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儿胃食管返流最佳的护理措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儿科2009年间收治的30例早产儿胃食管返流患儿从临床监测、消化道护理、体位等几方面对患儿实施规范系统的治疗及护理监测。结果30例胃食管返流早产儿中,无一例发生呕吐物返流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对早产儿早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胃食管返流的发生,避免各种并发症,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及成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胃食管反流的原因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2年间接收的60早产儿胃食管反流患儿的患病原因和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观察研究,发现体位和饮食等因素是影响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因素,良好的护理质量对减少胃食管反流具有重要作用。结论:早产儿胃食管反流患儿的护理中,应根据影响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做好体位护理、喂养护理、消化道护理、抚摸及药物护理等,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位和喂养护理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将66例发生胃食管反流的早产儿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仰卧位和头高俯卧位安置体位,均给予按时喂养和药物治疗;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入院前后的呕吐溢乳次数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0.91%和72.73%,均高于对照组的69.70%和45.45%(P<0.05);入院后1周的溢乳呕吐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6%与27.27%,P<0.05)。结论:体位和喂养护理防治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是指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的下端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一种临床现象,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呕吐最常见原因之一[1]。我科通过对胃食管反流的新生儿采取体位护理、喂养、洗胃等护理干预,有效地减少了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胃食管返流的疗效,评估对胃食管返流早产儿血胃泌素、胃动素及胃排空的影响。方法将早产儿胃食管返流患儿1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1例),两组均根据体重和出生日龄计算热卡,用同一种配方乳喂养,喂养不足的部分给予静脉营养补足,治疗组加用非营养性吸吮(NNS)。通过食管复方泛影葡胺(compound meglumine diatrizoate)造影,观察患儿7~14d后呕吐症状及食管复方泛影葡胺造影返流情况,记录胃残留率的变化,同时放免法测定血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实时超声测定胃排空。结果治疗组7d,14d胃残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半排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泌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7d,14d胃动素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NNS治疗早产儿胃食管返流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可促进胃泌素分泌,加快胃排空,有利于早产儿生后胃肠功能的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是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的下端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sphincete,LES)功能不全,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一种临床表现,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GER易发生于新生儿期,尤其是早产儿,发病率在80%-85%[1],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窒息、呼吸暂停、吸人性肺炎、甚至猝死.而绝大多数胃食管反流患儿经内科治疗和精心护理是可以改善症状的,包括饮食喂养方法、体位喂养、药物调节胃肠道功能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新生儿病区收治的63例胃食管反流的早产儿,采用洗胃、体位、灌肠及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和护理。结果:63例早产儿胃食管反流次数明显减少,体重均有增加。结论:通过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控制并治疗新生儿的胃食管反流,从而降低胃食管反流引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新生儿呕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呕吐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诊治资料,总结其呕吐相关因素和临床护理措施。结果 30例呕吐新生儿相关因素分析发现:8例(26.67%)咽下综合征、12例(40.00%)喂养不当、10例(33.33%)胃食管返流。经过积极治疗、科学护理后30例患儿均病情好转、顺利出院。结论新生儿呕吐的相关因素较多,以咽下综合征、喂养不当、胃食管返流、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在积极改善体位、合理喂养、对症治疗与护理后可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9.
吗叮啉治疗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食管返流是指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下端食管括约肌功能不全 ,导致胃内容物返流入食管的一种常见临床表现 ,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易发生于新生儿期 ,尤其是早产儿。早产儿由于消化系统解剖生理发育不够成熟 ,易发生胃潴留、胃食管返流、溢奶、吐奶等。为此我们采用吗叮啉口服 ,促进早产儿胃排空 ,防止呕吐及胃食管返流 ,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我院 2 0 0 0年 7月以来收治的 3 8例病例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38例均为住院患儿 ,男 2 3例 ,女 1 7例 ,其中早产儿 1 2例。胎龄 30~ 4 0周 ,平均 39 2± 2 7周 ;出生体重 1 1~ 4 4…  相似文献   

10.
肖珮  徐晓娟  黄银有 《吉林医学》2012,33(6):1129-1131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治疗早产儿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的疗效,评估非营养性吸吮对减轻胃食管反流早产儿的呕吐症状,减少胃残留及促进胃排空的作用。方法:将早产儿胃食管反流患儿1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3例),两组均根据体重、胎龄、出生日龄计算热卡,用同一种配方乳喂养,喂养不足的部分给予静脉营养补足,治疗组加用非营养性吸吮(NNS)。通过食管复方泛影葡胺(Compound meglumine diatrizoate)造影,观察患儿7 d及14 d后呕吐症状及食管复方泛影葡胺造影记录反流情况及胃残留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7 d,14 d呕吐、胃残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NS治疗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可加快胃排空,有利于早产儿生后胃肠功能的发育,促进早产儿对喂养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仰俯卧位对早产儿护理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行体位变更,每3h按仰卧位、俯卧位、仰卧位顺序变换;对照组30例行常规持续仰卧位,观察两组患儿体重增长情况、胃食管反流情况、反复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俯卧位患儿体重增长较仰卧位患儿快,而胃食管反流情况、反复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平均住院时间较仰卧位患儿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护理中变更体位与传统仰卧位比较,可增加患儿体重、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反复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及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王冬兰  盛明莉 《中外医疗》2009,28(6):129-131
目的比较间歇泵奶与常规鼻饲早产儿喂养效果。方法将182例低体重早产儿(LBW)随机分为间歇泵奶组与常规鼻饲组,每组91例,用同一种配方奶喂养,记录患儿体重增长、胃食管反流次数、残留次数及发生呼吸暂停或周期性呼吸次数。结果间歇泵奶组与常规鼻饲组体重增长分别是1703.3和1576.0g,残留率分别为3.81%和6.78%,间歇泵奶组发生呼吸暂停或周期性呼吸次数及胃食管反流率明显低于常规鼻饲组(P〈0.01)g。结论间歇泵奶喂养比常规鼻饲喂养胃体重增长明显(P〈0.05),食管反流率和残留率低,发生呼吸暂停或周期性呼吸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体位疗法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GER)的临床效果.方法 GER新生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鼻饲喂养、常规护理等,对照组鼻饲喂养后取平卧位,头偏一侧,左右交替;观察组喂养后取30~45度斜坡卧位,抬高上半身,左侧卧位1 h,右侧卧位1 h,同时进行腹部按摩.两组疗程均为3 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呕吐发生情况、胃内残留量、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每日吸奶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发生呕吐发生情况、呕吐次数、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胃内残留量均少于对照组,而每日吸奶量多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体位疗法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新生儿GER效果好,可减少患儿呕吐次数,减少胃内残留量,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促进患儿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14.
微量注射泵应用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玉贤  林梅  梁秋叶 《右江医学》2005,33(4):409-410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相对的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易发生胃潴留、呕吐、胃食管反流、腹胀等不耐受现象,给患儿及早喂养造成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科对30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胃管喂养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对于胃食管返流患者提供体位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6.2月-2016.9月间收治78例胃食管返流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普通组39例与研究组39例,为普通组患者提供一般护理服务,为研究组患者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措施,重点做好体位干预,总结两组患者满意度及疾病治疗有效率。结果:普通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4.36%,研究组为92.31%,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普通组,P0.05。普通组患者经护理后疾病恢复有效率为69.23%,研究组为92.31%,研究组患者恢复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为胃食管返流疾病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加强体位指导,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且大部分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疾病恢复有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儿使用十二指肠喂养技术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5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十二指肠喂养技术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做好喂养过程中的各项护理工作。结果 25例早产儿中,1例因肺出血死亡。24例克服了胃潴留、胃食管反流等情况,预防了与喂养有关的并发症,较快的达到理想的生长指标,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院内感染机会,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结论十二指肠喂养过程中的细致护理是早产儿经十二指肠喂养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体位护理干预对机械通气患者胃食管返流后误吸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2月42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1例患者采取水平仰卧位,B组21例患者取半坐卧位体进行护理,观察不同体位患者支气管内分泌物的放射计数.结果 B组在1~4h各时间段支气管内分泌物的放射计数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仰卧位容易导致胃食管返流后误吸,采用体位护理干预,使机械通气患者处于半坐卧位体,可减少患者胃食管返流后误吸,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新生儿病区收治的55例患有胃食管反流的新生儿,采用洗胃、安置、抚触、体位和饮食调整以及药物相结合等综合治疗和护理。结果55例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次数明显减少。结论运用这种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并治疗新生儿的胃食管反流,从而降低胃食管反流引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儿体重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呕吐的病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4例住院呕吐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04例呕吐患儿中,内科原因性呕吐199例(占97.5%),主要病因是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咽下综合征和肠道外感染等,外科原因性呕吐仅5例(占2.5%);通过积极治疗与护理,除5例手术患儿转院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合适体位、正确喂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患儿安静、纠正水电解质失调,依据病因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促进促进新生儿呕吐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进一步探讨和认识小儿胃食管返流诱发肺炎的过程并防患和治疗。方法 总结近5年在66例小儿胃食管返流住院患儿的监测检查中发现29例(占43.9%)并发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抗返流抗感染及营养支持,获得治愈或好转。结论 小儿胃食管返流易引发小儿肺炎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也限于小婴儿由于平卧时间长,吞咽不协调,食管原发性蠕动弱,食管对返流物的无意识清除造成呼吸道感染致肺炎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