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血运重建(CRY)术前、术后的QT间期离散度(QTd)及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变化。方法20例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和24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利用标准同步12导联心电图,对术前、术后1d、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QTd及QTcd进行测量计算。结果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患者行PCI治疗与CABG术后的QTd及QTcd较术前均显著缩短(P〈0.01),两组QTd及QTcd缩短程度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仍存在存活冬眠心肌或顿抑心肌。血运重建后再灌注心肌可恢复电生理功能,且两种血运重建方法术后1个月内至少在改善心肌电活动程度和时间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探讨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PCI治疗的92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CTO将患者分为CTO组(n=36)和未合并CTO组(n=56),比较2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及介入治疗情况,随访2年的预后情况。结果 CTO组患者中有高血压、冠心病史、AMI病史、脑梗死病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病史、PCI史的比例高于未合并CT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O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未合并CT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合并CTO组患者中、重度钙化病变血管比例低于CTO组,手术成功比例高于CT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O组患者全因死亡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未合并CT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CTO病变为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随访期间出现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合并CTO病变的AMI患者较单纯AMI患者采用PCI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均更差,且CTO病变是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 对64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其中行CABG治疗41例(CABG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23例(PCI组),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心脏事件及次要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CABG组院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32% (3/41),PCI组为8.70%(2/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失访患者,随访12~48个月,CABG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5.26个月,PCI组为33.19个月.随访期间CABG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9.51%(8/41),PCI组为30.43%(7/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心肌梗死率、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心绞痛发生率、总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的外科治疗是可行的,CABG治疗ACS与PCI疗效相当,术式要依据患者病情个性化选择,选择合适的血运重建方式才能得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4.
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早发冠心病(CHD)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纳入75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早发CHD患者,分为男性组507例和女性组246例。对两组3个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发CHD男性组和女性组平均年龄相近;女性组糖尿病患者比例(33.74%)高于男性组(19.1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比例在性别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多见于女性(37.40%)。早发CHD单支病变占49.14%,部位以前降支为主(70.65%),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狭窄程度、狭窄支数和累及分支血管比例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早发CHD患者糖尿病比例高于男性;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男性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106例,将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或者无糖尿病病史但入院时第1次随机血糖≥7.8mmol/L者列为高血糖组(49例),其余患者列为正常血糖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血流分级、术前及术后各导联ST段抬高的平均值、术后ST段回落程度及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高血糖组发病到就诊的时间长(P〈0.05),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正常血糖组高(P〈0.05);两组PCI术后60min各导联ST段抬高平均值及术后ST段回落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比例较正常血糖组高(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或入院后随机血糖升高的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后的心肌灌注较差,进而影响心功能,增加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裸金属支架(BMS)与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来本院首次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靶血管为小血管病变且达到完全血运重建的28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BMS组114例、DES组173例,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12个月的临床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特点、PCI成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冠脉造影随访显示DES组再狭窄率均明显低于BMS组(4.87%vs32.25%,P〈0.01);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亦明显低于BMS(3.00%VS13.59%,P〈0.01)。结论DES治疗小血管病变安全可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首次行血运重建治疗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233例,其中PCI组160例,CABG组73例,比较两组患者2年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再次血运重建术)。[结果]CABG组的2年再次血运重建率低于PCI组,但由于术后院内死亡率较高导致CABG组2年全因死亡发生率高于PCI组(P﹤0.05),2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2年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卒中/心肌梗死联合终点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2年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两组间并无差异,但PCI组的2年再次血运重建率仍高于CABG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植入雷帕霉索药物洗脱支架(Cypher支架)和裸支架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a—CRP)水平的变化以及对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226枚Cypher支架(Cypher支架组)和102枚裸支架(裸支架组)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时植入梗死相关动脉。在术前、术后8h和术后24h取静脉血测量血清hs—CRP。结果Cypher支架组和裸支架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hs—CRP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有主要心血管事件患者与无主要心血管事件患者相比,血清hs—CRP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8h和术后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有无主要心血管事件上,Cypher支架组内在各时间点血清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裸支架组内在术后8h和术后24h血清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治疗植入裸支架的STEMI患者。术后8h和术后24h血清hs—CRP升高,12个月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增多;急诊PCI治疗植入Cypher支架的STEMI患者,12个月后主要心血管事件与血清hs—CRP升高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解削、病变特点。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7年4月住院治疗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患者(泵衰竭组)28例和不合并泵衰竭患者(对照组)60例,对其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泵衰竭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经典冠心病危险因素≥2个者多于对照组(P〈0.05),稳定型心绞痛病史、梗死后心绞痛、合并后壁梗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MB峰值高于对照组(P〈0.05),快速心律失常、胸前导联ST段压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和院内病死率高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超优势分布、合并前降支狭窄〉75%病变、右向左侧支循环建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有一定的易患因素和临床特征,早期成功恢复心肌再灌注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雷斌 《现代保健》2011,(24):68-7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因UAP首次行PCI治疗,且在术前连续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3个月以上,术后继续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6个月的5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另外随机选取因不稳定型心绞痛(UAP)行PCI治疗,术前及术后6个月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监测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12h、24h炎性反应指标和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随访两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结果PCI术前,干预组血清总胆固醇(TC)较低,冠脉单支病变者较多,最小管腔直径(MLD)较大,狭窄程度较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000,P〈0.01,Х^2=4.1958,P〈0.05;t=3.8666,P〈0.01);PCI术前、PCI术后12h及24h,干预组的IL-6、hs—CRP、cTnT、CK—M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CI术后6个月内,干预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6802,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UAP患者PCI术后炎性反应,减轻心肌损伤,减少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可改善UAP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老年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远期疗效。方法连续入选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并成功行择期血运重建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65例,分为DES组(85例)和CABG组(80例)。从手术后30 d开始随访5年,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和再次血运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采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无事件生存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调整分析治疗对终点事件的相对影响。结果随访5年,随访率100%,两组间5年生存率(96.58%vs 97.50%)、心源性病死率(0%vs 0%)、全因死亡率(3.52%vs 2.50%)、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2.35%vs 1.25%)、非致死性卒中发生率(2.35%vs 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S组心绞痛复发率(17.64%vs 8.75%)、再次血运重建率(16.47%vs 1.25%)高于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老年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DES与CABG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DES置入远期心绞痛复发率、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观察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因急性STEMI行急诊PCI,并符合纳入条件的梗死相关血管(IRA)高血栓负荷患者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静脉应用替罗非班,PCI中行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35例,对照组(单纯行PCI,仅静脉应用替罗非班)32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罪犯血管心肌染色分级(MBG),术后1.5h心电图最高导联ST段回落百分比(STR)≥50%比率;术后2周及3个月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比较两组出血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术后罪犯血管MBG2~3级比例治疗组多于对照组[60.0%(21/35)比43.8%(1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h心电图最高导联STRl〉50%比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71.4%(25/35)比46.9%(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VEF治疗组高于对照组[(54.2±5.7)%比(44.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LVEDd治疗组小于对照组[(46.5±4.9)mm比(57.1±5.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治疗组高于对照组[(60.5±4.5)%比(43.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情况及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急诊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并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可增加心肌水平的血流灌注,减少心肌损伤,改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心电图(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的关系。方法 对107例由急诊科收入院的ACS患者的ECG及CA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复杂,单支、2支、3支病变均占一定比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以左前降支病变为主,2支以上病变均包含左前降支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单支病变以右冠状动脉病变为主,2支以上病变均包含右冠状动脉病变。(2)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单支病变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vs28%,P〉0.05),2支以上病变发病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64%vs63%,P〉0.05)。(3)〈65岁组单支病变发病率明显高于≥65岁组(46%vs18%,P〈0.01),〈65岁组2支以上病变发病率明显低于≥65岁组(48%vs78%,P〈0.01)。(4)ECG诊断ACS相关病变血管的特异度为100.0%,敏感度为33.3%。结论 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ECG能基本确定相关病变血管,而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ECG不易确定相关病变血管,应尽早行CAG检查明确诊断;年龄越大,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越复杂,亦应尽早行CAG检查。  相似文献   

14.
彭描宇 《现代保健》2011,(28):32-33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老年冠心病(CA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资料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分析本院2009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CAD患者136例。对老年组(70岁以上)与同期非老年组(70岁以下)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观察,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手术效果、并发症情况及长期疗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在治疗老年CAD患者群体上效果显著,且手术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优缺点.方法 在循证医学思想的指导下,系统性搜索已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对相关结果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四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四项研究所用支架均为裸金属支架,共纳入3051例患者,其中有1533例患者经随机分配进行CABG,另外1518例患者进行PCI.结果 PCI与CABG两种术式比较,病死率(P=0.27)、心肌梗死率(P=0.90)、卒中率(P=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管再次重建率(P<0.01)、任何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CABG低于P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I与CABG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病死率、心肌梗死率以及卒中率相似.但是行PCI的患者,病变血管因再狭窄而需要再次血管重建的几率要高,而且其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更高.  相似文献   

16.
刘华  林芬 《医疗装备》2024,(6):75-77
目的 比较血流储备分数(FFR)与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CH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检查方式不同分为FFR组(50例,采用FFR指导PCI)与造影组(48例,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指导PCI)。统计两组行PCI的患者数量、行PCI患者的血管病变部位[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两组出院后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再次血运重建、急性心肌梗死、复发心绞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共26例患者进行PCI,其中FFR组18例(36.00%),造影组8例(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FFR组再次血运重建、急性心肌梗死、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均低于造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冠状动脉造影,使用FFR可指导CHD患者行PCI,明显降低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其血浆中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评价血浆BNP水平与UAP和NSTEMI的关系,观察心肌缺血改善后血浆BN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住院ACS患者154例。其中NSTEMI组29例,UAP组125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128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测定其血浆BNP水平,对154例ACS患者行择期PCI术后的BNP水平进行分析。结果NSTEMI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NSTEMI组高于UAP组(P〈0.05);UAP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154例ACS患者在PCI术后12-24h内BNP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降至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时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NSTEMI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UAP患者,UAP组高于正常对照组,表明心肌缺血是BNP释放的重要刺激因素,BNP水平增高可以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程度;ACS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血浆BNP含量明显降低,可作为观察疗效的指标,对临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后的临床价值的预测。方法收集攀钢总医院心内科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ACS经PCI术后的患者109例。患者发病后6h之内测定IMA,经PCI及术后标准化治疗,随访6个月根据心血管事件是否发生,分为事件组和无事件组。结果有效随访患者101例,其中事件组26例(25.74%),无事件组75例(74.26%)。左室射血分数比较,事件组[(45±7)%]低于无事件组[(5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4,P〈0.05)。血清IMA比较,事件组[(105.51±13.26)U/m1]明显高于无事件组[(85.18±11.36)U/m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18,P〈0.01)。校正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后,IMA仍然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6,95%CI:1.3-2.23,P=0.01)。结论IMA对ACS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有很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优化药物治疗(OMT)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的治疗效果。方法连续入选2008~2014年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内科住院的冠状动脉造影(CAG)住院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成CABG组,OTM组和PCI组,采用电话、门诊和查阅病历确定患者的存活状态,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患者1 643例,其中CABG 283例,OTM 425例,PCI 935例。CABG组年龄最大,合并疾病脑卒中、高血压、既往心肌梗死最多,冠状动脉病变最严重,Syntax积分和血管狭窄积分最高,其次为PCI,再其次为O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OMT左室射血分数最低,其次为PCI,再其次为CA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CI组肌钙蛋白T最高,其次为CABG,再其次为O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OMT和PCI红细胞低于CA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CABG组死亡27例(9.5%),OTM组死亡22例(5.2%),PCI为组死亡63例(6.7%),CABG的死亡率偏高(P=0.063)。CABG与OTM两两比较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男性、高龄、SYNTAX积分、红细胞降低,EF降低,右冠状动脉近端病变是老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远期随访显示CABG,OMT和PCI的死亡率大致相似,但CABG死亡率略高。男性、高龄、复杂病变、LAD近端病变、射血分数降低是老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典型冠状动脉痉挛患者的血脂谱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有胸痛、胸闷且无明显冠脉狭窄、符合非创伤性诊断冠脉痉挛条件的患者76例(痉挛组),分析其各项血脂指标,并与显著冠脉狭窄患者(冠心病组)及非冠脉病变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痉挛组和冠心病组的TC和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而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痉挛组患者的HDL-C和ApoAI显著高于冠心病组(P〈0.05),冠心病组患者的TG水平显著高于痉挛组和对照组(P〈0.05)。3组的Apo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典型冠脉痉挛患者与冠脉狭窄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