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2.
3.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探讨其在HFR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9例HFRS患者外周血及10例正常人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 在HFRS各病期中,CD3 百分比无明显变化,但在发热期CD4 细胞百分比已明显减少,CD8 细胞百分比升高,CD4 /CD8 比值下降倒置(P<0.01).低血压少尿期达极值,多尿期开始恢复,至恢复期未恢复正常水平(P<0.01).HFRS患者在发热期和低血压少尿期CD16 ,CD56 百分比下降,而CD19 百分比增加,多尿期开始下降逐步恢复正常水平.结论 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HFRS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IgA肾病临床与病理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对56例IgA肾病患者临床与病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56例患者病理类型多样,以系膜增生性肾炎(M sPGN)最多,其次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分别占32.1%和26.8%;临床表现以无症状尿检异常最常见,占53.4%,其主要病理类型是M sPGN(占33.3%)和FSGS(占30.0%);其次是慢性肾炎占25.0%,主要见于M sPGN(35.7%)、FSGS(28.6%)和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M cGN)(21.4%)。结论 IgA肾病临床及病理表现多样化并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联系,应采取临床结合病理的原则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肾小动脉病变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60例IgA肾病患者,根据肾小动脉病变程度分为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组(A组,25例)、肾小动脉增厚组(B组,31例)和肾小动脉增厚伴透明样变组(C组,4例),分析三组肾小动脉病变程度与其临床指标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三组肾小动脉病变程度与血肌酐水平(P<0.01)、血尿酸(P<0.05)、收缩压(P<0.05)、舒张压(P<0.05)呈明显正相关。三组肾小动脉病变程度与内皮细胞增生指数(P<0.01)、系膜细胞增生指数(P<0.05)、肾小球慢性化指数(P<0.01)、间质炎症指数(P<0.01)、肾小管萎缩纤维化指数(P<0.05)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肾小动脉病变在IgA肾病中病情评估中有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肾脏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穿孔素(perforin,PFP)在IgA肾病(IgAN)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Elivision的方法检测IgAN肾活检组织中PFP的表达。结果:IgAN患者PFP(17/41,占42.8%)在肾间质表达。41例患者中轻度肾间质病变23例,PFP阳性9例(9/23),中度肾间质病变12例,PFP阳性6例(6/12),2例重度病变,PFP均阳性(2/2)。轻、中、重肾间质PFP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FP的表达与患者血清肌酐水平,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无相关性。结论:PFP在IgAN肾组织内主要表达于肾间质内,提示PFP在IgAN的肾间质损害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IgA肾病为亚太地区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的重要原因[1],其病理类型具有多样性、多元性,其临床表现具有集结性特点,采取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相结合的临床病理分型更能体现其特点,有利于指导治疗。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22例IgA肾病来源于我们收集的1999年8月至2003年6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及2003年7月至2007年4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住院经肾活检308例病例。入院病例符合以下条件: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完整,排除慢性肝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紫癜性肾炎等继发性IgA肾病;年龄10~64岁,平均34.5岁,男性64例,女性58例。1.2…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临床分析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200例肾穿刺活检患者,给予B超肾活检、免疫检查、光镜检查,分析确诊的IgA临床特点与病理。结果经过检查后得知,有70例患者确诊为IgA肾病,其中15例肾病综合征、2例肾小球肾炎、9例血尿、17例隐匿性肾小球肾炎、2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例肾功能不全、1例妊娠伴随慢性肾炎。病理类型:12例轻微病变、15例系膜增殖型、25例局灶节段性硬化、9例FSGS型、5例增生硬化型。结论针对IgA肾病患者,其临床表现和病理表现之间的严重程度不完全相符,实施肾活检,可有有效判断肾脏疾病病理类型,有利于确定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与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肾功能正常的新月体性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肾功能正常的新月体性IgA肾病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甲泼尼龙冲击后联合应用强的松和环磷酰胺,对照组单独使用强的松,观察两组患者的24h蛋白尿、血尿、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肾功能。结果2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尿、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肾功能在治疗前、治疗8周、治疗12周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1年,2年时2组之间HGB,ALB,肾功能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新月体性IgA肾病应早期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肉眼血尿的儿童原发性IgA 肾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肾活检确诊的106例原发性IgA肾病患儿的资料,比较肉眼血尿组及无肉眼血尿组间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肉眼血尿组与无肉眼血尿组比较,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压、血尿酸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贫血发生率、蛋白尿水平、血清白蛋白、血清IgM、补体C3、补体C4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血尿组患儿更容易伴随前驱感染且病程更短,其eGFR明显低于无肉眼血尿组,分别为(153.81±72.30)mL/ (min·1.73 m2 )及(182.92±54.65)mL/ (min·1.73 m2 ),而血IgA、IgG 明显高于无肉眼血尿组,分别为(2.69±0.93)g/L、(9.26±3.41)g/L及(1.93±0.62)g/L、(6.67±2.56)g/L。肉眼血尿组患儿出现新月体的可能性(56.8%)要大于无肉眼血尿组(25.8%)。结论:伴肉眼血尿的儿童原发性IgA 肾病患儿临床表现较重,容易出现肾功能下降、大量蛋白尿等表现,其肾脏活动性病变程度明显重于无肉眼血尿的患儿且更容易出现新月体,而在慢性化病变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肥大细胞与IgA肾病患者肾间质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9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肾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肥大细胞在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结果正常肾组织中偶见或无肥大细胞的存在,而在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肥大细胞表达明显增强(肥大细胞检出阳性率为42.86%),并且随着肥大细胞的表达增多IgA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χ2=9.1189,P〈0.05);肥大细胞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肥大细胞数量与血肌酐呈显著正相关(r=0.65,P〈0.05),与尿蛋白定量无明显相关性(r=0.18,P〉0.05)。结论肥大细胞可能是IgA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参与者,与IgA肾病肾间质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 T 淋巴细胞亚群、B 淋巴细胞及 NK 细胞的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解放军264医院和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 SLE 380例及健康体检者58例,SLE 患者分为稳定期组157例、轻度活动期组79例、中度活动期组82例、重度活动期组62例。检测各组外周血中 T、B 淋巴细胞、NK细胞、Th、Ts 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并分析 SLE 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 SLE 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 SLE T、Th 及 NK 细胞计数及百分比、Ts 细胞计数低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期组,B 细胞百分比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期组(P <0.05)。 T、Th、Ts、NK 细胞计数、T 细胞百分比与 SLEDAI 评分呈负相关,B 细胞百分比与 SLE-DAI 评分呈正相关(r =-0.347、-0.311、-0.326、-0.351、-0.318、0.455,P <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以为 SLE 患者病情评估及诊治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芪对IgA肾病患者免疫球蛋白分子糖基化异常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IgA分子糖基化机制的角度研究黄芪对IgA肾病(IgAN)的治疗作用。方法取IgAN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随机分为空白、植物血凝素(PHA)、PHA 黄芪3组,培养5天,培养前后进行细胞计数并留取上清液作ELISA分析,测定IgA浓度并以IgA1与蛋白凝集素的结合力分析其糖基化程度。结果IgAN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数无明显差异(P>0.05),经干预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增生率均有上升,且PHA 黄芪共刺激作用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增生率[IgAN组(10.16±0.74),对照组(10.97±1.43)]明显高于单用PHA刺激后的各组[IgAN组(8.72±0.74),对照组(8.68±1.20),P<0.05];在未加任何干预的情况下,IgAN组细胞培养上清液内Ig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PHA刺激后两组细胞培养上清液内IgA浓度均有明显上升(P<0.05),加用黄芪共刺激后IgA浓度与单用PHA刺激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无干预情况下IgAN组与对照组相比较,IgA1分子与蚕豆凝集素的结合力明显增高(P<0.05),在加用黄芪干预之后两者结合显著受抑(P<0.05)。结论黄芪可促进PHA刺激下正常人和IgA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生,IgAN患者体内淋巴细胞分泌IgA能力明显高于正常人,且IgA1分子呈低糖基化,黄芪体外对IgA1糖基化异常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DNT细胞、NK细胞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40例初发AML患者、32例AML完全缓解(CR)患者及20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DNT细胞及NK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初发AML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细胞、CD4+/CD8+比值、DNT细胞及NK细胞明显降低(P<0.05);CD3+细胞、CD8+细胞变化不显著(P>0.05)。复治CR组与对照组比较,NK细胞明显降低(P<0.05),其他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发AML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DNT细胞、NK细胞变化明显,而治疗缓解后淋巴亚群基本恢复正常,说明T淋巴细胞亚群、DNT细胞、NK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AML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