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发病的季节特征。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于2001年1月—2010年12月对北京地区16家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注册登记,记录AMI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候特征及季节地理特征。结果 16家中医医院注册患者共计2141例,其中11月份AMI患者最多,为511例(23.87%),5月份AMI患者最少,为19例(0.89%)。AMI患者发病与天气、温度、降雨量、湿度和风速显著相关。结论北京地区中医医院AMI住院患者具有明显的季节发病趋势,受温度、降雨量、湿度和风速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2.
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 AMI)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易漏诊、误诊。本文收集自 1989~ 1998年该类患者 17例。现对其进行回顾分析 ,以提高肺冠心病的确诊率。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本文慢性肺心病患者诊断符合 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修订标准。 AMI的诊断均符合 WHO、AMI诊断标准。无症状者均具有演进性心电图改变 ,血清心肌酶活性测定异常。1.2 一般资料 :17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 14例 ,女 3例 ,年龄 4 9~ 82岁 ,60岁以上 16例 ,平均 65.5岁 ,多具有冠心病易患因素。长期吸烟或曾有吸烟史 12例 ,高脂血症 1例 ,糖尿病 2例。 17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控制糖尿病(DM)及心肌梗死(AMI)的发展,控制并发症。方法对51例DM合并AMI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结果患者对DM和AMI防治的知识掌握有所提高,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DM合并AMI患者在全面有效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对控制DM及AMI的发展,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其中便秘是AMI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有40.0%~72.9%的AMI患者伴有便秘,用力排便时会增加猝死的危险。因此,处理好AMI患者的便秘问题,对AMI患者的治疗乃至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对我科收治的AMI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CⅢ(ApoC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广东省茂名农垦医院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0例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根据疾病类型的不同分组,将52例AMI患者设置为AMI组,28例非冠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ApoCⅢ与SOD水平,并分析其与AMI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MI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DLC)、尿酸(U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MI组患者的血清ApoC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MI患者血清中ApoCⅢ水平含量明显升高,SOD含量明显降低,且与血脂、U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情况.方法 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3例AMI患者1周内的Pit、MPV、PDW,并与非梗死组作对照.结果 AMI组患者MPV、PDW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Pit减少至第5-6天恢复正常.结论 AMI患者Plt、MPV、PDW均发生变化,MPV的增加是AMI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miR-208a水平与AMI左室重构(LV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MI患者6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法检测AMI患者发病后24 h内血清miR-208a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AMI患者入院时及发病后6个月心功能指标,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并根据发病后6个月LVMI将患者分为左室重构组(n=34)和非左室重构组(n=26)。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AMI患者血清miR-208a与左室重构的关系进行分析,线性回归分析血清miR-208a水平对左室重构的预测价值,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08a水平对左室重构的诊断效能。结果 AMI患者血清miR-208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MI发病后6个月时,左室重构组患者血清miR-208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左室重构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miR-208a水平与LVMI呈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08a水平与左室重构具有相关性(OR=0.930,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208a曲线下面积(AUC)为0.69;取相对表达值1.704为截断点,血清miR-208a预测AMI患者发生左室重构的灵敏度为82.64%,特异度为57.42%。结论 AMI患者血清miR-208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水平与左室重构程度有明显相关性;高表达的血清miR-208a是AMI患者发生左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子,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按照LDVT形成高危因素对56例AMI患者进行分级评估。运用循证护理程序,采取一般预防+机械预防+药物预防的综合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LDVT形成的症状和体征。结果56例AMI患者运用循证护理预防后无一例发生LDVT。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对预防AMI患者发生LDVT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伴发二尖瓣关闭不全(MR)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将124例AMI患者分为MR组59例和no-MR组65例,观察2组的临床情况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2组年龄、左室射血分数、终点心血管事件及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前壁AMI伴发MR组与下壁AMI伴发MR组与相应的no-MR组比较终点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MI患者伴发MR提示预后不良,AMI患者伴有MR与梗死部位有关,且其部位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动态变化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26例,并取同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1,2,3 d抽取2组患者肘静脉血检测CRP、IL-6及B型钠尿肽(BNP)水平,并记录当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Killip分级)水平将AMI组分为心功能正常组(KillipⅠ级)和心功能不全组(KillipⅡ或Ⅲ级),比较2组CRP、IL-6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与BN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患者外周血中CRP、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正常AMI组CRP、IL-6水平于第2天达到高峰,第3天水平下降,与心功能不全组比较,各时间点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MI组患者CRP、IL-6水平与BNP水平呈直线相关(r=0.738,0.654,P0.05);与APACHEⅡ评分关系密切(r=0.794,0.624,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CRP、IL-6在AMI患者心肌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动态监测血浆CRP、IL-6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判断AMI患者的心功能程度以及病情严重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尿酸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确诊的死亡AMI患者 2 3例 (死亡组 )和生存AMI患者 2 3例 (对照组 ) ,比较 2组患者血尿酸水平、肌酸磷酸激酶、肌钙蛋白T(cTNT)、血脂、血糖检测结果。结果 死亡组血尿酸、肌酸磷酸激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2组间cTNT、血脂、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AMI的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危险因素,为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阳江市人民医院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8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病史资料分析探讨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以及体质量等因素与AMI发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本组288例患者中,男性210例,女性78例,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0岁以上患者245例,发病率85.07%。(2)其中血脂异常130例、合并高血压112例、吸烟103例、合并糖尿病71例、超重或肥胖44例;以上因素均为AMI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3)288例AMI患者中有254例(88.19%)患者行冠脉造影证实存在相关冠脉闭塞改变;其中53.54%的患者为三支病变或合并主干病变,单支病变及双支病变者分别为23.62%、22.84%。结论:AMI的危险因素复杂,其中血脂异常、合并高血压、吸烟等最为主要,应提醒AMI患者注意控制上述相关危险因素,预防并控制AM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护理措施。方法对98例AMI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心理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能鼓励患者配合治疗,促进疾病康复。结论心理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对提高AMI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心搏骤停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AMI心搏骤停CPR成功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A组)与未溶栓组(B组),并设AMI未发生心搏骤停的普通静脉溶栓患者为C组,比较3组临床特点。结果A组较B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低,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对于AMI合并心搏骤停CPR成功后,立即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出院生存率,较安全,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6例DM并发AMI患者(A组)与50例非DM AMI患者(B组)的发病时状态、临床特点及相关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与B组比较,A组发病年龄早,静息状态下发病多,无痛型AMI多,血三酰甘油高,左室射血分数小于50%者多,左室内径缩短分数小于25%者多,冠状动脉造影多支病变多,心力衰竭发生率高,病死率高(P<0.01或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并发AMI发病年龄早,静息状态下发病多,常呈无痛型,AMI时左室功能差,心力衰竭发病率及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近期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对首次发生AMI并于发病6 h内行直接PCI治疗的37例患者和同期因AMI入院而行延期PCI治疗的176例患者,于PCI术后1 h内开始连续72 h心电监护,第1周、第6周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发生的室性期前收缩情况,分别计算HRT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值,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不同观察时间的TO、TS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AMI患者,直接PCI可明显改善患者的HRT,提示可改善和恢复AMI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从而降低AMI后发生恶性心脏事件的危险性,在这方面的作用优于延迟PCI。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不同血糖水平与AMI发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2008年112例确诊的非糖尿病AMI患者,按空腹血糖值分为2组,分别对2组住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猝死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糖升高组与血糖正常组心力衰竭发生率、猝死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AMI早期血糖升高与AMI的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56例院前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常见的心脏疾病急症之一。院前急病死率较高,及时有效地院前救治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愈后。本文报告了对56例AMI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可致QT间期延长,QT离散度(QTD)增大。成功的溶栓治疗可减少QID,为了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和治疗的检测指标,观察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变化及静脉溶栓治疗对QTD的影响。本研究宗旨在通过对比观察AMI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AP),静脉溶栓治疗AMI对QTD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AMI提供一个心电图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凝固时间法测定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测定69例AMI患者血浆ATⅢ活性与178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AMI组ATⅢ活性63.5%±20.4%明显低于健康人组ATⅢ活性105.4%±18.8%(P<0.01)。结论:凝固时间法测定血浆中ATⅢ活性可作为AMI患者溶塞治疗和疗效判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