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在急诊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37例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手术。结果:237例术中胆道造影阳性41例,其中胆总管结石31例,胆囊管残余结石1例,胆囊管并行致残留过长4例,Mirizzi综合征1例,胆总管远段狭窄2例,准确率为95.12%。结论:在急诊胆囊切除术中行胆道造影,避免胆总管探查,可判断胆道解剖异常,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行LC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全部成功,发现胆总管结石17例,均一次性手术治愈.胆总管过长或变异5例.术中无一例发生胆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LC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简单易行,能有效降低胆道残余结石及胆管损伤发生率,对提高手术的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院普外科自1982年~1989年对323例胆道疾病患者在胆囊切除,胆总管结石或其病变清除后进行了胆道术中造影。造影所发见的残留病变或结石几乎都在手术时一次性作了解除,避免了胆道再次手术。本文拟对胆道术中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有关造影应注意的问题作分析讨论。资料一、一般资料:1982至1989年我院外科共行胆道术中造影323例。男68例,女255例。年龄19至78岁,同期未行术中造影而置T形管引流的胆道手术患者178例,术后作了T形管造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术在降低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56例患者的病史、术前B超和术中胆管造影结果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4例,占25%。对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没有任何并发症。结论术中胆道造影术能发现胆总管结石,有效减少术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率,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简便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对开腹胆囊切除时明确或怀疑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中胆道造影后,选择合适病例不切开胆总管,经扩张的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结果22例患者采用此方法,占同期胆总管探查手术的9.6%(22/230),成功发现并取出结石29枚,平均1.4枚,未放量T管,术中无胆道损伤及出血,术后无胆总管结石残留。结论根据术前检查,术中胆道造影及胆囊管粗细情况,选择合适病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不需特殊设备和技术要求,安全性高,并发症低,无结石残留,费用少,对于基层医院可作为胆总管结石治疗的一种微创技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开展选择性胆道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术中胆道造影5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胆道造影53例,成功50例(94.3%)。术中发现胆管结石11例,胆道解剖异常2例。结论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显影清晰,为掌控LC适应证提供依据,可有效降低胆管结石的残余率和胆管损伤的发生率,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使用腹腔镜、胆道镜与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意义.方法: 在2000年11月~2006年5月间应用内镜联合共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其中19例以梗阻性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入院行急诊手术,择期手术101例.首先急症或择期经十二指肠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或置入鼻胆管(ENBD).再经腹腔镜手术行胆囊切除(LC)及结合胆道镜行肝胆管探查术(LCBDE).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复查B超或经鼻胆管造影,显示胆道无残留结石无并发症.结论: 内镜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残余胆囊及结石的再手术指征、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6年12月23例残余胆囊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经B超、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均明确诊断。单纯残余胆囊切除18例,残余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或取石+T管引流5例。结果本组23例全部治愈。手术标本病理检查结果:均为残余胆囊慢性炎,有3例伴异物肉芽肿形成,无癌变病例。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ERCP是诊断残余胆囊及其并存病的最佳检查方法,有症状的残余胆囊结石需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5-2001年行胆道再次手术45例,原因大多为残余结石、再发结石、胆管狭窄、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取原切口或肋缘下切口,找到胆总管取净结石,同时解除胆管狭窄、吻合口狭窄、术中或术后胆道镜检查、T管造影等避免残余结石的有效措施。因诸多因素胆道手术后需再次或多次手术,此时手术一般较困难,现对45例患者胆道再次手术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残余胆囊及结石的再手术指征、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6年12月23例残余胆囊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经B超、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均明确诊断.单纯残余胆囊切除18例,残余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或取石+T管引流5例.结果 本组23例全部治愈.手术标本病理检查结果:均为残余胆囊慢性炎,有3例伴异物肉芽肿形成,无癌变病例.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ERCP是诊断残余胆囊及其并存病的最佳检查方法,有症状的残余胆囊结石需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1.
选择性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简便微创治疗方法。方法对开腹胆囊切除时明确或怀疑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中胆道造影后,选择合适病例不切开胆总管,经扩张的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结果22例患者采用此方法,占同期胆总管探查手术的9.6%(22/230),成功发现并取出结石29枚,平均1.4枚,未放量T管,术中无胆道损伤及出血,术后无胆总管结石残留。结论根据术前检查,术中胆道造影及胆囊管粗细情况,选择合适病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不需特殊设备和技术要求,安全性高,并发症低,无结石残留,费用少,对于基层医院可作为胆总管结石治疗的一种微创技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该文报告了,外科医生对150例经腹腔镜胆囊切除连续病例中确认胆总管结石者行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的结果,除4人外所有患者均行术中荧光屏监视下经胆囊管胆道造影,若造影显示胆总管结石,则在荧光屏监视下将4Fr(8mm)输尿管取石网经胆囊管送入胆总管,在胆总管远端张开取石网,旋转回收至胆囊管开口取出结石。144例常规术中胆道造影成功131例(90%),经胆道造影发现7例有胆总管探查指征(5%),其中2例胆道造影为假阳性,其余5例胆总管结石被取出。完成探查后再次胆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方法。方法 对25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其中行T管引流132例,肝胆管盆式引流67例,胆肠内引流51例,胆囊间置人工乳头十二指肠内引流2例。同时加作左肝叶切除49例,左半肝切除15例,右肝部分切除11例。全部病例术后作胆道镜检查取石。结果 术后发现残余结石58例(23.0%),行胆道镜检查取石后,仍有2例有残石。手术并发胆瘘1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肝脓肿1例,无死亡病例。随访228例,优良率90.5%。结论 术后常规胆道镜检查是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胆道残余和复发结石再手术临床特点和处理经验。方法:对58例胆道残余和复发结石再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取净结石,去除原发病灶,通畅引流,是预防胆道残余和复发结石有效措施,术中多选用:T管引流、胆肠吻合、部分行左肝叶切除等术式,随访术后并发症少,再次手术率低。结论:胆道再次手术,必须充分进行术前准备,选择合理术式,取净结石,去除病灶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胆道再次手术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运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方法.方法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术中胆道镜取石.结果 7例术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手术时间90~135 min,平均110.0 min,术中出血量10~30 ml,平均20.0 ml;1例术后置T管引流,手术时间210 min,出血约30 ml,术后6周再行胆道镜检查.住院时间8~12 d,平均10.0 d,1例发生低流量胆漏,术后7 d胆漏停止,拔引流管.8例随访3~6个月,均无胆漏,B超检查无残余结石.结论 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相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病人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此种方法可替代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5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2例,胆囊管结石2例,副肝管1例。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减少了胆管结石残留及胆总管阴性探查,能够发现胆道变异,减少胆道损伤可能。  相似文献   

17.
李伟  陈军  杨俊  宋心锁 《现代保健》2009,(15):65-6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0月至2009年4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研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式。结果本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19例,中转开腹(包括延期开腹)21例,中转率为2.9%。胆道损伤2例(占0.26%),1例行肝外胆管切开T管引流,1例行胆肠Roux—Y吻合。胆漏4例(占0.56%),1例术后3时开腹结扎胆囊管(钛夹滑脱),3例术中胆囊床下置负压引流管(双套管自制),胆囊管及胆总管残余结石各1例,1例术中中转开腹(胆囊管结石),1例胆总管结石转上级医院行EST治疗。腹腔内出血4例(占0.56%),中延期开腹2例,术中中转2例。肠道损伤1例。结论严格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强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技术,术中小心操作,果断中转开腹,是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并发症的重要途径;肝外胆管“T”管支撑及胆肠Roux—Y吻合术、胆囊床下腹腔引流是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胆道损伤的主要术式;肠修补或肠造瘘是肠损伤的主要术式;预防性腹腔引流可避免部分病例再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5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2例,胆囊管结石2例,副肝管1例.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减少了胆管结石残留及胆总管阴性探查,能够发现胆道变异,减少胆道损伤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5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2例,胆囊管结石2例,副肝管1例.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减少了胆管结石残留及胆总管阴性探查,能够发现胆道变异,减少胆道损伤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5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12例,胆囊管结石2例,副肝管1例.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减少了胆管结石残留及胆总管阴性探查,能够发现胆道变异,减少胆道损伤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