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内经》中,厥字出现有380余处,还有《素问·气厥论》、《素问·厥论》、《灵枢·厥病》3篇专论厥的篇章,充分反映出《内经》论厥的丰富性。后世医家就《内经》中的厥证也多有阐发。直至近现代,《内经》中有关厥的论述对中医理论发展及临床实践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明确《内经》中厥的含义至关重要。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1厥的含义《内经》中的“厥”之本字当为“欮”。《说文解字》中说:“欮,阙或省疒”,意思是说欮当为本字,瘚为累增字。阙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瘚,屰气也,从疒、从屰、从欠。”可见,瘚当为屰气,从疒表示一种病,瘚作为病名后借厥字为之。屰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屰,不顺也,从干,下口,屰之也。”屰即逆,义为不顺。从对厥字的解释梳理中,可以认为,厥就是逆,为气逆之意。2《内经》中厥的含义2.1厥为“逆”义自《内经》以后,历代医家对《内经》中厥的含义多有阐发。其中,清代姚止庵在其所著《素问经注节解·九卷》中对《内经》中厥的解释颇为精当。他说:“厥凡三义:一谓逆也,下气逆而上也,诸凡言厥逆是也;二谓极至也,本篇(《素问·厥论》)之热厥寒厥,盖言寒热之极也;三谓昏迷不省人事也,本篇(《素问·厥论》)之言阴盛阳乱也。乃世之云厥者,止以手足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厥证,《内经》中有很多阐述。观《内经》厥字之意有三: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厥气上行,满脉去形。”此厥字作气逆解;同篇:“寒则厥,厥则腹满死。”厥作受寒而四肢厥冷解;《素问·生气通天论》:“使人煎厥”“使人薄厥”,厥作昏眯解。以气、血、痰、食为主要致病原因,其中以精神因素比较突出,病理为气机逆乱,升降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如张景岳所说:“厥者,逆也,气逆则乱,故忽为眩仆脱绝,是名为厥。”  相似文献   

3.
《内经》中的“精”字其含义约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泛指人体中的精微物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灵枢·本藏》:“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二、指人身先天之精。如《灵枢·决气》:“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  相似文献   

4.
宣降调肺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如《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肺者,气之本。”《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诸气者,皆属于肺。”而在病理变化中,《内经》注意到肺脏的功能异常对人体诸气的影响,从而概括出“诸气喷郁,皆属于肺”  相似文献   

5.
五气是中医学中的一个专用名词,其含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不同,差异较大.《内经》中五气一词出现在很多篇章中,但名同义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含义:1、指木、火、土、金、水五运之气《素问·天元纪》说:“五气运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也.”《素问·至真要》说:“五气交合,盈虚更作.”《素问·六节脏象》说:“五令更立,各有所胜.”《素问·五运行》说:“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以上诸篇所言五气是指五运之气.五运之气  相似文献   

6.
形神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贯穿于脏腑、经络、营卫、气血各方面新陈代谢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之中 ,是推动生命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形神合一理论具有博大精深的科学内涵 ,研究形神学说具有重要的意义。1 形神的概念  形即指物质、形体。《说文》 :“形 ,象也”。形的本义是指形象、形体。《内经》对“形”的论述有两方面 :一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切有形实体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 :“阳化气 ,阴成形” ,《素问·天元纪大论篇》曰 :“在天为气 ,在地成形” ,《素问·六节脏象论篇》曰 :“气和而有形 ,因变以正名…  相似文献   

7.
腹诊,最早散见于内经、难经,《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脉则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矣”。《素问·调经论》云:“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之,按之则痛。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难经·十六难》云:“假令得肝脉,其外证:  相似文献   

8.
论《内经》中"神”与针灸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医学、自然哲学和道教都认为 ,精、气、神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基本要素。精、气、血是“神”形成的物质基础 ,“神”寓于精气之中。宋·虞庶云 :“神者 ,精气者之化成也”,表明人身之神是由精气化生而成的。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深受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思想的影响 ,应用大量篇幅论“神”,《素问·八正神明论》:“血气者 ,人之神也”。《灵枢·小针解》:“神者 ,正气也”。《平人绝谷》云 :“故神者 ,水谷之精气也”。《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载 :“所言节者 ,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 ,非皮肉筋骨也”。可见《内经》中之神就是人身…  相似文献   

9.
针灸的实质在于疏通经络、平衡阴阳、防治疾病。而经络自身的生命活动 ,名为经络之气 ,简称经气。针刺过程中“得气”的“气” ,就指经气而言。《素问·离合真邪论》为之解释道 :“真气者 ,经气也” ,明确地指出真气即经气。真气的组成 ,在《灵枢·刺节真邪论》中曰 :“真气者 ,所受于天 ,与谷气并而充身也。”“天”即指先天之元气 ;“谷气”即指后天饮食水谷所化生的精微之气。此处所说的真气包含了中焦的谷气和下焦的元气。笔者根据《内经》旨意和读书体会 ,认为真气(经气 )还应包括上焦之宗气 ,用简式示之 :经气上焦之宗气—贯通心脉 ,…  相似文献   

10.
1 《内经》中标本的涵义《内经》中标本的涵义有多种 ,但主要是用以说明事物的本质与现象、根本与枝节、主要与次要、先与后之间的关系。 1指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如《素问·汤液醪醴论》说 :“病为本 ,工为标。”即指医生与患者这一对立双方 ,称之为标本。医生的诊治与患者的病情符合了 ,就叫“标本已得”,否则叫“标本不得”。故经文中说 :“标本已得 ,邪气乃服”,“标本不得 ,邪气不服”。 2指病变的本末。如《素问·水热穴论》讨论水肿病时说 :“故其本在肾 ,其末在肺 ,皆积水也。”又说 :“故水病下为肿大腹 ,上为喘呼 ,不得卧者 …  相似文献   

11.
《内经》中有关心、血、脉方面的论述是颇多的,如《素问·痿论》云:“心主身之血脉”。《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素问·五脏生成》篇中又说:“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诸血者,皆属于心”等等。由上可知,两千年前的古代  相似文献   

12.
“胃不和则卧不安”语出《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历代医家对此理解不一,认为胃气不和就使得睡眠不安(即“不寐”)者,不在少数。临床上许多医者还往往将此语引证为睡眠不安的病机。笔者认为以上观点是值得商榷的。那么《内经》中“胃不和则卧不安”究竟是何意呢?首先,从这句话的语言环境来加以考察。《素问·逆调论篇第三十四》原文记载如下:“帝曰: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皆何脏使然?愿闻其故。岐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  相似文献   

13.
<正> 尿潴留属中医“癃闭”的范畴,早在《内经》时期即有论述,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膀胱不为利为癃。”《灵枢·胀论篇》说:“膀胱胀者,少腹满而气癃。”并谓此症可用针刺治愈。作者数十年来用针灸治疗尿潴留8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补法属于“八法”之一。它是根据《内经》“虚则补之”(《素问·三部九候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理论而立法的。此讲,拟从补法、补气法、补中益气汤等三方面进行讲述。  相似文献   

15.
许多中医眼科文献在谈到治目病的体会时 ,常会提到“开通玄府” ,什么是玄府 ?玄府和眼睛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开通玄府 ?怎样开通玄府 ?本文汇集历年文献 ,希望给这些问题一个粗浅的答案。1 玄府学说的渊源玄府一词最早见于《素问》[1] ,《素问·水热穴论》云 :“所谓玄府者 ,汗孔也” ;《素问·调经论》云 :“腠理闭塞 ,玄府不通 ,卫气不得泄越 ,故外热” ;《灵枢·小针解》中也出现了“玄府者 ,汗孔也”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又有“汗濡玄府”。王冰在对《内经》的注疏中也提出 :“汗液色玄 ,从空而出 ,以汗聚于里 ,故谓之玄府。”可…  相似文献   

16.
《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风寒湿邪侵犯人体,除外界因素外,还与内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治疗风湿病不能一味地祛风,应当从整体出发,“有诸内必形诸外”,故历代有“筋痹”、“脉痹”、“肌痹”、“皮痹”、“骨痹”的说法。兹就风湿病与五脏的关系及其辨证思维简述如下。1风湿病与肝的关系《内经》云:“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五脏生成论》),“膝为筋之府”(《灵枢·经筋》),“肝主身之筋膜”(《素问·痿论》),“肝主筋”(《素问·宣明五气篇》)。筋即筋膜,为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肌肉的一种组织。筋和肌…  相似文献   

17.
肝气一词,含义多种,在使用中存在混乱现象。有的为生理性名词,指肝之脏气,即肝的机能活动。《内经》中所说的肝气,就是这种意义。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者木始治之,肝气始生”,“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灵枢·脉度》中“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五色”和《灵枢·天年》中“五十岁,肝气始衰”之“肝气”,都是指肝之脏气。有的以“肝气”概括肝气之病的病理及多种肝气病证名称。如李冠仙在《知医必辨》中说:“五脏之病,肝气居多, 而妇人尤甚。”“治病能治肝  相似文献   

18.
风痱小议     
北京中医研究院、广东中医学院合编的《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一书中有风痱一条,释义为“痱”与“废”同义,指中风后出现偏瘫。①另,《实用方剂手册》一书中的地黄饮子所主治的暗痱证的“痱”指中风后出现的偏瘫。②我们在温习有关中医原著中,觉得上述释义不够准确,混淆了偏枯与痱的区别。偏枯和痱都属于中风病类。《内经》论述偏枯之症可散见不少篇章。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意思是说“汗出偏于半身,则往往可以发展为半身不遂。”③《素问·通评虚实论》:“凡治消疸  相似文献   

19.
“病机”二字,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张介宾注曰:“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据此,可以认为,“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或关键。  相似文献   

20.
《内经》中通借字甚多。 拙著《(内经)通借字十则》(载《中医杂志》1981年2期),《〈内经〉,通借字例说》(《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2年1期)已选释若干。今再选取十二则,续释如下。 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雾不精”。“精”借作“晴”。“精”、“晴”同谐“青”声,故得通借。 《史记·天官书》:“天精而见景星”,《汉书·天文志》作“天睲而见景星”。“星”即“晴”,《史记索隐》引郭璞注《三苍云:“星,雨止无云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