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对比应用简易呼吸器和采用间断吸引清除气囊上方滞留物的方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入住重症医学科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简易呼吸器法清除气囊上方的滞留物,对照组采用间断吸引法清除气囊上方的滞留,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呼吸机治疗一周、两周后VAP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机械通气一周、两周的VAP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清除气囊上方滞留物的方法均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而应用简易呼吸器法清除气囊上方滞留物的方法与间断吸引法相比,能显著缩短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应用简易呼吸器清除气囊上方滞留物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金花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614-1615
目的探讨定时清除气管套管气囊上滞留物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的影响。方法对人住ICU预计机械通气(MV)超过48 h的危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定时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对照组未清除气囊上滞留物。观察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时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可以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除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实施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清除前、后7个月内建立人工气道实施机械通气患者分别为常规组(n=48)和改进组(n=35),比较两组一周内VAP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结果:改进组VAP的发生率8.6%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9.2%(P<0.01);改进组VAP的发生时间6.3天明显长于常规组的4.2天(P<0.05).结论: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技术可显著减少VAP的发生率和延长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不能脱机及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气管插管患者气囊上带菌的滞留物不断流到下呼吸道是VAP难以控制的常见因素。本次研究对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通过气囊上滞留物进行持续引流防治VAP。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斌  孙洁  顾云帆  刘萍 《临床荟萃》1999,14(22):1018-1019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高达9%~68%,病死率为不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3倍。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内行机械通气48小时至8天的患者127例,分两组行多项指标检测,旨在比较气囊上滞留物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ICU科因各种原因行机械通气48小时到8天的12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男性71例,女性56例,年龄13~76岁。外科术后106例,非手术患者21例,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APACHE-Ⅱ评分,留置胃管时间及胃酸抑制等一般情况相似,观察以上患者肺炎发生情况,气囊上滞留物培养及下呼吸道细菌培养结果。  相似文献   

6.
清除气囊上滞留物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58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清除气囊上滞留物,观察两组机械通气1、2周AVP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机械通气1、2周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可显著减少VAP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清除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的最佳时间。方法将94例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每4h、8h、12h进行气囊上滞留物清除。结果4h组和8h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12h组(P〈0.05),4h组和8h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h清除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能明显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节约成本,为最佳清除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气囊上滞留物间歇吸引降低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作用。方法选择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气囊上滞留物间歇吸引组(观察组,n=28)和普通人工气道护理组(对照组,n=30)。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和气囊上滞留物的含菌量。结果观察组气囊上滞留物含菌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周内VAP发生率(7.1%)低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囊上滞留物间歇吸引可降低声门下气囊上区含菌量,降低早期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气囊上滞留物冲洗对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作用.方法 对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预行机械通气(MV)超过48 h的患者使用可冲洗型气管导管,共进行63例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气囊上滞留物定期引流冲洗组为A组(31例次),非冲洗组为B组(32例次).A组每6 h冲洗1次,B组于机械通气后48 h、4,7,14 d取标本时冲洗.分别于机械通气后48 h、7,14 d采用双套管保护性毛刷取下呼吸道分泌物,同步行气囊上滞留物细菌学检测,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 1周内,A组VAP的发生率为6.1%,与B组31.3%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2组VAP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VAP的发生时间较B组明显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气囊上滞留物致病菌的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1).在发生VAP的22例次患者中,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分泌物菌株分市一致的患者有13例次,占61.1%,主要优势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结论 (1)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和冲洗可以使气囊上滞留物致病菌的浓度明显降低,还可以降低VAP的发生率,使VAP的发生时间延迟.(2)气囊上滞留物病原菌移行是VAP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气囊上的滞留物清除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以预防和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方法:将109例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9例除执行常规人工气道管理外,在口腔护理后进行气囊上的滞留物清除,对照组40例执行常规人工气道管理;留取两组患者气道分泌物做痰液培养及药敏.观察两组患者清除气道分泌物前后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记录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痰液培养结果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清除气道分泌物前后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73,P<0.01),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t =2.13,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囊上滞留物清除在缩短机械通气患者上机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方面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人工气道气囊上方滞留物间断持续引流对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行人工气道患者分为对照组70例和试验组62例,对照组在患者呛咳,听诊肺部有痰鸣音或者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吸痰;试验组采用滞留物间断持续引流的方法,观察两组VAP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VAP发生率为17.7%,对照组为32.9%,两组比较,χ2=3.92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囊上方滞留物采用间断持续引流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声门下分泌物引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05年1月-2006年6月收住本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年龄>18岁、机械通气>48 h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SSD组和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人工气道内径、鼻饲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和发生时间、ICU住院时间和病死率,以及SSD组每日引流量等指标.结果 符合条件的61例患者中SSD组30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人工气道内径、鼻饲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SSD组VAP发生率明显降低(30.0%比51.6%,P<0.05);机械通气时间[(7.9±2.6)d比(10.4±0.9)d]和ICU住院时间(9.3±2.9)d比(12.3±5.7)d]均明显缩短(P均<0.05);但VAP发生时间[(6.5±1.3)d比(5.5±0.6)d]及ICU病死率(26.7%比3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SD组以第1日引流量>20 ml作为有效标准,23例引流有效的患者VAP发生率为8.7%,引流无效的7例患者VAP发生率高达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间歇性声门下吸引(intermittent subglottic secretions drainage,ISSD)技术在人工气道管理中预防气管内导管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对本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10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按常规施行人工气道管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施行ISSD技术。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期间气管内导管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发生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ICU住院期间导管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发生时间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肺炎发生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在人工气道患者中应用ISSD技术,可明显减少患者导管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延缓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措施。方法对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7年5月至2009年10月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治愈30例,死亡18例,自动出院6例。结论 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高、病死率高,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严格无菌操作,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诊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银尔通、呋喃西林和洗必泰用于间歇气囊上滞留物冲洗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方面的效果对比。方法选择205例ICU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组(0.2%呋喃西林冲洗)61例、B组(0.02%洗必泰冲洗)75例和C组(银尔通冲洗)69例。记录3组每日气囊上和下呼吸道分泌物吸引量、VAP发生时间和例数、声门下分泌物菌落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分泌物吸引量明显低于A组和B组;C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C组与B组相比机械通气5d内VAP发生率无明显差异,5d后VAP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C组声门下分泌物菌落数明显低于A组,C组与B组相比机械通气5d内声门下菌落数无明显差异,5d后声门下菌落数明显低于B组。结论银尔通用于间歇气囊上滞留物冲洗能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是预防VAP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定期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将102例行经口/鼻气管导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可冲洗气管导管进行定期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冲洗的为观察组(52例),采用普通气管导管进行分泌物吸引的为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为26.9%,发生时间(14±3)天;对照组发生率为58.0%,发生时间(6±4)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可冲洗气管导管进行定期声门下吸引冲洗,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声门下两种不同冲洗及吸引方法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8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声门下吸引冲洗装置进行声门下冲洗及吸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误吸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误吸发生率、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声门下冲洗及吸引装置进行声门下冲洗及吸引可有效预防人工气道患者误吸及VAP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