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屑病患者有明显的微循环障碍,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和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性变化有一定关系。提示本病可采用调整微循环功能,降低血液粘度和减少血小板聚集性的治疗方法来替代副作用大且有致癌危险性的细胞性药物。  相似文献   

2.
银屑病患者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的放射免疫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血小板从静止状态转变为具有功能的活化血小板时,内源性血小板蛋白被表达[1,2]。一般认为,血小板聚集导致的血液高凝和粘度增高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3]。为此,我们用活化血小板特异单克隆抗体(单抗)来定量测定银屑病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血液流变学六项指标的观察(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已知有微循环障碍的疾病都同时伴有全血和血浆粘度的明显增高。银屑病有微循环障碍已被肯定,但对其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观察报道很少。为此,我们于1988年8月至1990年8月对银屑病作了血液流变学六项指标的观察。  相似文献   

4.
白塞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塞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此外发现患者的血小板功能[1]、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异常[2],提示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改变,为此,我们对25例白塞病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  相似文献   

5.
红皮病性银屑病高凝状态和微循环障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研究证实[1],银屑病患者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功能亢进和聚集性增强,而且存在因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结构性改变而导致的微循环障碍。推测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和血小板活化参与了红皮病性银屑病的病理过程。本研究通过测定患者血浆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烷B2(TXB2)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vWF:Ag)的含量,探讨红皮病性银屑病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和微血管损伤状况。一、对象与方法1.临床资料:患者组为1995年2月至2002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86例诊断明确的红皮病性银屑病患者,其中男47例,女39…  相似文献   

6.
银屑病患者青霉素和丹参治疗前后微循环改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银屑病的病因虽经多年研究,至今未明,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临床中,我们发现一部分患者由上呼吸道感染诱发泛发性银屑病,且其血液粘度普遍增高。为此,我们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青霉素联合治疗银屑病患者228例,取得良好效果。为明确药物的作用机理,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甲皱微循环的改变,并分析微循环的改变与疗效有无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荨麻疹患者甲皱和皮损处微循环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荨麻疹是真皮毛细血管及小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性反应.国内外对本病微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性变化尚缺乏系统研究,为此我们对本病作了微循环显微镜观察,血液流变学检查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研究,现分别报告之.  相似文献   

8.
SLE在临床上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雷诺现象和微循环障碍,其发病机理除了免疫学异常、血管神经调节功能障碍外,血液流变学异常也是一个重要因素[1~3].藻酸双酯钠(必索,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经动物实验研究, 有改变血液流变学、扩张血管的作用.我们首次将此药应用于SLE, 观察其对雷诺现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银屑病中医分型的血液流变学及超微结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银屑病中医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及超微结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将35例寻常性悄病按中医辩证分型,同步进行动态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及超微结构检测。结果 血热型6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真皮毛细血管腔变大;血瘀型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增主,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毛细血管管腔狭窄;血燥型血沉增快,毛细血管减少。结论 银屑病真皮毛细血管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微循环障碍与银屑病发病有关。并为中医辩证分型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局部外用8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对皮肤微循环的影响。方法:给受试者中指甲皱处分别涂1%植物提取物,并安放激光多普勒检测探头,稳定5min后开始记录甲皱皮肤血流灌注量,以后每5min记录1次,每次1min,共观察30min取平均值。基质作对照。对有效成分进一步观察浓度为0.10%、0.01%药物对皮肤血液灌注量的影响,并用毛细血管微循环仪观察其对红细胞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1.00%、0.10%橙皮苷可以显著增加皮肤的血液灌注量,外用0.10%橙皮苷亦可使红细胞的血流速度显著增加。结论:橙皮苷局部外用可以改善皮肤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显示急性挤压伤患者机体组织瘀血与微循环相关的血液流变学等。方法采用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及甲皱微循环检查方法,对248例急性挤压伤患者进行了多项指标的分析与研究,并与165例健康者对比分析。结果急性挤压伤患者具有因微观血瘀所致的微循环障碍征象,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硬化指数增高,血沉增快;甲皱微循环血色呈暗色,袢顶有扩张,红细胞聚集,血流缓慢瘀滞,甲皱微循环形态积分值、流态积分值、袢周状态积分值及总积分值均增高(均P〈0.01)。其结果揭示了急性挤压伤患者机体组织瘀血有微循环障碍存在的客观现象及内在的相关性。结论对于急性挤压伤患者,在治疗时,迅速清除和纠正机体组织及脏器瘀血,及时改善微循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银屑病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3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给予银屑病方,每日一剂,水煎服;对照组51例给予阿维A胶囊,每次10mg,每日三次,口服。两组均12周为一疗程,一疗程后观察疗效、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瘙痒程度及不良反应。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1%,对照组总有效率1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AS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全血高切粘度(200/s)、全血中切粘度(30/s)、全血低切粘度(10/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全血高切粘度(200/s)、全血中切粘度(30/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低切粘度(10/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屑病方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有效方剂;r6低血液粘稠度可能是银屑病方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银屑病患者血清5-羟色胺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研究表明,银屑病最早病变是在真皮血管,与免疫-炎症网络系统有关 [1]。 5-羟色胺 (5- HT)是一种炎症介质,参与真皮血管系统的调节及免疫、炎症过程,对银屑病的发病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我们于 1998年 8月至 1999年 5月对 36例银屑病患者作了血清 5- HT测定,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一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标准 [2]及排除标准:据典型临床表现确诊的银屑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有脓疱者列为脓疱型银屑病。对 5- HT测定有影响的一些因素应排除,包括有血小板数量异常、紫癜、肠炎、孕妇及近 1周内正在使用耗竭血液 5…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ICU患者血小板计数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心ICU、外科重症病房(SICU)、急诊ICU(EICU)、神经重症病房830例(56.1±18.5)岁(3~98岁)患者入ICU后24h内APACHEⅡ分值及血小板计数。根据不同预后比较相应的APACHEⅡ分值及血小板计数。并按血小板水平分组分析其相应预后。结果预后良好组(n=711)的APACHEⅡ分值平均为7.8±4.5,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n=119)(19.0±8.3,P=0.000)。预后不良组血小板值为(147.6±116.9)×10^9/L,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172.4±91.0)×10^9/L,P=0.031]。入住ICU时APACHEⅡ分值与血小板计数呈显著负相关(r=-0.113,P=0.001)。血小板减少组较不良预后率为25.0%,显著高于血小板非减少组不良(11.0%,P=-0.000)。入住ICU时APACHEⅡ分值与血小板计数呈显著负相关(r=-0.113,P=0.001)。结论血小板减少症提示病情重且不良预后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血小板减少较为常见,其发生率约占SLE的25%。急性严重的血小板减少(〈20×10^9/L)常危及患者生命,是造成狼疮危象的原因之一。SLE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因素有多种,如血小板相关抗体(PA)升高、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脾肿大、骨髓巨核细胞系抑制以及药物等。本研究收集2000年1月-2006年6月35例SLE伴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资料,并对以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斑秃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斑秃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 ,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研究表明 ,一些免疫性疾病存在血粘度的变化[1] 。为进一步探讨其病因 ,我们检测了 4 8例斑秃患者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变化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检测对象 秃发患者 4 8例 (其中全秃患者 6例 ) ,男 2 6例 ,女 2 2例 ,年龄 14~ 56岁 ,1周内未服用任何抗凝药物。所有患者依据临床表现确诊。正常对照30例 ,经检查无心血管等脏器疾病 ,男 2 0例 ,女 10例 ,其性别、年龄与患者组相似。  [作者单位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 ,四川泸州  6460 0 0方法  1.血液流…  相似文献   

17.
<正>血小板的功能是促进凝血。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医学基础科学的不断发展,现在我们知道血小板实际上具有多种生理功能。1978年,在探索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过程中发现,体外实验时,10%血清能显著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而换用贫血小板血清后,这种促细胞增殖效应消失了[1]。1978年,Witte首次发现血小板α颗粒里含有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在之  相似文献   

18.
银屑病患者血小板CD41及CD61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血小板活化对银屑病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1]。我们采用流式细胞仪和特异的抗体,对银屑病患者血小板CD41及CD61的表达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血小板活化与银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银屑病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皮肤、代谢及多器官系统结构和功能。自20世纪初发现皮损处微血管增生以来,微循环与银屑病的关系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微循环血管及淋巴管发生形态学改变,促进炎症细胞迁移和炎症因子产生,导致皮肤微循环出现新生,血流量、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发生改变。本文就银屑病皮肤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蝮蛇抗栓酶治疗银屑病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蝮蛇抗栓酶治疗银屑病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观察李国阳,王金海,陈燕,陈荣娟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银屑病,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的变化,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观察银屑病患者87例,均为寻常型。其中进行期45例,静止期42例;病程半月~1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