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死(ACI)中医各证型中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探讨其对各证型ACI的防治意义。方法回顾研究152例ACI初诊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风火上炎证、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定量测定发病第3、7、14日的血浆D-二聚体,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CI各证型在发病后第3日和第7目的血浆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在上述两个时段,ACI各证型的血浆D-二聚体升高程度各不相同,其中风痰瘀阻、痰热腑实和气虚血瘀证以痰血瘀阻为主的证型明显高于其他两型(P〈0.05);第14日,ACI风火上炎讧和阴虚风动证的血浆D-二聚体均接近健康对照组(P〉0.05),气虚血瘀证和痰热腑实证较第7日稍有下降(P〉0.05),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风痰瘀阻证较第7日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与ACI痰、瘀证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ACI分型研究和干预治疗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免疫、炎症角度出发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痰瘀证的本质。方法:将60例ACS患者辨证分型为痰瘀证组(30例)及非痰瘀证组(3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检测血脂、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纤维蛋白原(FIB)、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并分析上述指标与ACS痰瘀证及非痰瘀证的关系。结果:研究发现,ACS痰瘀证组患者sCD40L、CRP、TNF-α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痰瘀证组(P0.05),FIB、1L-6水平高于非痰瘀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痰瘀证组患者TC、LDL-C水平明显高于非痰瘀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痰瘀证组与非痰瘀证组患者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痰瘀证的发生发展可能与sCD40L、CRP、TNF-α及D-二聚体及血脂等相关,sCD40L、CRP、TNF-α及D-二聚体等免疫炎症因子可为ACS痰瘀证的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检测,中医辨证分型,经统计学处理,探讨各指标与冠心病证型间的关系。结果:痰瘀互阻组、心血瘀阻组、痰阻心脉组纤维蛋白原均高于非痰非瘀组(P〈0.05),痰瘀互阻组纤维蛋白原值明显较其它各组高(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血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中医的“痰浊”与“血瘀”。冠心病临床辨证分型为痰瘀互阻、心血瘀阻、痰阻心脉证型的患者可根据这些指标情况运用祛痰活血化瘀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房颤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凝血类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窦性心律患者20例为对照组,房颤患者60例。根据房颤中医常见辨证分型与证候表现共识,对房颤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同时测定D-二聚体等凝血类指标。结果:房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FI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房颤各证型组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痰浊阻滞型、心脉瘀阻型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气阴两虚型、心阳虚衰型(P0.05)。结论:房颤辨证分型以虚证为多;房颤伴有高凝状态,而痰浊阻滞型、心脉瘀阻型患者高凝状态明显,D-二聚体可能是房颤痰瘀证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化痰通络方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证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9例。传统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化痰通络方加减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6.55%,28/29)高于传统组(79.31%,23/29)(P<0.05);治疗前两组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具有同质性,治疗后,两组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降低,实验组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证采用化痰通络方加减治疗,可促进症状转归,改善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瘀证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将7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按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分为血瘀证组36例、非血瘀证组34例,检测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血栓弹力图指标(凝血反应时间,凝固角,最大振幅,凝血指数),并分析以上指标与血瘀证的相关性。结果血瘀证组凝固角、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较非血瘀证组显著升高(P0.05)。最大振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血瘀证具有明显相关关系(P0.05),3项指标对证型影响力的排序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最大振幅。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瘀证的发生与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相关性,体现在最大振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升高时血瘀证发生的概率也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试图针对ACS痰瘀证研究的空白,从免疫炎症的角度出发,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的实质,并分析了炎症因子与血脂分组间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照中医辨证标准分为痰瘀证组(55例)及非痰瘀证组(35例),另设健康对照组70例.分别检测CRP、FIB、IL-6、TNF-α及D-二聚体在痰瘀证及非痰瘀证组中的数值,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与炎症相关因子的关系.检测痰瘀证组、非痰瘀证组间TC、TG及LDL-C的数值变化.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组CRP、TNF-α及D-二聚体显著高于非痰瘀证组(P<0.05、P<0.05、P<0.01),痰瘀证组FIB、IL-6虽高于非痰瘀证组,但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ACS痰瘀证组TC数值显著高于非痰瘀证组(P=0.025),其余TG及LDL-C在两组间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本研究显示CRP、TNF-α及D-二聚体等炎症因子介导的免疫炎症活动与ACS痰瘀证的形成密切相关,可能是ACS痰瘀证形成的始动因素;而高血脂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痰瘀证形成的物质基础;CRP、TNF-α、D-二聚体等免疫、炎症因子有可能成为ACS痰瘀证划分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四川中医》2021,39(6):145-148
目的:观察温阳涤痰消瘀汤联合穴位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阳虚痰瘀阻络证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ACI阳虚痰瘀阻络证患者7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等常规治疗联合温阳涤痰消瘀汤口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针刺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功能评分指标和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学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68.5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值、中医证候积分均减少,正常生活功能评分(BI)增大,并且观察组NIHSS分值、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正常生活功能评分(BI)分值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指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GMP-14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涤痰消瘀汤联合穴位针刺治疗ACI阳虚痰瘀阻络证的临床效果好,并能更好地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浆GMP-140等血清学指标水平,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崇明地区急性脑梗死(ACI)中医各证型中的分布特点,探讨各证型与血黏度的关系.方法:314例ACI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风火上炎证、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计算各组所占的比例,人院第2天进行血黏度水平测定.结果:ACI患者中风痰瘀阻证117例、气虚血瘀证76例,分别占总人数的37.3%,24.2%,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证型中血黏度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或P<0.01),其中风痰瘀阻、气虚血瘀为主的证型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尤为明显(P<0.05).结论:崇明地区ACI中医分型以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为主,血黏度可作为ACI风痰瘀阻、气虚血瘀分型研究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正常组,共4组,每组各25例;再将75例冠心病患者依据病变血管数目分为一只组26例、二只组23例、三只组26例;100例均行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化验检查,对各结果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各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对了解冠心病的分型、危险程度及疗效均具有极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脂、FIB与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14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痰瘀阻络证74例和气虚血瘀证74例,比较2组患者TC、TG、HDL-C、LDL-C及FIB水平。结果:痰瘀阻络证组TC、LDL-C、FIB水平均明显高于气虚血瘀证组。结论:TC、LDL-C、FIB可以为脑梗死急性期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痰瘀证候(包括痰证、血瘀证、痰瘀互阻证)血浆蛋白质的表达差异,寻找不同痰瘀证候的特异性标志蛋白群。方法收集146例北京地区汉族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痰证、血瘀证、痰瘀互阻证和非痰非瘀类证候患者及37名健康对照的血浆样品,采用二维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2-DE)方法进行电泳和图像扫描及差异度分析,找出不同痰瘀证候的差异蛋白质表达谱;从凝胶上切取相应差异蛋白质斑点,酶切后于Q-TOF-MS仪上进行二级质谱分析,进一步采用Fisher判别法对差异蛋白进行典型性分析,筛选出能够显著区分不同痰瘀证候可能的标志蛋白群。结果在组间匹配变异度超过100%的11个斑点中除2个斑点未确定外,发现有7种不同的蛋白质。经对这9种不同的蛋白质进行典型性分析后发现:能区分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与正常人群间的血浆标志蛋白群可能是结合珠蛋白前体和纤维蛋白原γ链;能区分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痰瘀类证候与非痰瘀类证候的血浆标志蛋白群可能是纤维蛋白原β链和载脂蛋白AI前体;能区分痰证与痰瘀互阻证可能的标志蛋白群是纤维蛋白原γ链、白蛋白和载脂蛋白AI前体;能区分痰证与瘀证可能的标志蛋白群是结合珠蛋白前体、肾上腺髓质素结合蛋白前体、白蛋白和补体C4;能区分瘀证与痰瘀互阻证可能的标志蛋白群是白蛋白和肾上腺髓质素结合蛋白前体。结果还发现上述可能的标志蛋白的表达差异可随痰瘀证候间不同的传变方式而有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获得了可显著区分血脂异常及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痰瘀证候及痰瘀类证候与非痰瘀类证候间可能的标志蛋白群的特异性组合,及在功能蛋白质水平上有关痰瘀证候的传变主要是由痰致瘀进而形成痰瘀互结的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脂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脑梗死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11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g)并进行分析。结果:风痰瘀阻型脑梗死患者的TC水平与其余各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风痰瘀阻型患者LDL-C水平与痰热腑实型、阴虚风动型、痰湿蒙神型、风火上扰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痰湿蒙神型脑梗死患者的血浆Fg水平与其余各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及血浆Fg水平与脑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密切关系,两者均可作为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指导中医微观辨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体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气虚血瘀型或痰瘀互阻型的CHD患者161例,检测FIB并作比较。结果:CHD男性患病率明显较女性高,两组性别分布有显著差异(P=0.001);痰瘀互阻组体质量、FIB显著偏高,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结论:CHD痰瘀互阻型患者男性较多;体质量、FIB升高可作为CHD痰瘀互阻型的临床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化痰活血汤对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 将7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7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化痰活血汤.治疗前后测定神经功能评分、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3.81%,对照组为51.3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化痰活血汤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痹3号方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内科常规治疗以及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胸痹3号方,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023、P=0.0303);两组都存在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降低(P<0.0001,P<0.0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001、P<0.0001)。结论:胸痹3号方对痰阻心脉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能与降低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相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脾肾两虚证、痰瘀阻络证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脾肾两虚证患者42例,痰瘀阻络证患者38例,湿热蕴阻证1例,阴虚热盛证1例。选取脾肾两虚证患者及痰瘀阻络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入选患者应用简易智能精神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分,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比较两组间各指标水平。结果脾肾两虚证组与痰瘀阻络证组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是否吸烟、血压、血脂、肝肾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痰瘀阻络证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糖化血红蛋白(Hb A1c)、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明显高于脾肾两虚证组(P0.05),而MMSE评分明显低于脾肾两虚证组(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痰瘀阻络证患者更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其与腹型肥胖、慢性高血糖及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活血化痰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瘀互结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9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2组疗程均为14d,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及D-二聚体指标变化。结果:总效率治疗组为92.0%,对照组为8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TK、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痰法对于AECOPD痰瘀互结证患者疗效确切,能改善症状,影响血液流变学及D-二聚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L-22、MMP-7、C-myc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RA-IL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0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0例健康者(正常组),30例单纯RA患者(RA-n ILD组),120例RA-ILD患者(RA-ILD组),其中寒湿痹阻证、痰瘀阻络证、气血亏虚证、肺肾两虚证患者各3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IL-22、MMP-7、C-myc在RA-IL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RA-n ILD组和RA-ILD组IL-22、MMP-7、C-myc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RA-ILD组MMP-7表达水平高于RA-n ILD组(P<0.05);痰瘀阻络证患者中IL-22、C-myc表达水平高于寒湿痹阻证、气血亏虚证及肺肾两虚证(P<0.05);寒湿痹阻证及痰瘀阻络证患者中MMP-7表达水平高于气血亏虚证和肺肾两虚证(P<0.05)。结论:IL-22、MMP-7、C-myc在RA-ILD及RA-n ILD患者中均升高;IL-22、C-myc与痰瘀阻络证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医证型与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及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特点。方法将244例NAFLD患者中医证候、合并相关疾病的频数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中医证型标准分为5组中医证型,分别为湿热蕴结证、痰瘀阻络证、痰浊内阻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比较5组中医证型在性别、年龄、生化指标间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探讨中医证型与各指标的关系。结果谷氨酰转肽酶(GGT)在各证型中痰瘀阻络证较肝肾阴虚证明显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在各证型中痰瘀阻络证较痰浊内阻证明显降低,痰瘀阻络证、痰浊内阻证分别较其他证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脂蛋白(Apo AI)各中医证型中痰瘀阻络证较其他三证型明显降低(P0.05)。结论 NAFLD患者中医证型与GGT、HDL-C、Apo AI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NAFLD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