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猝死的死亡原因、年龄、性别和诱因等特点。方法:对南通大学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2000年1月-2009年10月间的148例猝死尸体解剖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猝死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高峰为30~59岁;(2)猝死的原因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占首位,以肺动脉栓塞多见,其次为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其它疾病(如过敏、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等);(3)引起医疗纠纷猝死的诱因主要有因轻微感冒、疼痛等症状入院治疗或各种手术治疗后。结论: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猝死引起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医方未能对致死疾病作出准确的诊断或未及时察觉严重的并发症并延误了抢救时机。尸体解剖对于明确死亡原因及鉴定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例1,患者男,47岁。从1967年~1986年从事苯作业。1979年5月9日在地下室工作,由于工作环境较差,通风不良,于工作二小时昏倒,经抢救后“恢复”。照常从事此项工作。但从此开始经常出现头昏头痛、失眠四年余,1983年以后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梦频、易醒、记忆力下降,到华西医大职防医院住院治疗并诊断为慢性苯中毒,治疗后出院恢复原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法医病理学尸检在医疗纠纷处理中的作用及地位.方法:对南通大学医学院法医学系2000年1月-2011年5月间涉及死亡的170例医疗纠纷尸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死者男女之比为1.3∶1,年龄新生儿~94岁;(2)死亡原因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占首位,其余依次为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其它疾病(如感染、过敏等);(3)地市级医院占15.3%,区县级医院占22.4%,而基层乡镇卫生院和个体诊所占62.3%;(4)涉及的科室以外科居多;(5)临床诊断与尸检诊断相符占47.6%,未明确诊断或误诊占52.4%.结论:法医尸检为正确处理医疗纠纷提供了科学依据,可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对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法医的工作实践中,常常遇到法医病理检材需要提取固定。在法医病理学组织细胞检验、组织化学检验、免疫荧光及超微结构等项检验中,检材的提取、固定、送检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鉴定结论的准确性和正确性。现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归结如下。1完整的记录法医病理检材提取前要求详细了解记录死者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址、工作单位、职业、生前健康状况、详细案情及死亡过程和症状,提取住院病历或门诊治疗情况和详细的现场勘验情况。2严格的时限为了保证法医病理检验鉴定结论的准确性,要求:组织细胞学检验鉴定检材的提取应在死亡后48…  相似文献   

6.
在电流损伤中,交流电损伤最为常见,多为意外性,且案情资料中多有明确的触电史,四肢可见典型的电流斑,显微镜检查一般均可见典型极性化表现,故诊断电流斑一般情况下并不难.直流电电压越大,对人体危害越大,我们通常接触的直流电多在500伏以下,对人体的危害多为非致命性,故在法医病理学鉴定中遇到直流电损伤做法医病理学鉴定的案例并不多见.电警棍损伤为直流电损伤,多数情况下易于认定,但有时也可引起误诊,作者曾在法医病理学鉴定中偶遇1例.现将本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猝死尸体的死因、诱因、年龄及其性别差异等特点. 方法:以我局刑警大队技术中队2009年~2013年5年内受理的54例猝死尸体为研究对象,对其猝死原因、猝死诱因、猝死年龄及性别分布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血管系统疾病(34例,占62.96%)、呼吸系统疾病(6例,占11.11%)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5例,占9.26%)是导致本组病例猝死的主要原因. 本组54例猝死案例中有7例<18岁,其中1岁以下为高发年龄段,共4例,占7.41%;成人猝死高发年龄段为30~59岁,其中30~39岁9例,40~49岁10例,50~59岁11例;50~59岁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高发年龄段,共8例,占心血管系统疾病总数的23.52%;1岁以下儿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群体,共3例,占该系统疾病总数的50%;30~49岁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高发年龄段,共3例,占该系统疾病总数的60%. 生殖系统疾病猝死病例中女性多于男性,其他系统疾病猝死病例中男性均多于女性. 医疗纠纷(14例,占25.93%)、纠纷和(或)轻外伤(12例,占22.22%)、感冒或疼痛症状(7例,占12.96%)是导致本组病例猝死的主要诱因.结论:应根据猝死事件的发生特点和变化规律开展法医学鉴定工作,以获得准确、客观、全面的鉴定结论;尸体解剖对于明确猝死原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急性苯中毒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作为有机溶剂 ,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 ,但与生活接触密切的油漆 ,也主要含有苯。苯易挥发为蒸气 ,急性吸入可造成中毒。我急救中心 1997年 1月~ 1998年 12月间共收治急性苯中毒 15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5例苯中毒 ,男 13例 ,女 2例 ,年龄19~ 70岁。中毒途径均经呼吸道吸入。中毒至就诊时间 3小时以内者 5例 ,半天至 1天之内者 10例。1.2 中毒表现 :起病急 ,主要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可出现兴奋或酒醉感 ,伴有粘膜刺激症状 ,以及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重症者可昏迷、抽搐、呼吸及循环衰竭。1.3 …  相似文献   

9.
10.
119例猝死尸体的法医病理学检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猝死的死亡原因、年龄、性别差异和诱因等特点。方法对郑州大学法医学教研室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法医病理检案中的119例猝死尸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猝死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高峰为20~59岁;(2)导致猝死的疾病由高到低依次分布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3)猝死诱因以死前有纠纷、轻微外伤和夜间睡眠中死亡为多。结论猝死事件的法医学鉴定要根据其发生特征和变化规律,作出客观、全面、准确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11.
1案情摘要顾某某,男性33岁,焊工2003年8月18日21∶00许,在某浴池干活后休息时,手摸一个立于旁边的铁楼梯,随之倒地,送往医院死亡。既往无疾病史,有吸烟史,无饮酒史。现场勘察时发现铁楼梯有电。2尸检所见发育正常,营养一般、颈前区淤斑;角膜轻度混浊,球睑结膜水肿,左侧瞳孔约5mm、右侧瞳孔约6mm;右侧胸部背外侧有一处损伤,面积约7cm×1cm,无名指、中指及大拇指第二指关节掌面可见电流斑。咽喉腔清洁,声门开放;心包腔内少量黄色透明液体,脑1557g(7.3~13.8),回宽沟窄,双侧小脑扁桃体压迹。镜下,蛛网膜下腔无出血渗出,脑实质内血管外间隙扩大,…  相似文献   

12.
苯是具有特殊芳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极易挥发 ,很易引起燃烧和爆炸。急性苯中毒很少见 ,现就我在急救站工作 1 0余年来遇到的 3例急性苯中毒诊治经过做一讨论 ,并谈谈我们的诊治体会。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自 1 990年至今共收苯中毒患者 3例 ,均为男性 ,年龄在 2 8~ 34岁 ,均发生在苯乙烯车间为苯蒸气经呼吸道吸收中毒。1 .2 临床表现 面色潮红、流泪 ,双眼怕光 ,视物模糊 ,咳嗽 ,胸闷憋气 ,头晕、恶心、心悸等。严重者出现步态不稳、神志恍惚、幻觉及肌肉痉挛 ,震颤乃至谵妄、昏迷、强直性抽搐等。2 抢救方法2 .1 立即将…  相似文献   

13.
加强法医病理学案例教学提高法医病理学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法医病理案例分析讨论会,以问题为中心,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和深化法医病理学案例的学习,同时也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的场所,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从而提高法医病理学教学质量,是适应新世纪高等医学人才培养的一项有效训练手段之一,值得医学教学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12例急性苯中毒患者的抢救及护理刘文惠(附属弋矶山医院急诊科)我科于1993年10月13日诊治了12例急性苯中毒病人。经及时抢救和护理,全部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1典型病例男,43岁,油漆工。长期接触苯。1993年10月13日上午工作时感到头昏、气急...  相似文献   

16.
苯中毒病例不多见,首诊于耳科的更为罕见,我科偶遇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18岁,某玩具厂为金属玩具手绘油漆染料的新工人。因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下从事手描油漆彩绘120 d 后出现双耳聋拌视力模糊10余天于2002年1月17日来我院耳科门诊就诊。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意识清楚,精神可,否认既往有耳聋及耳毒性药物用药史,近期无感冒及发热史。脑CT检查未见异常。耳科检查双耳膜完整,标志清楚,纯音听阈测试气导语频段左耳为82 dB,骨导67 dB。右耳气导为72 dB,骨导62 dB。双耳听阈曲线均呈平坦型, 各频率听阈见表1。声导抗测试示左耳呈A型、右耳呈C型鼓压导抗图,镫骨肌反射未引出,交叉声反射1 KHz双耳均为120 dB HL,500、2 K、4 KHz未引出。  相似文献   

17.
1 案情摘要 200×年×月,某市小梁河中发现碎尸块,经法医人类学检验,尸块为女性,推断年龄22.4岁,身高155cm左右,死亡时间20d左右(A案件)。根据检验结果,侦查、技术人员通过刑侦综合系统资料及调查,对全市100多名失踪人员进行了清理比对,发现1月前失踪的杨××(女,22.8岁,身高156cm)与碎尸块特征最接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1病历报告 患者,女,41岁,于1990年参加工作,2004—2011年在某市城市公共交通集团公司任库管员工作。工作中接触一氧化碳、甲醇、苯、铅等有害物质。初无自觉不适感,近5年经常出现牙龈出血、鼻子出血、月经量少、经常闭经,患者并未在意,继续在岗工作。时而看中医,服中药调理,症状不见明显好转。患者工作场所劳动条件较差,个人防护意识不强,工作环境通风不良。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索综合性教学在检验专业病理学实验教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校就读的80名检验专业的在校学生,将学生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两组学生各有40名,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综合性教学模式。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评分、加强师生互动率、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率、培养自学能力率、拓展知识面率、强化医学知识的理解率、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率、激发学生兴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综合性教学模式在检验专业学生病理学实验教学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