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临床路径在新加坡KK医院儿童急救部的应用。由于临床路径的开展,缩短了急诊留观时间,促进科室间合作,减少医疗纠纷,为患者提供持续性、整体性医疗服务,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
儿童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严重程度及原因。方法:本文对1989年~1995年儿童白血病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儿童白血病的医院感染(例次)率达47.3%,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占首位,病死率较高。结论:儿童白血病住院病人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尤其在粒细胞减少期,应加强对这部分病人的管理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临床路径治疗儿童腹股沟疝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入院的腹股沟疝患儿170例,按照是否进入快速康复临床路径分为快速康复路径组(观察组)和普通临床路径组(对照组)。观察组患儿(86例)采用快速康复临床路径,对照组患儿(84例)采用普通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比较二组患儿的复苏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二组患儿均无并发症出现。观察组复苏时间为(9±4)min,对照组复苏时间(18±9)min,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86,P=0.00);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对照组为23.8%,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1,P=0.11);观察组住院时间(1.2±0.2)d,对照组住院时间(2.9±0.7)d,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46,P=0.00);观察组住院费用(4864±360)元,对照组住院费用(5311±463)元,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0,P=0.00)。结论快速康复临床路径应用于儿童腹股沟疝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利于患儿的快速康复并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笔者通过在新加坡医院的参观和学习,介绍新加坡医院全程以人为本、患者至上、全方位优质服务和追求卓越的做法,学习借鉴其经验,从身、心、灵的高度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全面深入推进我们的全方位优质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5.
医院血源性感染已越来越弓愧全世界医务人员的关注。医疗卫生机构中一切可能接触血源和体液的操作,如注射、采血、输血、手术、外伤处理、引流、导尿及各类标本的采集、传递、检验、保存和废弃过程,均是造成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的环节。笔者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进行综合护理培训2年,体会到该院在血源性院内感染方面的管理措施有其独到之处值得借鉴,现介绍如下。1加强对血源性院内感染的监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每天深入病房,了解医院感染情况,及时发现感染病例,寻找感染源,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源性感染。2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原则…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医院胸心外科病房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作为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第8期赴新加坡培训的学员,有幸于1997年6月至1999年6月,在新加坡中央医院胸心外科学习.现将其病房管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中央医院是新加坡最大的急救综合性医院,拥有1600余张床位、5000余名医务工作。该院的烧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新加坡惟一拥有烧伤救治技术以及专业设备的科室,在东南亚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心有52张病床,年平均住院人数为320人次,月门诊量为168人次。2003年-2005年笔在该中心学习、工作,现对其病区设置、治疗方法作一介绍。[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骨科疾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模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科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编骨科共性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以及40种单病种护士版与患者版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将骨科4个病区的患者分为研究组(n=253)与对照组(n=245),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研究组应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每个病室均放有1本路径本,每本事先夹入骨科病室告知制度、共性健康教育内容,当患者入院时,由当班护士根据此患者所患疾病从计算机中输出相应的路径单夹入路径本中,在患者住院期间每班护士按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识字患者和家属鼓励其结合护士的讲解阅读.结果 两组患者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认知态度或行为改变、对健康教育效果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实施骨科疾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能规范医疗护理行为,增强患者遵医行为,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工作模式,从而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Ziv Harel Ron Wald Eric McArthur Glenn M. Chertow Shai Harel Andrea Gruneir Hadas D. Fischer Amit X. Garg Jeffrey Perl Danielle M. Nash Samuel Silver Chaim M. Bel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 JASN》2015,26(12):3141-3150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a hospital discharge are poorly defined for patients receiving maintenance in-center (outpatient) hemodialysis. To describe the propor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patients who are rehospitalized, visit an emergency department, or die within 30 days after discharge from an acute hospitalization, we conducted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all adult patients receiving maintenance in-center hemodialysis who were discharged between January 1, 2003, and December 31, 2011, from 157 acute care hospitals in Ontario, Canada. For patients with more than one hospitalization, we randomly selected a single hospitalization as the index hospitalization. Of the 11,177 patients included in the final cohort, 1926 (17%) were rehospitalized, 2971 (27%) were treated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840 (7.5%) died within 30 days of discharge. Complication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ere the most common reason for rehospitalization, whereas heart failure was the most common reason for an 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 In multivariable analysis using a cause-specific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were associated with 30-day rehospitalization: older age, the number of hospital admissions in the preceding 6 months, the number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s in the preceding 6 months, higher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score, and the receipt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during the index hospitalization. Thus, a larg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receiving maintenance in-center hemodialysis will be readmitted or visit an emergency room within 30 days of an acute hospitalization. A focus on improving care transitions from the inpatient setting to the outpatient dialysis unit may improve outcomes and reduce healthcare costs. 相似文献
14.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以减少意外事故、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回顾分析从急诊科转运至病房或检查的危重患者1084例.其中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取传统方式转运患者510例为对照组;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转运患者574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意外发生率、转运死亡率及接收科室满意率.结果 对照组转运途中发生意外122例、死亡14例、接收科室不满意19.02%;观察组分别为58例、2例、4.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风险管理可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16.
17.
儿童医院护士压力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护士压力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研究领域。本文对儿童医院护士的压力源及应对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儿童医院护士寻求有效减压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以求进一步提高儿童医院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从急诊疼痛预检分诊护士资质、预检分诊记录,疼痛分级评估工具以及分诊护士疼痛管理等方面介绍新加坡医院急诊科对疼痛患者的管理方法.新加坡医院通过疼痛管理协议,允许分诊护士在对疼痛患者进行详细的预检分诊记录、细致的分级评估后,对部分疼痛患者采取及时、快速的镇痛措施,大大缩短了患者的诊治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我国急诊护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