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祖传验方辨证加减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12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祖传验方辨证加减进行治疗,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5例占12.4%;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85例占70.2%;慢性肝炎21例占17.3%;男59例,女62例.病程7d~35d;年龄18岁~52岁,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用祖传验方辨证加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及B超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为治愈,103例占85.1%,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1例,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76例,慢性肝炎16例;治疗后自觉症状消失,肝功能及B超检查轻度异常为好转,8例占6.6%,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2例,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4例,慢性肝炎2例;用药治疗后自觉症状未完全消失,肝功能及B超检查未达正常范围为显效,7例占5.8%,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例,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4例,慢性肝炎2例;用药治疗后,自觉症状未消失,肝功能及B超检查仍异常为无效,3例占2.5%,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各1例.总有效率达97.5%,治愈率达85.1%.结论运用祖传验方辨证加减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老年病毒性肝炎病原学类型及临床特点,笔者对1999~2000年住院的60岁以上的2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了小结。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200例中,男168例,女32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6岁。诊断标准:根据2000年西安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进行临床分型。病人入院后常规检测肝功能,用ELISA法进行甲、乙、丙、丁、戊  相似文献   

3.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检测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音  骆成榆  巫善明 《肝脏》2001,6(2):103-104
γ 谷氨酰转肽酶 (GGT )是肝胆系统疾病常用的生化指标之一。在肝脏炎症、胆汁淤积等情况下往往出现异常。本文对17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分析 ,就GGT在不同肝炎临床分型和不同肝功能情况下的临床意义作进一步探讨。资料与方法1999年 8月~ 2 0 0 0年 4月 ,病毒性肝炎患者 177例 ,男15 5例 ,女 2 2例 ,男∶女为 7.0∶1。年龄 18~ 85岁 ,平均 (44±13)岁。按 1995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 ,分为急性肝炎 32例 (18.1% ) ,慢性肝炎轻度 (慢肝轻度 ) 33例(18.6 % ) ,慢性肝炎中度 (慢肝中度 ) 2 4例 (13 .6 % ) ,慢性肝炎重…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50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糖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50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均为我院乙肝病房1997-2000年收治的患者。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4.5岁。50例患者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均符合1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48例患者肝功能损害的原因,为临床及时对因治疗和预防晚期肝病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48例肝功能异常住院患者进行A~E型肝炎病毒抗体、EB病毒、巨细胞病毒检查;并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病指标及免疫球蛋白、铜蓝蛋白:B超或CT检查患者腹部。结果:248例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排前五位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占35.5%(88/248)病毒性肝炎占20.9%(52/248)、药物性肝炎占18.5%(46/248)、自身免疫性肝炎占8.5%(21/248)、酒精性肝病占6.4%(16/248)。结论:248例肝功能异常住院患者病因主要为NASH、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及酒精性肝病,这说明非传染性病因所致肝功能异常明显增多,应加强对非感染性肝损伤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加快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复常的治疗方法,我们从1997年起使用了甘利欣联合复方五味子蜜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97年~1999年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例,均符合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治疗前肝功能主要指标具有可比  相似文献   

7.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多重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慢性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有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采用ELISA和连续监测法对43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及76例乙型肝炎单纯感染患者血清进行HBVM以及肝功能指标检测。慢性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的检出率为2.1%,与其他病毒性肝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x2=5.0,P<0.05),说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多重感染者较多。多重感染与单纯感染相比,患者年龄高(t=3.119,P<0.01),住院时间长(t=3.780,P<0.01),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损害重,疗效差(x2=12.98,P<0.01),说明慢性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会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将该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入的50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均2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满意度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0%,研究组血糖控制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瑞领 《山东医药》2008,48(20):87-87
2004年9月~2005年8月,笔者采用多巴胺联合肝素治疗病毒性肝炎8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同期收治病毒性肝炎患者165例,均符合2005年肝炎防治指南修订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慢性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总胆红素(TBil)升高和肝功能不良是肝病科常见的问题之一。笔者采用中药清热利湿法联合苦参碱治疗该疾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13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均为本科2002年12月-2005年2月的住院患者,其中男86例,女49例,年龄在18~65岁之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32例(轻度65例,中度60例,重度7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3例。诊断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在西安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以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0例,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发病年龄、TBil数值、肝功能检查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红细胞 CR1粘附活性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功能实验,对8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红细胞 CR1分子活性进行测定,同时检测 CHE 等肝功能指标。结果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红细胞 CR1粘附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群(P<0.01);慢性肝炎患者红细胞 CR1粘附活性的变化与 CHE、ALT/AST 的变化密切相关,并且随患者病情好转其红细胞 CR1粘附活性相应回升。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红细胞 CR1粘附活性可有效地反应肝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该项可作为判断慢性肝病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学院感染科布鲁菌病合并肝功损伤的特点.方法对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学院感染科2000-01/2016-05的住院的254例布鲁菌病合并肝脏损伤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功损伤患者的年龄在2-77岁之间,并根据2012年布鲁菌病诊疗指南明确诊断为布鲁菌病,其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 S T)升高程度多不超过3倍,?-谷氨酰转肽酶多明显升高超过3倍以上,碱性磷酸酶多数仅轻度升高,总胆红素多处于正常范围内.肝功能异常组与肝功能正常组比较中,肝功能异常组患者病程时间少于肝功能正常组,但最高体温高于肝功能正常组,所有的患者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方案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热退时间无明显差异,同时比较两组的生化指标可见肝功能正常组患者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沉高于肝功能异常组患者.肝功能异常组随机回访患者31例,其中无患者出现治疗失败,5例患者复发.肝功能正常组随机回访患者44例,3例患者治疗失败,6例患者复发,两组患者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764).非病毒性肝炎组与合并病毒性肝炎组的比较中,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总胆红素高于非病毒性肝炎组.结论布鲁菌感染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功损伤,生化指标上ALT、AST多不超过3倍,偶有重度肝损伤患者,但肝损伤患者全身炎症反应较轻,经过短期抗布病治疗后肝功损伤多数可恢复正常,但合并病毒性肝炎时往往肝损伤更重.  相似文献   

13.
我院消化科自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期间,对5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给予叶下珠片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50例同类患者作为对照,观察其肝功能、病毒学指标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的诊断均符合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1].  相似文献   

14.
娄国强  王先开  郑祖厚 《肝脏》2001,6(2):102-103
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自然环境 ,卫生条件及生活习惯的差异 ,各地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及临床特征亦有差异。为了明确本地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特征 ,我们对近年收治的住院患者进行了分析。材料与方法一、病例根据 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近 2年来 ,排除合并酒精性肝病或药物性肝病患者 ,共有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 486例。其中男 340例 ,女 14 6例 ,平均年龄 40岁 (6~ 70岁 )。二、血清学检测患者入院次日空腹抽静脉血 ,查肝功能及病毒血清学指标(ELISA法 )。其中抗 HAVIgM…  相似文献   

15.
57例急性病毒性肝炎分为两组:甲组46例,为普通型急性黄疸病毒性肝炎患者。乙组11例,为急性黄疸病毒性肝炎伴严重肝功能衰竭(昏迷或昏迷前期)患者。入院后次日内即作血清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血浆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检查。以后约每隔10天复查一次,直至血清胆红素少于2.5毫克/100毫升为止;严重患者每周复查2次。  相似文献   

16.
李惠珍  李霞  周小平  宋玉红  郑扬 《肝脏》2006,11(2):112-113
为了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与血小板数量的关系,从2000年1月起对我院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以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为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3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初肝功能异常时,血清HA明显升高,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显著(P〈0.01),而恢复期肝功能正常后,血清HA明显下降,与治疗前肝功能异常时水平相比差异显著(P〈0.01),但与正常人相比,则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发现,急性病毒性肝炎血清HA含量与ALT、TSB呈正相关,与AST、白蛋白、球蛋白均无明显相关。结论 动态观察血清HA含量,对于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情判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炎症性肝病[1]。而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治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诱发AIH国内外罕有报道。本院收治1例BMT治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诱发AIH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1.1主诉患者,男性,46岁,因"反复肝功能异常5年余"于2011年8月17日入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肺移植术后肝功能变化及可能对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对本院1名患COPD及陈旧性肺结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肺移植术后的肺功能及肝功能变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后2年8个月患者肺功能良好,但在保肝治疗下仍出现病毒性肝炎活动,且肝功能随着患者治疗措施的改变而有所恶化。结论乙肝病毒引发病毒性肝炎可能加重肺移植患者肝功能恶化,环孢素A代替FK506及抗结核药物等治疗可加重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20.
核糖核酸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35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慢性肝病特别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由于有多方面的代谢和免疫紊乱,目前仍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我院自1997年6月起应用核糖核酸(江苏如皋制药厂生产)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重点观察其对蛋白代谢的影响和对肝硬变的治疗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6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均为我科住院患者,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分型均符合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标准(试行)。全部病例均有肝功能(ALT、TBil、DBil)异常、白蛋白降低和蛋白电泳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