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TK/GCV对H-2半相合CD34+细胞和TK+T细胞混合移植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亲代雄性供鼠骨髓分离CD34+细胞,同时取脾脏T细胞转染TK基因.两者混合移植雌性F1代受鼠,每只受鼠输入CD34+细胞和TK+T细胞分别为1×105和1×107.移植0天或移植7 d给予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治疗,剂量为50mg/kg·d×7 d腹腔注射.结果F1受鼠全部发生急性GVHD,对照组小鼠3周内全部死亡;GCV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移植0天或移植7 d应用GCV小鼠生存时间分别为(26.6±4.8)d和(40.5±8.4)d.移植7 d给予GCV疗效较好,P<0.05.结论TK/GCV系统对H-2半相合CD34+和TK+T细胞混合移植急性GVHD有较好治疗作用;GCV给予时间不同疗效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研究丙氧鸟苷(GCV)应用时机与胸苷激酶-丙氧鸟苷(TK/GCV)系统分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的关系。②方法自亲代雄性供鼠骨髓分离CD34+细胞,同时取脾脏T细胞转染TK基因。将52只雌性F1受鼠随机分为6组,移植前2d每只接种EL9611红白血病细胞1×105个。第1组接种后观察白血病自然病程。第2~6组移植前5h给予9.0Gy致死量照射,每只受鼠自尾静脉注入1×105个CD34+细胞和1×107个TK+T细胞。第2组不予GCV,观察急性GVHD发生情况;第3~6组分别于移植后1、5、9和13d给予GCV50mg.kg-1.d-1,腹腔注射,连用7d。行病理学检查确定死因,并检测受鼠外周血细胞Y染色体。③结果第1组小鼠均死于白血病,生存时间为(15.6±0.8)d;第2组小鼠均死于急性GVHD,生存时间为(16.7±1.1)d。第3~6组小鼠生存时间分别为(25.1±2.4)、(30.8±2.9)、(42.2±3.8)和(17.5±1.8)d。第2组和第1组生存时间差别无显著性(F=4.22,q=2.52,P>0.05)。第3、4组生存时间均长于第2组(q=3.68、4.41,P<0.05)。第5组小鼠生存时间长于第3、4、6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q=3.33~3.85,P<0.05)。存活时间>40d的小鼠脾脏未见白血病细胞浸润。第2~6组小鼠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Y染色体阳性率为100%。④结论GCV分离GVHD和GVL效应的效果与其应用时机相关,移植后9d应用效果最好,迟后应用小鼠均死于急性GVHD。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H-2半相合小鼠CD34 细胞和TK T细胞混合移植急性GVHD模型.方法自亲代雄性代鼠骨髓分离CD34 细胞,同时取脾脏T细胞转染tk基因,两者移植雌性F1受鼠,每只输入CD34 细胞和TK T细胞分别为1.0×105和1.0×107.单纯照射组和CD34 细胞组作对照.结果CD34 TK T细胞组均发生急性GVHD,生存时间13.3±1.2天,受鼠死亡前外周血白细胞1.76±0.25×109/L,病理表现与单纯照射组明显不同.单纯照射组小鼠生存时间6.5±0.8天,与CD34 TK T细胞组比较,P<0.05.CD34 细胞组和CD34 TK T细胞组小鼠外周血检查可见Y染色体.结论H-2半相合CD34 细胞和TK T细胞混合移植能建立急性GVHD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能否采用纯化CD34+造血干细胞混合一定量纯化CD3+T细胞移植达到既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又保留移植物的抗白血病效应(GVL). 方法 (C57BL/6×615)F1代接种L615白血病细胞株建立小鼠白血病模型作为移植受鼠,利用免疫磁珠纯化骨髓CD34+造血干细胞及脾脏CD3+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纯化前后CD34+、CD3+细胞百分比,观察单纯移植CD34+细胞及混合不同数量级CD3+细胞后受鼠生存时间、GVHD、GVL效应,移植后骨髓造血重建细胞来源. 结果纯化CD34+细胞1×10+6移植组100%死于白血病复发;CD34+细胞+纯化CD3+细胞(1×10+7)移植组生存期明显延长,50%死于白血病复发,无GVHD表现;CD34+细胞+CD3+细胞(5×10+7)移植组长期存活,无白血病复发,无GVHD表现;CD34+细胞+CD3+细胞(1×10+8)移植组62.5%死于GVHD,37.5%长期存活;CD34+细胞+CD3+细胞(1.5×10+8)移植组100%死于GVHD.移植后生存时间>60 d的受鼠骨髓造血重建细胞y染色体检出率为100%. 结论移植物中CD3+细胞数量与GVHD和GVL效应密切相关,通过限定移植物中的CD3+淋巴细胞的含量能够保留GVL作用而有效控制GVHD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器官移植中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20只C57BL/6小鼠经致死量射线照射后随机等分为2组,实验组移植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和BALB/c小鼠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对照组仅移植C57BL/6小鼠骨髓细胞,以CM-DiI荧光染料示踪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的体内分布情况,并以PCR方法检测Y染色体的存在以进一步鉴定.以皮肤移植实验观察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移植小鼠对供体来源组织器官移植物的反应性,以未移植Flk1 CD31-CD34-细胞小鼠为对照.结果: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可进入并较长期(30 d)存在于异基因小鼠免疫器官内;在细胞移植组小鼠脾脏组织中可检测到供体来源T细胞占受体脾细胞的6.68%;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移植组小鼠供体来源皮肤移植物存活>90 d,未处理组为8~9 d.结论:异基因脂肪源Flk1 CD31-CD34-细胞移植后可形成稳定嵌和体,并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含脐血MSCs体系扩增后的脐血重建NOD/SCID小鼠造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含人脐血(umbilical cord blood,UCB)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联合造血生长因子(h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s,HGFs)体系扩增后的脐血造血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植入及重建小鼠造血的能力.[方法]①用含女性胎儿脐血MSCs(UCBMSCs)及HGFs组合的无血清扩增体系体外扩增男性新生儿UCB CD34 细胞.②收获扩增第6天的UCB细胞,经尾静脉移植给亚致死量照射后的雌性NOD/SCID小鼠.③动态观察移植后小鼠生存情况及外周血象的恢复.④移植后8周,流式细胞仪检测存活小鼠骨髓中人CD45 、CD45 CD33 、CD45 CD41 、CD45 CD3 和CD45 CD19 细胞含量;PCR法检测移植小鼠外周血中人Y染色体表达.[结果]①非扩增组小鼠存活率为60%,扩增组存活率为90%.②动态观察发现:扩增组白细胞和血红蛋白于移植后第20天恢复,PLT于移植后第40天恢复,明显短于非扩增组.③移植后8周,两组小鼠外周血中人Y染色体检测均为阳性,扩增组和非扩增组小鼠骨髓中人CD45 细胞的含量分别为18.5%±8.3%和16.5%±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移植后8周,扩增组小鼠体内CD45 CD33 和CD45 CD41a 细胞的百分率均高于非扩增组,但CD45 CD3 、CD45 CD19 细胞百分比均低于非扩增组.[结论]①含人UCBMSCs体系扩增后的UCB细胞具有NOD/SCID小鼠体内植入并重建小鼠造血的能力,但不具有提高小鼠体内植入率的作用.②扩增后的UCB移植可显著促进移植后小鼠造血恢复,提高小鼠存活率.③扩增后的UCB移植主要促进小鼠髓系及巨核系的植入,但对淋巴系的植入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诱导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模型,研究GVHD与同种记忆性CD8~ T细胞的关系。方法供鼠C3H.SW(H-2D~b,CD45.2~ )和受鼠B6/SJL(H-2D~b,CD45.1~ ),两者MHC抗原均为H-2D~b,但供受鼠之间miHAs有差异。小鼠致死剂量辐照后移植供鼠T~-BM CD8~ T细胞,构建CD8~ T细胞依赖的GVHD模型。观察受鼠体重和生存率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受鼠肝脏和脾脏中供鼠来源CD8~ T细胞的浸润数、分泌INF-γ的效应CD8~ T细胞数和与凋亡相关的annexin V分子在CD8~ T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建立的CD8~ T细胞依赖的致死性急性GVHD小鼠模型,移植后小鼠体重显著下降并有大幅波动,其变化与分泌INF-γ的CD8~ T细胞数量成反比。移植后28d小鼠逐渐出现死亡,70d时死亡率达58%(7/12)。随着GVHD病程的进展,供鼠CD8~ T细胞表现出典型的记忆性T细胞应答的过程,即扩增、凋亡紧缩和残存T细胞的再扩增;分泌INF-γ的效应性CD8~ T细胞也表现出同样的变化;细胞表面凋亡相关分子的表达显示CD8~ T细胞的减少与凋亡的发生有关。结论在模拟目前临床病人采用的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配型方式的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模型中,供者来源的效应性记忆性CD8~ T细胞数量的波动与记忆性T细胞产生过程中数量的变化关系极为密切、受鼠的体重变化与效应性CD8~ T细胞浸润数量的波动成反比的现象说明,在GVHD发生过程中有抗原特异性记忆性CD8~ T细胞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昆明山海棠(THH)提取物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小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3+CD8+)的影响,探讨THH对GVHD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BALB/c受鼠(H-2d)清髓性预处理后输注C57BL/6供鼠(H-2b)骨髓细胞和脾细胞混合液,随机分4组:模型对照组、环孢素A(CsA)组(剂量为10 mg·kg-1·d-1)、THH组(剂量为400 mg·kg-1·d-1)、THH+CsA联合用药组(联药组,剂量为THH 100 mg·kg-1·d-1+CsA 5 mg·kg-1·d-1).观察移植后受鼠GVHD发生及存活情况以及嵌合体植入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受鼠外周血CD3+CD4+、CD3+CD8+ T细胞百分率.[结果]①CsA组、THH组、联药组受鼠生存时间均长于模型对照组(P<0.01);②CsA组、THH组、联药组受鼠GVHD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均较模型对照组轻;③模型对照组、CsA组、THH组、联药组受鼠骨髓细胞上异基因H-2b百分率均>95%;④与模型对照组比较,CsA组、THH组、联药组受鼠移植后外周血CD3+CD4+、CD3+CD8+细胞百分率均下降(P<0.05),CD4+/CD8+细胞比值均上升(P<0.05),联药组变化最显著(P<0.05).[结论]THH可通过调节CD4+/CD8+细胞比值,抑制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而预防小鼠GVHD,THH和CsA小剂量联合用药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晚期激活抗原-4(VLA-4)在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小鼠宫内移植早期归巢中的作用.方法 用密度剃度离心的方法分离脐血CD34+细胞,经SCF和Il-6扩增24h,在BALB/c母鼠怀孕第15天经胎鼠腹腔注射CD34+细胞,每只胎鼠约注射1×105个细胞.用PKH26标记细胞的方法追踪早期归巢情况.在VLA-4阻断实验中,CD34+细胞注射前用20μg/ml抗VLA-4单抗孵育30 min.分别于注射后48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胎肝细胞中的人CD45+细胞.结果 SCF+IL-6扩增后脐血CD34+细胞VLA-4表达由原来的(26.34±5.37)%增高至(65.67±8.72)%(P<0.01).扩增的细胞经胎鼠腹腔移植48h后,在胎肝中可以见到PKH26标记的CD34+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胎肝中人CD45+细胞百分率为(26.54±9.56)%.CD34+细胞移植前经抗VLA-4单抗预处理后胎肝中人CD45+细胞检出率显著降低(3.57±1.25)%,P<0.01.结论 VLA-4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宫内移植早期归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 将3.5×10~5个脐血CD34~+细胞单独(单移植组)或与5.0×10~6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同(共移植组)输入经~(137)Cs 3.0Gy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体内,观察移植后6周内小鼠外周血象的变化情况.于移植后第6周处死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脾脏及外周血人源细胞(hCD45~+)含量,并分别检测小鼠骨髓中人源淋巴系(CD3/CD19)、粒系(CD33)、单核系(CD14)、血小板(CD61)、红系(CD235a)等各系血细胞比例,比较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对CD34~+细胞植入率的影响.结果 移植后3周,两组小鼠外周血象开始有不同程度恢复;移植后6周,共移植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已达高峰,明显高于单移植组(P<0.05),两组小鼠的红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6周,共移植组骨髓及外周血中人源细胞hCD45~+CD34~+比例分别为(42.66±2.57)%和(4.74±1.02)%,明显高于单移植组的(25.27±1.67)%和(1.19±0.54)%(P=0.006).移植后6周,共移植组小鼠骨髓内的CD19~+、CD33~+、CD14~+、CD61~+和CD235a~+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单移植组(P<0.05),CD3~+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单移植组(P=0.003);CD19~+B淋巴细胞得到优势扩增,明显高于其他各系血细胞比例(P<0.05).结论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脐血CD34~+细胞共移植可促进造血干细胞的植入,缩短CD34~+细胞移植后造血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1.
加温是一种对放疗中射线抵抗性细胞增敏的有效方法。加温是否对机体有损伤目前很少有人探讨。本文利用微波辐射、恒温水浴为热源对小白鼠加温,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改变,判定热疗过程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B超图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常规B超检查,并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两组B超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7例肌瘤(94.0%)有假包膜或界限清楚,。28例腺肌病(93.3%)界限欠清;41例肌瘤(82.0%)探及栅栏样图像和后方回声衰减仅各有2例(6.67%)、18例(60.0%)呈高回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B超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表明,伤立效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小白鼠骨骼肌微循环障碍具有扩张微血管口径、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1988-1993年30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因素,包括剂量因素,边缘因素,病情估计不足及设野不合理等,其中病情估计不足造成的复发,占33.3%(10/30),克服病情估计不足,改进放疗设野布局,有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可能,CT检查应列为鼻咽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时机。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的14例女性外阴部血管瘤和7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全部治愈,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率为28.6%(2/7),1例出现部分皮拉坏死并发症。结论:女性外阴部毛细血管瘤不宜在观察中等其自然消退,应积极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单纯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不佳,宜采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的方法 ,并建立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方法应用缩窄门静脉主干1/2加丝线慢性栓塞术制作犬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模型。然后,实施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即行脾切除后,保留贲门周围血管、食管曲张静脉及迷走神经,从根部离断胃冠状静脉等汇入门静脉系统的胃静脉血管,使胃的静脉血流经门奇间的交通支血管进入体循环。将已形成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犬12只随机分为脾切除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于开腹后、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测量门静脉及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术前及术后3周末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犬模型均存活。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与开腹后相比,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F=7.386,q=3.503、3.121,P<0.05);食管曲张静脉压力亦显著下降(F=8.026,q=3.661、3.240,P<0.05)。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t=0.268~1.325,P>0.05)。结论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存活率高,制作方法简单易行,模型质量可靠,有助于研究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手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所作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例的经验教训。方法:将本院28年来外科施行的93例甲亢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8例,女85例,发病年龄男15~56岁,平均36岁;女16~70岁,平均34岁。肿块大小为3~20厘米,16厘米以上占77.42%,病理诊断: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92例,双侧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1例。基础代谢率27%~73%,平均46.3%。心电图异常50例占53.76%。术后1例并发甲亢危象,1例并发甲低,房室传导阻滞,均痊愈出院。结论:甲亢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效果可靠,优于药物治疗,并发症少,术前准备要仔细充分,术中操作要细致,严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甲低、甲亢危象,旁腺和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冷冻时间(20s和3min)及不同方法保存的兔角膜膨胀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冷冻20s及3min,新鲜角膜组膨胀率(%)分别为29.45±1.9,49.74±1.6(P<0.05);冷冻保存组为31.65±0.8及54.67±2.7(P<0.05);干燥保存组为73.82±7.7及86.09±1.3(P<0.05)。干燥保存组角膜膨胀率与新鲜组及冷冻保存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提示在角膜组织镜片加工时,应考虑不同保存方法和不同冷冻时间所造成的不同膨胀率对其厚度的影响,从而减少镜片加工时的屈光度误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支气管类癌的临床特征,探讨手术治疗的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的30例支气管类癌病的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术后病理证实,21例为典型支气管类癌,9例为非典型支气管类癌;手术治疗后21例病人存活超过5年,其中10例超过10年;4例3年内死于肝脑转移,5例术后不足5年,仍健在。结论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肺癌,支气管类癌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及预后。手术是治疗支气管类癌的主要方法,远处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癌误诊的常见原因是对其发病特点认识不足,术前临床资料不■实,术中处理不够慎重。为减少临床误诊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提高对此病诊断的警惕性,认真行颈部触诊,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依靠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以及石蜡块组织学检查而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