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06年6月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30例,其中16例行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经术后13个月~3年随访,与术前比较,伤椎的cobb’s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明显恢复,疗效满意。结论:AF内固定术操作简单,固定牢靠,能问接椎管减压,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良好,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告AF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应用。方法:我院开展该类手术以来,对64例经诊断的胸腰段骨折,给予AF系统固定或同时行椎板减压、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术后伤椎高度和Cobb角均有满意的恢复,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6°矫正到术后约5°。骨折椎体高度完全恢复者36例,21例>90%,7例>80%。神经功能除神经损伤按Frankel标准分级A级的无变化外,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AF内固定加植骨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3.
褚开伟  彭正武  徐会云  黄俊 《安徽医学》2011,(10):1737-1738
目的探讨体位复位GSS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麻醉后体位复位联合GSS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26例。结果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6个月,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术前的40%恢复到术后的92%,椎体后缘平均高度由术前的80%恢复到术后的98%,无内固定断裂发生。结论体位复位GSS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患者并发症少,效果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试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骨折-脱位型脊柱胸腰段损伤的疗效.方法 1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均于伤后1周内在全身麻醉下行椎板减压、后方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通过比较术前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s角、椎管截面积、脊柱序列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9个月-3年,平均20.3个月.伤椎平均前后缘高度和Cobb's角分别是:术前19.2%、75.6%、30.5°、术后91.5%、97.3%、6.3°;椎管截面积术前平均48.5%,术后93.4%;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5.
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5例胸腰段肖像柱骨折行AF钉内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16个月,术后伤椎高度和Cobb角均有满意的恢复,神经功能按Frankl分级有1~3级改善.结论 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探讨AF椎弓根钉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中的疗效。②方法50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AF椎弓根钉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手术,比较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并拍摄X线片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s角的变化。③结果50例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后凸侧弯畸形及侧方移位纠正,Cobb’s角由术前平均22.5°降至术后平均11.5°。④结论后路减压、AF系统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复位骨折椎体,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应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体新鲜骨折的经验.方法 采用经皮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PVP技术治疗胸腰椎新鲜骨折病人16例,其中单纯椎体压缩型骨折9例,爆裂骨折7例.结果 术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6%(15%~77%)恢复至术后89%(62%~100%).脊柱后凸畸形角显著减小,脊柱后凸角由术前平均33.45°(25°~56°)恢复至术后平均5.3°(0°~15°).术后15~30天拆除外固定,随访6~9月(平均7.6月),椎体高度无明显下降.5例有神经症状的患者,其神经损伤ASIA分级基本恢复到E级.结论 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PVP技术能有效恢复胸腰椎新鲜骨折的椎体高度,改善神经功能,防止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AF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行AF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3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伤椎高度平均恢复均达95%以上;Cobb角由术前平均26.5°,矫正到术后平均4.6°;骨折脱位均得到纠正;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1级以上3例(88.6%);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及内固定脱落、断裂等严重并发症;椎体高度未再丢失。结论 AF椎弓根内固定能明显恢复椎体高度及纠正脱位,内固定坚强且并发症少,可作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种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方法.方法 用AF内固定系统加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36例,同时予伤椎椎体椎板有效减压.统计术前、术后2周和术后末次随访时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资料.结果 术后随访7-36个月,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96.7±7.4%,后缘高度恢复至98.5±6.3%,Cobb角恢复到4.7±2.6°.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神经功能按Frankel评定,33例提高1~3级.结论 AF 内固定系统加伤椎椎体内植骨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效果满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对23例胸腰段椎体骨折的发病原因,骨折类型,脊髓损伤情况及椎弓根钉固定的临床治疗分析.结果 23例均获临床随访,椎体前后缘高度由术前平均为41.9%和87.2%恢复到术后的89.6%和92.3%.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19.3°矫正为术后6°.脊髓神经损伤术后有明显恢复.骨折椎体愈合良好,其中内固定物1例松脱无断裂.结论 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简单安全,三维固定稳固,对恢复脊椎结构及功能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AF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通过比较25例AF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通过X线片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s角的变化.结果 25例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后凸侧弯畸形及侧方移位纠正,Cobb's角由术前23.5°降至术后2.5°.瘫痪恢复按Frankel标准分级,A级一例无变化,其余24例均提高1~3级.结论 AF系统具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创伤小,复位确切,固定可靠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清  谭震   《中国医学工程》2010,(2):92-93
目的总结应用AF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脊柱后正中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61例和后外侧入路椎管探查减压34例。结果经6~24个月随访,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36%和后75.5%恢复到术后的前90.5%和后96%,Cobb's角由术前平均24.6°恢复为术后平均4.5°。脊髓损伤的患者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5级。有2例出现椎弓根的松动,1例出现断钉。结论 AF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内固定可靠,是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治疗更加完善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3.
唐玉华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6):522-524
目的探讨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AF内固定系统治疗72例胸腰椎骨折,观察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椎体高度、矢状指数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神经功能改善有效率86.1%,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正常91.7%,矢状指数由术前5°~31°(平均18°),恢复到术后-5°~6°(平均0°),发生螺钉植入错误、断钉、断杆等并发症各1例,占4.2%,未发生神经血管并发症。结论应用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可靠,安全性较高,正确选择AF器件和熟练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李陵江  常恒 《农垦医学》2007,29(2):123-125
目的:通过对6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分析,总结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一期后路手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62例,其中AF22例,RF8例,Dick钉10例,GSS18例,EuRos内固定4例.结果:术后随访6~18月,平均16月,脊髓损伤按Frankel法分级,神经功能术后均有1~3级不等的恢复,植骨在2~4月融合.结论: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坚固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曲小雨 《当代医学》2013,(17):96-97
目的研究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30例,进行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术前及术后1月、6月患者的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和脊柱后突Cobb角。结果本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6.7%,无内固定失败案例,术后1月及6月患者脊柱后突Cobb角、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均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能较好的恢复椎体良好的生物力学强度,有效复位伤椎,重建伤椎的前柱强度,降低内固定失败率和骨水泥渗漏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应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49例,观察脊柱功能改善,椎体前后缘高度变化,cobb角的矫正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6-34个月,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缘37.4%和后缘的81.2%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5.7%和后缘97.2%,cobb角由术前平均28.3°恢复为术后平均4.7°。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按Frankel分级除A级3例无改善外,其余均有1-3级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具有手术相对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等优点,是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周宏星  李俊  肖俊 《医学综述》2012,18(13):2145-2146
目的探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随访中骨折部位无明显疼痛,中度疼痛者8例,轻度疼痛者3例;患者椎体前后凸高度分别由术前的42.1%、92.3%恢复到术后的86.2%、98.3%;患者Cobb角由术前的(23.5±3.5)°降低到术后的(1.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汤瑞新  程银树 《吉林医学》2013,34(19):3762-3764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段爆裂性骨折采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前伤椎前缘高度平均为正常高度的52%(35%~70%),Cobb角平均26°(11°~33°),伤椎椎管正中矢状径为正常的67%(30%~90%),均在2周内手术。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6~22个月),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正常高度的95%(89%~100%),Cobb角平均为5.8°(2°~13°),椎管正中矢状径为93%(87%~100%),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改善,骨折全部愈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矫正丢失等并发症。结论: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可使骨折获得满意复位,增加脊柱稳定性,减少内固定断裂及矫正丢失等并发症,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告AF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应用。方法:我院开展该类手术以来,对64例经诊断的胸腰段骨折,给予AF系统固定或同时行椎板减压、植骨融合。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术后伤椎高度和Cobb角均有满意的恢复,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6。矫正到术后约5°。骨折椎体高度完全恢复者36例,21例〉90%,7例〉80%。神经功能除神经损伤按Frankel标准分级A级的无变化外,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AF内固定加植骨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行AF钉内固定及椎板减压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68例患者X线片显示椎体前、中柱高度恢复良好,椎体前缘高度手术前平均48%,手术后恢复到89%,Cobb角手术前平均35°,手术后恢复到平均9°。除6例完全截瘫及6例E级病例外,其余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标准均有Ⅰ-Ⅱ级以上改善。结论:AF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时复位准确、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是实用且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