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肿瘤组织的COX-2和VEGF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其中伴有颈淋巴结转移(N )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46例,不伴颈淋巴结转移(N-)患者33例.结果 颈淋巴结转移组(Ⅰ~Ⅱ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标本COX-2和VE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6%和86.8%,不伴颈淋巴结转移组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标本COX-2和VE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4.5%和66.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颈淋巴结转移组中,原发灶组织COX-2和VEGF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COX-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可能通过调控VEGF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VEGF—C和VEGF—D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具有介导淋巴管内皮细胞和淋巴管增殖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VEGF-C,D)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构建布有甲状腺正常组织、腺瘤组织、有和无颈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组织和甲状腺滤泡状腺癌组织共71例的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C、VEGF—D的表达。结果:VEGF-C和VEGF-D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无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甲状腺滤泡状腺癌(P〈0.05)和良性甲状腺腺瘤(P〈0.01),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质内。VEGF—C、VEGF-D在有颈淋巴结转移的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VEGF-C,D通过介导淋巴管内皮细胞增生及淋巴管生成,有利于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乏氧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 HIF-1α)、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α, ERα)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9, MMP-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88例乳头状癌及癌旁组织中HIF-1α、ERα和MMP-9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三者与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HIF-1α、ERα和MMP-9三者阳性率(70.45%,62.5%和84.1%)均高于癌旁组织(P<0.01);PTC组织中HIF-1α、ERα和MMP-9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在淋巴结转移组和临床Ⅲ~Ⅳ期病例3者阳性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临床I~Ⅱ期病例(P<0.05或P<0.01);ERα阳性率在直径>2 cm的病例高于直径≤2 cm者(P<0.05);HIF-1α与ERα、HIF-1α与MMP-9阳性率呈正相关(均为P<0.01);ERα阳性率与MMP-9也呈正相关(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HIF-1α、ERα高表达可能通过MMP-9参与PTC的临床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喉及下咽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VEGFR-3(FLT-4)的表达情况,以及它们在肿瘤淋巴转移、微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49例喉及下咽部痛组织中VEGFC、FLT-4及淋巴结中VEGF-C蛋白表达和相对含量。结果:喉及下咽部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均P〈0.05),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均P〈0.05),与临床T分期无关。FLT-4表达与VEGF-C阳性表达呈同向性改变,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喉及下咽部癌组织中,FLT-4阳性脉管数与病理分级及临床T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喉及下咽部癌组织中淋巴结微转移组,VEGFC、FLT-4表达与无转移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C在喉及下咽部癌组织中,通过其特异性受体FLT-4导致淋巴管增生,促进肿瘤淋巴转移,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检测VEGF-C、FLT-4,对肿瘤诊断、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鼻咽癌中血管内皮生成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探讨鼻咽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鼻咽癌和20例鼻咽部炎性反应组织中VEGF—C的表达情况,并用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LYVE-1行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肿瘤内MLVD,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鼻咽癌组和炎性反应对照组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5%(49/58)和15.0%(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32.309,P〈0.01)。鼻咽癌组织MLVD为(28.6&#177;6.2)个/视野,鼻咽炎性反应组为(10.5&#177;3.0)个/视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91,P〈0.01)。鼻咽癌组织中,有淋巴转移组VEGF.C阳性表达率(87.8%)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组(76.5%);有淋巴转移组MLVD(30.2&#177;6.4)个/视野高于无淋巴转移组(24.8&#177;3.6)个/视野,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59,P〈0.01)。VEGF—C的表达与MLVD(t=3.512,P〈0.01)、淋巴转移(χ^2=7.715,P〈0.01)、临床分期(χ^2=4.250,P〈0.05),与病理分化程度无关(χ^2=0.000,P〉0.05)。VEGF-C的表达与MLVD(t=3.512,P〈0.01)、淋巴转移(χ^2=7.715,P〈0.01,r=0.712)、临床分期(χ^2=4.250,P〈0.05,r=0.481)相关,与病理分化程度无关(χ^2=0.000,P〉0.05)。结论在鼻咽癌组织中VEGF-C呈高表达,VEGF-C表达与鼻咽癌组织MLVD、淋巴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VEGF-C可能参与了鼻咽癌发生、浸润和转移的过程。VEGF-C与肿瘤组织微淋巴管密切相关,在鼻咽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微淋巴管密度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VEGF-C的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喉癌组织及15例声带息肉中的VEGF-C的表达;检测47例喉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结果VEGF-C在Ⅰ、Ⅱ、Ⅲ级病理分级的阳性率分别为55%、72.22%、88.89%,表达与肿瘤分化明显相关(P<0.05)。VEGF-C在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2.35%和60%,差异显著(P<0.05)。喉癌组织微淋巴管密度在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分别为15.38±5.68和10.41±4.23,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VEGF-C的表达与喉癌组织微淋巴管密度及喉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HIF-1a和VEGF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程度及其与喉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HIF-1a及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为喉癌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喉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试验分组:60例喉癌标本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a及VEGF表达情况,并用CD105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60例喉癌组织中,HIF-1a、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67%(43/60)、65.00%(39/60),MVD平均值为33.82±10.15;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IF-1a、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2/20)、20%(4/20),MVD平均值为21.48±6.84。喉癌组织中HIF-1a、VEGF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喉组织。HIF-1a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HIF-1a与VEGF表达一致符合率为56.67%(34/60),两者表达呈明显正相关。HIF-1a、VEGF均阳性的喉癌组织MVD高于两者均为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喉癌组织中存在HIF-1a蛋白及VEGF的过表达,HIF-1a、VEGF与MVD在喉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协同促进肿瘤新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同时探讨VEGF与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1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VEGF的表达,同时标记CD34和D2—40,分别检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VD和MLVD。结果:41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VEGF表达的阳性率为82.9%(34/41),VEGF的表达与患者性别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侵犯范围、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VEGF表达阳性组的平均MVD高于阴性组(P〈0.05),而平均MLVD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EGF可能通过促进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的血管形成而参与癌细胞的浸润转移,没有参与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微淋巴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喉癌及喉咽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喉癌、喉咽癌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成员VEGF(vascularendothialepithelialcellgrowthfactor)、VEGF-C的表达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患者46例,男35例,女11例,喉癌35例,喉咽癌11例,按照UICC1997年的TNM临床分类分期标准,Ⅰ期2例,Ⅱ期10例,Ⅲ期14例,Ⅳ期20例,T分级:T14例,T214例,T313例,T415例,N分级:N029例,N14例,N211例,N32例。所有患者均为M0级。既往未经任何治疗,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抗VEGF、抗VEGF-C多克隆抗体SABC法免疫组化染色。结果VEGF在喉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26%(36/46),阳性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骨髓的微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VEGF-C在喉癌中的表达率为73.91%(34/46),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骨髓微转移有相关性。结论血管生长因子家族的成员VEGF、VEGF-C参与肿瘤的血管及淋巴管的生长,促进肿瘤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武双  邵彬等 《耳鼻咽喉》2001,8(3):164-166
目的:研究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在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测定45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分析其阳性率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CD44v6表达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85.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8.0%)(P<0.05);在乳头状腺癌的表达率为75.0%,滤泡腺癌组为68.8%,在髓样癌中及未化分癌中未见阳性表达;45-60岁病人组CD44v6表达阳性率高于其它年龄段。分析CD44v6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的关系,发现随分期增加而增加,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在Ⅰ,Ⅱ,Ⅲ期分别为64.3%、77.8%,100.0%;死亡的8例中有6例CD44v6表达阳性。结论:CD44v6表达与甲状腺的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临床分期、年龄、预后及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淋巴结清扫非劣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未行含Ⅵ区的择区性淋巴结清扫术的分化良好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复发情况;探讨分化良好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要常规行含Ⅵ区的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方法:不同时期处理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267例,按时间分成2组:A组为近期行含Ⅵ区的择区性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乳头状癌151例;B组为早期未行Ⅵ区择区性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乳头状癌116例。原发灶处理2组均一致:肿瘤发生侧行甲状腺全切除,甲状腺峡部全切,健侧甲状腺次全切除;若肿瘤两侧同时发生,则行双侧甲状腺全切术。统计第1组中Ⅵ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随访第2组患者,观察头颈部淋巴结复发情况以及生存情况。结果:A组151例患者中59例仅行Ⅵ区淋巴结清扫,其中发生转移者22例,其余92例同时行Ⅱ、Ⅲ、Ⅳ、Ⅵ区颈淋巴结清扫,其中各区都没有转移者31例,Ⅵ区和其他区均转移者33例(35.8%),只有Ⅵ区颈淋巴结转移者17例(18.4%),除Ⅵ区外其他区域淋巴结有转移者11例(11.9%)。即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中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7.7%(72/151)。B组11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有颈淋巴结转移者47例,占40.5%;5年生存率为99.3%;复发率为6.0%(7/116)。A组颈淋巴结转移率(54.9%)高于B组(40.5%)。结论:分化良好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较多的转移到气管前和喉返神经周围淋巴结,Ⅵ区淋巴清扫可成为常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OX-2和VEGF-C的表达情况,并进行颈淋巴结转移相关性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OX-2和VEGF-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0%(28/40)和75.0%(30/40),其中颈淋巴结转移组COX-2和VEGF-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8%(21/26)和84.6%(22/26),无颈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50.0%(7/14)和57.1%(8/14),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OX-2和VEGF-C之间表达呈正相关(r=0.378,P<0.05).结论:COX-2和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关系密切,两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中发挥作用且可能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1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14例患者中,行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79例,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73例,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侧颈部改良根治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62例。手术中清扫出淋巴结1~55个,其中阳性淋巴结0~14个。结果:314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共有168例(53.50%)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其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59例(50.64%),中央区+侧颈转移淋巴结55例(17.52%),单纯侧颈淋巴结转移9例(2.87%)。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甲状腺被膜受侵犯、临床分期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最常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应常规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彩超结合增强CT分区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收集术前行颈部彩超同时行颈部、纵隔薄层增强CT检查的115例(141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分为彩超组、CT组及彩超结合CT组分析比较三组在评估不同区域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结果:评估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彩超、CT及彩超结合CT三组的准确率分别是61.0%,48.9%,62.4%;评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彩超、CT及彩超结合CT三组的准确率分别是87.9%,78.7%,85.8%。彩超在颈中央区(P〈0.05)及颈侧区(P〈0.05)评估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均高于CT。彩超结合CT检查在颈中央区的准确率高于CT(P〈0.05),而在颈侧区的准确率与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无论在颈中央区(P〉0.05)或在颈侧区(P〉0.05),彩超与两者联合检查的准确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前CT考虑6例纵隔转移及1例咽旁间隙转移,术后病理证实均为淋巴结转移。纵隔增强CT扫描发现5例患者肺部转移。结论:彩超结合CT或单一彩超评估颈中央区及颈侧区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要高于CT。CT可以评估纵隔等彩超探及不到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同时对肺部转移进行评估。彩超结合增强CT应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的评估,较单一检查更加精确、全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phosphates and tensio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喉鳞状细胞癌(I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远处癌旁组织(距癌组织1.5cm),20例癌旁组织(距癌组织0.5 cm)和60例LSCC组织中PTEN、VEGF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PTEN在LSCC、癌旁组织及远处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95.0%、100.0%,有显著性差异(P<0.01).LSCC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在TNM分期Ⅰ~Ⅱ期、高中分化癌、无转移、生存率>3年的患者中表达水平较Ⅲ~Ⅳ期、低分化和有转移、生存率<3年的患者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在LSCC、癌旁喉组织及远处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55.0%、20.0%,有显著性差异(P<0.05).LSCC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在TNM分期Ⅰ~Ⅱ期、高中分化癌、无转移、生存率>3年的患者中表达水平较Ⅲ~Ⅳ期、低分化和有转移、生存率<3年的患者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PTEN、VEGF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PTEN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γ=-03948,P=0.0018)结论 PTEN、VEGF的异常表达可能与LSCC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喉乳头状瘤(IJ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10例成人型喉乳头状瘤(ALP)、19例幼年型喉乳头状瘤(JLP)石蜡标本中EGFR、VEGF的表达与分布;并以10例声带息肉作为对照组。结果EGFR和VEGF在ALP、JLP组上皮层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GFR在ALP、JLP表皮组织全层均有强阳性表达,VEGF呈现以基底层、棘层细胞显著表达,到颗粒层表达逐渐减弱的模式。VEGF在ALP、JLP和对照组间质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中也有表达,但3组问VEGF的表达元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JLP组上皮中VEGF的表达评分结果(7.133±0.061)比ALP组(6.934±0.041)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EGFR在LP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可能在LP的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和血管大量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JLP比ALP具有更强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三叶因子3、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CXCR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探讨三者在乳头状癌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92例PTC及癌旁组织中TFF3、SDF-1及CXCR4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软件系统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①TFF3蛋白表达于癌细胞胞质,癌旁滤泡上皮细胞TFF3阴性或弱阳性,TFF3阳性率92.39%,其中临床Ⅲ~Ⅳ期强阳性率为71.19%(42/59),Ⅰ~Ⅱ期强阳性率为33.33%(11/33,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100.00%vs 86.27%,P〈0.05)。TFF3的AOD值在PTC内高于癌旁、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临床Ⅲ~Ⅳ期高于Ⅰ~Ⅱ期(P〈0.05或P〈0.01)。②SDF-1表达于胞质,转移淋巴结和癌旁细胞为弱阳性或阴性。SDF-1阳性率和AOD值在PTC内高于癌旁、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临床Ⅲ~Ⅳ期高于Ⅰ~Ⅱ期、45岁以上高于45岁以下者(P〈0.05或P〈0.01);CXCR4主要表达于胞质,少数表达于胞核,癌旁组织中呈弱阳性或阴性,PTC中CXCR4表达的阳性率和AOD值与SDF-1相似:癌内高于癌旁、与临床分级、淋巴结转移和年龄有关(P〈0.05或P〈0.01)。③PTC中,TFF3与SDF-1蛋白、SDF-1与CXCR4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71,P〈0.01)。结论:TFF3、SDF-1、CXCR4在PTC中的高表达与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对判断PTC的恶性程度和病情进展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咽癌中血管生长因子VEGF、bFGF的表达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5例鼻咽癌(其中15例同时取颈部转移癌组织),20例鼻咽粘膜不典型增生组织和10例慢性炎症组织中VEGF、bFGF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1)35例鼻咽癌中17例(48.6%)VEGF表达阳性,明显高于非癌对照组(6.7%,P=0.000),有颈淋巴结转移鼻咽癌中VEGF的表达(73.3%)明显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者(30%,P=0.018);晚期(Ⅲ、Ⅳ期,70.6%)明显高于早期(Ⅰ、Ⅱ期,27.8%,P=0.018):但咽癌原发灶中VEGF的表达与颈部转移灶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2)35例鼻咽癌中有8例(22.9%)bFGF表达阳性,明显高于非癌对照组(3.3%,P=0.031)。但鼻咽癌中bFGF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期无关,也与肿瘤的N分期无关(P>0.05)。结论 (1)VEGF与鼻咽癌的生长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它可能可以作为预测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的指标;(2)bFGF可能与鼻咽癌的生长有关系,但与肿瘤的颈淋巴结转移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9.
喉鳞状细胞癌中P53和PTEN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中P53、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6例喉鳞癌组织和36例喉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P53、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 P53、PTEN蛋白在66例喉鳞癌组织和36例喉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表达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6例喉鳞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在Ⅲ~Ⅳ期组高于Ⅰ~Ⅱ组(P〈0.05),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Ⅰ~Ⅱ期组高于Ⅲ~Ⅳ期组(P〈0.05),高分化癌组高于中低分化癌组(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有转移者(P〈0.05)。喉鳞癌组织中P53、PTEN蛋白两者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 PTEN蛋白的表达对预测喉鳞癌的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