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86例AMI患者经12个月的随访,观察AMI组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及血浆BNP浓度变化,并与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MI组血浆BNP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可作为AMI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脑钠素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BNP)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 血样BNP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由110例患者获得,经在住院期间及经平均12个月的随访,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的血浆.BNP浓度差异.结果 AMI后血浆BNP浓度呈显著升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BNP血浆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者;急性期血浆BNP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相关.结论 AMI急性期血浆BNP浓度显著升高,提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BNP可作为后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刘园园  卢文秋 《天津医药》2014,42(6):575-577
目的: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在慢性心衰伴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PHQ-2和PHQ-9患者健康问卷对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选出符合条件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0例)和干预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双心医学”模式干预,3个月后再次测评,将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后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干预组PHQ-9总分有显著降低(P<0.01),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LVEF、BNP、CRP均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治疗3个月后LVEF、BNP、CRP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 “双心医学”模式在治疗慢性心衰的同时化解患者的心理问题,缓解抑郁情绪,达到心血管和心理双重治疗,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观察静脉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NT)患者120例,静脉溶栓后分为两组,PCI组68例,于发病7~14d行冠脉动脉造影,依据造影结果,60例予PCI,对照组52例则未行PCI。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按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处理,随访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统计:PCI组发生不良心脏事件15例,占22.0%,对照组发生不良心脏事件36例,占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的心脏超声指标:对比发病1周的指标,PCI组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减少,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无明显变化,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前升高,对照组的LVESD,LVEDD则明显增加,LVEF下降明显。两组比较,LVEF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NT予静脉溶栓联合PCI比单纯静脉溶栓能更好减少不良心脏事件发生,减轻心室重构,改善心室收缩功能,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蒋楠  毛敏 《药品评价》2020,(13):48-50
目的:观察以药学服务为主旨的院外延续性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 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AMI 经 PCI 术后患者 25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128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指导,观察 组采用以药学服务为主旨的院外延续性干预,比较干预前及干预 1 个月后两组 Morisky 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与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变化,比较干预 1 个月内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及 1 年内两组患者心血管不 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干预 1 个月后,两组患者 MMAS-8 与 GSES 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 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 1 个月内,观察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 1 年 内,观察组患者 MACE 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以药学服务为主旨的院外延续性干预,可帮 助 AMI 患者 PCI 术后保持良好服药习惯,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就诊安阳市人民医院的行急诊PCI的AMI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术后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两组连续治疗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实验(6MWT)以及心血管不良预后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6个月,两组LVEDD、IVST、LVMI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3个月、6个月观察组LVEDD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治疗3个月观察组IVST、LVMI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治疗3个月、6个月,两组6MWT、LVEF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6MWT、LVEF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预后事件发生率为8.77%,与对照组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异常变化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AMI患者46例,发病后分别于7、10、14d采血测定血清cTnI,将患者分为A组28例,血清cTnI变化符合AMI正常规律;B组18例,血清cTnI变化异常,延迟下降或下降后又升高,随诊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死亡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MI患者血清cTnI异常变化可预测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T-proBNP对急性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入选的急性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其血浆NT-proBNP水平分为两组,即水平正常者为对照组,升高者为研究组。随访发病后1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随访1个月对照组发生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4例、急性ST段心肌梗死1例,研究组有19例发生心血管事件心力衰竭12例、急性ST段心肌梗死5例、猝死2例,两组发生心血管事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NT-proBNP检测方便、快速,可以为NSTEMI患者危险分层提供依据,NT-proBNP是NSTEMI患者近期预后判断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86例,根据血HCY水平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组(37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给予PCI术后常规治疗,并进行为期6个月的术后随访,分析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与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Hcy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血HCY水平与急诊PCI术后的MACE发生率密切相关,是其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经皮冠脉支架置入术( PCI)后联合速效心痛滴丸,观察其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确诊AMI并接受PCI治疗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n=48)和治疗组( n=48),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速效心痛滴丸(7粒,tid),观察两组180 d后心血管事件(包括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再发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情况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随访期间,治疗组较对照组心功能不全与心绞痛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心功能获得明显改善;两组均无再发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速效心痛滴丸,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WHO规定的标准基础治疗方案(ABCDE)及PCI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BNP,90s匀速静脉注射冲击量1.5 μg/kg,0.0075μg ·kg-1·min-1维持静脉注射48 h;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脑钠利肽(BNP)、心肌坏死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利用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评价左心功能及左室重塑;观察治疗后30d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hBNP能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后1周血浆BNP及cTnI水平(均P<0.05);能显著缩小LVEDV及LVESV,提高LVEF(均P<0.05);能降低30 d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P<0.05).结论 rhBNP能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压力、容量负荷、心室重构、心肌缺血并减少30d 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AMI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发病2~5天内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均未行溶栓治疗及介入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和治疗组(16例).两组均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扩血管、利尿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及注射用磷酸肌酸钠1 g,静脉滴注,1次/日.10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0%vs 81.0%,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临床疗效,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74例未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脂正常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mg,睡前服用,1次/d,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后2周、12周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治疗组治疗12周hs-CRP、LVEDV、LVESV均较治疗2周和对照组均降低,LVEF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12周与治疗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及逆转作用,可有效抑制心室重构,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SC)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2例。并选取门诊健康查体者20例作为对照组。在患者入院后30d内随访其心血管事件发发生情况,将ASC患者以随访结果分为再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组(MACE组)和未再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组(N--MACE组)。结果:ASC组脂联素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脂联素浓度(5.95±0.55.9.35±0.66)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MACE组和N—MACE组脂联素浓度,前者低于后者(5.75±0.48.6.08±0.56)mg/L,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联素可能是预测ASC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8例AMI错过最佳PCI治疗时间的患者随机分为延迟PCI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超声心电图变化。结果延迟PCI组较药物治疗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力衰竭、死亡和复合终点事件明显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减小。结论延迟PCI治疗可以减少AMI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具有溶栓指征的AMI 116例,配对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使用尿激酶前10~30 min加用磷酸肌酸钠,先静脉推注3 g作为起始剂量,2 h后静脉滴注6 g(可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30 ml中,糖尿病患者用生理盐水),控制在1 h内滴注完毕,第2~7日,视患者情况,每日静脉滴注6 g,速度同前,连用4 d.若患者情况危急或效果不理想,可以增加剂量至10 g.7 d为1个疗程.结果 两组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率、心肌耗氧量降低,血清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钙蛋白T降低,心肌梗死面积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与对照组相同时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具有抗AMI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雷 《中国药房》2012,(32):3020-3021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氟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与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mg。2组疗程均为28d。治疗前后分别测量TNF-α、IL-18、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18、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期应用氟伐他汀可以降低CHF患者的TNF-α和IL-18水平,改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HF患者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住院的10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在与对照组(50例)相同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心舒胶囊,治疗3个月后观察患者心功能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78.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LVEF均有显著提高(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LVEF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对改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周磊  严金川  于文敏 《安徽医药》2014,(12):2363-236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心肌病患者脑钠肽( 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予严格控制血糖并给予抗心衰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 mg · d-1)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血浆脑钠肽前体检氨基端片段(NT-proBNP,简称BNP)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结果12周后所有患者LVDd、LVEF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降幅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LVDd:(-0.7±2.2) vs (-1.5±1.5),P=0.779;LVEF:(0.6±1.4) vs (0.3±1.5),P=0.589]。治疗组较对照组的LDL-C、BNP及hs-CRP的降低幅度均有显著增加[LDL-C:(-1.77±0.29) vs (0.04±0.24),P=0.000;BNP:(-360.5±414.0) vs (-15.1±217.3),P=0.008;hs-CRP:(-0.84±0.65) vs (-0.17±0.40),P=0.002]。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炎症介质及脑钠肽水平,提示该药改善其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