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调查甘井子区2001~2009年围生儿死亡状况,探讨死因构成,制定干预措施。方法:对2001~2009年382例围生儿死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2例围生儿死亡中,畸形及不明原因死胎212例,占55.5%。相关376例孕产妇的系统管理率为71.73%。结论:提高本地区及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系统管理率,加强孕前、孕期及围生期保健工作,建立、完善产前诊断体系,可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中孕产妇保健管理现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孕产妇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012-2013年越城区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7788例孕产妇保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孕产妇早孕建册率、产后访视率、产前筛查率及系统管理率明显低于本地户籍孕产妇,高危产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孕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建立多部门联合机制,建立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系统管理模式,是降低孕产妇与围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本院围生儿死亡的相关因素,制定降低围生儿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7~2012年在本院住院分娩的围生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共监测5705例围生儿,其中死亡91例,死亡率15.9‰。结论加强孕期保健,重点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选与管理,加强产儿科的建设与合作,以便有效的降低围生儿的死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产妇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12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特殊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分析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并发症和围生儿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经一系列的特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围生期合并症、围生儿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母婴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产妇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并发症,提高围生期母婴的生存质量,使孕产妇及婴儿顺利渡过围生期,保障母婴平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方法与产科联合选取我院2011年至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0例,因各种原因遵医嘱行为和依从性低而归为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60例,保健意识和遵医嘱依从性高而归为实施有效的孕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孕妇在妊娠期出现的合并症情况、剖宫产手术、围生儿出现的合并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孕期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后母体发生妊娠合并高血压、羊水过多、感染以及剖宫产率等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围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早产儿、低血糖以及胎儿宫内窘迫症的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孕期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的降低孕妇母体致病的危险,提高围生儿的存活率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125例孕产妇死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死亡资料分析,寻求影响孕产妇死亡因素,为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2001~2006年度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全市活产数438412人,孕产妇死亡125例,孕产妇死亡率28.51/10万,其中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21.85/10万,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71.73/10万。孕产妇死亡前三位原因依次是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其它疾病。结论:将孕期保健管理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高孕期保健覆盖率和保健质量,提高产科人员综合知识水平和综合急救能力,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围产期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对某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的83例围产期孕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健康教育组两个组别。常规组行常规保健指导,健康教育组在常规保健指导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并对比两组孕产妇的满意率和顺产率;孕产妇和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孕产妇孕期检查依从评分、孕期健康知识掌握评分的差异。结果:(1)健康教育组满意率为95.24%,顺产率95.24%,与常规组相比,χ~2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2)健康教育组孕产妇和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分别为2.38%和0.00%,与常规组相比,χ~2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3)健康教育组孕期检查依从评分、孕期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分别为(95.51±2.41)分、(95.51±2.61)分,与常规组相比,t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围产期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大,可提高孕产妇孕期检查依从性和对孕期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可提高顺产率,改善母婴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检查孕期护理保健对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9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90例孕妇随机分成两组(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针对A组孕妇不实施干预,针对B组孕妇实施护理保健,观察两组孕妇的分娩情况。结果:两组孕产妇及围生儿之间对比的新生儿Apgar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实施产检的孕妇实施病检查孕期护理保健能显著提高妊娠结局,促进孕妇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2006年、2007年吴中区围生儿死亡病例的一般情况、死亡原因、产前检查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①围生儿死亡发生率为6.92‰。②围生儿病死率流动人口发生率明显高于本地人口。③围生儿死亡原因前3位顺位依次为不明原因、早产、畸形。结论①加强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孕产妇(特别是流动孕产妇)文化素质及自我保健意识,自觉接受围生期保健。②开展优生优育咨询,提高孕期监测质量和宫内诊断技术,减少孕足28周畸胎的治疗性引产数。③提高医疗保健人员诊疗技术,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因此应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和孕期的监测,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前检查对妊娠结局及围生儿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1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分娩的443例初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所有孕产妇依据有无产前检查分为两组,观察组孕产妇204例,对照组孕产妇239例,对照组未实施产前检查,观察组实施产前检查,对比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与围生儿状况。结果观察组孕产妇重度子痫前期、早产、过期妊娠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死胎、低体质量儿、新生儿死亡、先天畸形、新生儿颅内出血以及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孕产妇孕期产前检查的重视,对改善孕产妇妊娠结局与围生儿状况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孕妇和围生儿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1.
王艳 《中国处方药》2014,(2):123-124
目的:通过了解流动人口住院孕产妇在待产、分娩、分娩后不同时间段的健康教育需求,针对这些需求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确保流动人口孕产妇获得同样的母婴保健健康教育。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130例住院分娩的流动人口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待产阶段88.5%的流动人口孕产妇十分关注母婴基本状况及护理措施;分娩阶段100%的流动人口孕产妇关注婴儿的健康状况;分娩后84.6%的流动人口孕产妇关注婴儿的喂养和护理,73.8%关注自身康复和护理知识。结论为流动人口提供孕产期保健知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孕期保健系统管理对流动人口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院分娩的流动人口孕产妇661例,其中实施系统管理前的241例为对照组,系统管理后的42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早孕建册率、产前检查次数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早孕建册率、产前检查覆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过期产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孕期保健系统管理,可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流动人口孕妇随着劳动大军不断增多。其中相当部分流动人口孕妇因流动性较大、文化水平偏低保健意识差、经济收入低等原因,得不到系统的孕产期保健,孕产妇、围生儿的死亡率和病残率较高,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常规干预与孕期营养管理用于围生期孕妇保健工作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孕妇96例进行研究,纳入对象自愿配合研究,且均在本院完成分娩,均为单胎。依据双色球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围生期孕妇保健工作中开展常规干预,观察组除了常规干预,还重点加强孕期营养管理。对比干预前后营养状况、分娩方式、营养改善时间、妊娠并发症及围生儿不良结局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营养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营养指标如血清总蛋白、血脂、血钙、铁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营养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妊娠并发症总发生率、围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常规干预比较,围生期孕妇保健工作中开展孕期营养管理,能促使孕妇更快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还可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妊娠并发症发生,降低围生儿不良结局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04年至2007年番禺地区流动人口中围生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发生类型及相关因素,以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在该院分娩的4268例围生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比较其中围生儿出生缺陷的情况以及该地居民与流动人口中的围生儿出生缺陷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268例围生儿中,出现出生缺陷的51例,发生率为1.19%。其中流动人口出生缺陷38例,占同期出生缺陷的74.5%;出生缺陷病死14例,病死率27.5%,为非出生缺陷围产儿病死率的60倍;围生儿出生缺陷涉及18个病种,单发缺陷29例,多发缺陷12例,致死和难治缺陷10例,其中颔面五官缺陷居分类之首;发生出生缺陷的围生儿在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但与母亲某些因素相关。结论该地区流动人口出生缺陷率高于该地区居民人口出生缺陷,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该地区内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优生优育知识宣教,规范孕期检查,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16.
边远山区实施孕期保健服务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忠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0):113-113
目的:探讨在边远农村实施孕期保健服务的有效措施。方法:组织专业医务人员对老窝乡7个边远山村孕产妇实施健康知识宣教和定期产前检查。结果:2002年2月~2008年12月共实施对象402例,其中筛查出高危妊娠46例(妊娠合并心脏病3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0例,前置胎盘5例,双胎妊娠6例,瘢痕子宫7例,臀位7例,骨盆异常3例,高龄初产2例,有产后出血史3例),胎儿畸形3例;住院分娩384例,协助村接生员新法接生16例,母婴均平安。结论:农村实施孕期保健服务,提高了住院分娩率,由于及时筛查出高危妊娠,降低了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和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郫县2008—2009年婴儿死亡状况,探索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2008—2009年郫县婴儿的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年间围生儿(7 d内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为4.09‰、5.02‰、8.85‰,围生儿(7 d内新生儿)死亡数、新生儿死亡数占婴儿死亡数的构成比分别为46.27%、56.72%;婴儿死因前五位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肺炎、其它先天异常、先心病。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提高对小儿肺炎诊治能力,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是降低婴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产科超声危机值报告制度干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医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构建超声危急值报告的孕产妇60例作为观察组,未构建超声危急值报告的孕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产妇干预后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孕产妇医疗干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孕产妇,产妇与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急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科超声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医疗安全,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孕产妇及围生儿的生存质量,有利于减少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9.
张华君 《成都医药》2010,(3):212-213
目的:了解郫县2008—2009年婴儿死亡状况,探索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2008—2009年郫县婴儿的死亡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年间围生儿(7 d内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为4.09‰、5.02‰、8.85‰,围生儿(7 d内新生儿)死亡数、新生儿死亡数占婴儿死亡数的构成比分别为46.27%、56.72%;婴儿死因前五位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肺炎、其它先天异常、先心病。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提高对小儿肺炎诊治能力,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是降低婴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孕期保健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孕期保健的孕产妇1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2例实施孕期保健,对照组64例实施基本保健措施。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孕产妇进行孕期保健可以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发生率,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出血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