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皮肤缺损的常规修复方法多采用自体皮肤移植,需要健康供皮区且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瘢痕畸形。组织工程皮肤的成功构建并应用于临床,标志着皮肤缺损治疗的重大突破。目的:通过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分析手术方法与愈合率的关系,为组织工程皮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组织病理学教研室,组织工程实验中心。材料:实验于2003-10/2004-03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组织工程实验中心完成。选用2.5-3月龄健康清洁级约克猪6只,随机分为3组:组织工程全层组、组织工程真皮+自体表皮组、自体移植组,2只/组。每只猪制作8个直径50mm的圆形皮肤缺损创面,16个创面/组,共48个创面。方法:①制备组织工程全层皮肤和组织工程真皮。②组织工程全层组:沿画线自脂肪层切除全厚皮肤,彻底止血,以湿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备用,此时取出组织工程全层皮肤并于组织工程皮肤上均匀打引流孔以利引流,用生理盐水冲去组织工程皮肤表面的培养液,使表皮层向上平铺于创面上,注意与创面间不能产生气泡。其上分别覆盖单层油纱布,生理盐水纱布、无菌干纱布、弹性海绵垫,每层厚度约为3~5mm,常规打包包扎,最后再以弹性绷带加压包扎。③组织工程真皮+自体表皮组:以同样方法切除全厚皮肤,将取下的皮肤用取皮鼓反取厚约0.1~0.2mm的刃厚表皮泡于生理盐水中备用。以同样方法取出处理组织工程真皮后覆盖于创面上,即刻覆盖自体刃厚表皮。其余处理同组织工程全层组。④自体移植组:切除全厚皮肤并去除脂肪组织后,回植于自体创面,覆盖各层敷料,加压包扎。⑤每次换药打开创面时,移植皮肤无感染、坏死、脱落且直径不小于3mm即为成活,否则即为失败。于术后4周统计各组创面成活率。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周各组移植皮肤成活情况。结果:术后4周时,组织工程全层组移植皮肤成活率75%,组织工程真皮+自体表皮组移植皮肤成活率87%,自体移植组移植皮肤成活率94%,3组比较基本相似(χ^2=2.34,P〉0.05)。结论:组织工程皮肤移植修复皮肤缺损的效果与自体表皮移植接近,证明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组织工程复合皮肤修复大鼠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实验室培养大鼠组织工程皮肤,探讨临床可行性。方法:以新生SD大鼠皮肤为原材料培养组织工程复合皮肤并将其移植到成年Wistar大鼠,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测对自体、异体及组织工程复合皮肤移植进行比较,研究了组织工程复合皮肤在修复皮肤缺损中的可行性。结果:异体皮肤移植组有明显的免疫排斥,组织工程皮肤组未见有明显排斥,且与自体皮肤结合良好。结论:组织工程复合皮肤与实验大鼠结合良好,可用于修复大鼠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胶原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持续增殖能力,显示出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新来源的诱人前景。探讨MSCs作为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修复皮肤缺损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分离纯化新西兰兔MSCs,经体外扩增后接种于胶原凝胶构建组织工程活性皮肤替代物。12只兔随机分成3组:MSCs复合胶原组织工程活性皮肤替代物实验组、单纯胶原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将各组相应材料分别移植于兔耳皮肤缺损处,比较观察创面修复效果。结果:MSCs复合胶原实验组、单纯胶原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4.2&;#177;1.9)d,(16.3&;#177;2.7)d和(20.1&;#177;4.1)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组织学观察显示,MSCs复合胶原实验组成纤维细胞、微血管、胶原纤维均较单纯胶原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MSCs复合胶原构建的组织工程活性皮肤替代物移植后可加速新生血管形成、促进创面修复。提示以MSCs作为种子细胞复合胶原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胶原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持续增殖能力,显示出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新来源的诱人前景。探讨MSCs作为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修复皮肤缺损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分离纯化新西兰兔MSCs,经体外扩增后接种于胶原凝胶构建组织工程活性皮肤替代物。12只兔随机分成3组:MSCs复合胶原组织工程活性皮肤替代物实验组、单纯胶原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将各组相应材料分别移植于兔耳皮肤缺损处,比较观察创面修复效果。结果:MSCs复合胶原实验组、单纯胶原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4.2±1.9)d,(16.3±2.7)d和(20.1±4.1)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MSCs复合胶原实验组成纤维细胞、微血管、胶原纤维均较单纯胶原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MSCs复合胶原构建的组织工程活性皮肤替代物移植后可加速新生血管形成、促进创面修复。提示以MSCs作为种子细胞复合胶原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实验室培养大鼠组织工程皮肤,探讨临床可行性。方法以新生SD大鼠皮肤为原材料培养组织工程复合皮肤并将其移植到成年Wistar大鼠,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测对自体、异体及组织工程复合皮肤移植进行比较,研究了组织工程复合皮肤在修复皮肤缺损中的可行性。结果异体皮肤移植组有明显的免疫排斥,组织工程皮肤组未见有明显排斥,且与自体皮肤结合良好。结论组织工程复合皮肤与实验大鼠结合良好,可用于修复大鼠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6.
关节软骨缺损的治疗目前方法众多,其软骨的生物治疗有:软骨膜和骨膜移植、自体软骨细胞种植、自体或异体关节软骨移植,这些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进展对缺损修复后功能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培养的组织工程皮肤与正常皮肤的角蛋白构型,探讨培养后的表皮分化情况。方法:将毛乳头细胞、真皮鞘细胞或成纤维细胞分别与鼠尾胶原混合,制成间质细胞凝胶,再在细胞凝胶表面接种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培养2周,组织切片用15种角蛋白单抗和两种整合素α单抗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重建的表皮中,染色结果基本相同于正常表皮,抗原性相对要弱些,在正常表皮大多抗体可稀释数倍,而重建表皮中一般都用原液才染色较强。所不同的是RCK107在重建表皮中全表皮层弱阳性,RKSE60在表皮+真皮鞘细胞中基底层弱阳性反应。结论:在培养条件下重建的表皮相似于体内的组织学发生,角蛋白构型基本上相同于体内,但真皮鞘细胞还诱导了低相对分子质量角蛋白表达,毛乳头细胞阻止了K10表达,说明它们与成纤维细胞还存在着功能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跟腱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跟腱部皮肤缺损的优化选择。方法:选择1998-02/2006-02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骨一科收治的运用6种邻近非主干血管蒂(肌)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跟腱部皮肤缺损患者24例,均知情同意。应用6种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跟腱部皮肤缺损,皮瓣的最大面积为10.0cm×8.0cm,最小面积为3.5cm×2.0cm。皮瓣选择要点:①跟腱内侧皮肤良好者,用内踝上逆行筋膜皮瓣、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或足内侧皮瓣。②跟腱或足外侧皮肤良好者,选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或足外侧皮瓣。③跟腱内、外侧皮肤条件均良好者,首选内踝上逆行筋膜皮瓣,次选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或足外侧皮瓣。④如合并跟腱、皮肤缺损的病例,用皮瓣移植结合跟腱修复,或选用远端推移腓肠肌肌皮瓣修复。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应用Arner-Lindholm评定法行跟腱功能评定:①优:患者无不适,行走正常,提踵有力,肌力无明显异常,小腿围减少≤1cm,背伸或跖屈角度减少≤5°。②良:有轻度不适,行走稍有不正常,提踵稍无力,肌力较健侧稍弱,小腿围减少≤2cm,背伸角度减少在5° ̄10°,或跖屈角度减少在5° ̄15°。结果:随访3 ̄6个月,全部成活20例,皮瓣外观良好,末再破溃;伤口裂开2例,其中1例换药后伤口愈合,另1例经再次行跟腱修复术后伤口愈合;皮瓣部分坏死2例,经换药后愈合1例,另1例肉芽生长后植皮。跟腱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结果:优13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为87.5%。结论:邻近非主干血管蒂皮瓣,就近取材,切取方便,可选择术式多,成功率高,不影响患肢血液循环,是跟腱部皮肤缺损良好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9.
这篇综述主要介绍了皮肤及组织工程既往研究的工作进展,如培养自体上皮细胞、培养异体表皮细胞、真皮替代物、含活性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等,并初步探讨了组织工程皮肤促进慢性溃疡愈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组织工程皮肤的最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构建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皮肤,无论是对急性烧(创)伤患者,还是伤后要求皮肤修复重建的患者都有重大作用。但是,迄今为止,尚无一种持久、合适耐用的皮肤代用品。目前从组织工程学的观点来看,人工皮肤主要有3类:①培养的表皮膜。②真皮替代物。③具有表皮、真皮双层结构的复合皮肤替代物。前两类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理想的皮肤替代物应同时修复表皮和真皮组织,因为这两种成分不仅影响皮肤的功能和外形,而且具有相互影响的机制,促进彼此的分化。文章就临床上使用的各种组织工程皮肤的特性、使用情况、作用机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人体组织和器官的结构是其功能的基础.人体皮肤丢失的同时也丧失了其相应的功能.当皮肤缺失面积相当大时,用自体皮来封闭皮肤缺损创面就存在皮源不足的问题.而组织工程研究的进展,使应用人工皮肤来修复皮肤缺损成为可能.为了使研制出的组织工程皮肤的功能与正常皮肤接近其至相同,在结构上,也应使它们尽可能地接近与相似.本文就表皮替代物、真皮替代物、复合人工皮肤的构建及其特性和应用作一综述.相信随着多学科的发展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制备的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在结构与特性上将更接近正常皮肤. 相似文献
12.
背景:在因烧伤或外伤造成的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病例中,组织工程化皮肤为其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因此,研究皮肤组织工程的相关种子细胞及支架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01/2007-01有关皮肤组织工程的文章,检索词“tissue engineered skin,stem cell”,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1994-01/2007-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皮肤组织工程,皮肤干细胞”,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相关文章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②有关皮肤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Meta分析、或个案报道等。资料提炼:共收集到97篇有关皮肤组织工程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69篇符合研究要求。资料综合: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为皮肤移植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使其克服了原有的皮肤供区不足、免疫排斥、传播疾病等各种问题。①皮肤种子细胞:胚胎干细胞及多种成体干细胞均可作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种子细胞,其中皮肤干细胞成为首选,将其种于生物支架上,可以获得临床所需的表皮、真皮及复合皮肤。②表皮替代物的研究现状。③目前各种真皮替代物的制作方法。④复合人工皮肤的研究方向。⑤现在各种技术仍不够成熟,大范围临床应用始终面临许多问题,但组织工程化皮肤已成为研究者的工作重点。结论:组织工程化皮肤是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最佳方案,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随着生命科学、手术技术、材料科学以及诸多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一种功能与外形近乎正常皮肤的组织工程化皮肤既可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人表皮干细胞和猪脱细胞真皮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全层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12在南昌大学医学院烧伤研究所完成。①取环状切除后幼儿包皮(家属知情同意)用中性蛋白酶与胰蛋白酶混合消化液消化,收集细胞,接种在已包被Ⅳ型胶原的培养皿中,快速黏附,保留快速黏附细胞继续培养,培养体系为低钙高糖DMEM培养基,待融和状态时,再次消化,离心收集细胞,再次经过Ⅳ型胶原快速黏附,保留黏附细胞,培养20d左右,用作构建表皮干细胞并进行细胞鉴定。②将第2代细胞接种于铺好Ⅳ型胶原的猪无细胞真皮上,每3天换液。10d后将其转移至不锈钢网架上,行气液界面培养5d左右,构建复合皮。③取SD大鼠20只,随机分2组。于动物背部尾侧正中作2.5cm×2.5cm的全层皮肤至肌筋膜的切除。实验组10只创面覆盖表皮干细胞构建的复合皮移植物,对照组10只覆盖无细胞真皮移植物。④移植后7,10,14,21和35d,两组动物均活检取材,进行创面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鉴定等。结果:①表皮干细胞的分离、扩增及鉴定:在扩增的细胞拟接种于无细胞真皮前,进行角蛋白19免疫组织化学鉴定、以流式细胞术进行α6、CD71鉴定。经胶原Ⅳ黏附的细胞培养后形成较大集落,拟接种的种子细胞中α6briCD71dim细胞占总细胞的(39±7)%;鼠抗人角蛋白19阳性细胞率为(53±6)%。②组织工程皮肤的建立结果:表皮干细胞种植于无细胞真皮上1d后,细胞便贴壁并开始生长增殖,8d左右透过间隙见无细胞真皮上表皮干细胞渐增殖融合成片;2周时无细胞真皮表面可见菲薄皮片状生长的细胞膜片物。复合皮组织学检查可见无细胞真皮表面覆盖多层融合的表皮层细胞,无细胞真皮内细胞成分去除完全。③创面愈合情况:术后2周,实验组移植物成活,创面上已上皮化,移植物柔软,而对照组无细胞真皮表面未上皮化,较干燥,色暗、触之较硬,两组创面均未见明显收缩。4周,实验组创面愈合,未见明显排斥反应。对照组无细胞真皮干燥脱落而创面暴露,创面收缩明显,创面边缘因自体表皮细胞爬行而缩小创面。④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实验组2周时创面已全部上皮化,但细胞分层少;3,4周表皮层分化良好,多层结构,真皮纤维内见成纤维细胞长入,见少许炎症细胞,大鼠自体正常皮肤见毛囊及毛发结构。对照组2周创面尚未上皮化,无细胞真皮干燥变性,3,4周后创面仍未愈合,可见大量炎症细胞。实验组愈合创面抗人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型抗原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证明新生表皮由移植的人表皮细胞形成。而对照组阴性。实验组愈合创面广谱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整个表皮层细胞胞浆染呈棕黄,为阳性反应。结论:利用体外纯化扩增的表皮干细胞及制备的猪脱细胞真皮可体外联合构建具有复层结构的组织工程皮肤,该组织工程皮肤可用于修复动物全层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4.
背景:在皮肤开放创面上进行缺损修复与重建是组织修复领域的研究焦点.构建含有中药的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刨面缺损的研究并不多见.目的:将含有生肌液的皮肤支架与自体皮肤细胞复合,构建含药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兔皮肤缺损.设计:自体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实验于2005-02/08在天津市天律医院骨科研究所细胞工程室完成.材料:同窝大耳白兔8只,体质量1.6-1.8kg.自行提取生肌液(1 500g/L),成分为当归、生地、龟板、象皮、血余、生石膏、炉甘石;明胶-壳聚糖支架材为料天津大学提供,分别修剪成1.3cm直径的圆片,60Co照射火菌;DR无细胞真皮基质由江苏省启动市医疗用品研究所提供.方法:分离培养兔皮肤细胞,获取第3代角质形成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延兔脊柱两侧制作直径1.5 cm的圆形伞层皮肤缺损创面4个.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明胶-壳聚糖支架贴附于创面后滴加生理盐水),人工真皮组(DR无细胞真皮基质贴附于创面后接种细胞悬液),非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明胶-壳聚糖支架贴附于创面后接种细胞悬液),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生肌液-明胶-壳聚糖支架贴附于创面后接种细胞悬液).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13 d测量剩余创面面积.②术后7 d、10d取材行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①术后13 d各组创面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剩余面积阴性对照组>人工真皮组>非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非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后10 d,阴性对照组、人工真皮组、非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均有炎性肉芽组织增生,无表皮组织形成;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形成接近正常的上皮组织及幼稚的真皮组织.非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与人工真皮组BrdU标记弱阳性,含药组织工程皮肤组BrdU标记强阳性.结论:实验采用的方法使种子细胞在含有生肌液的明胶-壳聚糖支架上增殖,在体修复皮肤损伤,能够有效扩展皮肤缺损处的覆盖面积,缩短皮肤缺损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5.
背景:小肠黏膜下层已经被证实可以引导许多组织的特异性再生.目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猪小肠黏膜下层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并移植修复兔糖尿病皮肤缺损,观察其对糖尿病皮肤缺损的愈合影响和疗效.方法:制作兔糖尿病皮肤缺损,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冻干、灭菌、水合后的猪小肠黏膜下层膜复合制作组织工程皮肤并覆盖修复兔糖尿病皮肤缺损,并与小肠黏膜下层支架组和空白对照组做对照.结果与结论:造模后1,2,4 周,组织工程皮肤组缺损皮肤修复面积百分比显著大于小肠黏膜下层支架及空白对照组(P <0.05).缺损皮肤修复组织观察组织工程皮肤组组织生长明显快于小肠黏膜下层组与空白对照组.3 组均未见明显皮肤附件结构.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猪小肠黏膜下层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兔糖尿病皮肤缺损好于单纯小肠黏膜下层膜,无明显瘢痕组织的生成,可作为支架材料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6.
改良骨科术前备皮方法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骨科术前备皮减少天数和次数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创伤骨折具有局部完整皮肤患者共150例,按单盲随机法分为观察A组(50例),观察B组(50例)和观察C组(50例),依次用3天3次法,2天2次法和1天1次法。分别在备皮前及备皮后术前予术野皮肤采样行细菌培养,比较各方法野皮肤污染微生物数。结果:三种方法备皮前后培养微生物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值均>0.05)。结论:骨科术前备皮可予减少备皮的天数及次数,可改良为1天1次法,即手术当日凌晨(或术前2h)予皮肤剃毛及消毒包囊一次性完成。 相似文献
17.
手背皮肤较薄,下无肌肉组织,若皮肤缺损,肌腱容易外露,植皮不易成活,所以对于手背皮肤缺损我科一般采取游离皮瓣修复法.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足跟软组织缺损患者皮瓣修复术后的护理要点.35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后使用硅胶鞋垫,结合阶段性康复训练方法进行行走锻炼.随访6~12个月,无一例皮瓣发生局部溃疡,只有2例发生足跟疼痛.本组均能正常行走及负重,满足日常生活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9.
探讨高分辨率CT和术中所见对听骨链病变诊断符合率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中耳炎患者听骨链病变术前颞骨HRCT诊断与术中诊断符合率的对比分析,探讨中耳乳突手术患者术前HRCT对判断听骨链病变的价值。方法:48例50耳颞骨影像学和临床资料完整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住院患者,已行中耳乳突手术,对其术前HRCT诊断与术中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听骨链病变术前HRCT检查与术中所见的符合情况,探讨HRCT对中耳炎患者听骨链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结果:HRCT对病变听骨链的诊断准确率与术中对照符合率较高,砧骨的Kappa值达0.8286,超过0.75,显示HRCT对砧骨病变的显示与术中所见一致性非常好。锤骨、镫骨上部结构、锤砧关节和砧镫关节的Kappa值均超过0.40,显示HRCT对上述病变诊断的一致性较好。结论:通过不同重建方法,术前HRCT能对听骨链病变程度做出准确判断,有助于术者在术前对手术的径路和方式的选择,并能对手术安全性及手术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