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表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XGC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XGC的CT检查资料.结果术前诊断为胆囊癌15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4例.2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增厚,其中局限性胆囊壁增厚8例,弥漫性胆囊壁增厚21例;增厚的胆囊壁内见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结节15例;伴发胆囊结石26例;肝-胆界面较清楚者24例,肝-胆界面不清者5例;增强后增厚的胆囊壁在动脉期仅有轻度强化,门脉期至延迟期强化逐渐明显,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影强化不明显,增强后显示密度较高的黏膜线9例.结论增强后增厚的胆囊壁延迟强化,增厚的胆囊壁内低密度结节,胆囊轮廓及黏膜线的存在对本病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贺中云  方向军  田强  朱利 《医学临床研究》2012,(7):1302-1304,1309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CT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XGC患者的CT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结果】13例XGC均表现为胆囊壁不同程度增厚,增强扫描增厚的胆囊壁轻一中度强化,n例增厚的胆囊壁内见条片状、结节状低密度影,增强扫描低密度影均无明显强化;7例囊内壁光整,黏膜线连续;6例黏膜面毛糙,不完整;13例胆囊内见均见结石,4例累及肝脏,5例与周围肠管粘连、分界不清;13例病理特点均表现为胆囊壁特征性的黄色肉芽肿结构,主要为泡沫样组织细胞,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6例黏膜糜烂、渍疡形成。【结论】XGC的CT表现及病理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有助于XGC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周泉生 《临床误诊误治》2011,24(2):102-103,109
【病例】男,51岁。因右上腹痛,恶心、呕吐1周,发热4 d入院。1周前大量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痛、恶心、多次呕吐胃内容物,对症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4 d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2℃,为进一步治疗入我院。  相似文献   

4.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16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临床表现,超声特点及手术和病理结果。方法:16例XGC术前均经超声检查。结果:16例XGC均合并胆囊结石,胆囊壁均最4 ̄15mm,其中1例登工肝浸润以致胆囊壁与肝实质无法分界。结论:XGC是一种良性慢性胆囊炎,可能发展成胆囊癌,尽管在组织学上具有特征,但是在超声上无明显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影像学表现(附5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是胆囊的一种少见慢性特殊类型炎症,国内外报告本病约占同期胆囊切除病例的0.7%~11.2%,常伴胆囊结石,好发于女性,50~60岁多见犤1犦,常被误诊为胆囊癌或息肉样病变而被WHO列入类肿瘤疾病。文献报告XGC的CT检查可类似于胆囊癌犤2犦,术前及术中诊断困难,确诊需靠病理学检查。本文结合临床病例、复习资料以求对提高术前诊断率有所帮助。1资料与方法密度灶即黄色肉芽肿。光整粘膜线。②④收集不同医院的病理证实病例5例,男1例,女4例,平均年龄56岁。病程3个月~近20年。平均4.5年。均有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病史,2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 XGC)的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术后病理证实为XGC的24例患者术前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声像图,分析其常规超声以及超声造影的声像图特征,并在造影前后分别给出超声诊断。结果:常规超声示胆囊轮廓清晰17例(70.8%),模糊7例(29.2%),仅2例(8.3%)胆囊黏膜线连续性佳,17例(70.8%)病灶内可测及彩色血流。超声造影后所有病例(100.0%)均可见增强,同时可见清晰的胆囊轮廓,黏膜线连续性佳者18例(75.0%)。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相比,在胆囊黏膜线的显示、胆囊轮廓的显示以及增厚胆囊壁血流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9,P=0.009)。结论:超声造影可为XGC的超声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相比于常规超声其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7.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非常少见,与胆囊区恶性肿瘤,尤其是胆囊癌鉴别困难,极易误诊。我院2000-2004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5例,对其CT表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汉新  黄晓赤 《新医学》1994,25(3):134-135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8例报告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外科杨汉新,王勇强,王先智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病理科黄晓赤,桑凤清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胆囊炎性疾病。我院1983~1991年3月共施行胆囊切除术615例,经病理检查发现XGC8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弥漫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的CT征象。结果6例中,5例弥漫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肾盂内有铸形结石,6例均有坏死腔,均无肾积水,3例可见典型的“熊掌印征”,2例有肾周筋膜增厚伴腰大肌肿胀,1例肾周积液并穿破后腹壁形成瘘管。结论CT诊断弥漫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一种以胆囊慢性炎症为基础 ,伴以胆囊肉芽肿形成、重度增生纤维化以及泡沫状组织细胞为特征的炎性病变。自 1 996年以来我院超声检查 9例 ,并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与方法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患者 9例 ,男性 7例 ,女性 2例 ,年龄36~ 78岁 ,平均 60岁。临床表现 :反复右上腹疼痛 9例 ,发热3例 ,皮肤黄染 1例 ,腹部包块 1例。仪器和方法 :应用AlokaSSD 1 2 0 0、ToshibaSAL 2 4 0型超声仪 ,探头频率 3 .5MHz。常规空腹检查胆囊和胆道系统 ,观察胆囊大小、胆囊壁厚度、胆囊壁回声情况及有无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MRI特征。材料与方法搜集8例经病理证实为XGC的患者的术前MRI影像,观察胆囊改变(壁增厚和强化的方式、胆囊壁内结节、黏膜线是否完整完整性和是否有结石)、胆囊周围组织改变。结果8例患者均出现胆囊壁增厚,其中6例为弥漫性增厚、2例局部增厚。8例患者可见胆囊壁内结节灶,表现为较长T1、长T2信号。8例患者胆囊黏膜线均明显强化,6例胆囊黏膜线完整,2例中断。合并胆囊结石8例。所有的病例均出现肝实质动脉期一过性强化。结论胆囊壁增厚、胆囊壁内结节、黏膜线连续、邻近的肝实质动脉期一过性强化为XGC的常见影像征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XGC)的MRI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为XGC的患者的术前MRI影像。观察胆囊本身改变(壁增厚的方式和程度、信号特点、黏膜线是否完整、强化程度及是否有结石)、胆囊周围脂肪及肝实质的改变。结果:15例患者均出现胆囊壁增厚,范围为0.8~2.6cm,其中13例为弥漫性增厚,2例为局灶性增厚。13例弥漫性增厚的病例中均匀性增厚2例,不均匀增厚11例。10例患者出现胆囊壁内结节,大小为0.2~0.7cm,表现为较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未见确切强化。15例患者均表现为黏膜线显著强化,其中黏膜线完整11例,中断4例。合并胆囊结石15例。所有病例均出现肝实质动脉期一过性强化,邻近肝实质出现肝脓肿7例,与十二指肠粘连6例。结论:胆囊壁不均匀增厚、壁内出现结节、黏膜线完整并明显强化、邻近肝实质动脉期一过性强化是XGC较常见的影像表现,并符合其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3.
多排螺旋CT鉴别诊断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和胆囊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DCT)鉴别诊断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和胆囊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和20例胆囊癌(GBC)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DCT检查,并分析两种病变的CT征象。结果 胆囊壁的增厚方式、黏膜线情况、是否有壁内低密度结节和胆道梗阻在XGC和GBC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XGC与GBC患者发生邻近肝脏及周围组织改变的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邻近组织改变的形式不同。结论 MDCT扫描可为鉴别诊断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和胆囊癌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结节性硬化全面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临床确诊的结节性硬化伴多器官损害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了解颅外器官损害及病理类型。结果:10例均有特征性颅内结节,1例伴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8例累及肾脏,均为双侧肾脏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中1例伴双肾多发小囊肿,1例伴瘤内动脉瘤,1例伴肝脏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伴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2例伴心室腔内横纹肌瘤,其中1例伴先天性肛门畸形;1例同时累及肾脏、骨骼及大血管;1例伴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膝关节皮下纤维瘤伴同侧关节腔积液。结论:结节性硬化除颅脑特征性结节外,身体其他系统器官也可出现受损害表现,了解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结节性硬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韧带样纤维瘤(DT)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DT患者的临床特征、CT、MRI及病理表现。结果 32例DT患者共38个病灶,其中84.21%(32/38)边界不清楚,39.47%(15/38)包绕侵犯血管神经,15.79%(6/38)有骨质侵犯。对11例进行CT检查,共发现14个病灶,平扫呈稍低密度,均未见坏死及钙化,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等于或稍低于邻近肌肉组织。对21例进行MR检查,共发现24个病灶,T1WI上呈等或稍低于肌肉的信号,T2WI呈高于肌肉低于脂肪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或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87.50%(21/24)可见条状或带状T1WI及T2WI低信号,增强后未见强化。组织学上肿瘤组织内纤维母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排列,偶见核分裂,细胞间可见胶原组织包绕。结论 T1WI、T2WI呈条带状低信号,且增强扫描不强化是DT的特征性MRI表现。CT检查可以帮助了解病灶的侵犯范围,为鉴别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富于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LPRM)的影像学特征和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LPRM患者的CT、MR和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病变发生在大脑半球表面3例,大脑镰旁1例,鞍上2例,3脑室后1例,侧裂池1例;其中7例为单发,1例多发。4例接受CT平扫,其中2例病灶密度均匀,1例内部可见坏死灶,1例可见出血液化灶。8例均接受MR扫描,T1WI均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 6例呈稍高信号,2例为低信号。1例病变内部可见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坏死区,1例可见高信号出血灶。增强后5例病变明显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2例可见脑膜尾征。光镜下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背景下,脑膜上皮细胞以不同形状排列。结论 LPRM具有脑膜瘤的一般影像学特点,同时具有独特表现,结合病理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血管肉瘤(PHA)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HA患者的MRI、CT、病理及临床资料。结果 6例PHA中,肿块型4例,肿块结节混合型1例,弥漫多结节型1例。CT:平扫均为低密度,4例密度不均匀,1例中心见片状略高密度;增强后1例动脉期呈边缘环状、中心网格状明显强化,周缘见晕环,静脉期延迟填充强化,2例动脉期呈多中心结节样明显强化,静脉期呈延迟填充强化,1例动脉期病灶中心明显点状强化,静脉期中心强化呈絮状及不规则斑片状,2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呈中心结节样或偏心性不规则斑片状轻度强化,延迟期呈不均匀低密度。MRI:平扫4例 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1例动脉期呈边缘花环状、中心结节样明显强化,周围见高信号晕环,静脉期呈延迟填充强化,2例动脉期呈多中心结节样明显强化,静脉期呈延迟填充强化,1例动脉期呈明显中心点状强化,静脉期呈絮状及不规则斑片状强化。结论 PHA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术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分型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①普通髓腔型:X线平片检查6例,表现为溶骨与硬化混合的外观,位于长管状骨者可见骨内膜的扇贝样改变。CT检查8例,7例示膨胀性骨质破坏,5例钙化明显,3例钙化轻微。MR检查9例,T1WI为等、低信号,T2WI 8例呈明显高信号,其中6例可见低信号分隔。②间叶型:X线平片检查2例,1例肿瘤位于骨内,呈轻度膨胀性改变,1例位于骨外,病灶密集钙化。CT检查7例,6例位于骨骼系统外,4例钙化明显,1例钙化局限,1例未见明显钙化。MR检查5例,4例骨外型T2信号特点取决于瘤体内钙化的形态及范围,或呈胡椒面样表现或表现为高信号包绕低信号。③去分化型:CT 检查3例,均示钙化,2例尚可见絮状成骨样改变。MR检查2例,T2WI上均为高低混杂信号。④皮质旁型:X线平片检查2例,1例可见相应部位异常钙化。CT检查3例,均显示分叶状外形的软组织肿块贴近骨皮质,2例见基质轻微钙化。MR检查3例,2例可见髓腔侵犯。增强扫描普通髓腔型及皮质旁型呈边缘及间隔强化,间叶型呈弥漫性强化,去分化型则同时可见边缘强化及弥漫性强化。结论 普通髓腔型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钙化特点、信号特征及增强后表现可提示诊断间叶型及去分化型软骨肉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