极治疗可能阻止其进一步发展为哮喘;EB患者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的浸润数量较CVA明显减少,可能是其缺乏气道高反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嗜酸性胃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临床罕见。我院消化内科1993-2004年共收治6例嗜酸性胃肠炎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是1989年由Gibson首先提出并定义的一种疾病,表现为慢性干咳或晨咳少许黏痰,痰嗜酸粒细胞比例≥3%,肺功能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AHR)的证据。本研究以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EB并随访观察临床效果,探讨EB患者最佳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19.
刘卫兵  朱敏 《工企医刊》1998,11(2):17-18
自1986年1月~1996年1月,我们收治经血培养确诊伤寒272例,并对嗜酸细胞计数作了动态观察。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72例中,男144例,女128例。年龄3~14岁43例,15~30岁130例,31~40岁71例,41~65岁28例。均为散发病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全部经B超和CT扫描。结果8例患者在体检中无意发现,4例首发症状伴有腰部酸痛。病灶全部单发,7例位于左肾,5例位于右肾,最大径2.0~11.6cm,平均5.8cm。B超为高回声,包膜完整。结论大部分肾嗜酸细胞腺瘤临床症状不明显,增强后实质部分均匀强化,囊变或坏死罕见,有助于与肾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